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王东亮
出版年: 2004-1
页数: 354
定价: 21.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2003版)
ISBN: 9787532731282
内容简介 · · · · · ·
《笑忘录》1979年在法国出版,获法国文学奖项“梅第奇大奖”。这是一部关于笑与忘、关于布拉格、关于布拉格、也关于天使们的小说。作品以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时代背景,描写了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多舛命运。书中不同的章节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旅行的几个不同阶段,朝向某个主旋律的内在,朝向某种独一无二情境的内在,而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世界,欲辩却已忘言。作者在故事叙述当中,探讨了人生中间记忆和遗忘的哲学关系;记忆,人们希望保持或者忘却的内容,如同附带欢娱和讽刺的笑一样,是交相辉映的永恒主题。是米兰·昆德拉奠定大师地位的关键代表作。
在这部批评界奉为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现代派小说杰作中,昆德拉试图打通小说、哲学和政治议论以及自传之间的隔膜关系,籍以用罕见的政治正确的角度,探讨人生、音乐、性、哲学、文学和政治等重大话题,用笔诙谐独到,常常...
《笑忘录》1979年在法国出版,获法国文学奖项“梅第奇大奖”。这是一部关于笑与忘、关于布拉格、关于布拉格、也关于天使们的小说。作品以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时代背景,描写了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多舛命运。书中不同的章节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旅行的几个不同阶段,朝向某个主旋律的内在,朝向某种独一无二情境的内在,而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世界,欲辩却已忘言。作者在故事叙述当中,探讨了人生中间记忆和遗忘的哲学关系;记忆,人们希望保持或者忘却的内容,如同附带欢娱和讽刺的笑一样,是交相辉映的永恒主题。是米兰·昆德拉奠定大师地位的关键代表作。
在这部批评界奉为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现代派小说杰作中,昆德拉试图打通小说、哲学和政治议论以及自传之间的隔膜关系,籍以用罕见的政治正确的角度,探讨人生、音乐、性、哲学、文学和政治等重大话题,用笔诙谐独到,常常使阅读者在沉重的阅读中邂逅绝妙的幽默趣事,以致忍俊不禁。
小说在法国出版后引起西方舆论界高度关注,获得当年法国最佳外国文学奖。但是,它也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当时的捷克政府以此书在法国的非法出版为由,剥夺了昆德拉德捷克国籍。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成就了昆德拉,使其成为国际驰名的小说家。
作者简介 · · · · · ·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男人很久以来就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女性的崇拜者,也就是说:诗人。另一类是厌恶女性的人,更好的说法是:女性的仇视着。崇拜者或者说诗人推崇传统的女性价值,诸如感情,家庭,母性,生育,歇斯底里的灵光一闪,以及我们天性中的神圣声音。而这些价值给厌恶女性或女性仇视者带来的则是轻微的恐惧。崇拜者敬仰女人身上具有的女性,而仇视者总是将女人置于女性之上。有一件事情不要忘记:一个女人只有和一个女性仇视者在一起才会真正幸福。而和你们(诗人)在一起,从来不会有一个女人感到幸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3页 -
