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刀锋》通过书写一名青年对人生意义的漫长探索,描绘了一战以后西方世界的生活百态,从美国到欧洲、印度,从巴黎、伦敦到芝加哥、纽约,从城市到海滨,从乡村到煤矿,从上流社会到社会底层,作者在广阔的地域空间中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存图景。小说发表后之所以能畅销美国,流行世界,是因为它反映了战后社会的普遍心理,特别是青年的迷惘情绪,再加上毛姆老道圆熟、技高一筹的讲述故事的技巧和才能,使得《刀锋》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
一战期间,美国青年拉里的战友为了营救他而牺牲,这一经历彻底改变了拉里的思想,他开始展开内心的追问: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战后他执拗地追寻答案,先是到巴黎攻读哲学,之后来到波恩的一所修道院,然而基督教义没能为他提供满意的回答,于是他去了西班牙,试图通过艺术寻求到人生的真谛。无果后,又跑到印度,在那里待了五年,最后才从印度的宗教里找到了...
《刀锋》通过书写一名青年对人生意义的漫长探索,描绘了一战以后西方世界的生活百态,从美国到欧洲、印度,从巴黎、伦敦到芝加哥、纽约,从城市到海滨,从乡村到煤矿,从上流社会到社会底层,作者在广阔的地域空间中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存图景。小说发表后之所以能畅销美国,流行世界,是因为它反映了战后社会的普遍心理,特别是青年的迷惘情绪,再加上毛姆老道圆熟、技高一筹的讲述故事的技巧和才能,使得《刀锋》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
一战期间,美国青年拉里的战友为了营救他而牺牲,这一经历彻底改变了拉里的思想,他开始展开内心的追问: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战后他执拗地追寻答案,先是到巴黎攻读哲学,之后来到波恩的一所修道院,然而基督教义没能为他提供满意的回答,于是他去了西班牙,试图通过艺术寻求到人生的真谛。无果后,又跑到印度,在那里待了五年,最后才从印度的宗教里找到了真正的信仰。
《刀锋》是毛姆出版于1944年的长篇作品,以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为原型,深刻地展现了西方整整一代知识分子对生存意义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呈现出一战后西方世界的生活图景,从美国到欧洲、印度,从巴黎、伦敦到芝加哥、纽约,从城市到海滨,从上流社会到社会底层,作者在广阔的地域与社会背景下,为我们提供了一组组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
刀锋的创作者
· · · · · ·
-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作者
-
王晋华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先学医,后从文。1915年《人生的枷锁》和1919年《月亮和六便士》两部书的问世,奠定了他作为世界级小说家的地位。毛姆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剖视人生和社会,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天才作家”。其他代表作还包括《刀锋》《寻欢作乐》《面纱》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人说,没有热情也可以有爱,我认为是胡说;他们说热情没有了,爱依旧可以存在,他们指的是另外一种东西,感情,好心,兴趣,和习惯。特别是习惯。两个人可以由于习惯继续发生性关系,就像到了吃饭的时候肚子觉得饿一样。当然,人可以有欲望而没有爱。欲望并不是热情。欲望是性的本能的天然结果,它比人这个动物的其他功能并不更重要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8页 -
“我真想能够使你懂得,我向你建议的生活要比你想象的任何生活都要充实得多。我真希望能够使你懂得精神的生活多么令人兴奋,经验多么丰富。它是没有止境的。它是极端幸福的生活。……” “可是,拉里,”她急腔急调滴打断他,“你难道看不出你在要求我做一件我做不来的事情,是我不感兴趣而且不想感兴趣的事情吗?我对你讲过多少遍了,我只是一个平常的、正常的女孩子,我现在二十岁,再过十年我就老了,我要及时行乐。唉,拉里,我的确非常爱你。所有这些全都是无聊的玩意儿。它不会使你有什么出息的。……人家都在分秒必争地干,你却在浪费宝贵光阴。拉里,你要是爱我的话,你就不会为了一个梦想而抛弃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第三章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刀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刀锋"的人也喜欢 · · · · · ·
刀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225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0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9.0分 147013人读过
-
Vintage Books USA (2003)9.0分 1103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6)8.9分 14177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8.7分 876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九久·新书(第十五辑 · 2020年) (上海九久读书人)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有幸为你们做嫁衣』 (Luo.)
