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鲲对《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的笔记(14)

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 书名: 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 作者: 孙靖国
  • 页数: 408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5-9
  • 序第2页
    桑干河流域是一个具有地理闭合性和内部相对一致性的区域,跨越山西、河北和北京三个省市,与蒙古草原近在咫尺;深厚的黄土堆积,充足的日照,却又苦寒的气候,使得在历史上农耕、驻牧两种经营方式曾经反复交替。只是到了明代,长城与边堡的修筑,周围土地大面积的屯垦,才使得农业经营方式被稳定下来,再也没有逆转为驻牧,桑干河流域是名副其实的农牧交错带。
    引自第2页
    2022-09-21 02:43:23 5人喜欢 回应
  • 第3页
    综合以上地理条件,我们可以看出:桑干河流域地处高原,西北方向可借助长城、关隘以完固地理屏障,东南方向对河北平原可收高屋建瓴之效。内部平坦,颇有回旋余地,处于农牧交错地带,农耕和畜牧都可形成定规模。由于具有这样的地理条件,桑干河流域在政治、军事上地位非常重要。今天的农牧交错地带属于环境敏感区域,近几十年来,该地区沙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已经严重威胁东部地区,究其原因,历史时期的农业开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历史时期桑干河流域城市的分布,无疑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引自 绪 论
    2022-09-21 02:53:45 回应
  • 第83页
    但当都尉一职被省去之后,一郡的军事全由太守负责,其位置就不能太过居内,否则匈奴、鲜卑等游牧部族来袭,则有鞭长莫及的缺憾。尤其是高柳北有山堑,是内蒙古高原上行国骑兵南下的天然孔道,东汉初年,卢芳就在匈奴的支持下占据高柳,威胁东汉的代郡。所以为加强边境防御力量,东汉在建武二十五年(49)重建代郡的时候,将郡治从代县徙至高柳。
    引自 三、中心城市的选择与转移
    2022-09-21 21:38:09 回应
  • 第83页
    正是因为汉代面临着匈奴的强大军事威胁,而在军事上处于守势。再加上汉代士兵来源以郡国的编户齐民为主,所以自汉文帝开始,就在边郡广建郡县,徙民实边,以补充士兵来源,并依托多层次防御体系来抵抗匈奴骑兵的南下。所以,汉代依城邑而居的习惯与农耕经济的需要,最终决定汉代的治所城市和基层城邑沿河分布的规律,从而形成沿桑干河分布的狭长城市密焦带
    引自 第四节 小结
    2022-09-21 21:39:27 回应
  • 第95页
    统万城的功用,并非作为农耕经济的中心城市,而是作为容纳皇室、贵族、官吏及其服务团队,或者监押、控制收俘军队、人群的军事据点。
    引自 一、代国时期
    2022-09-21 22:09:43 回应
  • 第131页
    但是,北魏由一个游牧部落联盟转化为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一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拓跋氏皇族摆脱部落时代的推举制度、兄终弟及和母后干政传统,就花了从道武帝到孝文帝的近百年时光。相应地,以拓跋部为核心的各部各族由原来的游牧和狩猎生活生产方式过渡到定居农耕,也必然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同样,桑干河流域也经历了一个由畜牧、狩猎和农耕经济杂处逐渐过渡到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相当漫长的过程。与农耕经济相适应的,是桑干河流域的景观由牛羊被野、麋鹿成群到阡陌纵横、城郭相望的转变经历。
    引自 二、何以“㶟北地瘠”?——北魏时期桑干河流域农耕、畜牧和渔猎经济的盈缩
    2022-09-22 12:24:19 1人喜欢 回应
  • 第144页
    最后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将突厥余部安置到边疆的半农半牧地区,使其“不离本俗”,既保持突厥人的部落组织和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又可以将这支强大骑兵收归唐政府所用,平时替唐捍翼北部边境,牵制薛延陀等铁勒势力的扩张,需要大规模用兵时又可以随时调集。 从这一方针出发,自贞观四年开始,由突厥降众开始,唐朝先后设立了近1000个羁縻府州,构成唐帝国边境地区的主要组成形式。
    引自 一、唐代前期桑干河流域的荒残局面
    2022-09-22 22:21:22 回应
  • 第145页
    正因为唐代每次军事行动的兵员来源,以兵募与番兵为主体,而州县无兵,与西汉各郡县都训练军队,战争时从全国各郡县抽调集中不同。而且唐代前期由于一连串辉煌的军事胜利,所以更重视机动性的主动军事打击,并不像西汉时期更重视依托层层防御体系组织边防。即使在后突厥汗国复兴,重新威胁唐王朝边境安全时,唐廷仍不倾向于在北部边疆工事建设上投入太大精力。
    引自 一、唐代前期桑干河流域的荒残局面
    2022-09-22 22:26:10 回应
  • 第149页
    唐代初期袭破东突厥政权,取得了军事上的主动与一连串的战果使得边疆形势并不紧迫。再加上唐代早期军事上以府兵制为主导,州县无兵,军事行动以临时组织府兵、募兵和番兵行军为主要形式,并不重视边疆防御工事与体系的建设。同时,唐廷将降伏的游牧部落安置在桑干河流域,导致这一地区成为牧民驰骋纵横的畜牧地带。正是因为唐代与汉代不同的边疆形势、军事制度和御边政策,才使得同为统一帝国的中原王朝,与汉代城邑相望,阡陌纵横的景象迥异,唐代前期桑干河流域体现出相当荒残的状况。
