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燃烧的原野》是胡安·鲁尔福的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展现了墨西哥的乡村世界,描写了1910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现实生活,深刻地暴露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对这本故事集,评论界相当重视,从叙述学、人类学、社会政治等角度切入,把这十几个故事颠来倒去地解剖把玩。在文学史上,它被当成是墨西哥现代文学的开创性作品之一。
燃烧的原野的创作者
· · · · · ·
-
胡安·鲁尔福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胡安·鲁尔福(1918—1986) 墨西哥小说家,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历代文豪奉若至宝。出生于墨西哥农村,在孤儿院长大。贫苦的童年并未遮掩他求知的欲望和创作的才华。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便是由自己创办的刊物《面包》刊发的。此后他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并于1953年以《燃烧的原野》为题结集出版。
1955年,《佩德罗·巴拉莫》出版后,一度乏人问津,有人认为它“写得很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堆垃圾”。鲁尔福平静地面对着这一切。写完了小说,还是安心地做他的汽车轮胎推销员。几年后,《佩德罗·巴拉莫》声名鹊起,奠定了作家在拉美文学中的地位,鲁尔福却从此不再写任何小说。
目录 · · · · · ·
目 录
清晨……………………………………………………………………………………………………
那个夜晚,他掉队了…………………………………………………………………………………
我们分到了地…………………………………………………………………………………………
科马德雷斯坡…………………………………………………………………………………………
都是因为我们穷………………………………………………………………………………………
· · · · · · (更多)
清晨……………………………………………………………………………………………………
那个夜晚,他掉队了…………………………………………………………………………………
我们分到了地…………………………………………………………………………………………
科马德雷斯坡…………………………………………………………………………………………
都是因为我们穷………………………………………………………………………………………
· · · · · · (更多)
目 录
清晨……………………………………………………………………………………………………
那个夜晚,他掉队了…………………………………………………………………………………
我们分到了地…………………………………………………………………………………………
科马德雷斯坡…………………………………………………………………………………………
都是因为我们穷………………………………………………………………………………………
那个人…………………………………………………………………………………………………
塔尔葩…………………………………………………………………………………………………
马卡里奥………………………………………………………………………………………………
燃烧的原野……………………………………………………………………………………………
求他们别杀我…………………………………………………………………………………………
卢维纳…………………………………………………………………………………………………
北渡口…………………………………………………………………………………………………
你还记得吧……………………………………………………………………………………………
你听不到狗叫…………………………………………………………………………………………
地震的那天……………………………………………………………………………………………
玛蒂尔德·阿尔坎赫尔的遗产………………………………………………………………………
安纳克莱托·莫罗内斯………………………………………………………………………………
· · · · · · (收起)
清晨……………………………………………………………………………………………………
那个夜晚,他掉队了…………………………………………………………………………………
我们分到了地…………………………………………………………………………………………
科马德雷斯坡…………………………………………………………………………………………
都是因为我们穷………………………………………………………………………………………
那个人…………………………………………………………………………………………………
塔尔葩…………………………………………………………………………………………………
马卡里奥………………………………………………………………………………………………
燃烧的原野……………………………………………………………………………………………
求他们别杀我…………………………………………………………………………………………
卢维纳…………………………………………………………………………………………………
北渡口…………………………………………………………………………………………………
你还记得吧……………………………………………………………………………………………
你听不到狗叫…………………………………………………………………………………………
地震的那天……………………………………………………………………………………………
玛蒂尔德·阿尔坎赫尔的遗产………………………………………………………………………
安纳克莱托·莫罗内斯………………………………………………………………………………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夹在一大群人中间赶路,我从没有感觉到生命流动得这样慢,人生是如此残酷;我们就像一大团层叠在烈日下的虫子,在这尘烟中扭动着身躯。这尘烟吧我们所有人困在同一条道上,胁迫着我们前行。一双双眼睛注视着这尘烟,目光滞留在这尘土上,好像撞上了某种不能逾越的东西。而天空永远是灰蒙蒙的,像一块厚重的灰影,自上而下,重压在我们头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5页 -
在那里,时间是漫长的。谁也不记得时间,谁也不关心一年又一年如何过去。一个个日子,开始又结束。然后就是夜晚。只有白天和夜晚,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对于他们来说,死是一种希望。……坐在门槛上,看日出日落,头抬起来又低下去,直到最后一身的弹簧松弛了,然后一切归于平静。时间没有了,好像永远生活在永恒之中。这就是那里的老人做的事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卢维纳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燃烧的原野"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燃烧的原野"的人也喜欢 · · · · · ·
燃烧的原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 条 )


十七首献给墨西哥农村的黑色田园诗
至少在中国大陆,大概有不少人都是因为马尔克斯的那番推崇备至的话才去读胡安·鲁尔福的。这不能怪阅读的“势利”,阅读行为大部分就是在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的引领之下的。 这本短篇小说集展现的是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的乡土世界,讲农民的故事。鲁尔福笔下的农村,让人感觉到...
