珏儿对《人性化的城市》的笔记(6)

珏儿
珏儿 (人生就应该活在热情与兴趣里)

读过 人性化的城市

人性化的城市
  • 书名: 人性化的城市
  • 作者: [丹麦] 扬·盖尔
  • 页数: 259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 2010-06
  • 第一章

    人性化的城市 简 雅克布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指出汽车交通的剧烈增长和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分离城市功能且强调独立的单体建筑)是如何将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至置于一端而不顾的。从而导致了缺乏人气的无活力城市。 急需增加的是要增加城市空间的社会职能,即聚会场所功能。 四个重要的目标 充满活力的,安全的,可持续的,健康的能够提供对步行人群的,骑车人和城市生活的总体关注。(无论如何就是减少汽车,增加步行和骑车便能达到目标) 奥斯曼对巴黎的城市改造,尤其是宽阔的林荫大道有助于对人的军事上的控制,而且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林荫大道文化,从而萌生出城市的宽阔的街道两侧的散步场所和咖啡馆生活。 道路越多交通越多。修建额外的道路就是对购买和推动更多小汽车的一种直接性的邀请和欢迎。 1989年的旧金山地震是交通量很大的一条高速路关闭,但没有这条路城市也运行的很好。随后旧金山不停地将快速路变成平静祥和的城市街道。 哥本哈根将机动车路和停车场一走创造更好和更安全的骑车交通环境。*(考虑汽车与交通时要将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考虑进来)* 城市究竟是小好还是大好??多大的城市最好?需要用数学来计算。这是个问题? 哥本哈根的步行街道项目提供了更舒适的步行空间和更多的为人所逗留的空间。越来越多的街道变成了步行交通和城市生活服务的空间,市中心的停车场所一个接一个地变成了容纳公共生活的广场。(事实上我也觉得城市中给人的空间比给车的空间多要更舒服更安全。) 在20世纪30年代,丹麦奥胡斯河被覆盖填埋了,变成了一个供汽车交通使用的街道。于1996年-1998年被挖开,同时将沿着重新开掘和道德两侧的空间设计成可供娱乐的步行区。奥胡斯河沿岸的区域已成为城市中最具有公共性并被加以利用的外部空间。受人欢迎同时在经济上获得了成功。(同时也是万科万达这类房地产公司应该考虑的:怎样吸引人来增加步行的人,增加凳子什么的) 在城市中有比简单步行更多内涵和意义的步行。人与周围社区,新鲜空气,定时户外活动,生活的自在愉悦,体验和信息的获取等之间都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2016-07-04 00:05:42 回应
  • 第二章
    感官与尺度 只有当距离减至约100m时,我们能看到运动和粗略轮廓下的肢体语言。在大约22-25m的距离范围内,我们能准确读取面部表情和主要情感。几乎无任何变化的距离是从100m到约25m,而后随着一米米的变化,细部和交流的丰富性显著增强。最后在7-0米之间所有的感官都会用到,所有细节都会体验到,并且最强烈的感官得以交流。 100米的距离提供了聚集人数的上限。即使最大型的活动中心也也只能容纳相对有限的观众数量,最多约十万个座位。 第二个界限的价值体现在剧院或歌剧院中,即约25m,这个距离能体会到人的面部表情下发音清晰的演唱和对话。(这个视觉距离为设计广场和步行街道提供灵感) 从街道上,我们很难体验到建筑高处上所发生的事情,越高,越难看到。我们必须越来越向后移动的来看,距离就变得越来越大,同时我们所看到的和体验到的就变小了。事实上,街道平面与高层建筑的关系在五层之后就明显的失去了。我们水平的食欲是指只有建筑的首层部分能够带给我们兴趣和强烈的情感作用。如果建筑首层部分外观变化丰富且细部处理精彩,那么我们步行于城市中将会有同样丰富的体验。(我觉得未来会不一样,高层楼房内可能会出现空中的街道,逛街不一定在地面上逛,所以这一条不能作为不要高层建筑的理由) 当以4-5km/h的平常速度行走时,我们有时间来观察面前发生的一切以及前面的路况。当以10-12km/h速度奔跑时,我们仍能感知和拥有感觉印象,并且对情况控制达到可接受的程度。如果道路布满了障碍物,或者大的景象太复杂,那么我们跑步和骑车的速度就要降低,因为我们没有时间看,理解和反应。机动车在马路上发生事故就是较好的例证,它说明低速是多么的重要。