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或译为杰姆逊或詹明信),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和理论家, 1934年4月14日生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并曾先后留学法国和德国,现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最初在哈佛大学任教,后成为耶鲁大学法国文学教授。自1985年秋至今,他一直是杜克大学威廉·莱恩讲座教授,并担任文学系主任、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学术刊物《南大西洋季刊》主编、《疆界2》主编。他的后现代理论已成为当代西方文论的经典叙述。
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和形式》、《语言的牢笼》和《政治无意识》三部著作被另一位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Eagleton,T.)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部曲。进入20世纪90年代,詹姆逊开始注重文化研究,尤其是影视文化研究,他连续出版了两本论述电影的著作...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或译为杰姆逊或詹明信),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和理论家, 1934年4月14日生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并曾先后留学法国和德国,现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最初在哈佛大学任教,后成为耶鲁大学法国文学教授。自1985年秋至今,他一直是杜克大学威廉·莱恩讲座教授,并担任文学系主任、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学术刊物《南大西洋季刊》主编、《疆界2》主编。他的后现代理论已成为当代西方文论的经典叙述。
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和形式》、《语言的牢笼》和《政治无意识》三部著作被另一位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Eagleton,T.)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部曲。进入20世纪90年代,詹姆逊开始注重文化研究,尤其是影视文化研究,他连续出版了两本论述电影的著作:《可见的签名》(Signatures of the Visible, 1990)和《地缘政治美学》 (The Geopolitical Aesthetic: Cinema and Space in the World System, 1992)。作为富于总体关照的批评家,詹姆逊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和观察,写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Postmodernism ,or,the Culture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1991)一书,获得了最佳批评著作奖。这部著作在后现代主义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轰动效应。随着跨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又写了论述后现代二律背反的著作《时间的种子》(The Seeds of Time,1994),发表了《文化转向》(The Cultural Turn,1998)一书。该书集中了他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十年对后现代问题的认真卓越的思考,被佩里•安德森称为“至今詹姆逊在研究后现代的著作中最好的一本”。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到:“詹姆逊的著作,犹如夜晚天空中升起的镁光照明弹,照亮了后现代被遮蔽的风景。后现代的阴暗和朦胧霎时变成一片奇异和灿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詹姆逊又写了《全球化与政治策略》(2000)、《全球化的形象》(2001)等著作,并与他人合作了《全球化的文化》一书。最近两年他比较关注现代性话语的复兴问题,写了《独一无二的现代性》(2002)。
目录 · · · · · ·
1、上层建筑·基础·马克思
2、结构·亚细亚生产方式·福柯
3、摩尔根·德鲁兹与精神分裂·同心圆
第二章 文化——宗教
1、意识形态分析·哥白尼式革命·再现论
· · · · · · (更多)
