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這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納,刪其瑣節。內容於學術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氣,國際形勢,兼有顧及,惟但求其通為一體,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聞其一貫相承之為統,以指陳吾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則待教者讀者之自加參考,自為引伸。本書主旨則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國史大綱(上下)的创作者
· · · · · ·
-
钱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錢穆(1895—1990),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江蘇省無錫人。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錢穆九歲入私塾,熟習中國的傳統文獻典籍。十三歲入常州府中學堂學習,1912年因家貧輟學,後自學。1913-1919年任小學教員。1923年後,曾在廈門、無錫、蘇州等地任中學教員。1930年以後,歷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了新亞書院,任院長,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為止,期間曾獲得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名譽博士稱號。1966年,錢穆移居臺灣臺北市,在“中國文化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臺北逝世。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其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
錢穆(1895—1990),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江蘇省無錫人。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錢穆九歲入私塾,熟習中國的傳統文獻典籍。十三歲入常州府中學堂學習,1912年因家貧輟學,後自學。1913-1919年任小學教員。1923年後,曾在廈門、無錫、蘇州等地任中學教員。1930年以後,歷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了新亞書院,任院長,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為止,期間曾獲得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名譽博士稱號。1966年,錢穆移居臺灣臺北市,在“中國文化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臺北逝世。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其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和《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等。此外還有結集出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中原華夏文化之發祥「中國史之開始虞夏時代」
一 近代對上古史之探索
二 中原華夏文化之發祥
三 夏代帝繫及年歷
四 虞夏大事
第二章 黃河下游之新王朝「殷商時代」
一 殷代帝繫及年歷
二 殷人居地之推測
三 殷人文化之推測
四 殷周關係
第三章 封建帝國之創興
一 西周帝繫及年歷
二 周初之封建
三 西周勢力之繼續東展
四 幽王見殺與平王東遷
第二編 春秋戰國之部
第四章 霸政時期「春秋始末」
一 春秋年歷及分期
二 霸前時期之形勢
三 齊桓晉文之霸業
四 霸政衰微後之大夫執政
五 春秋時期之一般文化狀態
第五章 軍國鬬爭之新局面「戰國始末」
一 戰國年歷及分期
二 從宗法封建到新軍國之種種變遷
第六章 民間自由學術之興起「先秦諸子」
一 春秋時代之貴族學
二 儒墨兩家之興起
三 學術路向之轉變
四 士氣高張
五 貴族養賢
六 平民學者間之反動思想
第三編 秦漢之部
第七章 大一統政府之創建「秦代興亡及漢室初起」
一 秦漢帝繫及年歷
二 國家民族之摶成
三 第一次統一政府之出現及其覆滅
四 平民政府之產生
第八章 統一政府文治之演進「有漢武帝到王莽」
一 西漢初年之社會
二 西漢初年的政府
三 西漢初年的士人與學術
四 中央政府的文治思想之開始
五 漢武一朝之復古更化
六 士人政府之出現「昭宣元成一段」
七 漢儒之政治思想
八 王莽受禪與變法
第九章 統一政府之墮落「東漢興亡」
