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俄罗斯]
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译者: 草婴
出版年: 2004-7
页数: 1100
定价: 120.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托尔斯泰小说全集
ISBN: 9787532126637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译者: 草婴
出版年: 2004-7
页数: 1100
定价: 120.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托尔斯泰小说全集
ISBN: 9787532126637
内容简介 · · · · · ·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之一。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深受我国读者喜爱,它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罗斯文学大师。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描绘了俄罗斯民众广阔的生活场景,被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代表作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草婴,原名盛峻峰,著名学者、翻译家。草婴先生系统地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全部小说作品,包括三个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六十多个中短篇和自传体小说。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就是我要对你说的话。女人---这是男人事业上的一大绊脚石。爱上一个女人,又要做一番事业,这很难。既要避免障碍又要随心所欲地爱一个女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结婚。怎么把我的想法说给你听呢?“爱好打比喻的谢普霍夫斯科依说,”等一等,等一等,有了,这好比背上有包袱,却要腾出双手来工作,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包袱绑在背上。这就是结婚。我结了婚,就有这样的体会。我的双手一下子腾出来了。但要是不结婚而背着这样的包袱,你的一双手就腾不出来,你就什么事也干不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2页 -
他望着她,好像望着一朵摘下已久凋谢的花,他很难看出她的美----当初他就是为了她的美把她摘下来,而因此也把她毁了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1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共8册),
这套丛书还有
《哥萨克》《克鲁采奏鸣曲》《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战争与和平(全四册)》
等
。
喜欢读"安娜·卡列尼娜(上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安娜·卡列尼娜(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76 条 )



论坛 · · · · · ·
关于施塔尔夫人 | 来自Tipsy Cat | 3 回应 | 2020-05-22 17:53:21 |
关于当时俄国上流社会的男女关系和安娜的怀孕 | 来自Tipsy Cat | 1 回应 | 2020-05-21 23:49:52 |
关于对卡列宁的同情 | 来自喵君 | 14 回应 | 2020-02-11 00:21:01 |
所以大家觉得安娜是什么星座呢 | 来自小孩风暴 | 3 回应 | 2019-07-21 02:26:07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0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9.2分 71921人读过
-
Bantam Classics (1984)9.0分 222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4)9.3分 8147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7分 2063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最佳名著译本 (海鹰)
- 书海无涯 (佾云)
- 我的书目-文学部分(译著) (忆未名)
- 鲁迅读过的书 (揽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安娜·卡列尼娜(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13 有用 临素光 2018-01-15 13:39:44
【2018年第1本】本书的结构非常特别,安娜和伏伦斯基是一条主线,列文和吉娣是另一条主线,这两条线无数次交叉缠绕,有过许多深刻的羁绊。然而,作为两条主线的灵魂人物——安娜与列文却从未相识,要到小说的最后八分之一,才有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会面。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位有着同样困惑的读者,有幸直接向作者托尔斯泰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奇特的小说结构不符合“建筑学”原则。然而,托尔斯泰却反驳说:“相反,我正是以‘... 【2018年第1本】本书的结构非常特别,安娜和伏伦斯基是一条主线,列文和吉娣是另一条主线,这两条线无数次交叉缠绕,有过许多深刻的羁绊。然而,作为两条主线的灵魂人物——安娜与列文却从未相识,要到小说的最后八分之一,才有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会面。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位有着同样困惑的读者,有幸直接向作者托尔斯泰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奇特的小说结构不符合“建筑学”原则。然而,托尔斯泰却反驳说:“相反,我正是以‘建筑学’而感到自豪——圆拱砌合得使人察觉不出拱顶在什么地方。”他解释说,“这座建筑物的联结不靠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而靠一种内在的联系。”安娜与列文,这对命途中的羁旅人、精神上的同路者,由于肩负着托尔斯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作者的思想载体,在极为相似的精神内核中,最终走向了背道而驰的结局。 (展开)
5 有用 陈毓秀 2013-10-16 20:48:04
正好半个星期。
45 有用 本阿弥·光悦 2014-04-10 16:23:25
觉得比《战争与和平》更好,更细致精微的心理和描写,浩大的情感力量,绝对大师级。 就是说理太多(令人不耐烦),写的略长了些。 如今越发喜欢俄国小说里的“您”这个称呼了,特别真挚单纯。最后,书中安娜并不令人厌,但玩火自焚实属解脱。卡列宁令人同情,列文很朴实,伏伦斯基则似乎写的不大好,性格没表现出来
2 有用 早早 2010-02-24 16:52:31
我发现我读什么生活中就会发生什么……太恐怖了……
5 有用 我和布林 2018-02-24 18:51:52
老实说只读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我可能跟这种古典现实主义的作品无缘…安娜线负责讲人性,但我觉得她的不幸在于她太幸福,完全无法激起我的共情;列文线负责讲社会,但那个社会离我太远,他的想法对我来说又过于老旧…唯一让我喜欢的是托氏的心理描写,说是出神入化也不为过了。这本书的另一个价值可能就是历史价值吧,毕竟对俄国当时的社会风貌描写真是不遗余力。外国文学我还是去读现代派的小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