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鲲对《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的笔记(17)

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
  • 书名: 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
  • 作者: 〔日〕冈村秀典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 2021-10
  • 第33页

    【20世纪上半叶云冈石窟考察简史】

    1、1902 日本东京大学伊东忠太考察,发表《北清建筑调查报告》于《建筑杂志》第189号

    2、1906 伊东忠太发表《中国山西云冈石窟寺》报告于《国华》第17编第197、198号

    3、1907 法国沙畹考察,1909发表《中国北部考古图谱》

    4、1908 日本关野贞、塚本靖、平子铎岭考察

    5、1909 早崎稉吉拍摄

    6、1917 日本京都大学松本文三郎考察,1919发表《中国佛教遗物》

    7、1918 中国陈垣考察,1919、1929,考证昙曜译经活动

    8、1918 日本关野贞考察并测绘

    9、1920 日本东京大学常盘大定考察,1926与关野贞编著《中国佛教史迹》

    10、1922 瑞典喜仁龙考察,1925发表《5—14世纪中国雕塑》

    11、1922 日本木下杢太郎、木村庄八发表游记《大同石佛寺》

    12、1923 日本宗教大学小野玄妙考察,发表《远东三大艺术》

    13、1924 日本佐藤孝任发表游记《云冈大石窟》

    14、1929 中国古物保管委员会常惠调查佛头被盗案件

    15、1933 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莫宗江等考察,同年发表《云岗石窟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四期合刊

    16、1936 中国白志谦发表《大同云冈石窟寺记》

    17、1938—1944 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羽馆易等23人全面考察,1951—1956 刊布《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窟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16卷32册,1975人文研刊布《云冈石窟续补》,2006冈村秀典出版《云冈石窟遗物篇》,2011免费公开于学术信息数据库KURENAI(红),2013—2016出版新版《云冈石窟》20卷42册

    18、1956 中国北京大学宿白在清代缪荃传抄本《永乐大典》天字韵《顺天府》条引元代熊梦祥《析津志》中发现金代皇统七年《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碑文

    2022-03-05 23:49:16 2人喜欢 回应
  • 第41页
    综上所述,云冈石窟继承了由印度、西域至凉州的石窟变迁,也创造了用于礼拜的大像窟和忠实模仿北魏建筑的佛殿窟,并在塔庙窟中吸收了佛殿窟的要素。此外,敦煌、炳灵寺等凉州石窟的佛像皆用塑像、壁画来表现,与之相比,云冈最大的不同在于造像都是雕刻于石窟的壁面。在石窟的形制和造像方式方面,云冈石窟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引自 节 石窟的源流 /037
    2022-03-06 00:02:00 3人喜欢 回应
  • 第47页
    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对大型窟的开凿顺序整理如下,前1期为第1窟、第19窟和第20窟共3窟,前2期为第16窟和第1窟共窟,前3期为第5窟和第13窟共2窟。中1期为第7、8窟2窟。中2期为第6窟和第9、10窟共3窟,中3期为第1、2窟和第12窟共3窟,此外,未完成的大型窟的分期为:第11窟为前3期,第3窟、第4窟和第13A窟为中3期。
