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先覺
副标题: 混亂世局中,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
原作名: The Tyranny of Merit: What’s Become of the Common Good?
译者: 賴盈滿
出版年: 2021-2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1343709
内容简介 · · · · · ·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思潮的重要指標
《正義》哈佛教授桑德爾 睽違八年重磅新作
用思辨回應撕裂的世界,當前我們最需要的一本書
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的社會,真的實現了平等與正義嗎?
桑德爾高聲疾呼:我們迫切需要重新思考「成功」的價值。
直視當代社會最重大的課題與挑戰,
前所未見的反思角度與解方,在各國激起全新對話!
◎《衛報》2020年度最佳觀點好書
◎空降英國、美國、德國、荷蘭、西班牙、韓國、巴西暢銷榜
◎《彭博》《新政治家》《泰晤士報文學增刊》2020年度選書
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一同思索重大公共問題的能力,甚至傾聽對方都有困難?
面對疫情危機,人們該如何才能同舟共濟?
當不同立場的人再也無法溝通,只能不斷撕裂;
當「成功者」與「失敗者」衡量價值的方式失去交集;
當人民愈來愈不相信政府,更無法信任觀點相異的人……
桑德爾認為,是我們看待「...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思潮的重要指標
《正義》哈佛教授桑德爾 睽違八年重磅新作
用思辨回應撕裂的世界,當前我們最需要的一本書
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的社會,真的實現了平等與正義嗎?
桑德爾高聲疾呼:我們迫切需要重新思考「成功」的價值。
直視當代社會最重大的課題與挑戰,
前所未見的反思角度與解方,在各國激起全新對話!
◎《衛報》2020年度最佳觀點好書
◎空降英國、美國、德國、荷蘭、西班牙、韓國、巴西暢銷榜
◎《彭博》《新政治家》《泰晤士報文學增刊》2020年度選書
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一同思索重大公共問題的能力,甚至傾聽對方都有困難?
面對疫情危機,人們該如何才能同舟共濟?
當不同立場的人再也無法溝通,只能不斷撕裂;
當「成功者」與「失敗者」衡量價值的方式失去交集;
當人民愈來愈不相信政府,更無法信任觀點相異的人……
桑德爾認為,是我們看待「成功」的方式,讓社會陷入了前所未見的困境!
這是一個「贏家」與「輸家」截然劃分的年代,機會與命運,只會眷顧本就幸運的那群人,而「只要努力便能成功」成了天大的謊言。若你幸運擁有市場經濟重視的才能,便能往上爬;反之,只能跌落機會之梯。失敗者的憤怒與挫折感不斷醞釀,造成了民粹主義的崛起,人們在不同的立場之間撕裂對立,就連「贏家」也活得辛苦──這是當前世界所面臨的最大危機。
桑德爾細細爬梳這一切的根源,述說菁英才德思想是如何創造出平等的假象,帶領讀者深度思辨──我們究竟該如何定義「成功」,打造一個讓所有人都能擁有幸福與尊嚴的社會,甚至面對疫情的挑戰?他從三大層面提出擲地有聲的討論:教育的本質與目的、如何建立每一份工作的價值與尊嚴、重新反思成功的意義;並提醒我們保持謙卑、珍惜所有人的付出,積極討論能夠讓社會更公平、更正義的具體作為。
這是混亂世局中,我們都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無論在政界、社群或是教室,我們都能夠藉由書中的思辨,一起提升公共利益,讓每一個人都真正擁有尊嚴和幸福。
名人推薦
◎朱敬一‧張鐵志 專文推薦
作者简介 · · · · · ·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牛津大學博士,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巴黎索邦大學客座教授。1980年起在哈佛大學任教,2002至2005年擔任美國總統生命倫理委員會的委員。以《自由主義與正義的侷限》一書奠定其學術地位,其後陸續出版《訂製完美》《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正義》《錢買不到的東西》《成功的反思》等,著作譯為27種語言,並獲得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美國政治學會特別成就獎。
