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他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该县及杰弗逊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独立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现,实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写杰弗逊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的《喧哗与骚动》(又译《声音与疯狂》1929);写安斯・本德仑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逊安葬途中经历种种磨难的《我弥留之际》(1930);写孤儿裘・...
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他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该县及杰弗逊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独立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现,实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写杰弗逊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的《喧哗与骚动》(又译《声音与疯狂》1929);写安斯・本德仑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逊安葬途中经历种种磨难的《我弥留之际》(1930);写孤儿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种族偏见的播弄、虐待下悲惨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写一个有罪孽的庄园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庄园的毁灭性结局的《押沙龙,押沙龙!》(1936);写新兴资产阶级弗莱姆・斯诺普斯的冷酷无情及其必然结局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镇》1957,《大宅》1959)等。福克纳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最爱的还是死亡,他只爱死亡,一面爱,一面在期待死亡。那是一种从容不迫、几乎病态的期待,犹如一个恋爱着的人一面在期待,一面却又故意抑制着自己去接受他爱人那等待着的、欢迎的、友好的、温柔的、不可思议的肉体。 因为你是只妒忌你相信要不是阴差阳错在哪方面也不比你自己高明的人的:你也仅仅垂涎你相信倘若你的运气比迄今为止的稍微好一点点的话你就总有一天也能拥有的那些东西; 谈谈南方的事吧。那儿是怎么样的。人们在那儿干些什么。他们干吗生活在那儿。他们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路边的树不像树本该那样怒耸向天空而像巨大的家禽那样蹲伏着,树叶则皱巴巴、沉甸甸地叉开着活像奄奄一息的家禽的羽毛,让六十天的干尘土压得透不过气来,路边灌木上蒙着一层高温硫化过的尘土,透过马与车子移动于其中的尘雾看去像是搁浅在某个古老的死火山口的水潭里的一团团精巧、僵死、一动不动、笔直得一丝不苟地伸向天空的东西,而这水都精炼成没有氧气这首要原则的液体了,马车移动于其中的尘雾并不飘散因为根本就没有风吹起它,也没有空气支撑着它,只是在他们周围出没与浮现,既是瞬间即逝又是永恒的,马和马车一立方英尺一立方英尺的前进换来了尘雾一立方英尺一立方英尺的后退,它在低矮、阴暗、为扎眼的繁星所点缀、为树枝所割裂的天幕下巡游,尘雾移动着,围裹着他们,倒不完全是在威胁倒像是在警告,坦率、几乎是友好的警告,像是在说,往前走吧如果你们愿意的话。 你父亲说过,当你有许多上好、强烈的仇恨时,你是不需要希望的,因为仇恨本身就能给你提供足够的养分 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挫败的老爷爷们与解放了的黑奴当中(我也许弄颠倒了,得到自由的是你们白人而黑人却输掉了?)也没有餐厅桌子上嵌进了子弹诸如此类的事,一直提醒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那是什么?是空气那种你在里面生活与呼吸的东西,还是一种真空状态,所充塞的极度愤怒、深仇大恨、骄傲、荣誉,冲着的与所以产生的都是五十年前发生与结束的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页 -
In fact, perhaps this is the pure and perfect incest: the brother realizing that the sister’s virginity must be destroyed in order to have existed at all, taking that virginity in the person of the brother-in-law, the man whom he would be if he could become, metamorphose into, the lover, the husband; by whom he would be despoiled, choose for despoiler, if he could become, metamorphose into the sister, the mistress, the bride.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押沙龙,押沙龙!"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押沙龙,押沙龙!"的人也喜欢 · · · · · ·