让我们换一种说法:所有的爱情关系都建立在一些不成文的合约上,这些不成文的合约是相爱的人在他们恋爱的头几个星期不经心地签下来的。他们当时还生活在梦境当中,可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像执拗的法学家一样,签订了他们合约中的详细条款。噢!恋人们,在这危险的热恋初期你们可要多加注意!如果这些天里你把早餐给他(她)端上床来,今后就要天天给端上来,否则你就会遭到不爱或不忠的指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笑忘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笑忘录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笑忘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2 条 )
-
男人很久以来就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女性的崇拜者,也就是说:诗人。另一类是厌恶女性的人,更好的说法是:女性的仇视着。崇拜者或者说诗人推崇传统的女性价值,诸如感情,家庭,母性,生育,歇斯底里的灵光一闪,以及我们天性中的神圣声音。而这些价值给厌恶女性或女性仇视者带来的则是轻微的恐惧。崇拜者敬仰女人身上具有的女性,而仇视者总是将女人置于女性之上。有一件事情不要忘记:一个女人只有和一个女性仇视者在一起才... (3回应)
2013-02-25 18:56:43 10人喜欢
-
Znc (与其反复思索不如只用感受)
天使: P88: 所有的狂热信仰都带着夸张。狂热式的神秘主义,如果它要把狂热进行到底,把谦逊进行到底,把快感进行到底的话,应该对笑无所畏惧。正像圣女特蕾莎在弥留之际微笑一样,圣女安妮·勒克莱尔声言:死亡是欢乐的一部分,只有男性才惧怕它,因为他可怜地迷恋着他渺小的自我和渺小的权力。 两个躺在床上的姐妹不是具体在笑什么,她们的笑没有对象,那是存在娱悦于其所以存在的表达。正如呻吟是感到疼痛的人自受伤的身体...2012-02-10 17:08:11 11人喜欢
天使: P88: 所有的狂热信仰都带着夸张。狂热式的神秘主义,如果它要把狂热进行到底,把谦逊进行到底,把快感进行到底的话,应该对笑无所畏惧。正像圣女特蕾莎在弥留之际微笑一样,圣女安妮·勒克莱尔声言:死亡是欢乐的一部分,只有男性才惧怕它,因为他可怜地迷恋着他渺小的自我和渺小的权力。 两个躺在床上的姐妹不是具体在笑什么,她们的笑没有对象,那是存在娱悦于其所以存在的表达。正如呻吟是感到疼痛的人自受伤的身体自发流露的现时表达(该身体是在过去和未来之外的全部存在)一样,发出快意之笑的人也是没有回忆,没有欲望的,因为他把自己的笑声抛给了眼前的世界,却不想对这个世界有什么了解。 P92: 通过星相算命,实际上可以巧妙地影响甚至引导人们的行为。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做一些什么事,提醒他们注意另外一些事,并且通过让她们了解他们未来的厄运,促使他们变得更为谦卑。 他十分重视自己能够做到的那一丁点善良。在他那经常处于失神状态的目光里,可以看出一种忧伤,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星象为他的未来只留下痛苦而产生的忧伤。 P94: 把魔鬼构想成恶的信徒、天使构想成善的战士,都是接受了天使的蛊惑人心的宣传。事情当然比这要复杂。 天使不是善的信徒,而是造物的信徒。而魔鬼则是拒绝承认神造的世界是有理性意义的。 大家都知道,天使和魔鬼分享着对世界的统治。然而,世界之善并不意味着天使要高出魔鬼一筹(小时候我是这么以为的),而是说双方的权力差不多是均衡的。如果世界上有太多无庸置疑的意义(天使们的权力),我们会被它压垮。如果世界丧失了所有的意义(魔鬼的统治),我们也无法活下去。 当事物突然失却了它们预定的意义、脱离了既定秩序中应有的位置的时候(在莫斯科受过训练的马克思主义者相信占星术),就会引起我们发笑。最初,笑属于魔鬼的领域。它有些恶意的成分(事物突然显得与它们平时被认为的样子有所不同),也有一些解脱的成分(事物显得比原来的样子更为轻松,让我们更自由的生活,不再以它们的庄严肃穆来压迫我们)。 