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列维-斯特劳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王志明
出版年: 2003-01
页数: 575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学术前沿
ISBN: 9787108013507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王志明
出版年: 2003-01
页数: 575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学术前沿
ISBN: 9787108013507
内容简介 · · · · · ·
这部抒情的、辛辣的、谜一样的作品不屑于依靠一些片段和残迹徒劳地去重新创造一种已经消失的地方色彩。本书的目的既在研究他人,又更要审视自身社会的道德。书中的观念剖析和历史叙述颇具历史冲击力,已在人类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 · · · · ·
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法国人类学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他生于1908年,长于社会与文化的比较研究,于血族关系、宗教及神话尤有独到见解。在50年代至BO年代初期主导英国、西欧及美国思想界,影响遍及社会科学、哲学、比较宗教、文学及电影的结构主义研究,位如宗师。作者在青壮年时期,曾亲访亚马逊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找到还原于最基本形态的人类社会。《忧郁的热带》即记载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本书最早出版于
1955年,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的人类学、文学、人类思想杰作。
目录 · · · · · ·
目录
第一部 结束旅行
一 出发
二 船上
三 西印度群岛
四 追寻权力
第二部 行脚小注
五 回顾
六 一个人类学家的成长
七 日落
第三部 新世界
八 郁闷的赤道无风带
九 瓜那巴拉湾
十 穿越回归线
十一 圣保罗市
第四部 地球及其居民
十二 城与乡
十三 前锋地带
十四 魔毯
十五 人群
十六 市场
第五部 卡都卫欧族
十七 帕拉那邦
十八 潘塔那勒沼泽区
十九 首府那力客
二十 一个土著社会及其生活风格
第六部 波洛洛族
二十一 黄金与钻石
二十二 有美德的野蛮人
二十三 生者与死者
第七部 南比克瓦拉族
二十四 失去的世界
二十五 在塞尔陶
二十六 沿着电报线
二十七 家庭生活
二十八 一堂书写课
二十九 男人、女人与酋长
第八部 吐比克瓦希普族
三十 独木舟之旅
三十一 鲁宾逊
二十二 在森林之中
三十三 蟋蟀的村落
三十四 贾宾岛的闹剧
三十五 亚马逊流域
三十六 谢林葛尔
第九部 归返
三十七 奥古斯都封神记
三十八 一小杯兰姆酒
三十九 塔希拉遗址
四十 缅甸佛寺基荣之旅
图片资料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部 结束旅行
一 出发
二 船上
三 西印度群岛
四 追寻权力
第二部 行脚小注
五 回顾
六 一个人类学家的成长
七 日落
第三部 新世界
八 郁闷的赤道无风带
九 瓜那巴拉湾
十 穿越回归线
十一 圣保罗市
第四部 地球及其居民
十二 城与乡
十三 前锋地带
十四 魔毯
十五 人群
十六 市场
第五部 卡都卫欧族
十七 帕拉那邦
十八 潘塔那勒沼泽区
十九 首府那力客
二十 一个土著社会及其生活风格
第六部 波洛洛族
二十一 黄金与钻石
二十二 有美德的野蛮人
二十三 生者与死者
第七部 南比克瓦拉族
二十四 失去的世界
二十五 在塞尔陶
二十六 沿着电报线
二十七 家庭生活
二十八 一堂书写课
二十九 男人、女人与酋长
第八部 吐比克瓦希普族
三十 独木舟之旅
三十一 鲁宾逊
二十二 在森林之中
三十三 蟋蟀的村落
三十四 贾宾岛的闹剧
三十五 亚马逊流域
三十六 谢林葛尔
第九部 归返
三十七 奥古斯都封神记
三十八 一小杯兰姆酒
三十九 塔希拉遗址
四十 缅甸佛寺基荣之旅
图片资料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个世界开始的时候,人类并不存在,这个世界结束的时候,人类也不会存在。我将要用一生的牛命加以描述,设法要了解的人类制度、道德和习俗,只不过是一闪即逝的光辉花朵,对整个世界而言,这些光辉花朵不具任何意义,如果有意义的话,也只不过是整个世界生灭的过程中允许人类扮演人类所扮演的那份角色罢了。然而人类的角色并没有使人类具有一个独立于整个衰败过程之外的特殊地位,人类的一切作为,即使都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也并没有能扭转整个宇宙性的衰亡程序,相反的,人类自己似乎成为整个世界事物秩序瓦解过程最强有力的催化剂,在急速地促使越来越强有力的事物进人惰性不动的状态,一种有一天将会导致终极的惰性不动状态。从人类开始呼吸开始进食的时候起,经过发现和使用火,一直到目前原子与热核的装置发明为止,除了生儿育女以外,人类所做的一切事情,就只是不断地破坏数以亿万计的结构,把那些结构支解分裂到无法重新整合的地步。不错,人类建造城镇,移植土地;然而,经过思考以后,我们发现城市化与农业本身是创造惰性不动的工具,城市化与农业所导致的种种组织,其速率与规模远比不上两者所导致的惰性与静止不动。至十人类心灵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其意义只有在人类心灵还存在的时候才能存在,一旦人类心灵本质消失了以后,便会混入一般性的混乱混沌里。因此,整个人类文明,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可以说是一种异常繁复的架构和过程,其功用如果不是为了创造产生物理学家称之为嫡,也就是惰性这种东西的话,我们可能会很想把它看做是提供人类世界可以继续存在下去的机会。每一句对话,每一句印出来的文宁,都使人与人得以沟通,沟通的结果就是创造出平等的层次,而在未沟通以前有信息隔阂存在,因为隔阂的存在而同时存在着较人程度的组织性,人类学实际上可以改成为“嫡类学”,改成为研究最高层次的解体过程的学问。 然而我存在。我当然不是以一个个体的身份存在,囚为就这方面而言,我只...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43页 -
