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非此即彼》(上下卷)是克尔凯郭尔作为自由思想家的真正的起步之作,它具有典型的复调结构,拥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作者一反欧洲哲学从概念到概念、重注逻辑和推理的传统,摒弃了思辨哲学对于客观真理体系的追求,全书甚至没有真正的“作者”、没有最终结论,他创造性地通过提供“审美的”(上卷)和“伦理的”(下卷)两种不同生活样态的代言人的方式,让他们各自出场对其各自的生活样态进行描绘和展现。
非此即彼(上卷)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后继承巨额遗产,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费出版。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个人的“存在”,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译者简介:
京不特(冯骏,征修)。Jimbut / Jun Feng。生平简述:1965年生于上海。2000年丹麦国籍。现住柏林——哥本哈根。1986年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理学士。1999年欧登斯南丹麦大学哲学系文学士,2002年哲学硕士学位。
目录 · · · · · ·
1.间奏曲
2.那些直接的爱欲的阶段或者那音乐性的——爱欲的
3.古典悲剧元素在现代悲剧内容中的反映
4.剪影
5.最不幸的人
6.最初的爱
7.轮作
8.诱惑者的日记
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没有激情,不是因为他缺少这激情,而是因为他在同一瞬间有着那相反的激情,他没有时间去做什么,不是因为他的时间被其他东西充满,而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时间;他是无力的,不是因为他缺少力量,而是因为他自己的力量使得他无奈无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9页 -
精神的爱情不具有任何偏爱,并且在相反的方向上运动,不断地发射出所有的各种相对性。尘俗的爱情在其真理中走着相反的路,并且在着整个世界里它在其顶峰就只能是对于一个唯一的人的爱情。这就是“只爱一个人一次”的真理。世俗的爱情从爱更(很)多人开始,这是各种暂时的预期,它终结于爱一个人;精神的爱情不断地使自己越来越开放,爱越来越多的人,它的真理在于“爱所有人”之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非此即彼(上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非此即彼(上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非此即彼(上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再版时可以考虑一下我指出的“真正‘非翻译’错误”,谢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翻了翻目前大部分的克尔凯郭尔译作评价,同时自己也多看了其中几本后,总结出的实际客观“真相”: 说翻译糟糕的那几本并没有那些评价说的那么糟糕,也没有为了矫枉过正所赞誉的那么好,但也确实不能说完美。 (《概念恐惧》,《或此或彼》这两本倒是真的糟糕。但即使这样,这... (展开)> 更多书评 46篇
论坛 · · · · · ·
| 非此即彼和或此或彼的翻译问题 | 来自我们都是这样长 | 2025-03-24 14:14:36 | |
| 关于翻译的一个问题 | 来自Puppet | 5 回应 | 2023-08-11 22:29:51 |
| 译得如何 | 来自RainyLane | 8 回应 | 2022-06-17 10:34:35 |
| 求助:前言最后是什么意思? | 来自duck_1133 | 1 回应 | 2021-08-16 23:49:53 |
| 一篇关于克尔凯郭尔《非此即彼》各种译本对照的短... | 来自京不特 | 1 回应 | 2021-07-15 18:14:18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9.8分 43人读过
-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7)8.6分 1246人读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9.0分 434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07)8.8分 27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值得看看的一些文史哲闲书 (froggy)
- 克尔凯戈尔作品 (行走的笔尖)
- 存在主义心理网推荐书目 (一兜麦)
- kindle预备 (李笨4everyoung)
- 国鸽阅读兴趣指南 (毛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非此即彼(上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Desargues 2019-07-16 16:16:19
远远没有全部理解(估计也不可能吧...),尝试性总结一些笔记。上册摘录了虚构的编辑找到的“审美者”A 的手稿。“审美者”A 特征为:完全受制于环境(偶然性),注定悲哀,对一切事情完全无力;仅在外部期待感官享乐,对自身内部不加关注;沉溺于感官的“即时”,绝不献身于任何“永恒”。这些特征在上册的文章中如下反映:【2. 那些...爱欲的】艺术产生于“偶然性”、莫扎特的唐璜本能的爱欲;【3.古典悲剧】希腊... 远远没有全部理解(估计也不可能吧...),尝试性总结一些笔记。上册摘录了虚构的编辑找到的“审美者”A 的手稿。“审美者”A 特征为:完全受制于环境(偶然性),注定悲哀,对一切事情完全无力;仅在外部期待感官享乐,对自身内部不加关注;沉溺于感官的“即时”,绝不献身于任何“永恒”。这些特征在上册的文章中如下反映:【2. 那些...爱欲的】艺术产生于“偶然性”、莫扎特的唐璜本能的爱欲;【3.古典悲剧】希腊式悲剧的悲哀性大于痛苦性,悲哀即“那命定的”,痛苦则要求追问自身;【4.剪影】关于“反思性悲哀”美学的三个例子;【5.最不幸的人】“不幸”是过去or未来的错过,而“最不幸”是过去与未来的双向错过、“最不幸”恰恰意味着“最幸福”;【7.轮作】对于“无聊”,应当“去忘却”,抛弃希望才能艺术性地生活。 (展开)
282 有用 137710 2014-03-07 11:36:59
反省的海洋上我们无法向任何人呼救,因为每一个救生圈都是辩证的。
5 有用 state 2018-01-01 02:26:47
来吧 死亡和睡眠 它们从不许诺 它们履行一切
4 有用 Slothrop 2012-04-16 20:47:57
我们被放在一起,像一个谜。
3 有用 兽 2018-07-10 22:35:39
五星全给克尔凯郭尔。其他不说啥。影响之深谁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