当天使第一次听到魔鬼的笑声的时候,他惊呆了。那是在一次盛宴上,大厅里坐满了人,人们一个个跟着魔鬼笑,那笑传染性极强。天使很清楚,这笑是针对上帝和上帝之作品的尊严的。他知道要赶快反击,不拘形式,可是他感到软弱无力。因为什么也发明不出来,他仿效起对手来。他张开嘴,在他音域的高音区发出断续的颤动的声音(在一座沿海城市的街道上,米迦勒和加百列发出的是差不多的声音),但却赋予了它相反的意义:魔鬼的笑指向的是事物的荒谬,而天使为之感到欣悦的,则是世间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出自智慧的设计,尽善尽美且充满意义。 这样,天使和魔鬼就互相面对着,他们张开嘴巴,发出差不多同样的声音,但是各自通过这声音所表达的却是相反的事物。魔鬼看着天使笑,就笑得更厉害,笑得更欢,也更赤裸裸了,这就使得天使之笑变得极为可笑。 可笑的笑,就是溃败。然而,天使们也有收获。他们通过语义假冒欺骗了我们。要指称他们的模仿之笑和原创之笑(魔鬼的笑),只有“笑”这一个词。今天,我们还意识不到的是:同样的外部显现涵盖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内在态度。有两种笑存在,可是我们没有什么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P96: 而他们的胸膛里也充满着一种强烈的天真情怀:让他们联合在一起的,不是士兵或法西斯突击队的那种“开步走”,而是孩子们跳的那种“舞蹈”。他们要把自己的天真唾到警察的脸上去。 P97: 她也想在一个圆圈里跳舞。她一辈子都在寻找一个男女组成的圆圈,让她和别人手拉着手一起跳圆舞。......这就意味着她总是强迫自己的学生和她想的一样、说的一样,于是终于有人与她在同一个圆圈、同一曲舞蹈中身体合一、精神合一了。 P99: 她停下来,她听到了脑中空虚的叫喊,是空虚在抗争,想被填满。她觉得在某个地方,离她不远的地方,有大笑的火焰在颤抖,也许在某个地方,在不远处,有一些人手拉着手,围成圆圈在跳舞...... P100: 我在这时候理解了圆圈的神秘意义。要是离开队列的话,还是可以回到队列的。队列是一种开放式的组成。而圆圈是封闭的,一离开就回不来了。行星绕着圆圈转动,这不是偶然的,如果一块石头跌落出来,那它就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万劫不复地远去了。正如脱离了星球的陨石一样,我离圆圈而去,直到今天还在不停地坠落。有些人注定是盘旋落地而死,有些人垂直落地。这些直落的人(我是其中的一个)身上总是对失去的圆圈有一种羞怯的怀恋,因为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宇宙里,万事万物都是绕着圆圈运转的。
回应 2012-02-10 17:08:11 -
poiuny ("A fly on the wall")
-
foster (你让我变得完整)
让我们换一种说法:所有的爱情关系都建立在一些不成文的合约上,这些不成文的合约是相爱的人在他们恋爱的头几个星期不经心地签下来的。他们当时还生活在梦境当中,可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像执拗的法学家一样,签订了他们合约中的详细条款。噢!恋人们,在这危险的热恋初期你们可要多加注意!如果这些天里你把早餐给他(她)端上床来,今后就要天天给端上来,否则你就会遭到不爱或不忠的指责。2013-04-19 12:06:32 6人喜欢
-
Li (把纯真找回来来来)
二月份的最后一本,看完之后,第一个月的愿望便是完成了。 这本书的最后两段看起来有些费力,文字越来越跳跃, 作者带着特别的愤怒和忧伤,描写了更多的关于国家的历史和童年的深渊,他变得不可遏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苦不堪言。 可能也是我看了太久,自己也很累的缘故。 记录了很多,书中全有。2011-02-27 19:03:55
-
小爱Run (每天都在读书。)