    引自 一、唐代前期桑干河流域的荒残局面
    2022-09-22 22:31:54 回应
  • 第197页
    总之,继六镇之后的长期荒残之后,唐辽两代重新经略桑干河流域时,今天发掘的23个汉代城址中,只有3个被沿用至辽代,其中怀安县城在明初亦被废弃。而在唐辽新建的城邑中,即使在其周围10公里以内有汉魏故城,也并不沿用,而是重建新城
    引自 第四节 成本选择——桑干河流域汉魏旧城的废弃与重新选址
    2022-09-22 22:55:42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

寒鲲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668条 )

湖南省博物館
1
屈家岭
12
楚国兴亡史
1
东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14
汉代西域行政制度与屯戍体制研究
7
平遥古城
2
泉州人在南洋
1
太和殿
4
玄奘与丝绸之路
3
朱雀
15
鉴真大师传
1
南越国—南汉国宫署遗址与海上丝绸之路
1
西汉南越国
6
泉州开元寺
2
潮州商帮
6
敦煌莫高窟史研究
19
岭南园林艺术
1
敦煌石窟全集 第1卷
1
中国与重洋
15
地方故事与国家历史
23
敦煌通史
9
惠能大师传
4
印藏佛教史
4
潮汕文化三人谈
7
刹那
1
一片紫雲
1
北魏平城考古研究
12
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
4
狞厉与肃穆
2
汉文与东亚世界
12
敦煌学概论
3
错位的复仇
4
嵇康之死
7
逆行的霸主
6
陶渊明传
7
应县木塔
3
中国皇家园林
1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8
不只中国木建筑
6
敦煌的光彩
1
文明
6
敦煌守护人
1
吴中博物馆导览
1
我遇关公
3
敦煌文化探微
1
翦商
12
麦积山石窟旧影
1
最早的帝国
6
唐宋都城社会结构研究
13
中国名画绘本:千里江山
1
二重奏
13
古都洛阳
6
美术、神话与祭祀
6
器服物佩好无疆
10
图说犍陀罗文明
4
东汉的崩溃
6
漫长的余生
8
北燕史
7
希腊罗马神话
5
伟大的中国艺术家
5
无字史记
8
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
27
敦煌西汉金山国史
9
中国的海贼
1
游牧者的抉择
21
后燕史
5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
13
南凉与西秦
13
犍陀罗
11
敦煌壁画五台山图
4
洛神赋图
6
梦里花落知多少
2
湖北出土文物精华
6
往古的滋味
2
后秦史
36
南凉与西秦
6
丝路视域下拜占庭、中介民族与中国关系研究
17
五台山寺庙壁画研究
8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28
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
7
刻在石头上的世界
6
丝绸之路大历史
10
旅行的艺术
18
敦煌山水画史
9
亚洲史概说
35
敦煌大历史
12
人间的巴蜀石窟
18
问彼嵩洛
18
空间的敦煌
14
敦煌是我生命的全部
12
敦煌考古大揭秘
13
中国建筑史
12
良渚日历2022年
1
斯飞日历2018
1
凝动的音乐
4
凝动的音乐
9
佛教小百科
10
重走天山路
7
皮央·东嗄遗址考古报告
6
撒哈拉的故事
3
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
13
寻踪敦煌古书《金刚经》
6
劫掠丝绸之路
7
关羽
18
“山中”的六朝史
29
清代旅蒙商述略
14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8
魏晋南北朝
22
大月氏
5
前秦史
13
荒野上的大师
13
梁思成与林徽因
5
敦煌
16
敦煌的故事
6
敦煌民族史
16
敦煌飞天
1
人类敦煌
1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
4
热带雨林
1
罗布林卡-斯喜堆古殿壁画
1
东亚青铜潮
19
胡天汉月映西洋
27
改变历史的香料商人
9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9
成汉国史
11
瀚海天山
12
丝绸、香料与帝国
3
祥瑞
24
安西榆林窟
7
北魏政治地理研究
21
弃长安
16
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
17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6
单于归来
7
江口望海潮
6
知中·竹林七贤
1
敦煌石窟
1
大国霸业的兴废
9
梁思成林徽因影像与手稿珍集(中英对照)
1
梁思成 困惑的大匠
2
敦煌痛史
3
山西琉璃
1
长安与河北之间
4
古代中国内陆
5
图说中国绘画史
14
皇权旁的山西
8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7
说不尽的大槐树
4
立体的历史
1
敦煌學與五涼史論稿
3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11
2
失落的卫星
5
河南汉代画像砖
1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10
1
寺院与官府
10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8
1
解读虞弘墓
2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4
