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并非一部西周的通史,甚至也不是西周晚期的通史,而是对西周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证性研究。作者通过探讨西周国家的衰弱和灭亡这一特定的持续历史和地理过程中,地理条件及其政治性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联系地表形态的特征,分析和说明了西周的政治体系是如何并且为何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从而最终导致了西周国家的解体和王畿的崩溃。
西周的灭亡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李峰,1983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硕士,之后从事丰镐遗址的发掘。1990年进入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攻读博士(师从松丸道雄),1992年赴美国(师从夏含夷),200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长期从事西周时期考古和历史,特别是西周金文的研究,为西方中国早期研究的重要学者,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早期中国讲座,著有中、日、英文论文数十篇。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1
绪 论......1
第一章 西周国家的基础:建构政治空间......31
第一节 周人的本土及其毗邻地区......32
第二节 西周国家的东方......63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汾河谷地......89
· · · · · · (更多)
绪 论......1
第一章 西周国家的基础:建构政治空间......31
第一节 周人的本土及其毗邻地区......32
第二节 西周国家的东方......63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汾河谷地......89
· · · · · · (更多)
中文版序......1
绪 论......1
第一章 西周国家的基础:建构政治空间......31
第一节 周人的本土及其毗邻地区......32
第二节 西周国家的东方......63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汾河谷地......89
小 结......96
第二章 混乱与衰落:西周国家的政治危机......98
第一节 政治混乱的出现和西周衰落......100
第二节 结构性冲突和政治对抗的起因......115
第三节 贵族力量与王权的对抗......131
第四节 西周王权的最后一次振兴:宣王中兴......145
小 结......150
第三章 门前的敌人:玁狁之战与西北边境......152
第一节 周与玁狁战争的历史......153
第二节 确定周人与玁狁之战的地理......171
第三节 空间危机和周王朝的西北边疆......186
小 结......205
第四章 西周的灭亡:党派之争与空间的崩溃......207
第一节 观点和学说......208
第二节 西周灭亡的新发现......213
第三节 西周灭亡的地理考订......236
小 结......247
第五章 东迁:周的重构......249
第一节 周室在东部的重新安置......250
第二节 贵族宗族的迁徙......262
第三节 秦的崛起与向周心脏地带的迁移......279
小 结......295
第六章 西周的遗赠......297
第一节 留给帝国的经验......298
第二节 共同的西周经历......304
第三节 地域性文化的背景......312
结语......317
附录一 边缘地区:西周国家的最大地理范围......320
第一节 周的“远东”地区......321
第二节 周在南方......339
第三节 周在北方......353
小 结......362
附录二 犬戎和玁狁之间的关系......365
附录三 《竹书纪年》和周幽王的年代问题......369
附录四 有关《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与政治危机》
的评议......377
附录五 西周历史研究:一个回复和方法论的说明......402
参考文献......425
青铜器铭文索引......466
· · · · · · (收起)
绪 论......1
第一章 西周国家的基础:建构政治空间......31
第一节 周人的本土及其毗邻地区......32
第二节 西周国家的东方......63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汾河谷地......89
小 结......96
第二章 混乱与衰落:西周国家的政治危机......98
第一节 政治混乱的出现和西周衰落......100
第二节 结构性冲突和政治对抗的起因......115
第三节 贵族力量与王权的对抗......131
第四节 西周王权的最后一次振兴:宣王中兴......145
小 结......150
第三章 门前的敌人:玁狁之战与西北边境......152
第一节 周与玁狁战争的历史......153
第二节 确定周人与玁狁之战的地理......171
第三节 空间危机和周王朝的西北边疆......186
小 结......205
第四章 西周的灭亡:党派之争与空间的崩溃......207
第一节 观点和学说......208
第二节 西周灭亡的新发现......213
第三节 西周灭亡的地理考订......236
小 结......247
第五章 东迁:周的重构......249
第一节 周室在东部的重新安置......250
第二节 贵族宗族的迁徙......262
第三节 秦的崛起与向周心脏地带的迁移......279
小 结......295
第六章 西周的遗赠......297
第一节 留给帝国的经验......298
第二节 共同的西周经历......304
第三节 地域性文化的背景......312
结语......317
附录一 边缘地区:西周国家的最大地理范围......320
第一节 周的“远东”地区......321
第二节 周在南方......339
第三节 周在北方......353
小 结......362
附录二 犬戎和玁狁之间的关系......365
附录三 《竹书纪年》和周幽王的年代问题......369
附录四 有关《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与政治危机》
的评议......377
附录五 西周历史研究:一个回复和方法论的说明......402
参考文献......425