(不过未来若使用了无人驾驶的汽车,或许情况又要改变)以5km/h的观看速度为尺度的建筑是以丰富的感觉印象为基础的,空间小,建筑紧凑,并且细部,面孔与活动相结合共同提供了丰富的深入的感觉体验。 威尼斯和迪拜为例:迪拜以100km/h为观看速度的城市:大型空间,巨型标志,大型建筑和高的噪音等级。威尼斯以5km/h为观看速度,小型空间,优美雅致的标识符号,精美的细部和许多穿梭其间的人。是一座提供了丰富体验和感官印象的城市。 (感觉就是现代商业城市与旅游城市的区别。所以看政府要将城市打造成什么方向。旅游城市就要以慢美细小为主) 感觉与交流 “保证从未有过完全够用的空间”:如果你期待一个讲座有100名学生参加的话,你就要找一间仅容纳50个座位的房间。这个房间会很快坐满,并且每位听讲座的人都将会认为这一定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讲座。 在不同的沟通交流环境中,距离强度,亲密和温暖之间的联系与解释和体验城市与城市空间有着十分有趣的一致性。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强烈的接触发生在近距离范围内。小型空间和较近的距离传达了一种与温暖的,对情感具有强烈作用的城市环境相一致的体验。 在狭窄的街道和小型空间中,我们能够在周围近距离范围看到建筑,细部和人。有许多对文化的吸收,建筑与活动丰富多彩,而且我们怀着极大的强烈愿望加以体验。我们感受到这种场景是温暖的,个性化的且受到欢迎的。这与城市和城市群体中的体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距离,城市空间与建筑都很巨大,建筑蔓延分布,缺乏细部,也因此成为无人或很少有人活动的地方。 被毁掉的尺度 引入汽车和汽车交通对城市的尺度和纬度所产生的混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汽车本身就占用了许多空间。大量的公共汽车和卡车都是巨大的,甚至小型欧式紧凑型汽车在为人创造的空间中也显得较大,汽车行驶时占用了大量空间,停车时也同样占用了大量空间。一个容纳仅有20或30辆汽车的停车场就占用了与一个好的小型城市广场尺度相同的空间。而且在城市区域中,当速度从5km/h增值60或100km/h时,这种空间尺度也相应发生了戏剧性的增加,可能的城市景观的形象也相应进行了变化。 50年来,汽车与汽车交通已迫切成为城市的规划问题。很少有人们对作为两种不同专业的人体尺度和汽车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因为汽车问题已严重地混淆了尺度的理解。 对人性化尺度缺乏理解与尊重影响着绝大多数新城与建成区。建筑和城市空间日益发展的越来越大,但是被期望着去使用它们的人则总是小的。
    引自 第二章
    2016-07-04 13:34:06 回应
  • 第七章
    规划原则 1 合理分配城市功能设施,让他们之间距离更近,让人群与活动的数量达到临界值。 2 将城市的多种功能设施结合在一起,提高多用性,体验的丰富性,社会的可持续性以及城市各地区中的安全感。 3 合理设计城市空间,鼓励步行和骑车交通,并确保这两种交通形势的安全性。 4 开放城市与建筑物之间的边界地带,让建筑内部与外部城市空间之间的活动产生互动。 5 邀请人们在城市空间中度过更长时间,因为对于创造有生气的空间而言,少数人在一个地方呆很长时间与多数人待很短时间具有同等效果。 12个质量准则 免受交通状况与事故困扰-安全感-对行人的保护,对交通状况的畏惧 免遭犯罪与暴力-人身保护-照明,公共领域 免于不愉快的感官体验-风,雨雪,冷热,污染,噪音,强光。。 行走的机会-行走的空间,不受阻碍,良好的路面,无障碍设计,有趣的建筑立面 站立停留的机会-支持倚靠,站立区域 坐下的机会-长凳,适合久坐的场所,景观 观看的机会-合理的观看距离,有趣的景观,不受阻碍的视线 交谈和倾听的机会-低噪音等级,适合谈话的街道设施 嘻戏与锻炼的机会-鼓励体育活动,昼夜都可,冬夏皆宜 按人性化尺度设计建筑和空间 享受当地气候优势 好的感官体验-好的材料,细部设计,树,水。
    引自 第七章
    2016-07-08 23:06:53 回应
  • 第五章
