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 莱辛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朱光潜
出版年: 2016-5
页数: 253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ISBN: 9787100120937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朱光潜
出版年: 2016-5
页数: 253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ISBN: 9787100120937
内容简介 · · · · · ·
德国美学家、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莱辛(1729—1781)的《拉奥孔》是德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副题是“论诗与画的界限”,今传本二十九章,是原书的一部分。莱辛通过比较“拉奥孔”这个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判了文克尔曼“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的古典主义观点。表面上像是在讨论诗歌与绘画的界限,实际上牵涉到当时德国文化界争论激烈的根本性问题,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与文献价值。
拉奥孔的创作者
· · · · · ·
-
-
朱光潜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莱辛(1729-1781),德国人,生于德国的萨克森,莱比锡大学毕业,德国戏剧家、文艺批评家和美学家。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古代诗人写酒神,在大多数场合下头上都有角。斯彭斯说,很奇怪,这些角在酒神雕像上却很少见。他时而提出这个理由,时而又提出那个理由来解释,说这是由于考古学家们蒙昧无知,由于这些角本身很小,可能被酒神经常戴着的葡萄和常春藤叶的冠遮盖住了。他绕着真正的理由转来转去,却猜想不到真正的理由就在面前。酒神头上的角并非天生的角,像山神和林神们头上的角那样,而是额上的一种装饰,可以随意戴上,也可以随意脱掉: 当你不戴角站在那里时, 你的头面就像一位姑娘的。[1] 这是奥维德对酒神的庄严召唤。可见酒神也可以显示自己没有角,当他要现出少女的美丽时,他就不戴角。艺术家们宁愿描绘酒神具有少女美的样子,所以要避免凡是可以产生坏效果的附加品。角就会成为这种附加品,通常是系在冠上的,在柏林皇家陈列室里还可以看到这种冠上系角的头像。冠本身也是一种附加品,把美丽的额头遮盖住,所以在雕像中酒神不但很少戴角,也很少戴冠,尽管诗人经常写酒神戴冠,并且认为冠就是由酒神发明的。对于诗人来说,角和冠都可以微妙地影射到酒神的事迹和性格;而对于艺术家来说,角和冠却可以妨碍酒神显示出更高的美。我认为酒神之所以获得“两重形象”的称号,[2]就是因为酒神既可以显得很美,也可以显得很凶恶可怕。如果是这样,艺术家们从这两种形象之中只挑选最符合他们那门艺术的使命的那一种,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 诗与画在塑造形象的方式上的分别 -
依他看,诗与画的差异主要由这几点: 第一,就题材来说,画描绘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则叙述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动作;画的题材局限于“可以眼见的事物”,诗的题材却没有这种局限。画只宜用美的事物,即可以“引起快感的那一类可以眼见的事物”,诗则可以写丑,写喜剧性的悲剧性的,可嫌厌的和崇高的事物;画只宜写没有个性的抽象的一般性的典型,诗才能做到典型和个性的结合。 第二,就媒介说,画用线条颜色之类“自然的符号”,它们是在空间并列的,适宜于描绘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用语言的“人为的符号”,它们是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适宜于叙述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动作情节。 第三,就接受艺术的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画所写的物体是通过视觉来接受的,物体是平铺并列的,所以一眼就可以看出整体,借助于想象的较少;诗用语言叙述动作情节,主要诉诸听觉,但因为语言本身是观念性的,而动作情节是先后承续,不是凭感官在一霎时就可以掌握住整体的,这个整体是要由记忆和想象来构造的。 第四,就艺术理想来说,画的最高法律是美,由于再现物体静态,所以不重表情,诗则以动作情节的冲突发展为对象,正反题材兼收,所以不以追求美为主要任务而重在表情和显出个性。 总得来说,《拉奥孔》虽是诗画并列,而其中一切论点都在说明诗的优越性。它的总的结论是诗与画在题材、媒介、心理功能和艺术理想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不能拿画的规律应用到诗,所以新古典主义者所强调的诗画一致说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不过莱辛固然突出地指出画和诗的分别,却也没有抹煞画和诗的联系。他接受了亚里斯多德的一切艺术(包括诗和画)都是摹仿的定义。同时也承认在一定条件下和在一定程度上,画也可以通过物体去暗示动作情节,诗也可以通过动作情节去描绘物体。画从动作情节的发展过程中,选择足以见出前因后果,最富于暗示性,给想象以最大活动余地的那一顷刻,即动作情节发展顶点前的一顷刻。例如拉奥孔雕像群所选的那一顷刻恰恰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共325册),
这套丛书还有
《胜论经》《精神分析引论》《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宗教的自然史》《美学史》
等
。
喜欢读"拉奥孔"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拉奥孔"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理论的幽灵 9.1
-
- 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 9.1
-
-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9.3
-
- 无法扼杀的愉悦 9.0
-
- 哲学语法 8.9
-
- 镜与灯 8.9
-
- 神话修辞术 8.6
-
- 推敲“自我” 9.0
-
- 普鲁斯特与符号 9.2
-
- 诗论 9.3
拉奥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 条 )





比较艺术视野中的拉奥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为南京大学周宪教授,为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所做讲座的笔记整理,全文共4376字。 「拉奥孔的问题史与学术史」 1.关键问题:为何拉奥孔雕像表现平静,而史诗则极尽所能地表现痛苦(“这时他向着天发出可怕的哀号,正像一头公牛受了伤”) 引申问题:文学在前还是雕... (展开)
鲶鱼归纳莱辛之论画与诗的界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在朱光潜老师的总结基础上作我觉得有意思部分的补充 A从题材的角度来看: 1画在描绘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则叙述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动作。2画的题材局限于"可以眼见的事物",诗的题材却没有这种局限。3画只可描绘美的事物,诗却可以写丑,写喜剧性,悲剧性,嫌厌或崇高的事物。... (展开)> 更多书评 4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9.0分 1715人读过
-
Dover Publications (2005)9.5分 19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3)8.9分 500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8.7分 32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2016年5、6月新书 (商务印书馆)
- 私人藏书 (赫索格)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哲学 (登庸)
- 书单|资料馆 (火山)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61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拉奥孔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kaka 2020-04-03 15:01:04
对诗和画的区别做了很深刻的探讨,虽然不能完全同意,但是很有启发。对空间性艺术和时间性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当代人可以进一步去思考电影和漫画这两种空间性和时间性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
1 有用 熊大成 2019-12-02 21:06:30
作为通过文学建立德国民族文化的领军人物,作者也引导了建构希腊文明地位的进程。他不仅区分了诗歌和绘画的界限,也提倡了审美与想象的关联。尤为重要的是,他指示了好的诗作,或者全部的文学作品,应该尽量避免描述,而是通过动作推动情节发展,牵引读者视线。
0 有用 日常 2020-10-17 13:40:39
雕塑与文学
5 有用 fifi 2019-06-04 21:12:08
绘画运用在空间中的形状和颜色,诗运用在时间中明确发出的声音。突然能理解画中高矮胖瘦的人体美。后一部分讲历史考证的比较难读。还有文章的好几版提纲也能了解作者写社科学术文章的心路历程2333
0 有用 Scarlett 2022-03-08 09:16:06
对诗与画的探讨,令我大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