一 東漢諸帝及年歷
二 東漢之王室
三 東漢外戚與宦官
四 外戚參加王室之由來
五 宦官參加王室之由來
第十章 士族之新地位「東漢門第之興起」
一 士族政治勢力之逐步膨脹
二 東漢之察舉與徵辟制度
三 太學清議
四 黨錮之獄
五 門第之造成
六 東漢士族之風尚
第十一章 統一政府之對外「秦漢國力與對外形勢」
一 兩漢國力之比較
二 西漢與匈奴
三 東漢與西羌
第四編 魏晉南北朝之部
第十二章 長期分裂之開始「三國時代」
一 魏晉南北朝之長期分裂
二 舊政權之沒落
三 離心勢力之成長
四 新政權之黑暗
五 思想界之無出路
六 三國帝繫
第十三章 統一政府之迴光返照「西晉興亡」
一 西晉帝繫及年歷
二 西晉王室之弱點
三 胡人之內地雜居
四 懷愍被虜與人心之反映
五 文化中心之毀滅
六 新宗教之侵入
第十四章 長江流域之新園地「東晉南渡」
一 東晉帝繫及年歷
二 東晉一代之北伐與內亂
第十五章 北方之長期紛亂「五胡十六國」
一 五胡十六國撮要
二 十六國前後形勢之大概
三 五胡十六國大事簡表
四 胡人之漢化與胡漢合作
第十六章 南方王朝之消沉「南朝宋齊梁陳」
一 南朝帝繫年歷
二 南朝王室之惡化
三 南朝門第之衰落
第十七章 北方政權之新生命「北朝」
一 北朝帝繫及年歷
二 北方之漢化與北方儒統
三 魏孝文遷都及北魏之覆滅
四 北齊北周文治勢力之演進
第十八章 變相的封建勢力「魏晉南北朝之門第」
一 九品中正制與門閥
二 學校與考試制度之頹廢
三 南渡後之僑姓與吳姓
四 當時之婚姻制度與身分觀念
五 北方的門第
六 郡姓與國姓
第十九章 變相的封建勢力下之社會形態(上)「在西晉及南朝」
一 漢末之荒殘
二 農民身分之轉變
三 西晉之戶調制與官品占田制
四 南渡之士族
五 兵士的身分及待遇
第二十章 變相的封建勢力下之社會形態(下)「在五胡及北朝」
一 五胡時代的情況
二 北魏均田制
三 西魏的府兵制
第二十一章 宗教思想之瀰漫「上古至南北朝之宗教思想」
一 古代宗教之演變
二 東漢以下之道教與方術
三 魏晉南北朝時代之佛教
四 北方之道佛衝突
五 隋唐時期佛學之中國化
第五編 隋唐五代之部
第二十二章 統一盛運之再臨「隋室興亡及唐初」
一 隋代帝繫及年歷
二 隋代國計之富足
三 煬帝之誇大狂
四 唐代帝繫及年歷
五 貞觀之治
第二十三章 新的統一盛運下之政治機構「盛唐之政府組織」
一 宰相職權之再建
二 地方政治之整頓
第二十四章 新的統一盛運下之社會情態「盛唐之進士府兵與農民」
一 唐代之貢舉制
二 唐代之租庸調制
三 唐代之府兵制
第二十五章 盛運中之衰象(上)「唐代租稅制度與兵役制度之廢弛」
一 由租庸調制到兩稅制
二 自府兵到方鎮與禁兵
第二十六章 盛運中之衰象(下)「唐代政府官吏與士人之腐化」
一 政權之無限止的解放
二 政府組織之無限止的擴大
第二十七章 新的統一盛運下之對外姿態「唐初武功及中葉以後之外患」
一 安史之亂以前
二 安史之亂以後
第二十八章 大時代之沒落「唐中葉以後政治社會之各方面」
一 唐中葉以後之藩鎮
第二十九章 大時代之沒落(續)
一 唐中葉以後之宦官
二 唐中葉以後之朝士與朋黨
第三十章 黑暗時代之大動搖「黃巢之亂以及五代十國」
一 流寇與唐室之傾覆
二 五代十國
三 契丹之興起
四 中原民眾之疾苦
五 中國之南北分裂
第六編 兩宋之部
第三十一章 貧弱的新中央「北宋初期」
一 北宋帝繫及年歷
二 宋初中央新政權之再建
三 宋代對外之積弱不振
四 宋室內部之積貧難療
五 宋代政制上的另外兩個弱點
第三十二章 士大夫的自覺與政治革新運動「慶曆熙寧之變法」
一 學術思想之新曙光
二 慶曆變政
三 熙寧新法
第三十三章 新舊黨爭與南北人才「元祐以下 」
一 熙寧新黨與南人
二 道德觀念與邪正之分
第三十四章 南北再分裂「宋遼金之和戰」
一 金起滅遼
二 遼帝繫及年歷
三 金滅北宋
四 南宋與金之和戰
五 南宋之財政
六 南宋金帝繫及年歷
第七編 元明之部
第三十五章 暴風雨之來臨「蒙古入主」
一 蒙古之入主
二 元代帝繫及年歷
三 元代之政治情態
四 元代之稅收制度與經濟政策
五 元代之軍隊與禁令
六 元代之僧侶
七 元代之士人與科舉制度
第三十六章 傳統政治復興下之君主獨裁(上)「明代興亡」
一 明代帝繫及年歷
二 傳統政治之惡化
三 廢相後之閣臣與宦官
第三十七章 傳統政治復興下君主獨裁(下)
一 明初的幾項好制度
二 明代政制之相次腐化
第三十八章 南北經濟文化之轉移(上)「自唐至明之社會」
一 經濟方面
二 文化方可
三 南北政治區域之劃分及戶口升降
第三十九章 南北經濟文化之轉移(中)
一 黃河與北方之水患
二 北方社會所受外族及惡政治之摧殘
第四十章 南北經濟文化之轉移(下)
一 南方江浙一帶之水利興修
第四十一章 社會自由講學之再興起「宋元明三代之學術」
一 貴族門第漸次消滅後之社會情形
二 宋明學術之主要精神
三 宋明學者之講學事業
四 宋明學者主持之社會事業
第八編 清代之部
第四十二章狹義的部族政權之再建(上)「清代入主」
一 滿洲興起至入關
二 明末流寇
三 南明之抗戰
第四十三章 狹義的部族政權之再建(下)
一 清代帝繫及年歷
二 清代對待漢人之態度
三 清代政制
四 清代之武功
第四十四章 狹義的部族政權下之士氣「清代乾嘉以前之學術」
一 明末遺民之志節
二 乾嘉盛時之學風
三 政治學術脫節後之世變
第四十五章 狹義的部族政治下之民變「清中葉以下之變亂」
一 乾嘉之盛極轉衰
二 洪楊之亂
三 湘淮軍與咸同中興
第四十六章 除舊與開新「清代覆亡與民國創建」
一 晚清之政象
二 晚清之變法自強
三 晚清之廢科舉興學校
四 戊戌政變與辛亥革命
