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副标题: 決定你的健康、財富與快樂
原作名: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译者: 張美惠
出版年: 2009-8-26
页数: 328
定价: NT$36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1350837
内容简介 · · · · · ·
《經濟學人》2008年度好書、《紐約時報》暢銷榜
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第3名
生活很忙,時間很少,選擇很多,
而我們做的決定常常不太高明。
運用一點推力,結果將大不相同。
這本書讀起來太有趣了。學術界的人怎麼有辦法寫得這麼好。
──李維特(Steven D. Levitt),《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什麼是Nudge?
不是強迫,不是硬性規定,而是一種輕輕的推力,能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只要選擇的架構經過良好的設計,就可以產生對我們有利的推力,同時又不會損害個人的選擇自由。
為什麼需要Nudge?
我們每天都必須面臨各種決定,小如冰淇淋的口味,大至醫療保險、貸款、退休金儲蓄方案的選擇。但是身為凡人,受到人性缺陷的影響,我們總是傾向於做出較差的決定,並因此變得更窮、更不健康、更不快樂。因此我們需要高明的選擇設計來形成一股推力,協助我們做...
《經濟學人》2008年度好書、《紐約時報》暢銷榜
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第3名
生活很忙,時間很少,選擇很多,
而我們做的決定常常不太高明。
運用一點推力,結果將大不相同。
這本書讀起來太有趣了。學術界的人怎麼有辦法寫得這麼好。
──李維特(Steven D. Levitt),《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什麼是Nudge?
不是強迫,不是硬性規定,而是一種輕輕的推力,能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只要選擇的架構經過良好的設計,就可以產生對我們有利的推力,同時又不會損害個人的選擇自由。
為什麼需要Nudge?
我們每天都必須面臨各種決定,小如冰淇淋的口味,大至醫療保險、貸款、退休金儲蓄方案的選擇。但是身為凡人,受到人性缺陷的影響,我們總是傾向於做出較差的決定,並因此變得更窮、更不健康、更不快樂。因此我們需要高明的選擇設計來形成一股推力,協助我們做出有利的決定。
Nudge真的有用嗎?
荷蘭史基霍機場的男廁,設計者在小便斗刻上一隻黑色小蒼蠅,結果如廁的男士都自動瞄準,外濺情形減少了80%。在學校的自助餐廳,如果把較健康的食物放在視線容易觸及而且拿取方便的位置,那麼學生選擇健康食物的比例會大幅上升。同樣的道理可以應用在極為複雜的事務,因而提高你的儲蓄、增進社會福利、推動環境保護、改善弱勢民眾處境、戒除菸癮賭博,以及更多你想像不到的領域。
Nudge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既不贊成政府管制,也不認同完全放任;既不是左,也不是右。可謂真正的第三條路。
名人推薦:
你有多少機會可以讀到一本重要又有趣,務實又有深度的好書?任何人若希望看到人類的心智與社會邁向更好的未來,都不能錯過此書。閱讀本書能讓你做出更高明決定,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在這本精彩好書裡,作者告訴我們如何引導人們獲得更健康的生活、更明智的投資與更乾淨的環境,同時又可以保有神聖不可剝奪的自主權──只要他們願意,還是有權可以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其中一位作者是行為經濟學家的創始人,另一位是美國法學界的頂尖人才,兩人攜手合作,誓言展開一場實務與政策的革命。這本書帶給讀者的影響絕不只是輕輕推一把,而是意外的震憾。
──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著有《快樂為什麼不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
難得的佳作。這本書將改變你的思想,不只是關於你周遭的世界以及較大的社會議題,更會改變你對自己的了解。
──路易斯(Michael Lewis),著有《魔球》(Moneyball: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老千騙局》(Liar's Poker)及《美式足球的演變》(The Blind Side: Evolution of a Game)
內容引人,資訊豐富,讀起來非常愉快。作者對社會政策的設計提供很重要的建議,主張在充分保障自主權的前提下,將人們輕輕推向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向。非常值得一讀。
──諾曼(Don Norman),任教西北大學,著有《設計&日常生活》(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及《 設計未來生活》(The Design of Future Things)
作者简介 · · · · · ·
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
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所,擔任行為科學與經濟學的凱勒傑出教授兼決策研究中心主任,此外,他也是美國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研究員。
凱斯.桑思坦(Cass R. Sunstein)
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及政治學系的法理學路瓦倫傑出教授。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部 一般人與經濟人
1. 偏見與謬誤
2. 抗拒誘惑
3. 從眾心理
4. 我們何時需要推力?
5. 選擇設計
第二部 金錢
6. 「明日存更多」計畫
7. 天真的投資人
8. 信用市場
第三部 社會
9. 民營化社會安全制度:瑞典模式
10. 問題重重的處方藥計畫
11. 如何提高器官捐贈率
12. 拯救地球
13. 婚姻民營化
第四部 延伸運用與反對意見
14. 十二種推力
15. 反對意見
16. 真正的第三條路
後記
附注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因此,在许多领域,人们都倾向于认为结果是完全可以预测的,并且音乐家、演员或者作家的成功与他们的能力和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对于这一倾向,我们要多加小心,关键时刻一些很小的干预甚至是巧合,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些当红歌星们很可能与其他成百上千名有同样才华的艺人在演出水平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我们却连那些人的名字都叫不上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9页 -
“损失厌恶”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即一种强烈的保持现状的欲望。如果你因为不想招致损失而不愿意放弃某些事情,你便会拒绝因此发生的交易。在另外一个实验中,一个班里的一半学生得到了咖啡杯,而另一半学生得到的是一大块巧克力。咖啡杯和巧克力的价钱大体相当,因此在得到这两样东西之前,同学们表现出了对二者基本相等的占有欲望。然而,一且他们拿到了各自的东西,当我们再次要求他们将手中的东西换成另外一种时,仅有10%的人愿意这样做。 因此,我们看出,“损失厌恶”的作用实际上是一种认知助推它竭力阻止我们改变现有的状况,即便这些改变对我们非常有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1章 偏差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 / 021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推力"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推力"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心智探奇 8.7
-
- 追寻记忆的痕迹 8.9
-
- 实力、运气与成功 7.9
-
-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7.9
-
-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8.5
-
- 系统之美 8.2
-
- 快思慢想 8.6
-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修订第12版) 8.8
-
- 行动科学 8.8
-
- 经验的疆界 8.7
推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3 条 )