1、上层建筑·基础·马克思
2、结构·亚细亚生产方式·福柯
3、摩尔根·德鲁兹与精神分裂·同心圆
第二章 文化——宗教
1、意识形态分析·哥白尼式革命·再现论
2、宗教与意识形态·新教与个人主义·模式
3、范式·路德与加尔文·结构性自相冲突
4、改变时空体验·韦伯·《孤独的人群》
第三章 文化——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与宗教·阿尔图塞的“多元决定”·迈克鲁恩
2、怀疑因果律·三种类型·半自律性
3、达尔文主义·历史的诡计
4、自我怀疑与尼采·集体意识·历史主义
5、卢卡契·总体论·叙述与描写
第四章 文化研究——叙事分析
1、事件的幻觉·格雷马斯·鸲鹆
2、画马·寓言性·语言本体论
3、梦的分析·康拉德的《吉姆爷》
4、列维——斯特劳斯·《吉姆爷》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文化
1、多国化资本主义·无意识和自然·新型文化
2、现代主义建筑·立体主义·《格尔尼卡》
3、突破媒介·语言的与表达·活霍尔
4、风格·“农民鞋”的乌托邦色彩·海德格尔
5、蒙克的《叫喊》·沃霍尔的政治意义
6、平面感·深度模式·复制
7、形象文化·萨特的想像界
8、类象·广告·历史感及历史小说
9、新的时间·音乐与诗·拉康
10、《荒原》中的代词·现实主义与德莱赛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理论: 巴特以“神话学”来指称此类大众文化的符号学分析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在于:每个符号或符号系统对现实进行意指时,都包括两个意指序列(orders of signification):“外延”(denotation)与“内涵”(connotation)。巴特“神话学”的总体思想,以及他在《符号学原理》中对“元语言”、“外延系统”(denotation)与“内涵系统”(connotation)的界定和图示,可知: “元语言”即“外延系统”,它以初级系统的符号为次级系统的所指,并用新的能指即语言来表述该所指。“元语言”是与科学语言相类的语言形式。它不断地用一种新语言来讨论既有语言,只是前者更加明晰、条理和系统。 “内涵系统”以初级系统的符号为次级系统的能指,并用该能指来传达新的所指,即以既有语言来传达新的思想。内涵语言是一种文学和美学语言,它不断地为既有语言赋予新的意义,使其益加复义和含混,具有“言外之意”。 由此,我们可以判定“元语言”是外延系统,而“神话”是内涵系统。【我认为,罗兰·巴特对于大众文化中的神话分析其实就是用新的语言(次级系统的符号)作为能指来讨论大众语言(初级系统)到底在说什么(所指),元语言即关于语言的语言,即罗兰·巴特用于讨论大众文化的语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资产阶级不像无产阶级那样有以自己所属阶级命名的政党,它从现实和表现、经济和政治见解上抹去了自己的踪迹。它将自身特殊的阶级属性和见解表述为普遍的人性和普世的真理,如市场、自由、民主和人权等。这是一个没有名字、拒绝命名的阶级,而大众神话则保证了其意识形态的有效性,将资产阶级的特殊利益和属性塑造为当代社会思想的真正核心。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理论的幽灵 9.1
-
-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8.9
-
- 先锋派理论 9.0
-
-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 8.6
-
-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9.3
-
- 后殖民理论 9.0
-
-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8.6
-
- 后现代状态 8.6
-
- 叙事的虚构性 9.3
-
- 镜与灯 8.9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再上詹明信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的三、七、德勒兹和女权运动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有电子版的么 | 来自RockStar | 16 回应 | 2022-10-26 10:49:57 |
两个对称的热评真是太有趣了 | 来自u乐不是特别鼓 | 1 回应 | 2022-04-26 20:15:48 |
如果能找到英文原稿就好了! | 来自dumbo | 2 回应 | 2019-03-02 17:53:0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9.0分 298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8.8分 234人读过
-