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
11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2:西魏
1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7
唐宋建筑转型与法式化
7
归义军史研究
1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1
1
隋唐世界帝国的形成
9
五—十世纪敦煌的家庭与家庭关系
8
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7
唐代藩镇研究
9
敦煌学十八讲
1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4
中国石窟
3
中国石窟
1
中国石窟
1
曲阳白石造像研究
2
蓟县独乐寺
1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15
中国石窟
1
何以良渚
7
史学方法导论
3
争霸西州
6
太原功臣与唐初政治
9
走向大唐
1
建筑的故事
1
水德配天
3
宣化辽墓壁画
1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
1
神衹众相
9
林徽因建筑文萃
5
3
秦汉法律与社会
7
绝壁上的佛国
6
木骨禅心
3
史记的读法
1
敦煌
1
晋东南早期建筑专题研究
18
榆林窟艺术
4
六朝遗韵
2
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
1
山西古代寺观彩塑 辽金彩塑 第1册
3
壁上观
8
明帝国边防史
1
慕容鲜卑的汉化与五燕政权
1
清西陵史话
1
村社传统与明清士绅
5
大运河传
2
民族汇聚与文明互动
8
我们的中国
2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隋唐五代史
5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6
可汗的子孙与魏晋乱世
6
治乱兴亡
15
一本书读懂魏晋南北朝
10
魏晋北朝陪都研究
2
大汉帝国在巴蜀
2
讲义三种
3
魏晋南北朝史发微
22
唐史十二讲
12
体国经野之道
25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9
文化商引领未来
6
三国史
6
外国法制史
1
北朝后期军阀政治研究
4
東魏北齊的統治集團
1
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
17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49
六朝政治
87
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
31
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5
祖宗之法
27
府兵制度考释
9
货币野史
5
送法下乡
17
说中国
3
隋唐五代史讲义
8
秦始皇的秘密
4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0
三国小全史
1
楚亡
1
北狄族与中山国
2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
4
从平城到洛阳
14
上杉谦信
4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7
思考致富
35
重回王道
21
行动与世界体系
1
利维坦
1
中国文化史导论
1
观念史研究
1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1
法制與禮俗
1
论统一民法对于德意志的必要性
9
跑步,该怎么跑?
8
法律与宗教
22
法律哲学导论
2
法律与革命(第一卷)
2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29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82
第一律法 [卷一]
10
近代中国史纲
2
为权利而斗争
16
中国封建社会
5
明史讲义
5
古代法
52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2
法学导论
27
民法总论
2
赵国史稿
21
冰与火之歌·卷五·魔龙的狂舞(中)
4
见闻札记
2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2
读书指南
3
帝国的终结
1
自述五种
1
國史大綱(上下)
1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55
荀子
1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12
小王子
15
自由主义法学
12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1
沉思录
1
我山之石
3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下)
15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中)
11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上)
12
读史阅世六十年
47
我是猫
7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53
德川家康(第十三部)
23
皇帝的饭局
19
红拂夜奔
31
德川家康(第十二部)
6
冰与火之歌(卷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