桑德爾的「正義」課程以互動式教學為人津津樂道,創下哈佛375年的紀錄,累積修課人數超過1.5萬。哈佛大學將其製作成電視與網路公開課程(www.JusticeHarvard.org),線上點閱率締造了傳奇紀錄。他亦將課程撰寫成《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得到熱烈迴響。
桑德爾的教室從校園開展到全世界,講學足...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牛津大學博士,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巴黎索邦大學客座教授。1980年起在哈佛大學任教,2002至2005年擔任美國總統生命倫理委員會的委員。以《自由主義與正義的侷限》一書奠定其學術地位,其後陸續出版《訂製完美》《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正義》《錢買不到的東西》《成功的反思》等,著作譯為27種語言,並獲得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美國政治學會特別成就獎。
桑德爾的「正義」課程以互動式教學為人津津樂道,創下哈佛375年的紀錄,累積修課人數超過1.5萬。哈佛大學將其製作成電視與網路公開課程(www.JusticeHarvard.org),線上點閱率締造了傳奇紀錄。他亦將課程撰寫成《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得到熱烈迴響。
桑德爾的教室從校園開展到全世界,講學足跡遍及各國,在英國BBC錄製「全球哲學家」節目,與全球三十國、六十位參與者線上對話,並於牛津大學、國會圖書館演講。他曾兩度來到台灣,帶領聽眾實踐公開課中的「公共辯論」,探討當下最熱門的議題。
他的著作與演講風靡全球,獲媒體讚譽為「當代最貼近世人的哲學家」「學者中的搖滾巨星」「全球最知名的哲學教師」。桑德爾證明了深奧的哲學也能普及到一般民眾的生活,理性的公共辯論在各地都能實現。
譯者簡介
賴盈滿
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現專事翻譯。譯有《跳舞的骷髏》《演算法的一百道陰影》和《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等書。
目录 · · · · · ·
推薦序 重新想像美麗新世界 /張鐵志
推薦序 政治哲學不但不枯燥,反而能幫我們把事情「想透澈」 /朱敬一
◎序言
面對全球疫情危機,我們不只需要醫療及科學專業,更需要道德與政治的重開機。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先了解我們的社會紐帶與互相尊重是如何逐步瓦解。本書希望闡明其中的過程與原因,並思考如何找到一條邁向共善政治的道路。
· · · · · · (更多)
推薦序 重新想像美麗新世界 /張鐵志
推薦序 政治哲學不但不枯燥,反而能幫我們把事情「想透澈」 /朱敬一
◎序言
面對全球疫情危機,我們不只需要醫療及科學專業,更需要道德與政治的重開機。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先了解我們的社會紐帶與互相尊重是如何逐步瓦解。本書希望闡明其中的過程與原因,並思考如何找到一條邁向共善政治的道路。
◎楔子:擠入窄門
在才德至上的社會,進入一流大學成了人人垂涎的獎品……這是怎麼回事?進入頂尖大學何時變成社會上的頭等大事,招生醜聞竟然連續數個月攻占媒體頭條?當能力至上的競爭變得如此殘酷,我們完全陷入了拚搏的泥淖,又會如何導致工作的尊嚴遭到破壞、反菁英的怒火燒得民主制度岌岌可危?
◎第一章 贏家與輸家
不斷強調我們要打造公平的才德世界,讓社會地位只取決於努力與才能,毒害了我們看待成功(與不成功)的心態。「制度只獎勵才能與努力」的想法讓贏家認為成功是自己掙得的,進而瞧不起不若他們幸運的人。當我們不再有能力將所有人視為命運共同體,才德至上的思維是否成了一種霸權?
◎第二章 「良善故偉大」:才德思想簡史
既然以才擇人是好事,合情合理,如此立意良善的原則為何會引爆強烈的不滿,甚至轉化了全世界的民主政治?才德至上從何時開始逐漸變成了毒藥?本章探究才德至上理想的黑暗面是如何埋藏在它最動人的許諾裡,深植在「人是自己的主人」和「操之在我」的應許中──只是,這個許諾沉重得讓人難以負荷。
◎第三章 向上流動說
桑德爾在哈佛大學的課堂上觀察到,愈來愈多學生相信成功是自己的功勞,是他們努力的結果;而過去四十年來,「才德思想」與「應得」成了公共論述的關鍵詞,一方面強調成功是個人責任,另一方面則描繪向上流動的願景:只要努力奮發,唯有才能與夢想能限制你爬得多高。然而,「向上流動」究竟從何時開始失去了激勵人心的力量?
◎第四章 文憑主義:最後的主流偏見
教育,真的是不平等的唯一解藥嗎?唯有取得大專學歷,工作才有尊嚴,才有臉在社會立足嗎?當這樣的政治論述侵蝕了民主生活,貶低了不具大專文憑者對社會的貢獻,加深了對低學歷者的偏見,最終引發了民粹反撲,我們該如何才能跨出第一步,逐漸化解這份不滿,讓贏家與輸家都能想像更好的未來?