青铜器铭文索引......466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第一次是文王伐黎,黎在今长治附近,沁水的支流丹水流域上游。第二次是翌年对沁水下游地区的沁阳附近邘国发动军事征伐。” --------------------作者P67材料应该来源于周本纪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7页 -
论著和考古报告 (中文) A 艾延丁:《申国之谜之我见》,《中原文物》1987年第3期,第107-111页。 安维峻:《甘肃省新通志》,兰州:1909年。 B 白光琦:《秦公壶应为东周初期器》,《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4期,第71页。 《宝鸡[插图]国墓地》(卢连成、胡智生),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北京考古四十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 C 蔡运章:《论虢仲其人》,《华夏考古》1994年第2期,第86-89页。 蔡运章:《虢文公墓考》,《华夏考古》1994年第3期,第42-45、94页。 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香港:太平出版社,1966年。 柴小明:《华北地区西周陶器初论》,载《燕文化研究论文集》,陈光编,第105-11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常兴照、程磊:《试论莱阳前河前墓地及有铭陶盉》,《北方文物》1990年第1期,第20-25页。 《长安张家坡西周铜器群》(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文物出版社,1965年。 晁福村:《论平王东迁》,《历史研究》1991年第6期,第8-23页。 陈邦怀:《曹伯狄簋考释》,《文物》1980年第5期,第27、67页。 陈昌远:《古邢国始封地望考辩》,《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3期,第235-242页。 陈昌远:《许国始封地望及其迁徙的历史地理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4期,第41-54页。 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裛露轩,1813年。 陈公柔:《记几父壶柞钟及其同出的铜器》,《考古》1962年第2期,第88-101页。 陈公柔:《西周金文中的新邑成周与王城》,载《庆祝苏秉琦先生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第386-397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陈怀荃:《大夏与大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1期,第95-105页。 陈奂:《诗毛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参考文献......425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西周的灭亡"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西周的灭亡"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早期中国 8.3
-
-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9.1
-
- 宗子维城 8.6
-
- 将无同 9.5
-
- 商文明 9.3
-
- 波峰与波谷 9.1
-
- 长安与河北之间 9.1
-
- 正统与华夷 9.3
-
- 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 9.2
-
-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9.1
西周的灭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 条 )
> 更多书评 4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8.8分 704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37°暖书单(一)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西周的灭亡的评论:
feed: rss 2.0
45 有用 NADPH 2018-07-13 21:25:55
史地上用CHGIS和考古资料部分写得最好。金石上用白川静的成果最多,论证时也较严谨,补传世文献之阙,遗憾的是增订不搞点简帛文献补偿。在“西周的灭亡”一章,虽然作者认为与其寻找“终极原因”,不如试着论证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实际操作却只给了两个“终极原因”,不大使人满意,不过作者似乎用他另一部《西周的政体》互为补充了(所以本书关于政体部分都简写了)。传世文献缩小应用范围是个好法子,但是考订上还有... 史地上用CHGIS和考古资料部分写得最好。金石上用白川静的成果最多,论证时也较严谨,补传世文献之阙,遗憾的是增订不搞点简帛文献补偿。在“西周的灭亡”一章,虽然作者认为与其寻找“终极原因”,不如试着论证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实际操作却只给了两个“终极原因”,不大使人满意,不过作者似乎用他另一部《西周的政体》互为补充了(所以本书关于政体部分都简写了)。传世文献缩小应用范围是个好法子,但是考订上还有欠缺。从西周国家创建的多面都可以看出庶事草创,是否可以推断商的国家建设未成熟(所以西周借鉴有限,特别体现在扩张的地盘上如何管理的问题)。作者对于西周时玁狁、夷的事实理解窃以为较贴切,和其他治概念史的研究有暗合。在东周虽然衰弱,但是国祚长的问题上,作者没有放开手写。考古类型学解释性强,所以需要谨慎。 (展开)
2 有用 Renaissance 2021-03-23 11:22:29
在文本之外,利用考古材料与地理形态的交错分析对历史进行重建,通过思想史艺术史地理史和传世文献的去“记录者意识形态”还原西周政体兴起与崩溃的路径。几个有意思的问题:多首都制度、厉王出奔时期的王权和贵族冲突、诸侯国的迁移、犬戎的社会形态、秦的生存和对周的继承、控制南方的路径与能力。
10 有用 白胡子 2019-07-06 16:14:00
非常好,了解了秦和周的继存关系。秦之所以能建立大一统王朝,根源在它光复了西周的龙兴之地,渭河谷地,保留了西周的文明之光。
2 有用 DRYJIAYOU 2017-09-05 10:33:18
基于对历史地理与文献材料的深入解读与互动研究对西周晚期历史有了一个颠覆性的研究,确实非常有启发性,一些创见可以应用到其他历史时段的观察之中
1 有用 Alex_MaQ 2024-11-22 09:55:11 北京
磨磨蹭蹭终于读完了,李峰老师的研究是系统且严谨的,略显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