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 扬·阿斯曼(Jan Assmann)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
原作名: Das kulturelle Gedächtnis: Schrift, Erinnerung und politische Identität in frühen Hochkulturen
译者: 金寿福 / 黄晓晨
出版年: 2015-5
页数: 388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历史的观念译丛
ISBN: 978730125261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
原作名: Das kulturelle Gedächtnis: Schrift, Erinnerung und politische Identität in frühen Hochkulturen
译者: 金寿福 / 黄晓晨
出版年: 2015-5
页数: 388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历史的观念译丛
ISBN: 9787301252611
内容简介 · · · · · ·
《文化记忆》是扬•阿斯曼系统提出“文化记忆”理论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两部分,一部分探讨了记忆(有关过去的知识)、身份认同(政治想象)、文化的连续性(传统的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在古代埃及、以色列和希腊三种高级文化中,有关过去的集体图像如何构成,对民族身份的确定和强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文化记忆又是如何形成并发挥作用的。这一理论不仅为认识不同文明成长的内部机制和兴衰根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也有助于澄清有关记忆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模糊概念,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并定义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问题。
文化记忆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扬•阿斯曼(Jan Assmann),国际知名埃及学专家,现为海德堡科学院院士,兼任德国考古研究所、德国历史人类学研究所等机构研究员。从1970年代起组织有关记忆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开创“文化记忆”理论,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目录 · · · · · ·
“历史的观念译丛”总序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第一章 回忆文化
绪言
一 对“过去”的社会性建构:莫里斯·哈布瓦赫
二 集体回忆的形式——交往记忆和文化记忆
三 文化记忆的类型:“热”回忆和“冷”回忆
第二章 书写文化
一 从仪式一致性到文本一致性
二 卡农:如何界定此概念
第三章 文化认同和政治想象
一 认同、意识和反思性
二 民族的产生作为对集体认同的基本结构的升级
第二部分 个案研究
绪言
第四章 埃及
一 埃及书写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 充当“法则”的王朝后期神庙
第五章 以色列与宗教的发明
一 作为抵抗手段的宗教
二 起到回忆作用的宗教:《申命记》作为文化记忆的范例
第六章 法律精神促成历史的诞生
一 表现为惩罚与拯救的历史
二 以意志神学为标志的历史被神学化:从“超凡的事件”到“超凡的历史”
第七章 希腊与思维的规范化
一 希腊与书写文化的结果
二 荷马与希腊民族的形成
三 接合性:希腊的书写文化与思想进化
结语 文化记忆理论概述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内容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第一章 回忆文化
绪言
一 对“过去”的社会性建构:莫里斯·哈布瓦赫
二 集体回忆的形式——交往记忆和文化记忆
三 文化记忆的类型:“热”回忆和“冷”回忆
第二章 书写文化
一 从仪式一致性到文本一致性
二 卡农:如何界定此概念
第三章 文化认同和政治想象
一 认同、意识和反思性
二 民族的产生作为对集体认同的基本结构的升级
第二部分 个案研究
绪言
第四章 埃及
一 埃及书写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 充当“法则”的王朝后期神庙
第五章 以色列与宗教的发明
一 作为抵抗手段的宗教
二 起到回忆作用的宗教:《申命记》作为文化记忆的范例
第六章 法律精神促成历史的诞生
一 表现为惩罚与拯救的历史
二 以意志神学为标志的历史被神学化:从“超凡的事件”到“超凡的历史”
第七章 希腊与思维的规范化
一 希腊与书写文化的结果
二 荷马与希腊民族的形成
三 接合性:希腊的书写文化与思想进化
结语 文化记忆理论概述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内容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此可见,记忆不断经历着重构。过去在记忆中不能保留其本来面且,持续向前的当下生产出不断变化的参照框架,过去在此框架中被不断重新组织。即使是新的东西,也只能以被重构的过去的形式出现。传统只能被传统、过去只能被过去替换(1985a,第385页)。社会并不会直接接受新思想并以此替换掉自己的过去,而是接受其他群体的过去,并以此来替换掉此前占决定性地位的群体的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思想无一例外都同时是社会的回忆”(1985a,第389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 对“过去”的社会性建构:莫里斯·哈布瓦赫 -
我认为,比起在保留着文化进化论的模式下,将蒙昧的和开化的文化简单更名为冷的和热的文化来说,更有成效的研究方法是彻底抛开这一模式,而将“冷”和“热”作为文化层面上的不同类型或者记忆政治中的不同策略加以考察,这样它们就可以不再受到时间、文字、历法、技术和统治力量的限制。在“冷”的文化类型中,文字和统治机构也可以成为冻结历史的工具。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三 文化记忆的类型:“热”回忆和“冷”回忆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历史的观念译丛(共25册),
这套丛书还有
《论历史》《历史知识与历史谬误》《历史哲学导论》《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历史知识理论》
等
。
喜欢读"文化记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文化记忆"的人也喜欢 · · · · · ·
文化记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记忆和回忆的翻译是否有误 | 来自南瓜饼 | 2024-12-02 11:04:55 | |
前言 | 来自渣男粉碎机 | 2021-09-05 10:01:5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8.4分 27人读过
-
C.H.Beck (1992)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 北大出版社历史书 (石头开花)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历史社会学”书单 (薄荷灰)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文化记忆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 2024-03-15 14:33:08 江苏
扬·阿斯曼的风格板正而不滞涩,很适合建构一套普适性强的研究框架,但就理解力而言,我还是觉得逊色于阿莱达·阿斯曼。
2 有用 Kate_Linden 2018-10-21 23:03:55
视野宽广,材料扎实,结构清晰。本书的立论基础是作者对地中海沿岸早期文明的研究,对研究其他时代和文化的学者也颇有启迪。在我看来,本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把“文化记忆”这个概念引入了历史研究。在这一视角下,我们可以严格区分过去的客观事实和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关注回忆的社会生成过程,以及回忆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机制。译者态度认真。
2 有用 席缪 2016-08-06 16:25:11
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的文化研究著作了,根本停不下来,而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研究了:“集体”或者“我们”的认同指的是一个形象:集体构建了一种自我形象,其成员与这个形象进行身份认同。集体的认同是参与到集体之中的个人来进行身份认同的问题,……(它)取决于特定的个体在何种程度上承认它。它的强大与否,取决于它在集体成员的意识中的活跃程度以及它如何促成集体成员的思考和行为。 问题是:社会的自我形象和社会会议之间的关... 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的文化研究著作了,根本停不下来,而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研究了:“集体”或者“我们”的认同指的是一个形象:集体构建了一种自我形象,其成员与这个形象进行身份认同。集体的认同是参与到集体之中的个人来进行身份认同的问题,……(它)取决于特定的个体在何种程度上承认它。它的强大与否,取决于它在集体成员的意识中的活跃程度以及它如何促成集体成员的思考和行为。 问题是:社会的自我形象和社会会议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历史意识问题。集体的典型做法是,如民族学家吕迪格·肖特说所(所说)的那样,以发生在过去的事件作为自己的统一性和独特性的支撑点。社会需要“过去”,首先是因为社会要借此来进行自我定义。 (展开)
2 有用 姬流 2017-02-14 21:13:07
最近读得最有意思的书
2 有用 丁不起 2015-05-29 12:55:13
上架了。再抄一段://“过去”(Vergangenheit)是在我们对它进行指涉时才得以产生。……新的开始、复兴、复辟总是以对过去进行回溯的形式出现的。它们意欲如何开辟将来,就会如何制造、重构和发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