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国学概论》讲述章太炎早年潜心“稽古之学”,对中国古籍研读至深,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卓越的创见。他讲授的《国学概论》,比较系统地将我国的经学、哲学、文学进行阐述,中含不少真知灼见,可称之为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
国学概论的创作者
· · · · · ·
-
章太炎 作者
目录 · · · · · ·
《国学概论》导读
小识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国学的派别(一)——经学的派别
第三章 国学的派别(二)——哲学的派别
第四章 国学之派别(三)——文学之派别
第五章 结论——国学之进步
附录
一 志疑
二 讨论白话诗
三 政治制度与政治精神
四新诗管见(一)
五新诗管见(二)
· · · · · · (收起)
小识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国学的派别(一)——经学的派别
第三章 国学的派别(二)——哲学的派别
第四章 国学之派别(三)——文学之派别
第五章 结论——国学之进步
附录
一 志疑
二 讨论白话诗
三 政治制度与政治精神
四新诗管见(一)
五新诗管见(二)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庄子的根本主张,就是“自由”、“平等”,……庄子发明自由平等之义,在《逍遥游》、《齐物论》二篇。“逍遥游”者自由也,“齐物论”者平等也。但庄子的自由平等,和近人所称的,又有些不同。近人所谓“自由”,是在人和人的当中发生的,我不应侵犯人的自由,人亦不应侵犯我的自由。《逍遥游》所谓“自由”,是归根结底到“无待”两字。他以为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不能算数;在饥来想吃、寒来想衣的时候,就不自由了。就是列子御风而行,大鹏自北冥徙南冥,皆有待于风,也不能算“自由”。真自由惟有“无待”才可以做到。近人所谓平等,是指人和人的平等,那人和禽兽草木之间,还是不平等的。佛法中所谓平等,已把人和禽兽平等。庄子却更进一步,与物都平等了。仅是平等,他还以为未足。他以为“是非之心存焉”,尚是不平等,必要去是非之心,才是平等。庄子临死有“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一语,是他平等的注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页 -
我们更可知学术的进步,是靠着争辩,双方反对愈激烈,收效方愈增大。我在日本主《民报》笔政,梁启超主《新民丛报》笔政,双方为国体问题辩论得很激烈,很有色彩,后来《新民丛报》停版,我们也就搁笔,这是事同一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经学的派别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蓬莱阁丛书(共58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目录学史》《中国史纲》《佛学研究十八篇》《明史讲义》《白话文学史》
等
。
喜欢读"国学概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稽古录 8.5
-
- 中国历史研究法 8.7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9.1
-
- 蒙文通中国古代民族史讲义 8.9
-
- 国故论衡 8.8
-
- 金明馆丛稿二编 9.6
-
- 寒柳堂集 9.4
-
- 中国史纲 9.1
-
- 读通鉴论(上中下册) 9.3
国学概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7 条 )
【转】干春松:章太炎和章门弟子的“国学”
原文载于:《偶开天眼觑红尘》(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章太炎与晚清国粹派之间的关系,有不尽一致的认识,但是,章太炎的许多观点与黄节、邓实这些国粹派的核心人物的观点非常接近。章太炎也坚信国学是国家认同的关键,而且是面对西方挑战之际精神动力,在他撰写的《国学...
(展开)
> 更多书评 3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海潮出版社 (2007)9.0分 577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8.5分 507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3)8.2分 344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8.6分 10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蓬莱阁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彼岸)
- 想读的书-著作/学术/文化研究 (bu6gu)
- 读魏晋历史书目(37) (到底凡人)
- 《文心雕龍》與文章學 (万奇(雲樵主人))
- 我的民国学术Ⅰ (羊的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国学概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查尔瓦公子 2010-10-14 21:50:04
講國學是實在不易的,然而這本卻很好懂。
1 有用 大林深泉 2019-03-17 00:54:25
章对西方哲学的见地可作笑谈略读。 其余部分作为入门材料上佳。
0 有用 白鹇 2012-02-20 21:02:36
经学和理学师承部分。
0 有用 艾弗砷 2011-05-19 11:42:05
一句顶一万句
1 有用 vivo 2010-01-09 15:52:27
同时可读《国学讲演录》,轻重详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