- 我最爱的图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2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刀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兰开斯特的高跟 2022-04-03 15:42:45
和月亮与六便士差不多。有些地方读起来特别像法国的通俗小说——大仲马啥的,情节有些魔幻。毛姆有这样的一个优点,那就是他不轻易刻画人物,但是他刻画的人物都丰满而真实。他或许做不到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一本书中有数不清的人物,每个人物被其精湛的文字刻画的淋漓尽致。但当然,拿他和老陀比有点难为了。阅读体验很棒!
1 有用 3文魚尾紋 2021-01-06 17:58:13
拉里——不安分年轻人代表哈哈哈!
1 有用 路上跳着鱼 2024-11-23 17:38:37 上海
讨厌一本书,也是那么主观的一件事。疯女人是索菲麦唐纳,蠢女人是伊莎贝尔。拉里就像 那不勒斯四部曲 中的尼诺,只不过这是由男人书写的“尼诺”。看到中后段,我无比厌恶拉里和毛姆。都是男作家了,为什么不读黑塞读毛姆呢?通俗读物一般的语言和迂腐的诗与远方。唉真是懒得多说了,对一本书浅表层这么反感,我也更无心究其内里。很主观地认为这本书应该被时代淘汰了。
52 有用 枫叶🍁 2021-02-15 22:59:10
尽如人意。 附上书摘: “我们都比自己所认为的伟大得多,智慧是通往自由的途径。… 脱离苦海不一定要出家,关键是要摒弃掉一个‘我’字。… 不夹杂着私心去做事情,能净化人的心灵,责任能为个人提供使其小我并入大我的机会。” “尘世中所获得的满足都是暂时的,只有无限能给予持久的幸福。… (但)如果开在早晨的玫瑰到中午时失去了它的魅力,那么,它清晨时的娇艳依然是真实的。世界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常驻的,我... 尽如人意。 附上书摘: “我们都比自己所认为的伟大得多,智慧是通往自由的途径。… 脱离苦海不一定要出家,关键是要摒弃掉一个‘我’字。… 不夹杂着私心去做事情,能净化人的心灵,责任能为个人提供使其小我并入大我的机会。” “尘世中所获得的满足都是暂时的,只有无限能给予持久的幸福。… (但)如果开在早晨的玫瑰到中午时失去了它的魅力,那么,它清晨时的娇艳依然是真实的。世界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常驻的,我们要让什么东西永驻的想法是愚蠢的;可在我们有机会享受一切的美好时而不去享受,那就更加的愚蠢了。倘若变化是事物的本性,那么把它作为我们哲学的前提,也就是最最合理的了。…” (展开)
4 有用 momo 2022-07-09 10:48:30
厌女思想不仅是让毛姆只针对女性角色给予“像母狗一样、荡妇”等刻薄话,而且给人物刻画方面也带来很大硬伤,描写拉里对伊莎贝尔的感情就几句第三者旁述的“他很爱她,他真的很爱她”,描写女主翻来覆去地写到“像花朵一样漂亮”,感觉对女性的憎恶和对直男的爱而不得让他潜意识地不想花费辞藻写出男主和女主间的爱情,导致爱慕虚荣的配角艾略特都比主角形象鲜活可爱,本来可以把主角写得不那么像假人,尤其是男女主开头互动的部分... 厌女思想不仅是让毛姆只针对女性角色给予“像母狗一样、荡妇”等刻薄话,而且给人物刻画方面也带来很大硬伤,描写拉里对伊莎贝尔的感情就几句第三者旁述的“他很爱她,他真的很爱她”,描写女主翻来覆去地写到“像花朵一样漂亮”,感觉对女性的憎恶和对直男的爱而不得让他潜意识地不想花费辞藻写出男主和女主间的爱情,导致爱慕虚荣的配角艾略特都比主角形象鲜活可爱,本来可以把主角写得不那么像假人,尤其是男女主开头互动的部分。作者的文采被过誉了,尤其比喻用得极差,不像英国作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