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钱穆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2-7
页数: 181
定价: 2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钱穆作品系列(三联2012版)
ISBN: 9787108040367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2-7
页数: 181
定价: 2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钱穆作品系列(三联2012版)
ISBN: 9787108040367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治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钩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的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名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创作者
· · · · · ·
-
钱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钱穆(1895-1990年),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目录 · · · · · ·
序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一、汉代政府组织
甲、皇室与政府
乙、中央政府的组织
丙、汉代地方政府
丁、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二、汉代选举制度
三、汉代经济制度
四、汉代兵役制度
五、汉制得失检讨
第二讲 唐代
一、唐代政府组织
甲、汉唐相权之比较
乙、唐代中央政府三省职权之分配
丙、中央最高机构政事堂
丁、尚书省与六部
戊、唐代地方政府
己、观察使与节度使
二、唐代考试制度
甲、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九品中正制
乙、唐代之科举
三、唐代经济制度
甲、唐代的租庸调制
乙、唐代账籍制度
丙、唐代的两税制
丁、汉唐经济财政之比较
四、唐代兵役制度
五、唐代制度综述
第三讲 宋代
一、宋代政府组织
甲、宋代中央政府
乙、相权之分割
丙、君权之侵揽
丁、谏垣与政府之水火
戊、宋代地方政府
二、宋代考试制度
三、宋代赋税制度
四、宋代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第四讲 明代
一、明代的政府组织
甲、明代之中央政府
乙、明代内阁制度
丙、明代地方政府
丁、元明以下之省区制度
戊、明代地方之监司官与督抚
己、明清两代之胥吏
二、明代考试制度
甲、进士与翰林院
乙、八股文
三、明代赋税制度
四、明代兵制
第五讲 清代
一、制度与法术
二、清代的部族政权
三、清代部族政权下的政府
甲、清代中央政府
子、清代的军机处
丑、清代的六部尚书
乙、清代地方政府
丙、清代的各禁区
四、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五、清代的统制政策
六、民众的反抗运动
七、变法与革命
总论
· · · · · · (收起)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一、汉代政府组织
甲、皇室与政府
乙、中央政府的组织
丙、汉代地方政府
丁、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二、汉代选举制度
三、汉代经济制度
四、汉代兵役制度
五、汉制得失检讨
第二讲 唐代
一、唐代政府组织
甲、汉唐相权之比较
乙、唐代中央政府三省职权之分配
丙、中央最高机构政事堂
丁、尚书省与六部
戊、唐代地方政府
己、观察使与节度使
二、唐代考试制度
甲、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九品中正制
乙、唐代之科举
三、唐代经济制度
甲、唐代的租庸调制
乙、唐代账籍制度
丙、唐代的两税制
丁、汉唐经济财政之比较
四、唐代兵役制度
五、唐代制度综述
第三讲 宋代
一、宋代政府组织
甲、宋代中央政府
乙、相权之分割
丙、君权之侵揽
丁、谏垣与政府之水火
戊、宋代地方政府
二、宋代考试制度
三、宋代赋税制度
四、宋代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第四讲 明代
一、明代的政府组织
甲、明代之中央政府
乙、明代内阁制度
丙、明代地方政府
丁、元明以下之省区制度
戊、明代地方之监司官与督抚
己、明清两代之胥吏
二、明代考试制度
甲、进士与翰林院
乙、八股文
三、明代赋税制度
四、明代兵制
第五讲 清代
一、制度与法术
二、清代的部族政权
三、清代部族政权下的政府
甲、清代中央政府
子、清代的军机处
丑、清代的六部尚书
乙、清代地方政府
丙、清代的各禁区
四、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五、清代的统制政策
六、民众的反抗运动
七、变法与革命
总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总论 上面讲了五次,我想再对中国历代政治,说一点简单的看法: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了。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这两千年,在政治上,当然有很多很可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以前曾不断地修改,以后自然仍非不断地修改不可。从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在此我只想专举我们认为一些不好的趋势,再一陈述。至于好的地方,我们且暂略不讲了: 第一: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直到今天,成为中国政治上极大一问题。这问题孙中山先生也提到,对于新的县政,我们该如何建设,旧的省区制度,又该如何改进,实在值得我们再细来研究。当知中国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地方没落,已经有它显著的历史趋势,而且为期已不短。地方官一天天没有地位,地方政治也一天天没有起色,全部政治归属到中央,这不是一好现象。固然民国以来数十年的中央始终没有能达成圆满稳固的统一,国家统一是我们政治上应该绝对正取得。但如何使国家统一而不要太偏于中央集权,能多注意地方政治的改进,这是我们值得努力之第一事。 第二: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已造成了社会各阶层一天天地趋向于平等。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著。其他关于废除一切特权的措施,除却如元清两代的部族政权是例外,也可说是始终一贯看重的。因此封建社会很早就推翻了。东汉以下的大门第,也在晚唐时期没落了。中国社会自宋以下,就造成了一个平铺的社会。封建贵族公爵伯爵之类早就废去,官吏不能世袭,政权普遍公开,考试合条件的,谁也可以入仕途。这种平...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总论 -
