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鲲对《成汉国史》的笔记(11)

成汉国史
  • 书名: 成汉国史
  • 作者: 高然/范双双
  • 页数: 350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 2020-7-10
  • 第107页
    至此(玉衡二十二年三月),大成国政权以益州为核心,北控梁州,南取宁州,东进荆州,在西部地区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势力范围,实力达到极盛。李寿也因一系列的战功成为大成国军政方面的头号人物,为其后来的建国埋下了伏笔。
    引自 (三)李班、李期的短暂更迭与大成政权的衰落
    2022-03-25 14:11:42 1人喜欢 回应
  • 第111页
    从以上两段记载可以看出李班对汉文化修养的追求,以及对当时基层社会困境的了解。但他又有性格较为轻浮急躁、酷爱田猎等不足。而从此后的行事来看,对礼制法度的过度遵循、对政治局势认识的不足也成为李班失败的重要原因。
    引自 (三)李班、李期的短暂更迭与大成政权的衰落
    2022-03-25 14:18:15 1人喜欢 回应
  • 第134页
    李势是成汉国家的最后一任君主,其未即位之时有着较好的声望,但在执政期间未见有太多作为。这应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李势生逢末世,已无力扶大厦于将倾;二是经过李寿的政治洗牌之后,汉国统治集团已经由六郡流民变为李寿梁州府属,而梁州府属集团与李寿之间是以旧君臣关系为核心纽带的,远不如六郡流民依靠血缘、亲缘、乡里、君臣等复杂的、多重的关系凝结起来的状态稳固,当李寿在世时尚且能够平衡这一关系,李势则无力做到这一点,因此即位后必然事事掣肘,从政治形势走向来说也难以有大的作为;三是李势即位后施政转变,开始走向骄奢淫逸之路。
    引自 (二)汉政权的衰亡
    2022-03-25 17:59:19 2人喜欢 回应
  • 第167页
    (李流传位李雄)由此改变了原来兄终弟及的继承模式,但又没有确立一种制度化的继承模式。其理由则明显带有賨人“敬信巫觋”的色彩,以及对现实权力归属的承认,必然也带来统治权力传承的不确定性。
    引自 (一)政治制度
    2022-03-25 20:50:56 1人喜欢 回应
  • 第171页

    成汉制度混乱之原因:

    1.李氏集团自身的社会阶层较低,多为基层官吏或中小地主,统治经验不足,不具备建立完善制度的能力

    2.成汉政权权力归属变化过多,需要反复照顾不同既得利益派系之利益,利益的重新分配次数过多过密

    3.两晋十六国时期征伐不断,成汉四面均面临军政压力,全无时间细致经营

    4.范长生为首的道教无为思想深刻影响成汉政治运行

    2022-03-25 20:58:41 回应
  • 第186页
    李雄“左右为难”的国家归属感的根源应该在于其出身及早期发展经历:早期的六郡流民集团更多是想返回原籍,所求不得之下才图谋在蜀地自保,直到得知中原大乱返回无望之时才有了立足巴蜀的想法,所以其行为和思想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而最终李雄能够建国也主要是得到了范长生集团的大力支持
    引自 (三)成汉国家认同构建
    2022-03-25 21:06:07 2人喜欢 回应
  • 第223页
    大成国统治者很早就与南中夷人有所联系,但此时双方仍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李氏借夷人之手祸乱南中,给自己南下创造条件,夷人则借大成国名号执行自立的企图。
    引自 (三)成汉民族问题
    2022-03-25 21:28:15 1人喜欢 回应
  • 第226页
    僚人在成汉时期应该已经长期隐伏于山中,到汉国末年,随着国家衰落,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且缺乏劳动力,僚人于是自山中涌出并遍布巴蜀各地,造成巴蜀地区民族矛盾的尖锐化,并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其间历代均不断有僚人参与的巴蜀地方叛乱出现,是知成汉政权实为这一长期民族问题的肇始者。
    引自 (三)成汉民族问题
    2022-03-25 21:30:51 1人喜欢 回应
  • 第251页
    李寿利用了自身府属系统中的巴蜀人士,以获取叛乱的资本,但此后仍能看到双方理念上的根本分歧。李寿以后的巴蜀土著表面上似乎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李寿等也逐渐看到了巴蜀地主与自己的距离,对其采用了忽视、屠杀等方式加以打击,巴蜀土著并没有发挥更多的作用。故二者绝非关系对等的合作统治,不能顺应李寿意图的巴蜀土著终究处于一种边缘化的位置。
    引自 (一)兴亡原因
    2022-03-25 21:44:40 1人喜欢 回应
  • 第258页
    此时成汉刚刚灭国,隗文等起兵并未打出李氏旗号,而是选择范长生之子范贲为帝,并获得蜀人拥护,可见范长生父子在蜀人心中的影响力远大于李氏家族,李氏家族数十年的经营并没能弥合六郡流民与蜀人之间的矛盾。而此后虽然有托名李势、李雄子叛乱者,但其时已在汉灭数十年后,是巴蜀土著地主与东晋政府矛盾上升,开始转而追思成汉李氏了,与此又有所不同。
    引自 (一)兴亡原因
    2022-03-25 21:50:04 1人喜欢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