    巴西利亚综合症 简单的讲,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涉及若干不同的尺度层面。首先有大尺度层面上的规划,是对整体城市布局的规划,其中包括不同区划,功能以及交通设施的设置。这也就是我们从远距离或者航拍角度看到的城市。其次是中等角度,也就是开发尺度,这方面的规划描述的是城市的各个部分区划的设计,以及建筑与城市空间的组织原则。这是从低飞的直升机视角看到的城市规划。最后但绝非最次要的是小尺度也就是人性化景观的规划。这也就是使用城市空间的市民们到的那个视平层面的城市。人们感兴趣的不是城市的大尺度线条,也不是壮观的建筑布局,而是人们在行走,停留时直观到的人性化景观质量。5km/h的低速建筑学。 要求把城市作为整体来处理,天际线,建筑布局,空间比例等等要与视平层面的空间序列,建筑细部和城市设施结合在一起设计规划。 从空中鸟瞰,巴西利亚的布局很美,城市的轮廓像一只巨鹰,从直升机视角看,这个布局仍然富有情趣,至此一切都好。但是到了视平层面上,这个城市就是一个灾难。城市空间太大,缺乏形态组织,街道太宽,人行便道和小路则太长,太直。大块草坪上,有很多被人踩出来的十字小路,这是居民们用脚投票,对这个僵硬死板的城市规划进行了直接宣判。如果你不是从客机上,直升机上或者轿车上经过这个城市-巴西利亚的大多数居民都并不如此-那么这里就没有什么让人感兴趣的地方。巴西利亚综合症就是只城市规划只关注前两个层面上的尺度,而忽略了最小的人性化尺度,而不幸的是,这个做法反而被当成一个规划原则广泛传播。 生活 空间 建筑 如果城市和建筑希望人们前来停留,那么就需要以新方式始终如一地处理人性化尺度。对于城市规划学科而言,在这个尺度上工作是最困难,最敏感的工作。如果这方面的工作被忽视了或者失败了,那么城市生活就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广为流传的从上面和外面进行规划的做法应该完全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提倡从下面和里面开始规划,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生活,其次是空间,最后才是建筑。 现代主义引入了新的理想,从首层到顶层,整个建筑通常采用同一种材料建成,具有相同水平的建筑细节。5层,10层,哪怕是40层,整座建筑从顶到底,直愣愣的摆在了人行便道上。这种机械式城市建筑设计的后果,目前已是众所周知了。因此现在到重新将建筑首层的特殊地位摆上议程的时候了。
    引自 第五章
    2016-07-08 23:07:30 回应
  • 第三章
    充满活力的城市 “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人来” 是斯堪地纳维亚的一个普遍说法。人们自发地受到活动和他人存在的鼓舞,趋势和吸引。透过窗户孩子们看到其他孩子在户外玩耍,就会急于加入进去。 我们在许多区域看到十分对立的状况:多风且城市空间界定差,空间中许多人分散在一个大的区域中,且很少有孩子们在居住小区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积极的过程还需再此立足,因此这些人不习惯与冒险出行。 为活动和聚会规划,如果我们期望的是有限数量的客人,则我们需要将它们集中于同层的一些房间里;如果空间有些拥挤,那通常不是大问题,而且恰恰相反。如果尽量将统一活动分散到许多大房间中,才会失去令人难忘的印象。 稠密的城市 充满活力的城市吗? 新的城市区域经常很稠密并且完全被开发,但是他们的城市空间太多,太大且太贫乏了而不能激发人们的兴趣进入其中。 我们经常看到规划不当产生的密度确实阻碍了好的城市空间的建立,这样冷却了城市中的生活。层数较少城市空间更具吸引力,比那些许多人生活和工作的高密度高层区域有了相当多的生活。比起那些住在更高层建筑的家庭相比,2层到2层半的城市住宅的开发使得每户都拥有相当多的街道生活和相对高的社会化程度。 多少和多长:数量与品质 柔性边界 一种极端就是街道拥有柔性边界,商店线性布置,透明外观,大型橱窗,许多展示开口和商品。这里就会有丰富的看与接触,它给减速甚至停留提供了好的理由。另一种极端则是街道上有着硬性边界,建筑底层部分关闭并且步行途径长向部分,则都是暗玻璃,混凝土或砌体,五门或很少们,并且根本上无体验吗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甚至没有理由来选择这条特别的街道步行。 有着柔性边界的城市街道对城市空间的活动模式与吸引力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透明的,受人欢迎的和积极有活力的建筑外观均赋予了城市空间一个精美的人性化尺度。底层部分的品质对城市的总体吸引力是至关重要的,以至于很难理解为什么在许多新旧城市中建筑底层部分的处理有着这样大的差异。长长的封闭的墙体,枯燥无生气的玻璃部分在城市中比比皆是,给步行者提供了许多理由放弃逗留而回家。
    引自 第三章
    2016-07-08 23:09:51 回应