P5 确实,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可是法律也惩罚所有可被定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谁也不会知道,国家会在什么时候开始高声宣布,这一言论或那一言论就危害了它的安全。 P8 知识分子这个词,在当时的政治用语中,是一种辱骂。它指的是不懂得生活又与人民脱离的人。 P12-P14 阿连德被暗杀很快掩盖了俄国人对波希米亚的入侵,孟加拉的血腥屠杀又让人忘记了阿连德,西奈沙漠战争的喧嚣又盖过了孟加拉的呻吟,柬埔寨的生灵涂炭又让人忘...2013-06-14 16:06:30
P5 确实,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可是法律也惩罚所有可被定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谁也不会知道,国家会在什么时候开始高声宣布,这一言论或那一言论就危害了它的安全。 P8 知识分子这个词,在当时的政治用语中,是一种辱骂。它指的是不懂得生活又与人民脱离的人。 P12-P14 阿连德被暗杀很快掩盖了俄国人对波希米亚的入侵,孟加拉的血腥屠杀又让人忘记了阿连德,西奈沙漠战争的喧嚣又盖过了孟加拉的呻吟,柬埔寨的生灵涂炭又让人忘记了西奈,就这样继续,就这样反复,继续反复,反复继续,直到一切都被所有人完全遗忘。 在历史依然缓慢前行的时代,不多的事件很容易铭刻在记忆之中,编织成一个无人不晓的背景,其前台上演着令人牵肠挂肚的私人生活的诸般传奇。今天,时间在大步前进。历史事件一夜之间即被遗忘,晨光降临便如闪烁的朝露般飘逝,因此也就不再是叙事者故事中的背景,而是过于稀松平常的私人生活背景前上演的一幕出人意外的传奇。 既然没有哪一个历史事件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我应该讲一讲似已千年般古老的发生在数年前的一些事件:1939年,德国军队进入了波希米亚,捷克国家不复存在。1945年,俄国军队进入了波希米亚,国家重新被称作独立的共和国。人们为赶走了德国人的俄国欢欣鼓舞,并且,由于俄国人将捷克共产党看成他们忠实的膀臂,人们就把自己的好感转移到后者身上。正是因为如此,当共产党人于1948年夺取政权的时候,既没有流血也没有暴力,而是得到了半个民族的欢呼致意。而今天,请注意:发出过欢呼的这个半数更生机勃勃,更聪明,更优秀了。 是的,不管人们怎么说,共产党人都是更聪明的。他们有一个宏伟蓝图,一个全新世界的蓝图,在那个世界里所有人都各得其所。反对他们的人没有伟大的梦想,只有一些陈腐的令人生厌的道德准则,用来补缀既成秩序那破露的短裤。因此,也就难怪那些热情澎湃的人、那些勇往直前的人,轻而易举地战胜那些不冷不热的人、那些畏首畏尾的人了;也就难怪这些共产党人很快就开始把自己的梦想付诸实践,为所有人谱写正义的牧歌了。 我强调这两个词:牧歌和为所有人,因为古往今来,人类都一直向往着牧歌,向往着有夜莺歌唱的田园,向往着和睦安宁的王国,在那一王国里,世界不再视人为它物,人也不再视其他的人为异己,而是相反,世界与所有人都被糅合到唯一的、同一的物质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巴赫壮丽的赋格曲中的一个音符,而不愿做其中一个音符的人则成为一个无用且无意义的黑点,只需抓在手里并用指甲碾死它,就像碾死一只跳蚤一样。 有些人很快明白了他们并不具备牧歌所需要的性情,因而他们动了去国外的心思。然而,既然牧歌的世界本质上是为所有人描绘的,想要移居他乡的人显然就是在否定牧歌,结果他们国外没去成,而是去了监狱。其他的人不久也踏上了同一条路,他们是成千上万地走的,其中就有很多共产党人,包括借皮帽给哥特瓦尔德的外交部长克莱门蒂斯。在电影屏幕上,恋人们羞答答地手拉着手,而通奸则被由普通公民组成的荣誉法庭严厉惩治;夜莺在歌唱,而克莱门蒂斯的身体像一座钟一样摇摆着,敲响了人类历史的新黎明。 就在这个时候,这些人中一些聪明又激进的青年,突然奇怪地感觉到,他们到广阔天地里所开展的事业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与他们的理想背道而驰,并且不再理会那些赋予其生命的人们。这些年轻且聪明的人开始在他们的事业后面呐喊,他们开始呼唤它,责难它,追捕它,对它进行逐猎。如果我要就这一代聪明且激进的青年写一部小说的话,我会把这部小说定名为《逐猎失落的事业》。 P27 在他离她而去的时候,她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去证明:忠诚乃是高于一切的价值。