寒鲲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668条 )

湖南省博物館
1
屈家岭
12
楚国兴亡史
1
东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14
汉代西域行政制度与屯戍体制研究
7
平遥古城
2
泉州人在南洋
1
太和殿
4
玄奘与丝绸之路
3
朱雀
15
鉴真大师传
1
南越国—南汉国宫署遗址与海上丝绸之路
1
西汉南越国
6
泉州开元寺
2
潮州商帮
6
敦煌莫高窟史研究
19
岭南园林艺术
1
敦煌石窟全集 第1卷
1
中国与重洋
15
地方故事与国家历史
23
敦煌通史
9
惠能大师传
4
印藏佛教史
4
潮汕文化三人谈
7
刹那
1
一片紫雲
1
北魏平城考古研究
12
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
4
狞厉与肃穆
2
汉文与东亚世界
12
敦煌学概论
3
错位的复仇
4
嵇康之死
7
逆行的霸主
6
陶渊明传
7
应县木塔
3
中国皇家园林
1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8
不只中国木建筑
6
敦煌的光彩
1
文明
6
敦煌守护人
1
吴中博物馆导览
1
我遇关公
3
敦煌文化探微
1
翦商
12
麦积山石窟旧影
1
最早的帝国
6
唐宋都城社会结构研究
13
中国名画绘本:千里江山
1
二重奏
13
古都洛阳
6
美术、神话与祭祀
6
器服物佩好无疆
10
图说犍陀罗文明
4
东汉的崩溃
6
漫长的余生
8
北燕史
7
希腊罗马神话
5
伟大的中国艺术家
5
无字史记
8
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
27
敦煌西汉金山国史
9
中国的海贼
1
游牧者的抉择
21
后燕史
5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
13
南凉与西秦
13
犍陀罗
11
敦煌壁画五台山图
4
洛神赋图
6
梦里花落知多少
2
湖北出土文物精华
6
往古的滋味
2
后秦史
36
南凉与西秦
6
丝路视域下拜占庭、中介民族与中国关系研究
17
五台山寺庙壁画研究
8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28
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
7
刻在石头上的世界
6
丝绸之路大历史
10
旅行的艺术
18
敦煌山水画史
9
亚洲史概说
35
敦煌大历史
12
人间的巴蜀石窟
18
问彼嵩洛
18
空间的敦煌
14
敦煌是我生命的全部
12
敦煌考古大揭秘
13
中国建筑史
12
良渚日历2022年
1
斯飞日历2018
1
凝动的音乐
4
凝动的音乐
9
佛教小百科
10
重走天山路
7
皮央·东嗄遗址考古报告
6
撒哈拉的故事
3
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
13
寻踪敦煌古书《金刚经》
6
劫掠丝绸之路
7
关羽
18
“山中”的六朝史
29
清代旅蒙商述略
14
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14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8
魏晋南北朝
22
大月氏
5
前秦史
13
荒野上的大师
13
梁思成与林徽因
5
敦煌
16
敦煌的故事
6
敦煌民族史
16
敦煌飞天
1
人类敦煌
1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
4
热带雨林
1
罗布林卡-斯喜堆古殿壁画
1
东亚青铜潮
19
胡天汉月映西洋
27
改变历史的香料商人
9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9
瀚海天山
12
丝绸、香料与帝国
3
祥瑞
24
安西榆林窟
7
北魏政治地理研究
21
弃长安
16
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
17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6
单于归来
7
江口望海潮
6
知中·竹林七贤
1
敦煌石窟
1
大国霸业的兴废
9
梁思成林徽因影像与手稿珍集(中英对照)
1
梁思成 困惑的大匠
2
敦煌痛史
3
山西琉璃
1
长安与河北之间
4
古代中国内陆
5
图说中国绘画史
14
皇权旁的山西
8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7
说不尽的大槐树
4
立体的历史
1
敦煌學與五涼史論稿
3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11
2
失落的卫星
5
河南汉代画像砖
1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10
1
寺院与官府
10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8
1
解读虞弘墓
2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4
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
11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2:西魏
1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7
