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大家
副标题: 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
原作名: 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译者: 鄧子衿
出版年: 2012-1-31
页数: 416
定价: NT$42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6179273
内容简介 · · · · · ·
我們所倚賴的工業社會,正是讓人類生病的飲食源頭!
美國飲食界的良心與革命者麥可.波倫
揭開餐桌上的陷阱,追索每日的飲食選擇,
如何決定你與世界的未來!
吃,還是不吃?這是21世紀雜食性動物的兩難。
肉食動物吃肉,草食性動物吃草,而人類作為雜食性動物,到底要吃什麼?
要選擇有機蘋果還是傳統蘋果?該購買野生魚還是養殖魚?
該吃低卡布丁或代糖餅乾嗎?封殺澱粉類食物的減肥法到底對不對?
人類透過飲食,將自然轉化為文化,將自然界的物質轉化成我們的身體與心智,也讓自身與萬物共享一切關連。數百萬年來,人類已把對食物的嘗試,融合成一套套飲食禁忌、儀式和食譜,讓我們避開有害的食物,攝取有益的食物,免去雜食者進食上的難題。
然而,20世紀後半,在工業化食品和不成熟營養學的推波助瀾下,人類創造了新的食物鏈。餐桌上的食物與它的源頭越離越遠,而人類則萎縮在工業化食物鏈的末端,...
我們所倚賴的工業社會,正是讓人類生病的飲食源頭!
美國飲食界的良心與革命者麥可.波倫
揭開餐桌上的陷阱,追索每日的飲食選擇,
如何決定你與世界的未來!
吃,還是不吃?這是21世紀雜食性動物的兩難。
肉食動物吃肉,草食性動物吃草,而人類作為雜食性動物,到底要吃什麼?
要選擇有機蘋果還是傳統蘋果?該購買野生魚還是養殖魚?
該吃低卡布丁或代糖餅乾嗎?封殺澱粉類食物的減肥法到底對不對?
人類透過飲食,將自然轉化為文化,將自然界的物質轉化成我們的身體與心智,也讓自身與萬物共享一切關連。數百萬年來,人類已把對食物的嘗試,融合成一套套飲食禁忌、儀式和食譜,讓我們避開有害的食物,攝取有益的食物,免去雜食者進食上的難題。
然而,20世紀後半,在工業化食品和不成熟營養學的推波助瀾下,人類創造了新的食物鏈。餐桌上的食物與它的源頭越離越遠,而人類則萎縮在工業化食物鏈的末端,喪失與自然之間的原始記憶,更無從判斷哪些食物該吃,重新面對雜食者的難題。
麥可.波倫為了「完整了解一頓餐食的因果關係」,以記者的追獵精神,沿著現代人主要三條食物鏈:工業化食品、有機食物和野生食物,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他深入農場、研發室、養殖場、加工場到賣場,親身觀察與訪談,如偵探般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
這是深度的調查報導,是趣味的科普作品,更是優美的自然文學。它是一本關於飲食樂趣的書,越了解飲食,才能越享受飲食。
劃時代飲食意識覺醒之書──是寫實、深入的關鍵報告,也是無比豐美的飲食寫作
為現代人面對的飲食難題,提出最鏗鏘有力的建言!
※本書為《到底要吃什麼?》全新譯本
作者简介 · · · · · ·
美國首屈一指的飲食作家、食物類研究權威,也是無數人的飲食導師。他下定決心追蹤一頭牛,看看能從牠身上追到什麼東西?
事實上,他追蹤的不止是一頭牛,還有牠背後的牧草、農場,以及食物供應體系。他親身走訪農場、工廠和賣場,以田野調查研究從產地到餐桌的流程,也對飲食文化背後糾結的政商和軍事關係進行歷史探究。這些調查結果揭露了工業化農作物可笑的命運,揭露了工業飼育場中動物的悲鳴,也揭露了現代人類工業飲食最矛盾且自我毀滅的真相。
然而他也是個自然的愛好者,他在農場、牧場、獵場的體驗,亦化做優美而幽默的文字,為工業化食物鏈下的人類,指出一條古樸、美好,且真實可行的出路。
他是《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出版人週刊》年度好書、食物類大獎「詹姆斯.比爾德獎」的作者,獲選美國為《新聞週刊》「10年來10大思想領袖」,更名列2010年《時代雜誌》全球百大影響人物。每推出...
美國首屈一指的飲食作家、食物類研究權威,也是無數人的飲食導師。他下定決心追蹤一頭牛,看看能從牠身上追到什麼東西?