她愿去证明,他在一切方面都不忠诚,而她在一切方面都忠诚。看起来像是政治狂热的东西,只是一个借口,一个比喻,对忠诚的一种显示,对失落的爱情的暗自责难。 P38 人们高喊着要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不是真情所在。未来只是一个谁都不感兴趣的无关紧要的虚空。过去才是生机盎然的,它的面孔让人愤怒、惹人恼火、给人伤害,以致我们要毁掉它或重新描绘它。人们只是为了能够改变过去,才要成为未来的主人。人们之所以明争暗斗,是为了能进入照相冲洗室,到那里去整修照片,去修改传记和历史。 P59 她是如此地妒忌吗? 多少年以前,在他们相爱的最初一段时间,这是不可否认的。只是,光阴荏苒,她今天所感到的妒忌大概不过是一张习惯。 让我们换一种说法:所有的爱情关系都建立在一些不成文的合约上,这些不成文的合约是相爱的人在他们恋爱的头几个星期不经心地签下来的。他们当时还生活在梦境之中,可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像执拗的法学家一样,签订了他们的合约中的详细条款。噢!恋人们,在这危险的热恋时期你们可要多加注意!如果这些天里你把早餐给他(她)端上床来,今后就要天天给端上来,否则你就会遭到不爱和不忠的指责。 P80 他知道,在一千或三千次性行为中(他一生做过多少次爱呢?),只有两三次是真正有实质意义,令人难以忘怀的,其他不过是一些反复、模仿、重复或者回味。 P81 卡莱尔听着这一长串唠唠叨叨的埋怨(他都背下来了),但他一点儿也没有生气,他用眼角看了妈妈一眼,又一次吃惊地看到她是如此之小。好像她的一生都是不断缩小的过程。 可是,这一缩小是怎么回事呢? 是一个人真正地缩小吗,放弃了成人的维度,开始了一个长长的旅程,通过衰老和死亡走向没有维度只有虚无的地方? P92 通过星相算命,实际上可以(人为地)巧妙地影响甚至引导人们的行为。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做一些什么事,提醒他们注意另外一些事,并且通过他们了解他们未来的厄运,促使他们变得更为谦卑。 P94 把魔鬼构想成恶的信徒、天使构想为善的战士,那是接受了天使的蛊惑人心的宣传。 天使不是善的信徒,而是造物的信徒。而魔鬼则是拒绝承认神造的世界是有理性意义的。 大家知道,天使和魔鬼分享着对世界的统治。然而,世界之善并不意味着天使要高出魔鬼一筹(小时候我是这么认为的),而是说双方的权力差不多是均衡的。如果世界上有太多毋庸置疑的意义(天使们的权力),我们会被它压垮。如果世界丧失了所有的意义(魔鬼的统治),我们也无法活下去。 P97 她希望至少要和她的学生们和谐一致,同他们结为一体。这就意味着她总是强迫自己的学生和她想的一样、说的一样,于是终于有人与她在同一个圆圈、同一曲舞蹈中身体合一、精神合一了。 P109 他们用他们冰冷的目光从四面八方看着我们,这一目光把我们诙谐地愚弄人的外衣剥掉,揭露出我们是一些可怜的骗子,为社会主义青年的刊物做事却既不相信青年也不相信社会主义;为主编大人占星算命,却既不在乎主编也不在乎星相学;故弄玄虚地摆弄着一些可笑的玩意儿…… P120 您知道两个人聊天一般是怎么回事。一个人说着,另一个人就打断他:“对,我也是这样,我……”然后就开始谈自己,直到前一个人轮到自己终于能插上话:“对,我也是这样,我……” “对,我也是这样,我……”这句话看上去像是表示赞同的一种回应,是把别人的思考继续下去的一种方式,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圈套:实际上,它是一种以暴制暴式的反抗,是给我们自己的耳朵接触奴役并强行占据他人耳朵的一种努力。因为人在其同类中所度过的一生,只是占据他人耳朵的一场战斗。 P128 在他们刚刚相恋的时候,他让她写日记(他比她大十岁,对人的记忆之可悲已经有所了解),为他俩记下他们生活的进程。她拒绝这样做,声称这样做是嘲笑他们的爱情。她是那么爱他,怎么可以接受她视为永世不忘的东西会被忘却。 P130 当然,她知道记事本里也有不少令人不愉快的东西,记录了一些不满足、争吵甚至厌烦的日子,可是问题不在这儿。她不想把过去变成诗。她只想还给它失去了的肉身。促使她这样做的,不是美的欲望,而是生的欲望。 P132 我们唯一不朽的所在就是警察局的档案材料。 P140 一个每天给自己情人写四封信的女人不是写作癖,而是个热恋中的女人。但是,我有一个朋友他把自己的情书都复印备份以便有朝一日发表出来,他就是个写作癖。