    引自 第二节 既往的年代观与本书的编年 /042
    2022-03-06 13:06:26 回应
  • 第49页
    关于绝对年代,这里先简要列出以示参考,前1期的3窟完成于献文帝行幸武州山石窟寺的天安二年(467),中1期的第7、8、9、10窟分别于孝文帝行幸石窟寺的480、482、483、484年完成0,中止第11窟开凿工程是因为太上皇献文帝“暴崩”,未完成第3窟、第4窟和第13A窟是因为孝文帝突然迁都洛阳,推定前3期的下限为承明元年(476)、中3期的下限为太和十八年,按此推算,各小期的时间跨度大约为5一8年。
    引自 第二节 既往的年代观与本书的编年 /042
    2022-03-06 13:10:12 回应
  • 第83页
    云冈的门神像首次出现在前3期的第5窟,二门神面向北壁主尊。一般认为门神像的鸟翼形头冠(凤凰头冠)起源于古希腊的赫尔墨斯神(在古罗马神话中被称为墨丘利),被采用为伊朗系的发罗(Pharro)神的头冠后,又被犍陀罗引进用于毗沙门天等神像(田边胜美,1999)。
    引自 第三节 中部山崖的大像窟——前3期 /078
    2022-03-06 15:46:59 回应
  • 第110页
    佐藤(智水)将当今皇上比作弥勒菩萨的观点也富有说服力。没有将追尊为皇帝的恭宗景穆帝表现为未来佛弥勒菩萨的必然性,而且如果把目光转向献文帝以后的皇帝窟,就会发现前3期的第5窟与第13窟,中1期的第7、8窟,中2期的第9、10窟,中3期的第1、2窟都是将释迦佛与弥勒菩萨作为组合的造像,因此,如佐藤所论,弥勒菩萨等同于当今皇帝的观点比较妥当。
    引自 第五节 大佛与皇帝 /102
    2022-03-06 18:04:18 回应
  • 第150页
    邑师是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认可的教化僧,他们在民间组织名为“邑义”的信仰团体,作为国家佛教末端组织的指导者,肩负劝导信者通过修建寺庙、造像、写经等积功德、修善业的责任。
    引自 第三节 民间造像——太和七年龛 /148
    2022-03-06 22:14:11 回应
  • 第161页
    云冈前期窟的周壁多雕刻基于《法华经》的二佛并坐龛中期的太和七年龛除净土信仰的无量寿佛像外,还出现了基于密教仟悔信仰的三十五佛和五十三佛等造像。无量寿佛像的源流可以追溯到炳灵寺石窟,结合河北省南部的太和六年石佛像等造像例来看,这个时期并非新的信仰传入平城,而应该是北凉佛教被北魏的民间广泛继承,并且随着云冈石窟民间造象的盛行,逐渐明显地表现出来。
    引自 第三节 民间造像——太和七年龛 /148
    2022-03-06 22:40:53 回应
  • 第232页
    后于中2期开凿第9、10窟期间,在第5窟和双窟第7、8窟之间营造了塔庙窟第6窟,可能没有可用来建造双窟的空间,从而选择了单独的塔庙窟这一形式。
    引自 第四节 塔庙窟与汉式服制的确立 /232
    2022-03-07 11:05:08 回应
  • 第239页
    (第6窟)塔形中心柱八组表现太子延生、成长的佛传图中,除(11)太子立宫门(12)太子乘象出行这组外,净饭王夫妇全部登场,扮演了故事的主导性角色,而且其中包含以前没有先例的佛传图。换言之,中心柱四面的佛龛配置过去一现在一未来三世佛,表示佛法从过去到未来都将永远传承下去。同时,龛两侧的故事设计应该是表现了此窟的建造者将自身与净饭王夫妇相关联,通过按照时间序列排列国王夫妻与太子共同登场的佛传故事,祈愿王法永远传续下去。这与以下将要论述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周壁佛传故事图形成鲜明对照。
    引自 第四节 塔庙窟与汉式服制的确立 /232
    2022-03-07 11:20:16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