  • 第五章
    视平层面的城市 在视平层面享受良好的城市质量,这对于在城市每一个区域中行进的人们来说都是一项基本人权。 城市必须为人们的行走 站立 坐下观看 倾听及交谈提供良好的条件。 步行的速度 夏天走一公里需要12分钟,相当于4.2km/h,而冬天走一公里则需10.3分钟,相当于5.8km/h。大多数人乐意接受的步行距离是500m。但是可接受距离还取决于路线质量。500m是可接受距离的标准值,这一观点也可以从城市中心的大小上获得验证。大多数城市的市中心面积都在1km2 左右。只需走不超过1km的距离,就能达到大多数城市设施。像伦敦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同样有类似的模式,因为这些城市可划分成多个市中心及其他区域。所以即使在这些城市里,也一定能找到上述神奇的1km市中心公式。 大量步行人群在狭窄的人行道上行进,引起了严重的交通问题,此类设计者把这些街道的主要区域用于汽车通行,却根本不顾驾车者数量远少于人行便道上的行人总数这一事实。 人行道无论是经过建筑入口还是经过小街巷都不应中断,这样才符合鼓励步行的总体政策,而不致挫伤人们采取步行方式出行的积极性。除了步行空间狭小,困扰不断之外,行人还要在街道交汇处的红绿灯前无穷无尽地等候。在英国以及受英式交通规划理念影响的国家,过马路并不是一项基本人权,而是一桩需要提交申请的事。 行人在动身前就能将整条路线一览无余,道路笔直,看上去没完没了,沿路也不能提供什么有趣的体验。这样的路线,人还没走就会觉得累。相反,整条线路被划分为多个易于完成的部分,行人可以从一个广场走到另一个广场,转弯和拐角更令沿途充满难以预料的趣味。走更远的路程也没问题。 住宅办公,机构建筑前面的大门,建筑细部,景观及绿化能为步行路线增添意趣,提供很好的步行体验。 阶梯在物理和心理上是双重障碍。只要有可能,行人就一定会避免走阶梯和台阶,如果步行环境一定要使用台阶和阶梯,那么就必须考虑各方面的舒适度,有目的地增添视觉意趣。为了让推着童车购物车或轮椅的人及行动不便者顺利出行必须设置坡道或电梯。 适合停留的城市 一个城市中有很多步行者,这并不一定说明城市质量高-交通设施匮乏或者城市设施相距太远往往也会迫使人们步行,相反,如果一个城市中有很多人没在走路,而是自在地停留着,这通常说明城市有良好的质量。 公共空间的边界地带对于人们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这被称为边界效应。当人们选择停留的地方时,通常选择空间边界地带,站在边界就不会影响空间中的步行人流,而且呆在那里也相当安静。边界有不少优点:面前的空间可供观察,背靠建筑物,不必担心危险来自身后,往往在物理上和心理上提供依靠。此外在城市空间的边界地带,气候也比较适宜。 钢琴效应:客人通常会在边界区域找家具,角落,柱子或者壁凹进处之类的地方停留。 并非所有里面都吸引人停留,如果里面上没有出入口,表面又光滑无细节,那么就会有相反的效果,似乎对人们说着别停下,继续走。 如果座位的周边气候地段安全保障及视野各方面俱佳,那么就称得上得天独厚了。环境质量欠佳的座位很少被使用,只有大约7——12%的利用率。环境质量高的座位则常受光顾,利用率达到61-72%。 路人在城市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意味着城市越有生命力。停留的程度和时长通常对城市生活至关重要。要创造具有社会生命力的城市,就必须让所有年龄的人都能在城市中驻足歇脚。 很多城市从前只忙于事关生计的各类必须活动,但咖啡馆的开设意味着休闲生活占了上风。现在,人们有了时间和资源,能够从咖啡座这一绝佳位置享受城市生活。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几乎不需要单纯为生计而在城市空间中奔走。在这种新形势下,道旁咖啡座为人们长时间的享受城市生活提供了新的理由和去处。 鼓励市民在城市空间中步行和骑车只是一个开始,远非大功告成。还必须鼓励人们坐下,长时间在城市空间中停留。 适合会面的城市 城市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城市生活的观看。无论我们在走路,站立还是坐下,我们都会持续进行一种非常普遍的活动:看人。当然,城市规划者还应该考虑到其他吸引目光的事物,比如水,树木鲜花,还有喷泉和建筑物。为了提升城市质量,就必须下气力认真设计视野,并提供更多可看的东西供人选择。在绘制建筑物与街道剖面图时,设计师认真研究了站立高度,就做高度,和儿童高度的视线,并将之浑然一体的结合到自己的设计之中。 出台相关的城市政策,确保商铺首层采取更积极,视觉上更吸引人的设计。 