事實上,他追蹤的不止是一頭牛,還有牠背後的牧草、農場,以及食物供應體系。他親身走訪農場、工廠和賣場,以田野調查研究從產地到餐桌的流程,也對飲食文化背後糾結的政商和軍事關係進行歷史探究。這些調查結果揭露了工業化農作物可笑的命運,揭露了工業飼育場中動物的悲鳴,也揭露了現代人類工業飲食最矛盾且自我毀滅的真相。
然而他也是個自然的愛好者,他在農場、牧場、獵場的體驗,亦化做優美而幽默的文字,為工業化食物鏈下的人類,指出一條古樸、美好,且真實可行的出路。
他是《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出版人週刊》年度好書、食物類大獎「詹姆斯.比爾德獎」的作者,獲選美國為《新聞週刊》「10年來10大思想領袖」,更名列2010年《時代雜誌》全球百大影響人物。每推出一本著作都是年度出版大事。
代表作《雜食者的兩難》(2006)榮獲《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年度十大好書,至今仍是飲食寫作的至高典範。最新著作《飲食規則》更引發熱烈迴響,同時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亞馬遜網站不分類總排行第一。
喜欢读"雜食者的兩難"的人也喜欢 · · · · · ·
雜食者的兩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9 条 )
波伦的六站走访与发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到底从哪里来?追寻这个问题,迈克尔·波伦在超市晃了一圈,才发现源头都指向一种不被当做主角、不太引人注目的食物:玉米。 我们用玉米喂牛、鸡、猪、三文鱼长大;饮料中的果葡萄浆,来自玉米;工业化酿造出的啤酒,是用玉米制成的酒精;天然淀粉、麦芽糊... (展开)> 更多书评 59篇
论坛 · · · · · ·
没有电子版吗? | 来自Bob | 2017-05-27 12:57:14 | |
【現貨】《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 | 来自惠文書社 | 2013-08-25 00:51:1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中信出版社 (2017)8.4分 2002人读过
-
Penguin Press HC, The (2006)8.4分 220人读过
-
Penguin (2007)8.9分 30人读过
-
久周出版 (2008.06.05)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2(下) (default:)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DESIGN BY 王志弘 (the Wor(l)d)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邊度有書新書推介 01/2013 (边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雜食者的兩難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Capio 2018-08-28 19:11:28
“產業食物鏈、有機食物鏈、采獵食物鏈…我們覺得食物是靠陽光雨露長大的,但其實它們是靠化石燃料長大的。我們覺得玉米是糧食,但人家是工業原料。我們覺得超市裏的有機食物都是綠色的,但其實都是心理安慰劑,都是用來精心欺騙我們大腦的有畫面感的文案。我們一邊在聲討著工業化對人類的異化,一邊不肯放棄城市的便利,同時在超市裏購買著自己也不想深究的所謂有機產品。所有這些,就是雜食者的兩難。”
0 有用 爬藤小夕 2016-04-20 17:21:39
庄祖宜TED演讲里推荐的The Omnivore's Dilemma十分好看,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工业化饮食对于大自然的亏欠有多么深,最后一章看的极为感动,发人深省。
0 有用 匹夫 2019-10-13 03:42:55
关于是否要成为素食主义者的几个章节写得很有趣鸭
0 有用 小岛 2020-08-28 10:58:52
@2014-05-10 04:44:44
7 有用 Martin马听 2019-05-02 14:00:04
吃荤还是吃素,于我而言,倒是没有那么多纠结。尽管我曾经亲眼看见一头即将被宰杀的牛留出了眼泪,让我很是惊讶,此一情景也一直在我脑中挥之不去,但我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素食者,而是一个敬畏者。在我看来: 敬畏为坚,万物遵天道,彼此共生,无所谓道德不道德。
0 有用 阿尔巴尼亚人 2023-01-04 12:13:54 新加坡
很好看。
0 有用 咸芭盐 2022-05-15 00:29:34
更抽象、更概念、更现代化的食品营养与卫生。 (若弗洛伊德若以食欲而非性欲来建立他的心理学,成就或许会更高
0 有用 小岛 2020-08-28 10:58:52
@2014-05-10 04:44:44
0 有用 momo 2020-05-14 17:44:47
玉蜀黍这个词让我全程跑神。
0 有用 匹夫 2019-10-13 03:42:55
关于是否要成为素食主义者的几个章节写得很有趣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