在巴黎大学念5年书的收获,就是学到了做此类心灵体操的技巧,做这种心灵体操的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维持智识的平衡的技巧是这么简单,可以适用于任何问题。为了准备考试,准备接受法国中学教师资格必修课的超级折磨(口试部分,包括先准备几个小时以后,然后随便抽出一个试题出来考),我和同学们设想出各种非常不可思议而奇奇怪怪的题目。我有自信,只要给我10分钟时间准备,我就能狗对公共汽车与有轨街车的优劣比较,发表一场长达一小时的演讲,而且使演讲词具有完备的辩证架构。这种方法不但是一把万能钥匙;它还使人相信,只要做些细微的调整,思想上一切丰富的可能性都可以全部简化成一个几乎不变的模式。这有如将音乐都化约成一个单一的曲调,只要音乐家晓得那个调子可以读成高音部或低音部。从此观点来看,我们的哲学训练使智力得到练习的机会,但这些练习却在脑筋上留下枯燥化倾向的结果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六 一个人类学家的成长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学术前沿(共76册),
这套丛书还有
《民族—国家与暴力》《社会学的想像力》《古典时代疯狂史》《世界大舞台》《人权、国家与文明》
等
。
喜欢读"忧郁的热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忧郁的热带"的人也喜欢 · · · · · ·
忧郁的热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1 条 )



怎样理解《忧郁的热带》中的“忧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入坑第一本书,鸟老师问了我三四遍这个问题,不断重读也许会有新的想法。先贴一下最近一次比较认真的回答: 列维本人应该挺喜欢各种双关的, 《野性的思维》的法语原文标题La Pensée Sauvage里,就包含着“野生/原初”的“思维/三色堇”。《忧郁的热带》在这里我也把他理解为... (展开)论坛 · · · · · ·
谁有这本书啊? | 来自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 2 回应 | 2019-01-27 11:17:37 |
尽管贵族,但很丛林的学科 | 来自鱼~肉 | 2010-10-15 12:29:17 | |
他去世了…… | 来自Fire | 3 回应 | 2009-11-05 12:43:51 |
很好的书 | 来自一九八四 | 2005-11-28 12:46:4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1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9.1分 4305人读过
-
Penguin (1992)9.7分 59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9.1分 8299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9.4分 37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推荐给你的大学读书单:那些值得关注的观念 (jiaon)
- 社会学研究书单-1 (shaochen)
- 人类学著作 (王荣欣)
- 媒介与传播理论 (麂子)
- 幸运我读过 (jiao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忧郁的热带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苏木 2008-09-04 10:04:14
半个月才读完,有点累。内容太丰富了,游记+社会学+人类学+自传+……,最后一章关于人类学(者)的思考,有点超出我的理解范围。抄一段评论(这段评论估计我五年内写不出来),很贴切:这部抒情的、辛辣的、谜一样的作品不屑于依靠一些片段与残迹徒劳地去重新创造一种已经消失的地方色彩。这部书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本关于它自己文化(法兰西的、西方的)的书,也是一部否定这种文化的书;它是一部关于20世纪的书,也是一部... 半个月才读完,有点累。内容太丰富了,游记+社会学+人类学+自传+……,最后一章关于人类学(者)的思考,有点超出我的理解范围。抄一段评论(这段评论估计我五年内写不出来),很贴切:这部抒情的、辛辣的、谜一样的作品不屑于依靠一些片段与残迹徒劳地去重新创造一种已经消失的地方色彩。这部书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本关于它自己文化(法兰西的、西方的)的书,也是一部否定这种文化的书;它是一部关于20世纪的书,也是一部否定20世纪的书;它还否定其他几个世纪中,西方推行其统治世界不同文化的政治使命。 (展开)
0 有用 小米=qdmimi 2013-03-03 11:56:23
目眩神迷,要点星散,总想重看……
20 有用 如雨乃可乐 2007-12-20 11:35:57
译得不咋的
18 有用 Mephistopheles 2014-11-06 13:57:23
太不忧郁了!全程高能!笑得不能自已!无比的治愈系吐槽帝!看到最后简直迷之感动!
17 有用 热带植物 2009-10-31 12:56:07
翻译有点问题?
0 有用 海扬尘 2022-11-19 10:59:43 河南
研究其他社会的同时不忘拿来审视自己身在其中的社会,充满希望时也会生出自我怀疑。游记中的旅行就像一个圆环而不是直线,从哪里出发,最终又回到哪里。也许人类学家充满意义的探寻终是徒劳,从这个角度讲,我似乎理解作者更喜爱佛教的原因。作者文学修养高,译者水平就差了些,有些地方翻译得很美,却看不太明白。对书中描写印度的一章尤为深刻,读最后一章深受感动。
0 有用 望山 2022-08-09 08:59:56
补标。桑塔格在《作为英雄的人类学家》这篇书评里说:这是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它生动、细腻、思想大胆。它写得美。此外,正如一切伟大著作一样,它带着鲜明的个人印记;它以人的声音说话。
0 有用 津璎 2022-08-08 22:44:21
不能平摊的五百页以上的书几乎可称为运动器械,看书时保持书不合上就耗费了我不少力气。我可能是个彻头的现代人,比起描写部落生活的段落我更喜欢作者思考人类学的部分。
0 有用 饭桶耶夫 2022-07-27 14:48:34
内容十分有趣。读前以为是沉闷的大部头,但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天真的孩童造访自己邻居家的花园的记录。唯一的问题在于编译,以我不甚优秀的语文素养都能在书中发现病句和错字
0 有用 MOONnSUN 2022-06-28 11:53:47
如果用香气来形容这本书,就是迪奥的红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