人们呼吁要降低城市街道中的汽车使用率,或者至少要降低开车的速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样做才能降低噪音等级,让人们之间的沟通重新变得可能。要想在正常交谈距离进行各类普通交谈,60分贝是背景噪音的上限。 对于城市空间的会面来说,城市设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宽而平坦的长凳能染人们并肩坐下,适合那种需要保持一臂间距的交谈形式。数千年来,城市一直是人们会面的场所,并且这也将是城市的一项最重要最受人重视的功能。 自我表现嬉戏和锻炼 确保在城市中步行者和骑车者具有较好的环境条件,一年中的每一天,一天中的每个小时都如此。力争创造更适合步行和骑车的城市,显然也意味着在城市各项日常活动中给儿童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给老人提供更多的出行机会,大力鼓励市民进行锻炼。当城市的日常状况更适合人们活动与停留,也就为创意活动和文化活动提供出更多机会。 固定元素就是指整个城市空间,是城市生活中固定的日常功能体系。灵活元素则是指一年当中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类特殊活动和事件。最后还有暂时元素,这是指城市中发生的大量小规模活动和事件。为了创造人性化城市的政策取得成功,城市中的基础结构必须到位,其次,城市空间应该合理规划,鼓励人们参与,这样才能促成城市中的各类活动。 好地方 好尺度 无论规划师在调节气候,设计照明和设施及其他细节时费多少力气,如果对空间的质量,比例和纬度未加留意,那么也几乎肯定无法对视平面层面城市空间的质量有所提升。 到访传统城市(希腊的伊滋拉岛或意大利菲诺港)的人会发现,整个城市都与人体和感官和谐一致。城市的各种维度正符合我们的感官,大小适中,围绕海湾呈半环形设计。在港口我们就能看到整个城市,能看到完整的城市空间和人们进行的各项活动,许多细节也净收眼底。 很多城市都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模型。宽度为3m,5m 8m,10m的街道能够承受2400-7800人/小时的步行人流。 考虑到空间的质量和尺度的分寸,应该采取这样的设计原则:人走在城市中,视平层面看到的空间应该迷人,和谐,而应该尽量把大型建筑叠加在这样迷人的空间的背景中。 为了让大空间与人性化尺度更好地结合起来,还可以采用在大空间中设计小空间的原则。哪怕是大的空间上确实出了问题,通常还是有机会在小尺度上花费力气,创造出好地方。 好的气候 只要有阳光带来的热量,并且没有冷风,那么微观气候很快就能达到舒适范围内。哪怕是冷天,人们也可以在户外停留。几个气候因素共同影响人的舒适感:气温,湿度,风带来的寒冷和阳光带来的热量。此外还有一些个人方面的因素,比如我们的衣着以及个体心理差异,也起一定作用。 在阳光强留,气温高的国家,城市规划通常采用较窄的街道,建筑物墙壁厚实,开口窄小。气候寒冷的国家则采用不同的策略。风被引到城市上空,街道和花园几乎不受风的影响。低矮建筑和斜屋顶让阳光能过照射到建筑之间的区域,热量传到石板和卵石筑成的道路上。 大部分城市规划工作都没有花费气力确保城市空间具有最佳的自然气候特征,考虑到气候对于城市质量,居民愉悦感与舒适度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在很糟糕。在很多温带地区,大规模的道路系统,沥青停车场和硬质屋顶材料使本来就很高的气温变得让人无法接受;规划者本可以利用树木草地 绿色屋顶和渗水铺石路面降低气温的。另一方面,在寒冷多风的地区,反而修建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层建筑,提高了风速,降低了建筑周边的气温,让人基本上无法在户外逗留。 城市规划者应该极为仔细地处理宏观气候和局部气候。慎重规划气候能够让所有的规划层面都从中受益;微观气候在城市的人性化维度上创造出必须的环境条件。 美丽的城市 改善城市视觉质量的工作则笼统宽泛得多。这主要处理的是个别元素的设计与细节,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组合的协调一致。视觉质量牵涉到总体视觉表达,美学,设计学以及建筑学。在城市空间中,哪怕所有的实用方面的需求都达到了,如果建筑细节,材料和色彩组合凌乱,那么也有可能缺乏视觉上的协调感。另一方面,也有的规划者根本忽略实用功能,全力关注设计美学。但是如果对城市空间的安全性,气候,停留机会等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城市规划也仍未达标。 