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鲲对《唐代藩镇研究》的笔记(9)

唐代藩镇研究
  • 书名: 唐代藩镇研究
  • 作者: 张国刚
  • 副标题: 增订版
  • 页数: 220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0-1-1
  • 第49页
    唐朝中央在包括河朔在内的各个藩镇皆设有监军院,各镇在首都长安亦置有进奏院。它们都发挥了重要政治作用。就河朔型藩镇而论,唐廷不能任派这些藩镇的节度使,但是诸镇藩帅的拥立,毫无例外地都要得到监军使的认可,并由他们奏报中央批准。唐廷难以直接对河朔发号施令,河朔藩帅多终身不入朝。这种情况下,进奏院在传递中央文书公函中的作用,进奏官在朝廷礼仪上的虚应故事,都具有重要意义。监军院与进奏院不仅构成了唐廷与骄藩联系的桥梁,而且也成为唐廷在割据地区施行自己的统治和骄藩在政治上奉事朝廷的象征。总之,如果我们把前述河朔型藩镇企图摆脱中央集权的政治倾向称为游离性的话,那么,它们在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这种不否定中央统治的特点则可称之为依附性了。……河朔型藩镇是具有游离性与依附性并存的双重特点的,不能把它们的割据绝对化。
    引自 五、唐代藩镇的类型分析
    2021-01-22 12:08:03 1人喜欢 回应
  • 第63页
    总而言之,集中到一点,唐代藩镇动乱绝大多数是发生在藩镇内部的以骄兵为主体,以反抗节度使为主要形式,以邀求赏赐瓜分本镇赋税为指归的变乱。它们同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的藩镇割据和叛乱是有重大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引自 五、唐代藩镇的类型分析
    2021-01-22 12:34:36 回应
  • 第68页
    综上所述,由于安史之乱的非常形势,唐廷畀予各地藩镇以自调兵食权,它经过两税三分制而进一步制度化了,产生出所谓军费开支地方化的财政制度。这一制度至少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兵饷在地方财政中开支,而不是由中央调拨;第二,财权由藩镇节度使掌握,而不是由中央政府支配。这种情况一方面现固了藩帅的权势和藩镇的地位,同时,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兵土与藩帅在本镇财赋分割上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换言之,也就是在经济上与兵士发生冲突的,不再是中央朝廷,而是藩帅本身。因此,兵在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或为邀求赏赐而掀起动乱时,其矛头所向必然是本镇节度使,而不是中央政府;必然是只反“贪官”(节度使)而不反皇帝(中央政权)。因而这种动乱也就多表现在藩镇内部而不是外部,表现为另立节帅而不是反抗唐朝中央了。
    引自 五、唐代藩镇的类型分析
    2021-01-22 12:48:29 4人喜欢 回应
  • 第71页
    由于河朔型藩镇只有在政治上游离于中央集权之外,才能实现拥重兵瓜分王赋而不上供的经济利益,而中原型、边疆型的这种特殊利益则是唐廷在客观情势下不能不畀予的,因而它们在政治态度上才会有割据与不割据的差别。
    引自 五、唐代藩镇的类型分析
    2021-01-22 12:54:48 4人喜欢 回应
  • 第89页

    中晚唐藩镇军队基本结构

    1.衙军:藩镇主帅直属宿卫军

    1—1.牙兵:驻守藩镇牙城罗城内外、使府治所境内、管下各州县及险要之地

    1—2.亲兵:驻守藩帅府后院内宅内外

    2.外军:隶属藩帅的支郡州县驻军

    3.支郡兵:藩镇下属刺史统领之各州守军

    4.县镇兵:藩镇管内各县镇遏将统领之驻军

    2021-01-22 14:02:52 2人喜欢 回应
  • 第104页
    总之,唐以后监军大体有三类情况。宋、元不设,但偶有其员其一五代,明代时有其职,非常;其二:辽、金虽常置,但混同于一般将佐,面不具有中央特派员的意;其三,不管哪一种情况,都不可与唐代官监军制度相提并论。
    引自 十、唐代藩镇宦官监军制度
    2021-01-22 15:39:30 回应
  • 第113页
    总之,监军使的基本职责是“监视刑赏,奏察违谬”。消弭兵乱,稳定军情也是其一项重要任务。由于藩帅集军民财权于一身作为其对立物而出现的监军使的触角也伸进了方镇的各个领域。唐中央从来没有明令规定监军使的职权范限,但他在方镇莫可与争的特权地位。却足以使他权倾一切,从而为他怙权政开了方便之门。
    引自 十、唐代藩镇宦官监军制度
    2021-01-22 15:56:55 回应
  • 第128页