◎第五章 成功觀
要思考一個社會是否公正,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若你不曉得自己會生在有錢或貧窮的家庭,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社會?假設事先知道自己會生在上層或底層家庭,是有錢或貧窮,你會想要活在什麼樣的社會?「只要循規蹈矩努力工作,一個人能爬多高只由才能決定」──我們真的能相信這句話嗎?
◎第六章 篩選機器
桑德爾邀請我們重新思考看待成功的方式,質疑「成功者都是靠自己」的自大想法,因為這種論述只會導致不滿,毒害政治並分裂我們。本章探討高等教育為何成為才德至上制的篩選機器,明明承諾將依據才德促進階級流動,卻鞏固了特權與成功心態,腐蝕了民主需要的休戚與共感。
◎第七章 認可工作
誰來決定什麼樣的工作在市場上比較有價值、對社會貢獻較高,而什麼樣的勞動付出卻只能獲得微薄的薪資?我們迫切需要重新衡量,何種工作值得認可與尊敬,身為公民的每一個人又互相虧欠對方什麼?唯有我們互相倚賴,才能釐清其他工作者對集體福祉的貢獻,並真心相信:「我們都在一條船上」。
◎結語
不論我們有多拚搏,成功都不是全靠自己或只需要自己就能造就的。社會看中我們的才能是我們好運,不是必然。清楚感覺命運的偶然可以讓我們心懷謙卑,而這份謙卑是個起點。它能讓我們告別無情撕裂你我的成功思想,超越才德霸權,攜手走向更少怨憤、更多包容的公共生活。
致謝
註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越是认为自己是白手起家、自给自足的,就越不可能关心那些比我们不幸的人的命运。如果我的成功是我自己努力实现的,那么他们的失败一定是他们自己的错。这种逻辑显示优绩至上原则侵蚀了人与人之间的共通性。对我们的命运负有个人责任的观念过于强烈,让我们很难换位思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阶层跃升的话语 -
在李尔斯看来,美国大众文化就是一场机运道德观与自为道德观的不平等对抗,后者显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机运道德观明白人生有许多面向超越人的理解与掌控,才德不一定能带来相应的报偿。这样的道德观为神秘、悲剧和谦逊留下了空间。 人的努力加上天命应许,给了才德至上论一飞冲天的燃料。它扬弃机运道德观,主张世俗成就和道德正当性互为表里。“一个文化愈不坚持人有责任掌握自己的命运,就愈可能更加宽容、人后和体恤”;愈清楚察觉命运与机遇的不可预测,就愈“可能鼓励幸运之人想象自己身陷不幸,跳脱才德配位的迷思与傲慢,了解到人人得其所当得是多么偶然,无法预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良善故偉大」:才德思想簡史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成功的反思"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成功的反思"的人也喜欢 · · · · · ·
成功的反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3 条 )

成绩说话,就够了吗?

精英制度的暴政是针对失败者的, 如果你认为你能一直赢的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中国享誉盛名的桑德尔教授的新作(他居然还有本书讲自己和中国哲学, 相比美国主流文化而言, 他的社群伦理确实更契合东亚文化了),序言从新冠疫情开始(可以说是非常新非常应景了;估计中信已经买下版权正催人翻译呢吧),作者说“道德上来说,疫情让我们记起了自身的脆弱性,以及... (展开)
读书笔记:优绩带来的暴政,以及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

关于我对“智性恋”的反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半段内容里,作者多次强调了民粹主义和优绩主义的对立,我一直不太理解,直到我看到了下面这段话,豁然开朗。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拒绝优绩至上的信念,相反,他们拥护优绩至上,但认为优绩至上已经是现成的运作方式。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尚未实现的计划,需要政府采取进一步行动... (展开)
给优绩主义pro tanto美言几句吧

关于“精英主义”的一些个人阐述

鸡不鸡娃都很焦虑?桑德尔告诉你这是为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鸡娃”是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指的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他们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安排各种学习的行为。 今年七月出台的“双减”政策,原本是想让孩子们从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解放,让家长们减轻教育“内卷”的焦虑。但撤掉了课外辅导这根“拐杖”之后,不用“鸡娃... (展开)
世俗的成功与努力有多大关系?