在规划城市空间的时候,除了对空间和细节的关注之外,如果强化表现其中的某些特质,通常也能够显著地提升空间质量。比如把城市空间与水面和码头边岸直接联系起来,比如在周边设置公园,鲜花和其他景观设施,比如突出体现局部气候中的有利特点等等。 地形和高度差也能为空间增色。与路面层面形成任何高差的空间都能够提升行人的体验。由于有了高度差,全新的景观和空间体验跃然而出。旧金山的街道。 此外还有树木扮演的重要角色。 城市规划者认可照明对城市质量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认为照明本身还有成为专门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潜力。墨尔本灯光是艺术的整体艺术规划。 适合骑车的城市 全世界有很多城市不合适自行车及自行车交通。有些地方气候寒冷,路面容易结冰,有些地方则太热。还有些地方地形陡峭多山,也不适合骑车。但是在一些最冷,最热的城市,自行车也很受欢迎,因为归根究底,这些地方全年还是有一些日子适合骑车的。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城市无论从结构上,地形上还是气候上来说,都适合自行车交通。但是多年以来,很多这样的城市还是把交通政策的宝押在了汽车上,因而自行车交通在那里变得很危险,甚至完全不可行。 在很多城市里,发展自行车交通只是政客的一句空谈,修建的自行车道基础设施通常就是一些分布零散的小道,根本不是诚心诚意要把自行车交通搞起来的样子。 鼓励汽车出行,也必然意味着自行车交通已经整合进了整体交通战略。可以把自行车带上火车,地铁和公共汽车,这样就能既骑车又搭乘公共交通。整体交通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让自行车能够安全地停放在车站和交通枢纽处。设计者也会自然地为骑车人设置更衣室和淋浴间。 骑车人增多,事故的风险和实际事故的数量就会大幅度下降。当街道上有很多人骑车时,汽车司机就会更留意自行车交通。 对于骑车行程来说,如果线路总是被打断,那么就非常让人恼火,而且破坏了行驶的节奏。 城市政策应该给自行车交通更高的优先级,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街道空间,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给无力购买汽车的广大民众提供方便出行的机会。而且自行车道基础设施的成本也远为低廉。
    引自 第五章
    2016-07-08 23:10:35 回应

珏儿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712条 )

中国易学博览-八字应用经验学
2
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
2
洞见
3
心流
6
NLP圣经
4
王阳明哲学
1
终身学习
1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1
反脆弱
1
穷人的银行家
3
禅者的初心
4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2
普惠金融改变世界
10
年轻人,你就是想太多
1
贫穷的本质(修订版)
10
现在,变现你的优势
5
人类简史
1
世界因你不同
6
超凡: 我们的身心极致及天赋的科学
5
成功,动机与目标
14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4
娱乐至死
9
人类的明天
6
硅谷钢铁侠
4
杰克·韦尔奇自传
1
将心注入
12
人性的弱点
4
奈飞文化手册
9
秘密
1
褚时健传
4
意義
7
匠人精神
2
好好工作
14
20岁,光阴不再来
13
干法
8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3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
9
极简: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
5
漫步民宿:我的25段返璞之旅
1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5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精装修订本)