押沙龙,押沙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4 条 )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扭曲的人性与人伦:“他一无所有地回到家中,也回到一无所有之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他身体本身就是一座空荡荡的厅堂,回响着铿锵的战败者的名姓;他不是一个存在、一个独立体,而是一个政治实体。他是一座营房,里面挤满了倔强、怀旧的鬼魂,即使在四十三年后,这些鬼魂也仍然在从治愈那场疾病的高烧中恢复过来,从高烧中清醒过来却居然不清楚他们与之抗争的... (展开)

《押沙龙!押沙龙!》,命运之绊值得被我们重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有关人类命运的后预言 福克纳笔下的美国南方,是一片培养现代文学的沃土,被他所创造的神话式的“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滋养的作家里囊括了那些我们能常常听到的文学家,他们是马尔克斯、略萨、莫里森、卡波特、莫言、余华等。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进行归纳,他的作品都离不... (展开)
押沙龙,押沙龙,我宁愿死的是我而不是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押沙龙是大卫王的宠儿兼逆子。他杀了同父异母的兄弟暗嫩,因为胞妹他玛被暗嫩奸污;他图谋篡夺王位,自己却在叛乱中身亡,大卫王依旧为这个儿子悲痛欲绝:“我儿押沙龙,我恨不得替你死。” 按圣经所叙,亨利更像押沙龙,他杀了同父异母的哥哥查尔斯·邦,间接让妹妹朱迪斯守了... (展开)

有“阅读障碍”的人可不止福特一个(上)。
> 更多书评 8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2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9.2分 2410人读过
-
Vintage International (1990)9.2分 85人读过
-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7)9.3分 54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9.2分 56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Ex-Libris 2019 (Nosferatu)
- 2019年已购纸质图书 (匿名用户)
- 坐拥百城 (秦风)
- 所有时代最佳百部书籍—最好译本 (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押沙龙,押沙龙!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呆若木鸡 2018-03-03 14:23:06
十年后二刷再次失败,跪了跪了
0 有用 paprika 2023-01-01 01:28:38 山东
大一(2021年春天)开始读,到暑假剩下一些不敢再读了。现在大三(2022年底),终于又鼓起勇气读下去…… 难以厘清的时间线和叙述、无数长难句和(没有李文俊的注释就根本看不懂的)隐喻、压抑的故事……看得好痛苦好窒息,也好挑战好振奋。 昆丁还是如此忧郁、如此细腻,感觉,这样的角色,在福克纳的小说里,注定走向自杀……在他了解的罗莎小姐的故事里,哥哥为了不让妹妹跟乱伦的另一个哥哥私奔而杀死那另一个哥哥;... 大一(2021年春天)开始读,到暑假剩下一些不敢再读了。现在大三(2022年底),终于又鼓起勇气读下去…… 难以厘清的时间线和叙述、无数长难句和(没有李文俊的注释就根本看不懂的)隐喻、压抑的故事……看得好痛苦好窒息,也好挑战好振奋。 昆丁还是如此忧郁、如此细腻,感觉,这样的角色,在福克纳的小说里,注定走向自杀……在他了解的罗莎小姐的故事里,哥哥为了不让妹妹跟乱伦的另一个哥哥私奔而杀死那另一个哥哥;在昆丁自己的故事里,他无法忍受自己亲妹妹的“不贞”而杀死自己(喧哗与骚动还没看完……如果能看完押沙龙就再挑战一下喧哗与骚动)…… 2023.1.1凌晨终于读完了!这本读起来真是,快乐并痛(重点在痛)着。看到很后来才明白,它讲的究竟是什么。 (展开)
0 有用 蓝河 2020-04-29 13:37:12
屡次要放手,终于 放手了。十年后再看
0 有用 化蝶了没 2022-09-20 09:23:08 山西
图书馆借阅,这版错别字也太多了吧
1 有用 壹行 2019-11-07 17:53:43
2019-48:太好看了,福克纳一遍又一遍的描述细节,写着好几页都不断行甚至不断句的长稿,但是读下去却很精彩。“一个男人想要很多儿子,可是到最后,这些儿子却毁了他”。在父与子的纠葛之外,根源却是肤色和种族的荒谬性。一个家族从一无所有到艳压乡邻再到一无所有,像极了一个人的一生。可是就像生命没有白活的,萨德本家族的存在也不可能是雁过无痕。在结尾处,昆丁高喊”我不恨它(南方)”,就是这个家族的灭亡最终完... 2019-48:太好看了,福克纳一遍又一遍的描述细节,写着好几页都不断行甚至不断句的长稿,但是读下去却很精彩。“一个男人想要很多儿子,可是到最后,这些儿子却毁了他”。在父与子的纠葛之外,根源却是肤色和种族的荒谬性。一个家族从一无所有到艳压乡邻再到一无所有,像极了一个人的一生。可是就像生命没有白活的,萨德本家族的存在也不可能是雁过无痕。在结尾处,昆丁高喊”我不恨它(南方)”,就是这个家族的灭亡最终完成的救赎。 看书的过程,斗志十足。书中的抗争无形中也成为我的养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