五 辛亥革命以後之政局
六 文化革命與社會革命
七 三民主義與抗戰建國
八 抗戰勝利建國完成中華民族固有文化對世界新使命之開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唯知之深,故爱之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國史大綱(上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國史大綱(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國史大綱(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37 条 )
论坛 · · · · · ·
這書其實很難讀,大家有沒有好方法? | 来自月想花容 | 54 回应 | 2025-04-22 09:40:34 |
怎么解决繁体字问题 | 来自小渔 | 10 回应 | 2025-03-22 13:43:25 |
记录发现的可能的文字错误 | 来自会流泪的鱼 | 2024-04-20 23:36:36 | |
商为共主,那么纣王去世得早,还有周朝吗? | 来自wait | 2024-04-02 18:36:04 | |
没想到这个时代买的书还有装订失误 | 来自会流泪的鱼 | 2 回应 | 2024-01-21 08:33:14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商务印书馆 (2010)9.3分 1548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5)9.3分 760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11)9.4分 790人读过
-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6)9.4分 10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非实体收集02 (36.4℃)
- 豆瓣评分>9的书(100人以上) (阿獠)
- 中国史入门读物20种推荐 (m33)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自我通识教育 (锟斤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國史大綱(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33 有用 jakdan 2018-04-12 08:05:58
本書真是奇趣。九一八事變後北平學界的集會上,「傅斯年慷慨陳詞,憤怒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提出在民族危亡之際,「書生何以報國?」的問題,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經過熱烈討論後,大家決定編一部中國通史,以喚起民族之魂,並一致同意由北大歷史系承擔此一艱鉅任務。」(傅樂成:《傅孟真先生年譜》,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傅斯年建議北大聘請自學成家的錢穆(1895-1990)主講這門課程,在此基礎上,1938... 本書真是奇趣。九一八事變後北平學界的集會上,「傅斯年慷慨陳詞,憤怒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提出在民族危亡之際,「書生何以報國?」的問題,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經過熱烈討論後,大家決定編一部中國通史,以喚起民族之魂,並一致同意由北大歷史系承擔此一艱鉅任務。」(傅樂成:《傅孟真先生年譜》,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傅斯年建議北大聘請自學成家的錢穆(1895-1990)主講這門課程,在此基礎上,1938年錢穆寫出了《國史大綱》。然而書中的觀點,卻將清、元視為非正統王朝,正與日本矢野仁一的「滿蒙非支那本來之領土論」相合。 ——学习人文没有感知力和同理心,不如不学。 (展开)
1255 有用 伯阳父 2012-05-06 10:11:42
多年前读的此书 当时的第一感觉是 自己以前学的所谓历史 从根上就错了 不管学了多少年历史教材 考了多少年思想政治 重新启蒙都是必须的 因为在那里 我们找不到出路
41 有用 小海君斯国义 2015-09-19 18:51:58
断断续续地又读了一遍,感觉还是很好。因为这样充满情怀的历史书,就是很对我胃口啊!对文化、精神的追求似乎是钱先生在许多书中都表达过的。是书成于抗战最艰苦的时刻,却一直流传至今,其生命力可想而知。真正有力量的东西,都能经受时间和社会的考验,哪怕有再多的非议!!!
26 有用 南池子 2012-02-29 23:54:46
“温情与敬意”
14 有用 Naomiなおみ 2014-06-24 12:24:11
爱他就给他读《国史大纲》。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