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著名人类学家、哲学家迪杰·法桑教授在法兰克福关于生命伦理的系列演讲集,在社会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的当下,迪杰·法桑教授论述了人类生命价值的问题,对生命伦理进行了综述和反思。本书通过在三大洲进行的研究,并与维特根斯坦、本雅明和福柯进行批判性对话,以敏锐的哲学洞察力,生动的人类学细节为基础,以物质和经验、生命和生活的双重表现形式来思考生命,揭示了我们对待人的生命所涉及的道德过程,并从而调和了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方法。
生命使用手册的创作者
· · · · · ·
-
边和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迪杰·法桑(Didier Fassin)生于1955年,是法国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兼任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和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领域终身教授,已被任命为法兰西学院公共卫生主席。他曾在塞内加尔、厄瓜多尔、南非和法国进行实地研究。他最近的研究与“惩罚”和“生命”这两个主题有关,前者他在伯克利的坦纳人类价值讲座中有所论述;后者则是他在法兰克福学派大本营“阿多诺纪念讲座”的演讲主题,本书的三个主要章节便根源于此,浓缩并融汇了这位学者毕生工作的精华所在。
译者简介:
边和,1984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哈佛大学科学史博士学位。现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与东亚系副教授。
目录 · · · · · ·
前言 最小限度的理论 1
第一章 生之形式 1
第二章 生之伦理 40
第三章 生之政治 88
结语:不平等的人生 139
注释 149
参考文献 170
译后记 182
· · · · · · (收起)
第一章 生之形式 1
第二章 生之伦理 40
第三章 生之政治 88
结语:不平等的人生 139
注释 149
参考文献 170
译后记 182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本书中,我采取上述视角,将不平等作为探讨的核心,但并不是为了对构成生命的所有元素给出一个完整的叙述。我没有讨论审美层面的生命,例如关于“生活的艺术”与生活方式等方面,虽然已有的文献对此已有深入的讨论。我决定不去考虑文化分析,因为它已经被应用于消费社会和未来场景的研究文献中,与人生故事相比,我更感兴趣生之形式;与什么是好的人生相比,我更感兴趣将生命本身视作至善的生之伦理,与治理人群的方式相比,我更感兴趣社会如何有差别地通过政治来表达对生命的不同估值。在本书中,我想要理解的是处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和政治经济学交叉点的生命,及其在当今世界中的具体表现。用尼采的话说,“生命本身”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如我在序言中所说的,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注重于论述的自洽性和完整性。对我来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生活中,反思生之不平等的问题都比构筑某种不可能完成的生之人类学要更重要、更具紧迫性。必须承认,以后者为目标的一些人类学著作并没有让我感到十分信服和满意。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个人兴趣和选择也带来两个重要的后果,并导致本书的论述似乎与不少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哲学研究背道而驰。想论述不平等现象,就意味着要把社会世界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不仅关注其中的底层,而且试图理解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及其差别,同时避免将社会看作同质均一的体系。因此,我们首先应该避免去将那些被放逐、被压迫、被剥削、被侮辱和损害的人生与其他人分离开来,避免一种对悲惨的品味,而是要考察他们身处的社会关系,其根本上的不公正是如何通过隐含或直白的生命等级观念而产生的。正是这种等级观念才使得这些人被矮化、歧视和虐待,而同时另一些人得以享受特权。其次,我们的问题不是去反思某些当代社会中通行的特征,例如常见的研究对所谓个人主义、消费至上主义、惩罚措施或监测机构的大行其道、以及建筑在奇观之上的帝国主义倾向等等进行批判,然而同时却不去关注这些社会学倾...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结语:不平等的人生 139 -