唐宋建筑转型与法式化
7
归义军史研究
1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1
1
隋唐世界帝国的形成
9
五—十世纪敦煌的家庭与家庭关系
8
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7
唐代藩镇研究
9
敦煌学十八讲
1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4
中国石窟
3
中国石窟
1
中国石窟
1
曲阳白石造像研究
2
蓟县独乐寺
1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15
中国石窟
1
何以良渚
7
史学方法导论
3
争霸西州
6
太原功臣与唐初政治
9
走向大唐
1
建筑的故事
1
水德配天
3
宣化辽墓壁画
1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
1
神衹众相
9
林徽因建筑文萃
5
3
秦汉法律与社会
7
绝壁上的佛国
6
木骨禅心
3
史记的读法
1
敦煌
1
晋东南早期建筑专题研究
18
榆林窟艺术
4
六朝遗韵
2
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
1
山西古代寺观彩塑 辽金彩塑 第1册
3
壁上观
8
明帝国边防史
1
慕容鲜卑的汉化与五燕政权
1
清西陵史话
1
村社传统与明清士绅
5
大运河传
2
民族汇聚与文明互动
8
我们的中国
2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隋唐五代史
5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6
可汗的子孙与魏晋乱世
6
治乱兴亡
15
一本书读懂魏晋南北朝
10
魏晋北朝陪都研究
2
大汉帝国在巴蜀
2
讲义三种
3
魏晋南北朝史发微
22
唐史十二讲
12
体国经野之道
25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9
文化商引领未来
6
三国史
6
外国法制史
1
北朝后期军阀政治研究
4
東魏北齊的統治集團
1
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
17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49
六朝政治
87
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
31
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5
祖宗之法
27
府兵制度考释
9
货币野史
5
送法下乡
17
说中国
3
隋唐五代史讲义
8
秦始皇的秘密
4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0
三国小全史
1
楚亡
1
北狄族与中山国
2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
4
从平城到洛阳
14
上杉谦信
4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7
思考致富
35
重回王道
21
行动与世界体系
1
利维坦
1
中国文化史导论
1
观念史研究
1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1
法制與禮俗
1
论统一民法对于德意志的必要性
9
跑步,该怎么跑?
8
法律与宗教
22
法律哲学导论
2
法律与革命(第一卷)
2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29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82
第一律法 [卷一]
10
近代中国史纲
2
为权利而斗争
16
中国封建社会
5
明史讲义
5
古代法
52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2
法学导论
27
民法总论
2
赵国史稿
21
冰与火之歌·卷五·魔龙的狂舞(中)
4
见闻札记
2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2
读书指南
3
帝国的终结
1
自述五种
1
國史大綱(上下)
1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55
荀子
1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12
小王子
15
自由主义法学
12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1
沉思录
1
我山之石
3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下)
15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中)
11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上)
12
读史阅世六十年
47
我是猫
7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53
德川家康(第十三部)
23
皇帝的饭局
19
红拂夜奔
31
德川家康(第十二部)
6
冰与火之歌(卷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