    藩镇进奏院的职能

    1.藩帅及藩镇奏事官进京落脚点

    2.中央诏令与藩镇进奏的中转站

    3.藩镇了解中央与其他藩镇事务的情报所

    4.办理朝藩往来各项事务的办事所

    2021-01-22 18:17:16 回应
  • 第132页
    唐代藩镇职官有两个系统, 一个是州县职事官系统,一个是使府幕职系统。州县官员由中央任派:刺史及五品以上上佐权归中书门下五品以下判司簿尉之类权归尚书史部。使府幕职官则由府主(节度、观察等使)自行辟署。唐代藩镇使府辟署制度在唐后期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值得加以重视和研究。 唐代藩镇身挂数使,其中观察使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使衔,掌督察州县,实际上是地方上一级行政长官。若是军事重镇则以节度使兼领,无节度者例加都团练或都防御使,以掌军事。故唐后期四十多个藩镇,无不带观察使,而带节度使者则不多 节度使府的主要幕职有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参谋、推官、推等。观察使下有副使、支使、判官、书记、推官、巡官、推、随军,要籍进奏官等此外,镇一般还要兼支度、营田、招讨、经按抚等使,也各有副使、判官、巡官等一批幕僚、。因此、所谓藩镇实际上是这各种使明全部幕员的混合足以构成一个可观的官僚队伍。
    引自 十二、唐代藩镇使府辟署制度
    2021-01-22 18:38:20 回应

寒鲲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668条 )