寒鲲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668条 )

湖南省博物館
1
屈家岭
12
楚国兴亡史
1
东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14
汉代西域行政制度与屯戍体制研究
7
平遥古城
2
泉州人在南洋
1
太和殿
4
玄奘与丝绸之路
3
朱雀
15
鉴真大师传
1
南越国—南汉国宫署遗址与海上丝绸之路
1
西汉南越国
6
泉州开元寺
2
潮州商帮
6
敦煌莫高窟史研究
19
岭南园林艺术
1
敦煌石窟全集 第1卷
1
中国与重洋
15
地方故事与国家历史
23
敦煌通史
9
惠能大师传
4
印藏佛教史
4
潮汕文化三人谈
7
刹那
1
一片紫雲
1
北魏平城考古研究
12
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
4
狞厉与肃穆
2
汉文与东亚世界
12
敦煌学概论
3
错位的复仇
4
嵇康之死
7
逆行的霸主
6
陶渊明传
7
应县木塔
3
中国皇家园林
1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8
不只中国木建筑
6
敦煌的光彩
1
文明
6
敦煌守护人
1
吴中博物馆导览
1
我遇关公
3
敦煌文化探微
1
翦商
12
麦积山石窟旧影
1
最早的帝国
6
唐宋都城社会结构研究
13
中国名画绘本:千里江山
1
二重奏
13
古都洛阳
6
美术、神话与祭祀
6
器服物佩好无疆
10
图说犍陀罗文明
4
东汉的崩溃
6
漫长的余生
8
北燕史
7
希腊罗马神话
5
伟大的中国艺术家
5
无字史记
8
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
27
敦煌西汉金山国史
9
中国的海贼
1
游牧者的抉择
21
后燕史
5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
13
南凉与西秦
13
犍陀罗
11
敦煌壁画五台山图
4
洛神赋图
6
梦里花落知多少
2
湖北出土文物精华
6
往古的滋味
2
后秦史
36
南凉与西秦
6
丝路视域下拜占庭、中介民族与中国关系研究
17
五台山寺庙壁画研究
8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28
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
7
刻在石头上的世界
6
丝绸之路大历史
10
旅行的艺术
18
敦煌山水画史
9
亚洲史概说
35
敦煌大历史
12
人间的巴蜀石窟
18
问彼嵩洛
18
空间的敦煌
14
敦煌是我生命的全部
12
敦煌考古大揭秘
13
中国建筑史
12
良渚日历2022年
1
斯飞日历2018
1
凝动的音乐
4
凝动的音乐
9
佛教小百科
10
重走天山路
7
皮央·东嗄遗址考古报告
6
撒哈拉的故事
3
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
13
寻踪敦煌古书《金刚经》
6
劫掠丝绸之路
7
关羽
18
“山中”的六朝史
29
清代旅蒙商述略
14
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14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8
魏晋南北朝
22
大月氏
5
前秦史
13
荒野上的大师
13
梁思成与林徽因
5
敦煌
16
敦煌的故事
6
敦煌民族史
16
敦煌飞天
1
人类敦煌
1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
4
热带雨林
1
罗布林卡-斯喜堆古殿壁画
1
东亚青铜潮
19
胡天汉月映西洋
27
改变历史的香料商人
9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9
成汉国史
11
瀚海天山
12
丝绸、香料与帝国
3
祥瑞
24
安西榆林窟
7
北魏政治地理研究
21
弃长安
16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6
单于归来
7
江口望海潮
6
知中·竹林七贤
1
敦煌石窟
1
大国霸业的兴废
9
梁思成林徽因影像与手稿珍集(中英对照)
1
梁思成 困惑的大匠
2
敦煌痛史
3
山西琉璃
1
长安与河北之间
4
古代中国内陆
5
图说中国绘画史
14
皇权旁的山西
8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7
说不尽的大槐树
4
立体的历史
1
敦煌學與五涼史論稿
3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11
2
失落的卫星
5
河南汉代画像砖
1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10
1
寺院与官府
10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8
1
解读虞弘墓
2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4
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
11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2:西魏
1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7
唐宋建筑转型与法式化
7
归义军史研究
1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1
1
隋唐世界帝国的形成
9
五—十世纪敦煌的家庭与家庭关系
8
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7
唐代藩镇研究
9
敦煌学十八讲
1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4
中国石窟
3
中国石窟
1
中国石窟
1
曲阳白石造像研究
2
蓟县独乐寺
1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15
中国石窟
1
何以良渚
7
史学方法导论
3
争霸西州
6
太原功臣与唐初政治
9
走向大唐
1
建筑的故事
1
水德配天
3
宣化辽墓壁画
1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
1
神衹众相
9
林徽因建筑文萃
5
3
秦汉法律与社会
7
绝壁上的佛国
6
木骨禅心
3
史记的读法
1
敦煌
1
晋东南早期建筑专题研究
18
榆林窟艺术
4
六朝遗韵
2
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
1
山西古代寺观彩塑 辽金彩塑 第1册
3
壁上观
8
明帝国边防史
1
慕容鲜卑的汉化与五燕政权
1
清西陵史话
1
村社传统与明清士绅
5
大运河传
2
民族汇聚与文明互动
8
我们的中国
2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隋唐五代史
5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6
可汗的子孙与魏晋乱世
6
治乱兴亡
15
一本书读懂魏晋南北朝
10
魏晋北朝陪都研究
2
大汉帝国在巴蜀
2
讲义三种
3
魏晋南北朝史发微
22
唐史十二讲
12
体国经野之道
25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9
文化商引领未来
6
三国史
6
外国法制史
1
北朝后期军阀政治研究
4
東魏北齊的統治集團
1
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
17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49
六朝政治
87
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
31
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5
祖宗之法
27
府兵制度考释
9
货币野史
5
送法下乡
17
说中国
3
隋唐五代史讲义
8
秦始皇的秘密
4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0
三国小全史
1
楚亡
1
北狄族与中山国
2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
4
从平城到洛阳
14
上杉谦信
4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7
思考致富
35
重回王道
21
行动与世界体系
1
利维坦
1
中国文化史导论
1
观念史研究
1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1
法制與禮俗
1
论统一民法对于德意志的必要性
9
跑步,该怎么跑?
8
法律与宗教
22
法律哲学导论
2
法律与革命(第一卷)
2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29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82
第一律法 [卷一]
10
近代中国史纲
2
为权利而斗争
16
中国封建社会
5
明史讲义
5
古代法
52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2
法学导论
27
民法总论
2
赵国史稿
21
冰与火之歌·卷五·魔龙的狂舞(中)
4
见闻札记
2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2
读书指南
3
帝国的终结
1
自述五种
1
國史大綱(上下)
1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55
荀子
1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12
小王子
15
自由主义法学
12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1
沉思录
1
我山之石
3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下)
15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中)
11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上)
12
读史阅世六十年
47
我是猫
7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53
德川家康(第十三部)
23
皇帝的饭局
19
红拂夜奔
31
德川家康(第十二部)
6
冰与火之歌(卷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