论坛 · · · · · ·
《成功的反思》中英文电子版 | 来自卡农 | 7 回应 | 2023-03-18 03:11:50 |
重新想像美麗新世界 | 来自希庇亚 | 2021-06-09 23:03:2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中信出版社 (2021)7.9分 3375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2020)8.6分 325人读过
-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20)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
Picador (2021)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成功的反思的评论:
feed: rss 2.0
27 有用 xi曦 2021-08-11 11:49:57
现代社会被认为比贵族社会进步,那是因为我们打破世袭,相信个人努力和奋斗可以实现个人进步与成功。今天社会普遍认同,能力与努力所创造的高报酬,是他们“应得”的,这真的有这么理所当然吗?CEO的薪水是员工的30至300倍,究竟哪一个是“应得”的?智商高来自父母基因,此人“碰巧”父母智商高,与此人“碰巧”父母是贵族,有什么差别?一个是好狗命,一个是狗命好。父母为贵族是备受批评的贵族主义,父母靠精子卵子传给... 现代社会被认为比贵族社会进步,那是因为我们打破世袭,相信个人努力和奋斗可以实现个人进步与成功。今天社会普遍认同,能力与努力所创造的高报酬,是他们“应得”的,这真的有这么理所当然吗?CEO的薪水是员工的30至300倍,究竟哪一个是“应得”的?智商高来自父母基因,此人“碰巧”父母智商高,与此人“碰巧”父母是贵族,有什么差别?一个是好狗命,一个是狗命好。父母为贵族是备受批评的贵族主义,父母靠精子卵子传给子女高智商,不也是世袭?是否可以存在一个更公平更公义的社会? (展开)
2 有用 经常用脑 2022-03-24 16:32:55
好书啊,优绩至上虽然放大了个体的神圣性,但产生了收入和尊严上两个群体的割裂,因此并不是政治的正义伦理基础。社会学不谈政治哲学不谈伦理规范的弊病越放越大了
3 有用 yolanda10 2021-06-11 17:00:45
精英暴政、社会公平、社会撕裂、大学与好工作。
1 有用 Σίσυφος 2021-05-18 09:50:40
最后两章写的挺有启发,生产者的贡献如何衡量?一个比尔盖茨真的比上千万劳动人民生产的价值更大吗?金融业对经济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们是否过于高估了收入与社会贡献的关系?个人主义是否加重了阶级隔阂?虽然书中并未提出解决方案,但意识到关键的问题也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步
0 有用 小满 2022-03-03 14:08:18
桑德尔指出:才德至上,把一切成就视作理所当然,摧毁了共同体的休戚与共感,导致社会的撕裂和民粹对精英的反扑。对教育体制的内卷,桑德尔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抽签决定上大学。对于社会整体的向上流动论、胜者为王心态,桑德尔说我们不应该追求齐头的结果平等,也不要被机会平等的话语欺骗,而应追求条件平等。另外,要保持谦卑,走向更包容的公共生活。
0 有用 nowhere 2023-05-31 13:33:19 广东
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市场机制和才德制的连结// 人该不该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才德至上社會的終極理想是階級流動,而不是平等。才德至上的理想不是不平等的解藥,而是替不平等畫押。 但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漫长且痛苦的,论证过程太冗长,没有提出结构性的解法(唯一提出明确解法的是随机抽取代替高分录取,当然也有很多问题),以至于我看到70%发现后面30%是参考文献时松了口气——哦我终于读完了! 神学渊源、美... 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市场机制和才德制的连结// 人该不该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才德至上社會的終極理想是階級流動,而不是平等。才德至上的理想不是不平等的解藥,而是替不平等畫押。 但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漫长且痛苦的,论证过程太冗长,没有提出结构性的解法(唯一提出明确解法的是随机抽取代替高分录取,当然也有很多问题),以至于我看到70%发现后面30%是参考文献时松了口气——哦我终于读完了! 神学渊源、美国大选话术体系的变更、大专以下学历死亡率、教育的部分很有启发。这些部分可以再读读。 (展开)
0 有用 龍爺 2023-03-15 23:11:47 重庆
台译本带来非常不适的阅读体验……我还是不喜欢竖排,严重影响我的阅读速度,实在不懂评论区觉得这个版本更好的人的阅读习惯。回归本书内容,前面一大半在谈到“菁英霸权”都很有意思,同时结合当下国内的“卷”文化,非常有参照意义,但是解决方案显得过于儿戏和肤浅:抽签入学?这个和按照谁钱多谁念藤校有啥区别。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哲学家,应该回过头去读读马列了。
0 有用 romeomo 2023-03-08 16:10:24 浙江
没想到“福斯” = “大众”
0 有用 (LocalGhost) 2023-03-04 05:48:18 法国
没有特别强的吸引力让我把里面的每句话都看进去,感觉就一直在重复观点,尽管也有统计数据支撑,但似乎还是不够,另外这提出的反思目前来说也是无解的问题啊……
0 有用 Finsternis 2023-02-18 12:53:07 江西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