9
商业的本质
4
零秒思考
2
真实的幸福
1
原则
1
每周工作4小时
12
地道风物006·民宿时代
1
与机器赛跑
2
浅薄
4
深度工作
4
百岁人生
4
认知天性
5
追寻生命的意义
5
弗兰克尔自传
7
永恒的边缘
1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
14
刻意练习
12
意志力
9
看见成长的自己
25
微习惯
4
国王 武士 祭司 诗人
3
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
7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9
公司的概念
11
零工经济
1
智能转型:从锈带到智带的经济奇迹
1
枪炮、病菌与钢铁
7
应届生房地产行业求职全攻略
1
四周练出一身肌肉
1
野兽绅士
5
如何高效学习
8
冷眼观爱
11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
7
旧概念与新环境
10
小狗钱钱
12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13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10
设计质
1
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
3
远大前程
1
Tourists in Historic Towns
2
The Art of Learning
9
少有人走的路
8
Fluent Forever
8
Fluent in 3 Months
6
普罗旺斯的一年
1
New Cultural Landscapes
1
男人这东西
4
鱼丽之宴
4
繁花
6
有味
1
素履之往
6
Urban Design
5
Sustainable Urban Design
5
Responsive Environments
7
Planning Theory
10
超级时间整理术
3
Lonely Planet the Cities Book Mini
1
思维导图
5
博尔赫斯小说集
2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1
专注力
1
跨越大都市
12
我们仨
1
街道与广场
5
设计城市
15
乌合之众
4
采访本上的城市
2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2
Facebook效应
1
美国城市的文明化
9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3
城市规划设计
1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20
浪潮之巅
10
Debrett's Guide for the Modern Gentleman
1
李敖大全集 7:读史指南 要把金针度与人
1
李敖大全集
1
留德十年
3
干校六记
4
Criminology Theory and Context
1
Theories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1
Theories of Crime
1
An Introduction to Criminological Theory
1
英国人的特质
1
胡适留学日记(上、下卷)
5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1
城和市的语言
4
顾家北手把手教你雅思写作(剑9版)
1
十天突破雅思口语(剑9版)
4
十天突破雅思写作(剑9版)
5
雾都孤儿
1
中国文化科目认证指南
2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科目考试指南
1
现代汉语科目考试指南
1
1Q84 BOOK 1
1
武艺丛谈
2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
1
Your Dream Career For Dummies
1
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anagement Issues
4
Drinking Water
3
环境技术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