我之所以从不平等的视角来讨论人生,除了理论上和实际的考虑外,更带有某种伦理和政治的诉求。在我所研究的这些境地生活的人们不只是受害于他们生活中的种种被剥夺的方面,更因为他们生命的异化并没有人去形诸于文字。作为现实的生之不平等并非社会科学家的新发现:而是那些受害者日常知觉的一部分,虽然他人通常对这些选择忽视、遮蔽、甚至挑起争议。反映了这些知觉的各种抗议活动也极少得到承认:想想那些在法国营地中将嘴唇缝住的难民,厄瓜多尔监狱中将自己钉上十字架的囚犯,对占领军进行以卵击石的攻击的巴勒斯坦人,以及“黑命攸关”运动中抗议警察暴力的活动家们。但对不平等的认知更经常地以一种隐秘的、无形的方式被表达在与家人朋友的私人谈话中,或甚至在与记者或民族志学者的交谈当中。 通过我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和法国的研究经历,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虽然公开的程度各异,但都一致地谴责不公正以及对不公正的否认。……因此,对于那些承担了生之不平等之重负的人们来说,最为基本的认同不仅包括去认识到他们作为受害者所日常经历的现实,更需要去正视那些对不平等本身是否存在的否认声音,而这对受害者而言再熟悉不过了。这也是我采用“用户手册”作为副标题“,并且可称为具有批判性的道理所在。 在批判思想的两种不同理路之间,通常存在着相当的紧张关系。前者以马克思与霍克海默的思想为例,认为我们都是某种意识形态控制下的囚犯,它妨碍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批判的工作因此具有某种自我解放的功能,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异化,也就是说那些妨碍我们去分析自身生存境遇的逻辑、利益和权力一虽然事实上那些被压迫的人民通常已经具有相当的社会心智,比这些理论家假设的要丰富得多。后者则以尼采和维特根斯坦的学说为代表,他们指出我们受到自身成见所限,通过成见所看到的事物具有某种不言自明的假象:而批判的工作能够让我们意识到自身所持的价值观、准则和表现中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结语:不平等的人生 139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生命使用手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人类学与人类学家 9.0
-
- 剑桥大学人类学十五讲 9.1
-
- 人类学为什么重要 8.3
-
- 风险的接受 7.7
-
- 实验室生活 8.6
-
- 田野调查策略 8.3
-
- 南美洲的恶魔和商品拜物教 8.3
-
- 依海之人 8.2
-
- 寻找门卫 7.9
生命使用手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在文化、政治和世界中的生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下是我的读书观后备忘笔记。 喜欢这本书的前言,以“以什么样的社会与政治条件为前提,才有可能去建立一种‘更值得人类’的新秩序”开始,介绍了哲学和人类学看待生命的的几种不同视角。 从维特根斯坦、康吉莱姆、本雅明、阿甘本和福柯等涉及“生命哲学”的哲学家的观点和承... (展开)>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Polity (2018)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Polity (2018)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海无涯 (佾云)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薄荷实验书目2024更新 (浊克斯)
- ethos (romeobleu)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72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生命使用手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花山有月 2022-11-30 22:16:00 日本
1.了解到生命的人类学这一领域一些研究成果,Tim Ingold的著作和国内即将出版的《森林如何思考》都属于这一路径。2.虽然针对新冠的防治方式早已脱轨,但对于我们思考生命的伦理、生命如何被估量,这本书依然值得一读。
3 有用 辄馨 2023-04-06 10:47:50 上海
这书虽薄薄一本,但好得有些意外。从维塔到保险业,把我最近看的书都串了一遍。把福柯阿甘本维特根斯坦这些废话都跳过去,光看个案也很有启发。当过内科医生的法桑比一般人类学家格局开阔太多,不怨天尤人,不杞人忧天,不悲天悯人。正所谓“人生的风景,亲像大海的风涌,有时猛 有时平,亲爱朋友你着小心。人生的环境,乞食嘛会出头天,莫怨天 莫尤人,命顺命歹拢是一生……”
1 有用 vita 2022-12-15 21:07:07 北京
划分了形式、伦理和政治三部分,理论的论述剖析+大段案例,不是很喜欢这种二者分隔开的论述,但不影响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不过对生之政治这章感觉一般,相关的论述太多了。书籍本身小小一本太可爱了,封面设计也很抓我
1 有用 陇水寒 2022-11-08 09:07:51 北京
命价并非近百年出现的概念,自秦汉便有,甚至应该更早
1 有用 小馅偶偶 2024-02-19 14:24:40 安徽
结尾的落点不喜欢 有时候会觉得我们不讨论并非是闭塞视听而是真的无可奈何 不过希望我这么想是因为我太年轻实践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