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主要探讨了1917—1957年间中国新文学中成就最高的小说一门的创作历程,尤其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发掘并论证了沈从文、张天翼、钱锺书、张爱玲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其典范性的理论框架,早已成为东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也是必读之作。
本书英文版自1961年出版以来,已经两次修订。中文繁体字版也早于1979、1985年分别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出版,2001年又在香港出版了中文繁体字版增删本。本社此次出版的中文简体字版是以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中文繁体字版(“传记文学丛刊之四十九”)为底本。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夏志清(1921—2013) 生于上海浦东,原籍江苏吴县。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先后执教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91年荣休。
英文著作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夏志清论中国文学》,中文著作有《爱情•社会•小说》、《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新文学的传统》、《夏志清文学评论集》、《夏志清序跋》、《鸡窗集》、《张爱玲给我的信件》等。
目录 · · · · · ·
编译者序/017
第一编 初期(1917—1927)
第一章 文学革命/003
第二章 鲁迅/024
第三章 文学研究会/044
第四章 创造社/073
第二编 成长的十年(1928—1937)
第五章 30年代的左派作家和独立作家/089
第六章 茅盾/106
第七章 老舍/126
第八章 沈从文/144
第九章 张天翼/163
第十章 巴金/183
第十一章 第一阶段的共产主义小说/199
第十二章 吴组缃/217
第三编 抗战期间及胜利以后(1937—1957)
第十三章 抗战期间及胜利以后的中国文学/225
第十四章 资深作家/250
第十五章 张爱玲/280
第十六章 钱锺书/302
第十七章 师陀/321
第十八章 第二阶段的共产主义小说/328
第十九章 结论/348
附录一 1958年来中国大陆的文学/359
附录二 现代中国文学感时忧国的精神/376
· · · · · · (收起)
"中国现代小说史"试读 · · · · · ·
鲁迅是中国最早用西式新体写小说的人,也被认为是最伟大的中国现代作家。在他一生最后的六年中,他是左翼报刊读者群心目中的文化界偶像。自从他于1936 年逝世以后,他的声誉便越来越神话化了。他死后不久,二十大本的《鲁迅全集》就立即出版,成了近代中国文学界的大事。但是更引人注目的是有关鲁迅的著作大批出笼:回忆录、传记、关于他作品与思想的论著,以及在过去二十年间,报章杂志..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大部分现代中国作家把他们的同情只保留给贫苦者和被压迫者;他们完全不知道,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阶级与地位如何,都值得我们去同情了解。这一点缺点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在道德意识上的肤浅:由于它只顾及国家的与思想上的问题,它便无暇以慈悲的精神去检讨个人的命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69 许地山1893-1941 -
再以夏所推崇的四位作家为例。夏发现,在表面的“感时忧国”之下,这些作家的写作之道错综交会,所以能为彼时盛行的写实主义创造无数可能。他将张爱玲的颓废都市风貌与沈从文的抒情原乡视景等量齐观。他注意张的悲观人生观照与她讽刺佻脱的呈现手法,颇呈拉锯;另一方面,他提醒我们,“除非我们留心(沈从文)用讽刺手法表露出来的愤忽,他对情感和心智轻佻不负责态度的憎恨,否则我们不会欣赏到小说牧歌性的一面”。虽然钱锺书与张天翼都以讽刺见长,钱的冷隽机智与张的嬉笑怒骂其实颇有不同。不仅此也,夏也提及张爱玲及钱锺书都以贵族的立场俯视人生琐碎,而沈从文及张天翼则能深入生命底层,多闻鄙事。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的传统,钱锺书则沿袭了《儒林外史》的精神。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重读夏志清教授《中国现代小说史》 王德威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8 条 )

夏志清論魯迅(節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图片5> 魯迅是中國最早用西式新體寫小說的人,也被公認爲最偉大的現代中國作家。在他一生最後的六年中,他是左翼報刊讀者羣心目中的文化界偶像。自從他於一九三六年逝世以後,他的聲譽更越來越神話化了。他死後不久,二十大本的「魯迅全集」就立卽出版,成了近代中國文... (展开)
四个存疑: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究竟遗漏了谁?

陈平原 | 杰作的发掘与品评——关于《中国现代小说史》及其他
> 更多书评 9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8.7分 2499人读过
-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1)8.9分 1375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9.0分 87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港台引进★ (皮特4)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4(上) (ICE CHAN)
- 37°暖书单(二) (37°暖)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2015年购书目录 (思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20-01-21 10:29:37
按需。本书主要探讨了1917—1957年间中国新文学中成就最高的小说一门的创作历程,尤其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发掘并论证了沈从文、张天翼、钱锺书、张爱玲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其典范性的理论框架,早已成为东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也是必读之作。
1 有用 blowinwind 2015-08-03 16:56:55
这么有观点的一本书!读后越发觉得实际上,当年课本里那些作者,他们在那个年代真的辉煌过,甚至放在今天仍然比那些所谓的写手高明太多。
1 有用 余地 2016-04-22 21:30:28
与其说张爱玲被夏志清发掘,不如说张被热捧印证了夏的观点。本书观点鲜明,纠偏传统中国文学史,纠偏国内过去对小说艺术的认识和写作路径。引用劳伦斯关于写作是服从政治“理想”还是艺术“圣灵”的观点,在50年前就旗帜鲜明地对中国现代小说提出批评,对中国小说无疑是拨乱反正。
1 有用 Aura 2015-11-21 13:42:39
算是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现代小说吧,茅盾巴金被扁的一无是处,张爱玲钱钟书又被拔高,鲁迅评的有点低吧。我觉得和陈思河的<中国现代文学十五讲>对此着看,两个不同的角度,应该很有意思。
4 有用 Sternhaufen 2014-09-26 22:27:08
本书最大的价值是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局限的发现,其实这种局限至今犹存吧,就是太过于外在、功利化,以救国治病压倒一切,而作者以为还应当对人的内心矛盾、道德与宗教上的选择困境予以深层的展现与探讨,这方是一时代之文学应有的内在品格。换言之,就是人的文学还是载道的文学的问题。当然,我以为二者皆不可忽略。思想的进展究竟应以哪个为先,在读过这本书后又是一个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了。关于沈从文、钱锺书、张爱玲的解读都还... 本书最大的价值是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局限的发现,其实这种局限至今犹存吧,就是太过于外在、功利化,以救国治病压倒一切,而作者以为还应当对人的内心矛盾、道德与宗教上的选择困境予以深层的展现与探讨,这方是一时代之文学应有的内在品格。换言之,就是人的文学还是载道的文学的问题。当然,我以为二者皆不可忽略。思想的进展究竟应以哪个为先,在读过这本书后又是一个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了。关于沈从文、钱锺书、张爱玲的解读都还不错,对鲁迅的评价也还能达我心意。当然不免有一些在我看来是简单化的处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