有写作癖不是有写信、写日记、写家族编年史的欲望(也就是说为自己活为自己的亲友而写),而是有写书的欲望(也就是拥有不知名的读者大众)。 P140-141 当社会的发展实现了下面三个基本条件后,写书癖(爱写书的癖好)将不可避免地发展成流行病的规模: 一、 福利水平的普遍提高,使人们有闲暇从事无用的活动; 二、 社会生活高度原子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与个人之见的普遍疏离; 三、 民族的内部生活中的大的社会变化的极端匮乏(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法国的情况很说明问题:在这个什么也不发生的国家,作家的比例是以色列的二十一倍。此外,当皮皮说,从外面看来,她什么也没经历的时候,她恰好表达了这一点。促使她写作的动机,是生命内容的缺失,是虚无) 但是,通过反作用力的冲击,结果又对原因产生了影响。普遍疏离生成了写作癖,而普遍化的写作癖又反过来强化并加重了疏离。印刷机的发明从前曾使人们更好地互相理解,而在写作癖泛滥的时代,写作有了相反的意义:每个人都被自己的词语所包围,就像置身于重重的镜墙之中,任何外部声音都无法穿透过来。 P160 正是因为她一无所知,她才惊恐莫名。 P179 厌恶的记忆比柔情的记忆更强大 P186 他想起了小时候由于母亲的溺爱和看管,自己度过了一个没有体育锻炼、没有伙伴的多病的童年,于是心中油然升起对自己的灰心,对人生的沮丧。 P187 力脱斯特是突然发现我们自身的可悲境况后发生的自我折磨的状态。 P203 一个女诗人是双倍的女人。 P213 广告和时装杂志里的女人,今天所有的女人都试图去模仿的女人,她们缺乏魅力,因为她们是不真实的,因为她们只是一些抽象的指令的总和。她们出自精密合成的机器,而不是出自人的身体! P251 她知道征服女人有很多办法,通向女人肉体的最安全的途径就是她的忧郁入手。 P252 有些感到孤独的人希望自己时不时被带到警察局去,这样会有人向他提一些问题,他可以有机会谈谈自己。 P256 人知道自己不能够将宇宙及日月星辰揽入怀中,而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错过另一个无限,近在身边的、伸手可及的无限。塔米娜错过了无限的爱情,我错过了父亲,而每个人都错过些什么,因为要寻求完美,人们便深入到事物的内在世界之中,而这个内在世界是永远无法让人穷尽的。 无法把握外部世界的无限,我们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要是错过了另一个无限,我们至死也自责不已。我们想得到星辰的无限,但是父亲身上所具有的无限,我们却全然不顾。 盛年的贝多芬把变奏曲视为自己最喜爱的形式,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他非常清楚(像塔米娜和我一样清楚)的是,错过我们最爱的生命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贝多芬的最爱就是这十六个小节及其无限可能性的内在世界。 P259 想有所回忆的人,不应该总待在同一个地方,等着回忆自动找上门来!回忆散落在大千世界之中,要找回它们并让它们从隐藏处现身,应该出去旅行! P269 当所有的表达死亡的诗歌都把死亡表现为一种旅行的时候,这不是出于偶然。……人们拥有的是远行去隐藏自己身体的无限欲望。但远行是徒劳的。人们骑在马上奔驰,但却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床上,脑袋让人在门槛上撞来撞去。 P267 成为一具尸体,这是不能忍受的侮辱。曾几何时,我们还是受到羞耻心、受到裸体和隐私的神圣性所保护的人类生命,可是,只需死亡的那一秒钟降临,我们的身体就突然被随便什么人支配,人们就可以给它脱光衣服,开腔剖腹,察看内脏,面对它的腐臭捂上鼻子,把它扔到冰窖或者是火堆里。她之所以让丈夫的尸体火化,并把骨灰撒掉,也是因为不愿意一辈子总是一想到她所亲爱的身体所受到的折磨,就倍受煎熬。 P294 历史是一系列昙花一现的事变,而永恒的价值在历史之外传承着,它们是固定不变的,不需要记忆……孩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看,听,摸,喝,吃,撒,啦,入水和看天,笑和哭。” P331 “当一个女人说不的时候,她说的就是是。