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书中选收余光中译论散文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作者认为:翻译须用纯净的中文。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见解精辟独到,文笔优美清丽,各篇论文本身就是好文章,足以示范。
余光中谈翻译的创作者
· · · · · ·
-
余光中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余光中,1928年生。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衣阿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我所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目录 · · · · · ·
序
翻译与批评
中国古典诗的句法
中西文学之比较
几块试金石
——如何识别假洋学者
翻译和创作
外文系这一行
用现代中文报道现代生活
变通的艺术
——思果著《翻译研究》读后
庐山面目纵横看
——评丛树版英译《中国文学选集》
哀中文之式微
论中文之西化
早期作家笔下的西化中文
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
与王尔德拔河记
——《不可儿戏》译后
白而不化的白话文
——从早期的青涩到近期的繁琐
横行的洋文
翻译乃大道
译者独憔悴
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作者,学者,译者
——“外国文学中译国际研讨会”主题演说
论的的不休
翻译之教育与反教育
· · · · · · (收起)
翻译与批评
中国古典诗的句法
中西文学之比较
几块试金石
——如何识别假洋学者
翻译和创作
外文系这一行
用现代中文报道现代生活
变通的艺术
——思果著《翻译研究》读后
庐山面目纵横看
——评丛树版英译《中国文学选集》
哀中文之式微
论中文之西化
早期作家笔下的西化中文
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
与王尔德拔河记
——《不可儿戏》译后
白而不化的白话文
——从早期的青涩到近期的繁琐
横行的洋文
翻译乃大道
译者独憔悴
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作者,学者,译者
——“外国文学中译国际研讨会”主题演说
论的的不休
翻译之教育与反教育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译者必定相当饱学,也必定擅于运用语文,并且不止一种,而是两种以上:奇异他要能尽窥其妙,其二他要能运用自如。早就一位译者,实非易事。译者满街走,真正够格的译家并不多见。 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要有进展,得靠一群专业的读者来领导广大的普通读者。同时我认为“附庸风雅”并非坏事。风雅而有人争相附庸,就算口是心非,也表示风雅当道,典型犹存,至少还有几分敬畏。 要维护风雅,主领风骚,就有赖一群精英的专业读者来认真读书,为普通读者带头示范。作家、学者、译者、编者、驾驶等等,正是专业的读者,要读好书,出好书,得靠他们。作家如果读的不认真就不能吸收前人或时人的精华;退一步说,如果他不细读自己的文稿就不能发现自己的缺失,加以改进。我甚至认为,作家所以不长进,是因为不认真堵他人的作品,更以为不认真审视自己的作品,及不知彼有不知己,所以无从比较。同样的,学者,译者,编者,教师等人,对自己要论,要编,要教的作品,如果没有读通,则其不通、或者是半通不通,势必祸延普通读者。读一本书最彻底的办法就是翻译。 译者的目的是把一本书,不,一位作家,带到另一种语文中。译者通不过学者这一关,终南服人。 成就一位称职的译者,该有三个条件:首先当然是对于“施语”的体贴入微,还包括了解施语所属的文化社会。同样必要的就是对于都受语的运用自如,还得包括各种文体的掌握。第三个条件就是在一般常识外,对于施语原文所涉的学问要相当的首席,至少不能外行。 作家的责任,在勇往直前,尽量发挥一种语文之长,到其极限。译者的责任,在调和两种语文的特色:既要照顾原文,保其精神,还其面目;也要照顾译文,不丹劝起委婉迎合原文,还要防其在原文的压力下太受委屈,甚至面目全非。这真的是十分高明的仲裁艺术,颇有鲁仲连之风。 译者的责任是双重的,既不能对不起原作者,也不能对不起译文,往往也就是译者自己的国文。他的功夫只能在碍手碍脚的有限空间施展,令人想起...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作家,学者,译者 -
能不咳,就不咳。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共52册),
这套丛书还有
《翻译变体研究》《机器翻译研究》《金融翻译技法》《文学翻译十讲》《口笔译理论研究》
等
。
喜欢读"余光中谈翻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余光中谈翻译"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翻译研究 8.9
-
- 翻译新究 9.0
-
- 因难见巧 8.6
-
- 傅雷谈翻译 8.3
-
-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9.2
-
-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8.6
-
- 中式英语之鉴 8.8
-
- 翻译:思考与试笔 9.5
-
- 桥畔译谈 8.1
余光中谈翻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 条 )

翻译的问题,常常是因为中文有问题
这本书是从用好中文的角度谈翻译。 分析了中文劣化的各种现象。对不成熟的白话文、不消化的西式中文的种种问题及其恶劣影响进行了广泛的分析。 对语文课本上选择的散文范本进行了有力的批评,认为20、30年代白话发展初期的清涩作品长期盘踞语文课本的重要位置,是一种很不正常...
(展开)
> 更多书评 4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9.5分 128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关于翻译的教材和参考资料等 (Happy)
- 好书系列1 ([已注销])
- 有关英语笔译的书籍 (二〇二二)
- The Art of Translation 译艺 (mATTHEW)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余光中谈翻译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蝉 2014-01-12 15:48:53
: H315.9-53/8995
3 有用 姜小白 2017-12-16 11:28:56
因为文法富于弹性,单音的方块字天造地设地宜于对仗。虽然英文也有讲究对称的所谓Euphuism,天衣无缝的对仗乃是西洋文学所无能为力的。中国的古典诗有一种圆融混成,无始无终,无涯无际,超乎时空的存在。由于不拘人称是省略主词,任何读者都恍然有置身其间,躬逢其事之感。由于不拘时态,更使事事都逼眼前,历久常新。便不拘晨昏无分光影的中国画一样,中国诗的意境普遍而又永恒的。
49 有用 白驹在空谷 2012-07-29 11:12:07
语言本来就是复杂的,任何一家之言都应该有一锥之地。今天的汉语实在是腐化了,但罪魁祸首与其说是语言的恶性西化,倒不如说是思想的浮躁和浅薄。
3 有用 陈灼 2011-09-09 11:26:27
余光中先生所持翻译观念为,如果直译后的汉语无法让中国人读懂,那么不如意译。翻译之“信”,乃是让读者看懂,割裂读者母语,强求字面上的“信”,那就不是翻译,是翻“字”。
52 有用 意闲 2010-05-07 11:14:39
近期所读最美的中文。一个人即使不事翻译,不学外语,也应该学习余先生中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