湖南省博物館
1
屈家岭
12
楚国兴亡史
1
东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14
汉代西域行政制度与屯戍体制研究
7
平遥古城
2
泉州人在南洋
1
太和殿
4
玄奘与丝绸之路
3
朱雀
15
鉴真大师传
1
南越国—南汉国宫署遗址与海上丝绸之路
1
西汉南越国
6
泉州开元寺
2
潮州商帮
6
敦煌莫高窟史研究
19
岭南园林艺术
1
敦煌石窟全集 第1卷
1
中国与重洋
15
地方故事与国家历史
23
敦煌通史
9
惠能大师传
4
印藏佛教史
4
潮汕文化三人谈
7
刹那
1
一片紫雲
1
北魏平城考古研究
12
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
4
狞厉与肃穆
2
汉文与东亚世界
12
敦煌学概论
3
错位的复仇
4
嵇康之死
7
逆行的霸主
6
陶渊明传
7
应县木塔
3
中国皇家园林
1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8
不只中国木建筑
6
敦煌的光彩
1
文明
6
敦煌守护人
1
吴中博物馆导览
1
我遇关公
3
敦煌文化探微
1
翦商
12
麦积山石窟旧影
1
最早的帝国
6
唐宋都城社会结构研究
13
中国名画绘本:千里江山
1
二重奏
13
古都洛阳
6
美术、神话与祭祀
6
器服物佩好无疆
10
图说犍陀罗文明
4
东汉的崩溃
6
漫长的余生
8
北燕史
7
希腊罗马神话
5
伟大的中国艺术家
5
无字史记
8
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
27
敦煌西汉金山国史
9
中国的海贼
1
游牧者的抉择
21
后燕史
5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
13
南凉与西秦
13
犍陀罗
11
敦煌壁画五台山图
4
洛神赋图
6
梦里花落知多少
2
湖北出土文物精华
6
往古的滋味
2
后秦史
36
南凉与西秦
6
丝路视域下拜占庭、中介民族与中国关系研究
17
五台山寺庙壁画研究
8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28
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
7
刻在石头上的世界
6
丝绸之路大历史
10
旅行的艺术
18
敦煌山水画史
9
亚洲史概说
35
敦煌大历史
12
人间的巴蜀石窟
18
问彼嵩洛
18
空间的敦煌
14
敦煌是我生命的全部
12
敦煌考古大揭秘
13
中国建筑史
12
良渚日历2022年
1
斯飞日历2018
1
凝动的音乐
4
凝动的音乐
9
佛教小百科
10
重走天山路
7
皮央·东嗄遗址考古报告
6
撒哈拉的故事
3
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
13
寻踪敦煌古书《金刚经》
6
劫掠丝绸之路
7
关羽
18
“山中”的六朝史
29
清代旅蒙商述略
14
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14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8
魏晋南北朝
22
大月氏
5
前秦史
13
荒野上的大师
13
梁思成与林徽因
5
敦煌
16
敦煌的故事
6
敦煌民族史
16
敦煌飞天
1
人类敦煌
1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
4
热带雨林
1
罗布林卡-斯喜堆古殿壁画
1
东亚青铜潮
19
胡天汉月映西洋
27
改变历史的香料商人
9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9
成汉国史
11
瀚海天山
12
丝绸、香料与帝国
3
祥瑞
24
安西榆林窟
7
北魏政治地理研究
21
弃长安
16
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
17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6
单于归来
7
江口望海潮
6
知中·竹林七贤
1
敦煌石窟
1
大国霸业的兴废
9
梁思成林徽因影像与手稿珍集(中英对照)
1
梁思成 困惑的大匠
2
敦煌痛史
3
山西琉璃
1
长安与河北之间
4
古代中国内陆
5
图说中国绘画史
14
皇权旁的山西
8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7
说不尽的大槐树
4
立体的历史
1
敦煌學與五涼史論稿
3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11
2
失落的卫星
5
河南汉代画像砖
1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10
1
寺院与官府
10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8
1
解读虞弘墓
2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4
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
11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2:西魏
1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7
唐宋建筑转型与法式化
7
归义军史研究
1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1
1
隋唐世界帝国的形成
9
五—十世纪敦煌的家庭与家庭关系
8
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7
敦煌学十八讲
1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4
中国石窟
3
中国石窟
1
中国石窟
1
曲阳白石造像研究
2
蓟县独乐寺
1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15
中国石窟
1
何以良渚
7
史学方法导论
3
争霸西州
6
太原功臣与唐初政治
9
走向大唐
1
建筑的故事
1
水德配天
3
宣化辽墓壁画
1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
1
神衹众相
9
林徽因建筑文萃
5
3
秦汉法律与社会
7
绝壁上的佛国
6
木骨禅心
3
史记的读法
1
敦煌
1
晋东南早期建筑专题研究
18
榆林窟艺术
4
六朝遗韵
2
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
1
山西古代寺观彩塑 辽金彩塑 第1册
3
壁上观
8
明帝国边防史
1
慕容鲜卑的汉化与五燕政权
1
清西陵史话
1
村社传统与明清士绅
5
大运河传
2
民族汇聚与文明互动
8
我们的中国
2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隋唐五代史
5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6
可汗的子孙与魏晋乱世
6
治乱兴亡
15
一本书读懂魏晋南北朝
10
魏晋北朝陪都研究
2
大汉帝国在巴蜀
2
讲义三种
3
魏晋南北朝史发微
22
唐史十二讲
12
体国经野之道
25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9
文化商引领未来
6
三国史
6
外国法制史
1
北朝后期军阀政治研究
4
東魏北齊的統治集團
1
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
17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49
六朝政治
87
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
31
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5
祖宗之法
27
府兵制度考释
9
货币野史
5
送法下乡
17
说中国
3
隋唐五代史讲义
8
秦始皇的秘密
4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0
三国小全史
1
楚亡
1
北狄族与中山国
2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
4
从平城到洛阳
14
上杉谦信
4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7
思考致富
35
重回王道
21
行动与世界体系
1
利维坦
1
中国文化史导论
1
观念史研究
1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1
法制與禮俗
1
论统一民法对于德意志的必要性
9
跑步,该怎么跑?
8
法律与宗教
22
法律哲学导论
2
法律与革命(第一卷)
2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29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82
第一律法 [卷一]
10
近代中国史纲
2
为权利而斗争
16
中国封建社会
5
明史讲义
5
古代法
52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2
法学导论
27
民法总论
2
赵国史稿
21
冰与火之歌·卷五·魔龙的狂舞(中)
4
见闻札记
2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2
读书指南
3
帝国的终结
1
自述五种
1
國史大綱(上下)
1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55
荀子
1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12
小王子
15
自由主义法学
12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1
沉思录
1
我山之石
3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下)
15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中)
11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上)
12
读史阅世六十年
47
我是猫
7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53
德川家康(第十三部)
23
皇帝的饭局
19
红拂夜奔
31
德川家康(第十二部)
6
冰与火之歌(卷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