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王东亮
出版年: 2004-1
页数: 354
定价: 21.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2003版)
ISBN: 9787532731282
内容简介 · · · · · ·
《笑忘录》1979年在法国出版,获法国文学奖项“梅第奇大奖”。这是一部关于笑与忘、关于布拉格、关于布拉格、也关于天使们的小说。作品以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时代背景,描写了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多舛命运。书中不同的章节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旅行的几个不同阶段,朝向某个主旋律的内在,朝向某种独一无二情境的内在,而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世界,欲辩却已忘言。作者在故事叙述当中,探讨了人生中间记忆和遗忘的哲学关系;记忆,人们希望保持或者忘却的内容,如同附带欢娱和讽刺的笑一样,是交相辉映的永恒主题。是米兰·昆德拉奠定大师地位的关键代表作。
在这部批评界奉为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现代派小说杰作中,昆德拉试图打通小说、哲学和政治议论以及自传之间的隔膜关系,籍以用罕见的政治正确的角度,探讨人生、音乐、性、哲学、文学和政治等重大话题,用笔诙谐独到,常常...
《笑忘录》1979年在法国出版,获法国文学奖项“梅第奇大奖”。这是一部关于笑与忘、关于布拉格、关于布拉格、也关于天使们的小说。作品以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时代背景,描写了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多舛命运。书中不同的章节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旅行的几个不同阶段,朝向某个主旋律的内在,朝向某种独一无二情境的内在,而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世界,欲辩却已忘言。作者在故事叙述当中,探讨了人生中间记忆和遗忘的哲学关系;记忆,人们希望保持或者忘却的内容,如同附带欢娱和讽刺的笑一样,是交相辉映的永恒主题。是米兰·昆德拉奠定大师地位的关键代表作。
在这部批评界奉为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现代派小说杰作中,昆德拉试图打通小说、哲学和政治议论以及自传之间的隔膜关系,籍以用罕见的政治正确的角度,探讨人生、音乐、性、哲学、文学和政治等重大话题,用笔诙谐独到,常常使阅读者在沉重的阅读中邂逅绝妙的幽默趣事,以致忍俊不禁。
小说在法国出版后引起西方舆论界高度关注,获得当年法国最佳外国文学奖。但是,它也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当时的捷克政府以此书在法国的非法出版为由,剥夺了昆德拉德捷克国籍。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成就了昆德拉,使其成为国际驰名的小说家。
笑忘录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男人很久以来就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女性的崇拜者,也就是说:诗人。另一类是厌恶女性的人,更好的说法是:女性的仇视着。崇拜者或者说诗人推崇传统的女性价值,诸如感情,家庭,母性,生育,歇斯底里的灵光一闪,以及我们天性中的神圣声音。而这些价值给厌恶女性或女性仇视者带来的则是轻微的恐惧。崇拜者敬仰女人身上具有的女性,而仇视者总是将女人置于女性之上。有一件事情不要忘记:一个女人只有和一个女性仇视者在一起才会真正幸福。而和你们(诗人)在一起,从来不会有一个女人感到幸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3页 -
普遍疏离生成了写作癖,而普遍化的写作癖又反过来强化并加重了疏离。印刷机的发明从前曾使人们更好地相互理解,而在写作癖泛滥的时代,写书有了相反的意义: 每个人都被自己的词语所包围,就像置身于重重的镜墙之中,任何外部声音都无法穿透进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笑忘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笑忘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笑忘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4 条 )
论坛 · · · · · ·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三重不合 | 来自主角不需要光环 | 1 回应 | 2024-05-01 19:10:41 |
最爱“力托斯特” | 来自无极011 | 12 回应 | 2013-05-01 15:17:10 |
我几乎把这本书当小说集读完的 | 来自Celav | 5 回应 | 2012-07-06 20:09:53 |
笑与忘的生活 | 来自若 | 1 回应 | 2012-07-01 16:16:59 |
一个轻快的 透明的 金石般的音符;就像一枚金戒指... | 来自ppppbear | 1 回应 | 2012-07-01 15:59:18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3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6分 3000人读过
-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1999)9.0分 141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8.7分 222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8.0分 76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泰晤士报文学评论副刊》近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百本书 (tjliu)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最佳译本 (用喜欢的方式生活)
- 国内出版的外国同志文学作品 (kafka)
- 世纪新文本出版中心出书目录 (上海译文新文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笑忘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Endless_Summer 2013-12-20 10:59:16
译者曾翻译过杜拉斯的《劳儿之劫》,文笔很是不错。昆德拉类似的主题在《玩笑》、《无知》中反复出现。
27 有用 袁长庚 2011-06-15 04:09:02
最后两章是败笔,另外,我不明白天朝小资们是怎么把这么个尖酸毒辣的家伙梳理成代言人的……
1 有用 Rottwitz 2013-01-17 18:59:04
有点小失望,原以为书中所有的故事能像《生活在别处》那样巧妙地联结起来,不过其实所有的故事只是通过某些细节和意象的变形才构成了一个比较牵强的整体。当然,还有贯穿全书的笑与忘的主题。依旧是典型的昆德拉风格,不过与其他作品相比,《笑忘录》的开放性更强,更具多向诠释的可能,更为戏谑和荒谬。
2 有用 卡列宁の微笑 2010-11-10 13:59:25
昆德拉作品里最喜欢的一本
81 有用 。 2012-04-20 19:14:00
几乎在每一本书里,都能够感受到昆德拉对于女性羞耻心的敏感把握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