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人的气质》内容简介: 中国人具备并表现出来的诸多美德,每一种都理应获得由衷的赞誉。但与此同时,也有这样一个危险,即先入为主地高估中国人的道德水准。盲目的赞美与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难同样有害。
中国人的气质的创作者
· · · · · ·
-
刘文飞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明恩溥,美国名Arthur H.Smith,明恩溥是其中国名字。
英裔美国传教士。
生于1845年,死于1932年。
于1872年来中国,在天津为传教士。
后来不久即到山东,从事传教与救灾等工作。
自1880年后,他久居于恩县之庞家庄,从事于农村布道、医药、慈善、
教育等事业,有二十多年。
著述有《中国的格言与谚语》《中国人的特性》和《中国的农村生活》等。
《中国人的特性》是其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它...
明恩溥,美国名Arthur H.Smith,明恩溥是其中国名字。
英裔美国传教士。
生于1845年,死于1932年。
于1872年来中国,在天津为传教士。
后来不久即到山东,从事传教与救灾等工作。
自1880年后,他久居于恩县之庞家庄,从事于农村布道、医药、慈善、
教育等事业,有二十多年。
著述有《中国的格言与谚语》《中国人的特性》和《中国的农村生活》等。
《中国人的特性》是其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它是西方人介绍与研究中国民族性格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被称
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最切实的著作”之一。
鲁迅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年,曾三次向国人推荐过此书。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为什么别国所经历的那些政变,中国几乎没有发生过。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人造了一堵石墙,厚六英尺,高却只有四英尺。有人问他这墙为什么造得这么怪,他回答说,他的目的是:要是日后墙被风吹倒,墙反而比原先的更高了!中国的政府说什么也不会被吹倒,因为它是个立方体,即使翻到了,也只是换了个面,其外貌和内容仍然如故,始终不变。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6页 -
中国人好比竹子,没有比这更贴切的比喻了。竹子优雅,用途广泛,柔软易折,且中空。东风吹来,它弯向西;西风吹来,它便朝东。没有风时,它挺立不动。竹子是禾本科植物。禾本科植物容易打结。竹子虽然柔软,却难以打结。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毛发更柔顺的了。毛发可以拉得很长很长,但拉力一旦去掉,立刻就能恢复原状。单凭自己的分量,毛发能向各个方向弯曲。许多人头上的毛发都有一定的长法,一簇簇,总是朝一定的方向长的,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这种头发俗称“牛旋发”,由于无法控制,其他的头发即使数量多,还得顺着“牛旋发”的方向来梳理。如果把我们所居住的星球比作是人的脑袋,各民族是一簇簇头发,那么中华民族就是历史悠久的“牛旋发”,可以梳理,修剪,也可以剃掉,但剃了后肯定再长出跟原来一样的头发,一般说来,还是朝同一个方向长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国人的气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人的气质"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人的气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8 条 )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不能接受此书的性格

论坛 · · · · · ·
“譯註者”的一處蠢舉 | 来自谷子 | 2016-02-04 08:44:4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1 )
-
上海三联书店 (2007)7.7分 777人读过
-
EastBridge (2003)8.1分 63人读过
-
学苑出版社 (1998)7.7分 1027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2)8.2分 48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社科类新书采购 (龙泉寺图书馆)
- 老刚图书馆(LoudGung Library) (ShyLee)
- 思考人生 (常绿乔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人的气质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FOREVER 2015-10-13 11:14:42
部分对,部分不对,了解的过于肤浅表面,到底是歪果仁写中国
0 有用 Mia 2014-06-16 11:01:54
有些关于中国人的评价真是切中要害,不过由于当时美中权力关系转变,加上宗教信仰的不可协调性,这里面的描述记录本身在选择中就带有“有色眼镜”,批评指责很大程度是为了通过贬低中国而凸显西方的先进民主,从而确认自身的优越地位。可用来自省民族的劣根性,但是不可过度依赖,全盘接受~
0 有用 hello plato 2014-01-23 08:57:16
那个年代的国人缺陷或赤裸裸或被误读的让人掀开,隔了这么多年,有些缺点早已改掉,有些劣性却仍然扎根在中国人的性格中。很刺眼却不得不面对。
0 有用 一粒家田米 2020-01-07 09:23:10
译差
0 有用 Ava 2012-07-23 12:58:19
在北京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