《助推》:了解你的选择,用好神奇一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概半个月前,我决定开始边读书边做思维导图。《助推》成为我第一本老老实实用思维导图阅读的书籍。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分别是理查德·泰勒和卡斯·桑斯坦,两位都是美国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其中,理查德·泰勒被称为现代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锋经济学家。他很早就接... (展开)
欢迎进入“助推”的小英雄时代


“第三条道路”是否可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卡斯•桑斯坦目前担任白宫信息与监察事务办公室主任,曾就职于美国司法部、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和马萨诸塞州法院。多年来,在确保公民自由选择权和政府有效监管两者之间,桑斯坦一直试图寻找最佳策略,这就是:助推。 2008年,卡斯•桑斯坦与著名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H... (展开)
推的那个边界在哪里才是最合适的

看不见的手在哪里——《助推》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Nudge,原意为用肘轻推,这个词非常形象地表达了用轻微地动作去产生影响。正如其英文书名的字面翻译,这本书主要讲的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来推动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作者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提倡者,相比于强制手段,更强调合理设计选择体系。这样既保留了自由选择的... (展开)
《助推》:规避风险,提供更好可能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中信出版社 (2018)7.3分 1708人读过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8.0分 431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5)7.2分 1015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09)7.4分 88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全聚合Z电子图书馆 (海阔天空)
- 塞勒的书单 (密涅瓦的猫头鹰)
- 《慢想管理》参考资料 (Annie)
- 书单|行为经济学 (李觉吾)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推力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丸子(^.^)v 2018-11-23 03:20:46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在拿自己跟别人比较 或多或少 这里或者那里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没有比较就没有幸福 潜意识里觉得别的存在是合理的 那如果我跟那个存在不一样 很可能我是错的 反过来 我跟别的个体都一样了 那即便大家都错了 也是大家一起错 有人跟我一样处境 跟我一样承担后果 感觉世界上不是我一个人特别惨 感觉much more acceptable = =
0 有用 宝宝TWO 2019-12-02 12:42:06
同意他的引导的概念,不过我觉得更重要的主体确实是政府
1 有用 墨水 2017-10-10 15:29:25
竟然没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