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革命前后,人人言变法,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转变。 首先,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离开人事单来看制度,则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似乎枯燥乏味,无可讲。而且已经明日黄花,也不必讲。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摘录及漫想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钱穆作品系列(三联2012版)(共20册),
这套丛书还有
《朱子学提纲》《国史新论》《秦汉史》《庄子纂笺》《中国史学名著》
等
。
喜欢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天朝的崩溃 9.4
-
- 春秋左传注(全四册) 9.6
-
- 資治通鑑(全二十冊) 9.4
-
- 东晋门阀政治 9.5
-
- 史记(全十册) 9.6
-
- 國史大綱(上下) 9.4
-
- 党员、党权与党争 9.3
-
- 失败者的春秋 8.8
-
- 朱熹的历史世界 9.3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81 条 )





论坛 · · · · · ·
中国偏法治,西方偏人治? | 来自我不是江湖骗子 | 3 回应 | 2024-07-15 03:14:12 |
《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政,徒法不足以... | 来自小嘟嘟 | 2022-12-04 23:38:28 | |
汉代读书人 | 来自小嘟嘟 | 2022-12-03 22:44:24 | |
同样都是部族政权,元之后可以有明,清为啥不革命... | 来自柿子种 | 3 回应 | 2021-06-10 13:30:19 |
这个跟原来那个版有不同么? | 来自咕咕 | 5 回应 | 2018-01-22 11:29:13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0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9.2分 102748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12)9.3分 19072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9.4分 4547人读过
-
岳麓书社 (2024)9.3分 123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一湄私人书橱 (一湄)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2012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三联学术 2011—2018】 (三联学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Ьь 2015-02-11 23:21:16
鸡汤史学的代表,乍一看很有道理但经不起分析系列。
132 有用 揽尘 2015-09-07 09:27:13
“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某种程度上,钱穆肯定同意黑格尔的这句话,即承认每种制度之发生都有其合理性,然而却不以此“合理性”作为其不足处的辩护。钱穆这个演讲集,是有所指而发,着力在挖掘中国传统政治之合理性,而疾言生搬、移植西方制度之谬;或因立意太过明确,反难看出其他什么亮点。此书中最不能不同意的一点,倒是“结论”中的一个观点:“讲历史,更可叫人不武断。”而我们,很多时候对待历史确实太武断,以致自以... “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某种程度上,钱穆肯定同意黑格尔的这句话,即承认每种制度之发生都有其合理性,然而却不以此“合理性”作为其不足处的辩护。钱穆这个演讲集,是有所指而发,着力在挖掘中国传统政治之合理性,而疾言生搬、移植西方制度之谬;或因立意太过明确,反难看出其他什么亮点。此书中最不能不同意的一点,倒是“结论”中的一个观点:“讲历史,更可叫人不武断。”而我们,很多时候对待历史确实太武断,以致自以为是了。 (展开)
170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5-09-29 08:31:06
钱穆先生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源于作者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分析的五场系列专题演讲。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各代政治经济制度的优劣分析简明扼要,既把握了重点,又兼顾整个面上的综述。就今天来看,其很多观点仍然没有过时。而本书最为让人敬佩和感动的,就是先生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所抱有的那份温情与尊重,以及对待现实变革所采取的那种历史主义的、渐进式的、建设性的实践态度。
421 有用 宋不吃 2013-05-05 23:16:17
第二次读书会,几个人拿出来不同版本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那个场面才叫壮观。
16 有用 金山夜戏 2016-06-26 23:03:37
有这么好的书,现在很多历史教科书的观点还是那么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