(展开)

北山杉评《燃烧的原野》︱一百年前墨西哥革命的文学分身
原载 《上海书评》 。 2020年初,游历墨西哥的我乘坐从瓜纳华托到哈利斯科州的长途汽车,迎面而来的,是受水土侵蚀而成锯齿状的山脉和季节性干涸的河谷,土地袒露,野草稀疏,一支扣着草帽的马队哒哒行进,扬起发白尘土。 一年后,鲁尔福短篇集将我重又带回那片灼热的原野,这...
(展开)

鲁尔福的创作起点:虽无魔幻元素,却拥有着震撼人心的现实力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享誉文坛的墨西哥文学大师胡安·鲁尔福,正是借由这本力作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小说流派,斩获无数文学大奖的同时,也影响了无数的作家,这其中便包括《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然而在此之前,收录于《燃烧的原野》一书中的十七... (展开)
初读胡安·鲁尔福的小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小说集买了很久了,自从看了《佩德罗•巴拉莫》之后,就一直没有看。因为读的不是很明白。最初是在北京王府井的新华书店翻看的《佩德罗•巴拉莫》,我被小说开头吸引了。讲一个儿子应母亲的临终遗言,去到一个地方找他的生父。这是个好的开头。然而至终,我都只是被那... (展开)
在墨西哥原野上,那些被命运击败的人 | Editor's Pick
单读实习生薛雅心的推荐语: 胡安·鲁尔福生前只有两本小说得以付梓,其中更富盛名的是曾让马尔克斯彻夜不眠的中篇《佩德罗·巴拉莫》。与已臻化境的《佩德罗》放在一起,短篇集《燃烧的原野》让我想到达·芬奇的素描集——一个个故事零散、抽离、行文朴素,但一丝不苟,没有半...