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1)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0)暂无评分 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100本书(1978--1998) (RMR)
-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阅读书目(戏剧)。 (Sue)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豆瓣五星图书【文化研究】 (爱玛·包法利)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哭之笑之 2019-03-05 23:22:24
1985年,距今34年。 我要去理理各种理论的时空坐标。 “叙述分析的真正开路先锋是弗洛伊德”P5 “二元性终究证明不会有用处的,……有些一开始显得很有用,很给人启发的方法里,总是有这很令人焦虑的成分,因为这些方法只使人意识到差异。”P24 普兰茨斯认为国家也是半自律性的,使人们可能进行政治斗争。 “哥白尼革命暗示了人类理解力作为认识工具的局限。”P77 詹明信在这本讲稿中展示了当代理论家的绝... 1985年,距今34年。 我要去理理各种理论的时空坐标。 “叙述分析的真正开路先锋是弗洛伊德”P5 “二元性终究证明不会有用处的,……有些一开始显得很有用,很给人启发的方法里,总是有这很令人焦虑的成分,因为这些方法只使人意识到差异。”P24 普兰茨斯认为国家也是半自律性的,使人们可能进行政治斗争。 “哥白尼革命暗示了人类理解力作为认识工具的局限。”P77 詹明信在这本讲稿中展示了当代理论家的绝代风采,轻巧地讲解各种理论,还有点皮,揶揄德勒兹、海德格尔、德里达,“理论像商品,像玩具,爱用就用,不爱用就不用”,并应用于文本,做了绝佳的示范。分析《聊斋志异》、提到《狂人日记》,还学过三年中文,他为什么喜欢中国呢?都信马克思? Ps:没有提后殖民主义,也没有提女性主义。也没威廉斯。有意的不提? (展开)
3 有用 明日天地 2018-03-30 15:57:00
时隔四年第二次读,20000字笔记。把20世纪西方思想大家几乎全部 cue 了一遍的一本小册子,待与伊格尔顿的《literary theory》的对读,捕捉二位对同一思想家叙述口吻的同异。遗憾是讲稿的形式不允许脚注,没法顺着詹明信织好的这张网继续索引下去,不过可以通过与师友交流的方式寻找顺着感兴趣的问题继续探索的路径,也 mark 一记。
16 有用 南鑫 2020-07-16 00:06:34
大学时就知道这本书,现在才“还愿”般地读完,我最大的感触是,老詹不仅仅是为中国学界带来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解构”的视野,“文化”、“意识形态”与“历史主义”这三个中国人——尤其是建国后的中国人——极为熟悉的名词在老詹的论述中成为知识的概念,也由此带着台下的学生进入了现代西方理论的范畴。我在想,听课的学生都有谁啊……或许是因为老詹的出现,李猛开始读韦伯,张旭东开始接触詹姆逊与批... 大学时就知道这本书,现在才“还愿”般地读完,我最大的感触是,老詹不仅仅是为中国学界带来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解构”的视野,“文化”、“意识形态”与“历史主义”这三个中国人——尤其是建国后的中国人——极为熟悉的名词在老詹的论述中成为知识的概念,也由此带着台下的学生进入了现代西方理论的范畴。我在想,听课的学生都有谁啊……或许是因为老詹的出现,李猛开始读韦伯,张旭东开始接触詹姆逊与批判理论,戴锦华开始阅读结构叙事学……可以说,詹姆逊直接塑造了一代中国人文社科学者的知识视野与理论结构,也是他们,塑造了如今的“中国人文学界”。 (展开)
197 有用 虾米 2015-05-09 23:11:02
这两年的文艺学生涯,我最大的心得就是——读理论需注重动词意义上的衔接,而不仅仅是名词意义上的周延。领悟到了这一点后,再回头读这本书,感觉大不一样,不会被一堆名词概念冲昏头脑、如堕雾里。
2 有用 文锦 2024-10-25 18:43:06 广东
在大一的开学通识课上听一位教授推荐的这本书。由于绝版又在pdd买了本影印的来看。难以想象在将近40年前的北大,居然有讲得的那么好的一系列课程还编出了本书。而相较于40年后的中国,在大学讲课还没有这么雄厚的师资来给我们学生上课,真是遗憾。 之前有接触一些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本,在阅读上并不感到很难,甚至是十分易懂,这实在是非常巧妙的讲课风格。 整本书最有深刻印象的是对几篇文言小故事的叙事分析,和最... 在大一的开学通识课上听一位教授推荐的这本书。由于绝版又在pdd买了本影印的来看。难以想象在将近40年前的北大,居然有讲得的那么好的一系列课程还编出了本书。而相较于40年后的中国,在大学讲课还没有这么雄厚的师资来给我们学生上课,真是遗憾。 之前有接触一些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本,在阅读上并不感到很难,甚至是十分易懂,这实在是非常巧妙的讲课风格。 整本书最有深刻印象的是对几篇文言小故事的叙事分析,和最后一章对几副画作和荒原的阐释。 在阅读之路仍然不止于此。 “我们需要新的体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