这一雄性格言一直让我气愤。这句话同人类历史一样的愚蠢!” “可这历史就在我们身上,我们无法避免,”扬反驳道,“女人逃避,自卫。女人给予,男人索取。女人包藏自己,男人给她脱下衣裳。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古老形象!” 可是,如果我们队女性身体的欲望恰恰取决于并只取决于这些愚蠢形象呢?当这些古老而愚蠢的形象在我们身上被毁灭的时候,一个男人还能够和一个女人做爱吗? P337 帕赛尔的脸上出现了一丝微妙的微笑。扬了解这一微笑。这不是一个高兴的或赞同的微笑,而是宽容的微笑。他们的见解一直相去甚远,在他们的分歧过于明显地显露出来的那不多的时刻,他们总是互相致以这样一个微笑,为的是确保他们的友谊没有危险。
回应 2013-06-14 16:06:30
-
九克无序 (人依其本性求知)
- 您在位置 #958-960的标注 | 添加于 2021年10月1日星期五 上午9:49:51 队列是一种开放式的组成。而圆圈是封闭的,一离开就回不来了。行星绕着圆圈转动,这不是偶然的,如果一块石头跌落出来,那它就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万劫不复地远去了。正如脱离了星球的陨石一样,我离圆圈而去,直到今天还在不停地坠落。有些人注定是盘旋落地而死,有些人垂直落地。 - 您在位置 #1739-1739的标注 | 添加于 2021年10月11日星期一 上午8:23:27...2022-05-13 16:53:33
- 您在位置 #958-960的标注 | 添加于 2021年10月1日星期五 上午9:49:51
队列是一种开放式的组成。而圆圈是封闭的,一离开就回不来了。行星绕着圆圈转动,这不是偶然的,如果一块石头跌落出来,那它就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万劫不复地远去了。正如脱离了星球的陨石一样,我离圆圈而去,直到今天还在不停地坠落。有些人注定是盘旋落地而死,有些人垂直落地。 - 您在位置 #1739-1739的标注 | 添加于 2021年10月11日星期一 上午8:23:27
力脱恩特是突然发现我们自身的可悲境况后产生的自我折磨的状态。 - 您在位置 #1742-1743的标注 | 添加于 2021年10月12日星期二 上午8:13:15
绝对的爱实际上是追求绝对同一的愿望:我们爱着的女人应该和我们游得一样慢,她不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会幸福地回忆起来的过去。 - 您在位置 #1740-1741的标注 | 添加于 2021年10月12日星期二 上午8:13:42
为了医治我们自身的可悲,比较常见的药方是爱。因为绝对被爱的人是不可悲的。 - 您在位置 #1743-1745的标注 | 添加于 2021年10月12日星期二 上午8:13:53
绝对同一的幻想破灭(姑娘幸福地想起她的过去,或者她快速游起来),爱就成了不断产生我们称之为力脱思特的那种不尽烦恼的源泉。 - 您在位置 #1745-1746的标注 | 添加于 2021年10月12日星期二 上午8:14:12
对人所共有的不完美有着深刻体会的人,相对说来不怎么会受到力脱思特的冲击。 - 您在位置 #2349-2350的标注 | 添加于 2021年10月16日星期六 上午8:25:14
她知道征服女人有很多办法,通向女人肉体的最安全的途径就是从她的忧郁入手。 - 您在位置 #2506-2507的标注 | 添加于 2021年10月19日星期二 上午8:12:52
死亡的工作把他完全消耗了,他全神贯注,就像骑在马上的骑士,要赶很远的路而身上只剩下了最后一点力气。 - 您在位置 #2693-2694的标注 | 添加于 2021年10月20日星期三 上午8:22:48
他们之所以让处在他们的世界以外的人痛苦,只是为了颂扬他们自己的世界和这个世界的法律。 回应 2022-05-13 16:53:33 -
请把这一话面铭记在记忆之中:塔米娜要跳格子,单脚跳,然后另一只脚跳,然后双脚并跳,她还要把是否踩线看得十分重要。她要这样日复一日地跳下去,并且在跳着的时候,她要背负着像十字架一样日复一日加重的时间的负重。 她还向后看吗?她还想她的丈夫和布拉格吗? 不。现在再也不了。 一个人,在一个圆圈里面,全神贯注于一件(集体的)活动,他就没法往后看了吗?