(展开)
> 更多书评 5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译林出版社 (2021)8.6分 4718人读过
-
Catedra (1985)8.7分 20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1)8.7分 1685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71)暂无评分 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9.1~10.31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中国翻译出版的拉美文学作品(2000-) (地球的小孩)
- 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老师著作及译著 (Smile&Kevin)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拉丁美洲文学经典作家和他们的作品 (小布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燃烧的原野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珀卡 2019-01-15 10:19:46
和巴别尔有一种奇妙的呼应。《卢维纳》令人想起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用KC《Live Improvs》的感觉可以形容《城市》那种金属齿轮的光泽,《卢维纳》是颗粒无收的光泽,地底的风把一切都磨得锋利。整本书中鲁尔福很直接,没有废话,极为冷静,即使是面对大火和枪口,越到后面几篇越是出奇地直接。有人说他的小说是墨西哥农村的照片,我觉得不是这么个感觉,应当说是墨西哥农村的鬼魂。鬼魂是最冷静的。
2 有用 巧克力可丽饼 2019-04-07 18:54:49
书中文字没有特别的魅力,笔调冷峻,故事背景就是一个野蛮荒凉的村落,并没有很独特的地方特色。第一篇老农奴踢打牛犊被男主人看见,主人暴打农奴时自己摔在石头上死了,农奴被控告杀了主人;第二篇少年与叔叔武装反抗逃走时,少年因犯困睡着掉队而逃过一劫,他的两个叔叔被捕杀后示众;第三篇男主们分到了一片干旱荒芜的平原;第四篇因为地霸兄弟的存在,村民们陆续搬走了,兄弟之一逗弄别人时被打死了,他兄弟误以为是男主杀的而... 书中文字没有特别的魅力,笔调冷峻,故事背景就是一个野蛮荒凉的村落,并没有很独特的地方特色。第一篇老农奴踢打牛犊被男主人看见,主人暴打农奴时自己摔在石头上死了,农奴被控告杀了主人;第二篇少年与叔叔武装反抗逃走时,少年因犯困睡着掉队而逃过一劫,他的两个叔叔被捕杀后示众;第三篇男主们分到了一片干旱荒芜的平原;第四篇因为地霸兄弟的存在,村民们陆续搬走了,兄弟之一逗弄别人时被打死了,他兄弟误以为是男主杀的而找到男主,却被男主用针扎死。 (展开)
6 有用 沁云 2013-04-05 09:35:05
这些故事太迷人了!鲁尔福笔触冷酷,用完全局外人的叙事语调冷静地描绘墨西哥农村的生活画卷,这片土地上的苦难与生死。同一作品内的叙事角度转换造成一种小说内部的丰富声音。通过营造清冷、黑寂的“人鬼之间”似的气息,通过不动声色的讽刺和反讽,鲁尔福表达了他对家乡土地的深爱之情。其中《那个人》、《卢维纳》、《你听不到狗叫》、《安纳克莱托 莫罗内斯》四篇是我最喜欢的,放在任何时代都会是短篇中的杰作。
1 有用 砖头Ⓥ茅坑 2011-06-23 16:45:06
仇杀几乎是所有故事的主题,这也就带来了紧张的人物关系,但是对情节的叙述却冷静而简略。
6 有用 成知默 2017-02-23 11:15:53
2017年已读019:20世纪初墨西哥乡村的艰难岁月,贫瘠荒凉的原野,呼啸而过的风,如浓墨般阴郁而凝滞的天空,这片土地是一个“让忧伤筑了巢的地方”。《卢维纳》中如梦呓一般的独白,却好似昭示了那些苦痛的生灵所背负的真相:“在那里,人们不晓得欢笑,好像所有人的脸上都盖着一面板子。您要是愿意,随时都能看到这种忧伤。在那里吹着的风搅动着这种忧伤,却永远不能把它带走。它就停留在那里,仿佛就生在那里似的。这种... 2017年已读019:20世纪初墨西哥乡村的艰难岁月,贫瘠荒凉的原野,呼啸而过的风,如浓墨般阴郁而凝滞的天空,这片土地是一个“让忧伤筑了巢的地方”。《卢维纳》中如梦呓一般的独白,却好似昭示了那些苦痛的生灵所背负的真相:“在那里,人们不晓得欢笑,好像所有人的脸上都盖着一面板子。您要是愿意,随时都能看到这种忧伤。在那里吹着的风搅动着这种忧伤,却永远不能把它带走。它就停留在那里,仿佛就生在那里似的。这种忧伤甚至可以尝得到,感觉得到,因为它总是停留在人身上,死死地把人压住,因为它让人窒息,就像是在活蹦乱跳的心头敷上了一大块烂泥”。而整部小说集也如这篇《卢维纳》一般,如飘忽游荡的低沉喟叹,如睡思昏沉之际的喃喃自语,举重若轻的写法,并无法消减其中的绝望与孤独,生命是如此可笑,挣扎并不会带来拯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