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 马丁·海德格尔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孙周兴 / 孙周兴
出版年: 2004-07
页数: 410
定价: 2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新版)
ISBN: 9787532733668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孙周兴 / 孙周兴
出版年: 2004-07
页数: 410
定价: 2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新版)
ISBN: 9787532733668
内容简介 · · · · · ·
《林中路》为20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已被视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是进入海德格尔思想的必读之作。本书汇集了作者30、40年代创作的六篇重要文章,几乎包含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所有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德格尔围绕“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的沉思,以及海德格尔独特的“存在历史”观,也即对西方形而上学以及西方文明史的总体观点。
林中路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译者简介
孙周兴,男,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教授,浙江大学哲学系兼职博导。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西方诗学,尤以德国哲学和现象学为重点。著有《说不可说之神秘--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1994年)、《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2001年)等;译有《哲学的改造》、《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标》、《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尼采》等;编有《海德格尔选集》(两卷本)、《世界现象学》等。
目录 · · · · · ·
1 艺术作品的本源(1935/1936)
物与作品
作品与真理
真理与艺术
后记
附录
2 世界图像的时代(1938)
附录
3 黑格尔的经验概念(1942/1943)
4 尼采的话“上帝死了”(1943)
5 诗人何为?(1946)
6 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1946)
说明
编者后记
人名对照表
修订本后记
· · · · · · (收起)
物与作品
作品与真理
真理与艺术
后记
附录
2 世界图像的时代(1938)
附录
3 黑格尔的经验概念(1942/1943)
4 尼采的话“上帝死了”(1943)
5 诗人何为?(1946)
6 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1946)
说明
编者后记
人名对照表
修订本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艺术的本质就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 ——P18 大地(Erde)是一切涌现者的返身隐匿之所,并且是作为这样一种把一切涌现者返身隐匿起来的涌现。在涌现者中,大地现身而为庇护者(das Bergende)。 ——P24 作品存在就是建立一个世界。 ——P26 大地乃是涌现着——庇护着的东西。大地是无所促迫的无碍无累和不屈不挠的东西。 由于建立一个世界,作品制造大地。 只有当它(大地)尚未被揭示、未被解释之际,它才显示自身。 ——P28 只有当大地作为本质上不可展开的东西被保持和保护之际——大地退遁于任何展开状态,亦即保持永远的锁闭——大地才敞开地澄亮了,才作为大地本身而显现出来。 ——P29 建立一个世界和制造大地,乃是作品之作品存在的两个基本特征。 ——P29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艺术作品的本源(1935/1936) -
真理的本质,亦即无蔽,是由一种否定而得到彻底贯彻的。 ——P35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艺术作品的本源(1935/1936)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新版)(共62册),
这套丛书还有
《语言、真理与逻辑》《论文字学》《世界的逻辑构造》《后形而上学现代性》《还原与给予》
等
。
喜欢读"林中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林中路"的人也喜欢 · · · · · ·
林中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1 条 )

海德格尔《林中路(Holzwege)》摘要
【按语:《林中路(Holzwege)》是由海德格尔从1935-1946年的6篇文章或讲稿构成。主旨是返回到遮蔽和遗忘已久的存在本身,而这些篇章恰恰是走在返回之途那条人迹罕至的路上的某些记号:存在在艺术中呈现;存在被遗忘,世界沉入作为对象结构的图像;黑格尔曾在“经验”中触摸存...
(展开)

诗·思·语言——关于后期海德格尔的诗思合一
后期海德格尔对于诗的阐发,意图是要超越一种形而上学的语言。后期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之家,语言命名存在者,使存在者其显现之本质。所谓“天雨粟,鬼夜哭”,语言使存在得以澄明,世界于混沌之中得以显现,被遮蔽的黑暗世界得以照进一束天光。而在海德格尔看来,形而上...
(展开)

【转】孙周兴:海德格尔与德国当代艺术
【作者简介】孙周兴,1963年生,绍兴会稽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1999—2001年在德国从事洪堡基金课题研究;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
(展开)

艺术作品的本源:“诗意”栖居如何可能?
海德格尔结构非常清晰,先把目光聚焦在“作品”的根本性之一“物因素”上(另一个根本性因素是“象征”),从“物”谈起,区分出“(自然)物”、“器具”、“作品”。 试图从这个区分中找到“作品”之为“作品”的本源。 那么什么是“物”? 有三种看似很根本的概念:1️...
(展开)

【转】朱刚:开端、裂缝与未来——海德格尔与德里达对“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的双重解读
作者简介:朱刚,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教授,以现象学、当代欧陆哲学、伦理学和中西比较哲学为主要研究领域。 一、adikia:必须被克服的裂缝 ——海德格尔对“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的存在论式解读 这是一条据说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古老的箴言。...
(展开)
> 更多书评 4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9.6分 21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5)9.4分 62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9.0分 425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9)9.5分 35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书目-哲学部分(译著) (忆未名)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艺术史书籍 (静升)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垂钓于时间之河…… (水底火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林中路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导演罗娜娜 2011-04-04 21:14:09
海大叔故意不好好说话,就造成了文采斐然的效应。真喜欢啊!!!
23 有用 Shayne 2014-12-02 11:06:10
集结了后期海德格尔的几篇重量级著作,前两篇(《艺术作品的本源》、《世界图像的时代》)尤为重要。虽然论题有所不同,但贯穿所有这些作品的是一条共同的主线:形而上学的本质是对存在与存在者之存在论差异的遗忘,是将存在理解为存在者(尽管是最高意义上的存在者)。这种遗忘在近代早期随着世界成为意识的表象对象、普遍主体被解释为面对表象而立的我思意义上的心灵,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是存在者的存在被等同于其... 集结了后期海德格尔的几篇重量级著作,前两篇(《艺术作品的本源》、《世界图像的时代》)尤为重要。虽然论题有所不同,但贯穿所有这些作品的是一条共同的主线:形而上学的本质是对存在与存在者之存在论差异的遗忘,是将存在理解为存在者(尽管是最高意义上的存在者)。这种遗忘在近代早期随着世界成为意识的表象对象、普遍主体被解释为面对表象而立的我思意义上的心灵,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是存在者的存在被等同于其价值,因此,试图以强力意志为源头而“重估一切价值”的尼采形而上学仍然是一种形而上学,并且是它的顶峰。面对着这种虚无主义的危险,海德格尔呼唤形而上学概念化之前的存在,即自我保存和绽出者,并在荷尔德林和里尔克的诗中阐发出了一种“世界黑夜”(同时也是科学的白夜)中的歌声。 (展开)
2 有用 kiko 2007-11-03 23:32:38
《艺术作品的本源》和《诗人何为?》~林中多歧路,而殊途同归。
9 有用 琴酒 2019-12-29 20:44:58
每次重读都觉得很厉害,起始于对现代性最基本的内容的反思,身心二元,主客二分,真理的相符论,科学的本质,艺术经验的去真理化,叙述起来却倒转了整个故事,直追到希腊,将现代越发成问题的一种对象化问题变成形而上学在开局时就有的对存在与存在者之存在论差异的遗忘。
2 有用 冉笛 2013-08-21 19:04:38
作为存在者之澄明和遮蔽,真理乃是通过诗意创造而发生的。凡艺术都是让存在者本身之真理到达而发生;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艺术作品和艺术家都以艺术为基础;艺术之本质乃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由于艺术的诗意创造本质,艺术就在存在者中间打开了一方敞开之地,在此敞开之地的敞开性中,一切存在遂有迥然不同之仪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