2022-04-21 12:05:09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0 )
-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1999)9.0分 13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5分 2829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8.9分 1166人读过
-
皇冠 (2002)8.5分 59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泰晤士报文学评论副刊》近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百本书 (tjliu)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最佳译本 (用喜欢的方式生活)
- 国内出版的外国同志文学作品 (kafka)
- 1000本人死前要读的书 Love部分 (柏舟)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笑忘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 2013-01-17 18:59:04
有点小失望,原以为书中所有的故事能像《生活在别处》那样巧妙地联结起来,不过其实所有的故事只是通过某些细节和意象的变形才构成了一个比较牵强的整体。当然,还有贯穿全书的笑与忘的主题。依旧是典型的昆德拉风格,不过与其他作品相比,《笑忘录》的开放性更强,更具多向诠释的可能,更为戏谑和荒谬。
17 有用 袁长庚 2011-06-15 04:09:02
最后两章是败笔,另外,我不明白天朝小资们是怎么把这么个尖酸毒辣的家伙梳理成代言人的……
6 有用 danyboy 2019-06-05 23:31:14
时隔多年后重读昆德拉,确实有更多的体会。笑与忘是这个小说的主题,但不是复调,而是变奏曲,写了不同的笑与遗忘,用昆德拉自己的话说,笑用来表达不同的形而上学的态度,而遗忘则是一种死亡的形式。这两个主题通过几个啼笑皆“有”的故事被展现,就意味着:极权主义总是会用遗忘来剥夺人的记忆,而许诺未来的天使们则要求人必须笑;那么其结果就是,有的人会主动遗忘,有的人则害怕遗忘,有的则在害怕遗忘中遗忘;同时,魔鬼则笑... 时隔多年后重读昆德拉,确实有更多的体会。笑与忘是这个小说的主题,但不是复调,而是变奏曲,写了不同的笑与遗忘,用昆德拉自己的话说,笑用来表达不同的形而上学的态度,而遗忘则是一种死亡的形式。这两个主题通过几个啼笑皆“有”的故事被展现,就意味着:极权主义总是会用遗忘来剥夺人的记忆,而许诺未来的天使们则要求人必须笑;那么其结果就是,有的人会主动遗忘,有的人则害怕遗忘,有的则在害怕遗忘中遗忘;同时,魔鬼则笑谑所有的一切。这部小说当然还有其他可解读的隐喻隐藏在含混的哲学呓语与貌似俗套的故事里,但对于生活在当下此地的人来说,觉察自己笑的主动性,并铭记一切,就足够了。 (展开)
2 有用 卡列宁の微笑 2010-11-10 13:59:25
昆德拉作品里最喜欢的一本
19 有用 琴 酒 2009-12-02 18:37:39
所读昆德拉的最后一本,像一个不断回旋的主题,所探讨的是永恒的内容。他有一种冷静的怀疑,善于肢解一切看似高尚的动机——而且几乎永远正确,这正确让人害怕。就像被背叛的遗嘱里所说的清醒目光,我不得不八卦的蛊测他内心有多么的媚俗和对此的痛苦反讽——这痛苦才是我最感兴趣的。获得优越感,认同感,不朽感,抒情时代的言语产物,必死的一生的产物。言辞永远有助于自欺欺人,仿佛比任何人站的高就能更接近永恒。正如福克纳说... 所读昆德拉的最后一本,像一个不断回旋的主题,所探讨的是永恒的内容。他有一种冷静的怀疑,善于肢解一切看似高尚的动机——而且几乎永远正确,这正确让人害怕。就像被背叛的遗嘱里所说的清醒目光,我不得不八卦的蛊测他内心有多么的媚俗和对此的痛苦反讽——这痛苦才是我最感兴趣的。获得优越感,认同感,不朽感,抒情时代的言语产物,必死的一生的产物。言辞永远有助于自欺欺人,仿佛比任何人站的高就能更接近永恒。正如福克纳说,没有一个活着的人比另一个活着的人要好。我们都是。 (展开)
0 有用 顾德白 2022-05-06 15:08:02
最近我对疫情陷入了litost(属实活学活用)
0 有用 离谱他妈 2022-05-01 23:02:36
看昆德拉的第一本。 前面性爱描写还觉得惊奇,看完已经麻了。 想说的太多,反倒有些过犹不及。
0 有用 Merlot 2022-04-22 18:52:30
去米兰的飞机上读米兰昆德拉
0 有用 PADA_kkkkkkk 2022-04-21 12:06:51
存在与虚无,只有毫米之差。
0 有用 桑无焉 2022-04-17 20:29:42
出乎意料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