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ze对《建筑的意境》的笔记(1)

建筑的意境
  • 书名: 建筑的意境
  • 作者: 萧默
  • 页数: 242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年: 2014-1-1
  • 全書
    建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学的多种属性,在建筑这个行当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也就会特别困难,如果要真正进入到认识的核心关节中去,最终的归属必然是文化。
    引自 序
    真正有用的只是它空虚的部分 空间不但是被使用的,同时也有很大的艺术表现力,这也是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的重大区别,也是其优势之一 空间的形状、大小、方向、开敞或封闭、明亮或黑暗,都可以对情绪产生直接的作用。
    引自 一 温暖亲切的木结构和中国建筑的形体与内部空间
    中国建筑的屋顶在造型上起很大作用,有五种基本形式:1.硬山,两面坡,屋面在山墙(左右端墙)处终止,不再挑出;2.悬山,两面坡,屋面在山墙处外挑;与硬山一样都比较简单,只用在附属建筑,或小型建筑群的次要殿堂;3.庑殿,四面坡,性格庄重严肃,最为尊贵,多用于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堂。庑殿顶的建筑平面通常长边较长,以保证正脊不致过短。4.歇山,下部四坡,上部为悬山或硬山,形象比较生动活泼,作为陪衬,用在主殿前后的次殿或两侧配殿。殿堂类建筑凡平面方形或接近方形的,几乎都必须采用歇山顶,否则,因正脊过短而无法实现;5.攒尖,建筑平面为正方、正多角形或圆形,屋顶向平面中心聚成尖形,随平面可称为四角、六角、八角攒尖,或圆攒尖
    引自 一 温暖亲切的木结构和中国建筑的形体与内部空间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神学观念相当淡漠的中国人,更重视的是一种内在精神的不朽,对于“身外之物”,包括建筑,总是持以一种相当现实的态度,不追求永恒。西方基于对永恒的神性的向往,总是追求一种现实可视的不朽,长期以来凡重要建筑都用石头建造。一座教堂,动辄就要花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费工耗时,中国人认为是不值得的。同时,儒家主张的“仁者爱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罕兴力役,无夺农时”等观念,以及追求温柔敦厚的审美趣味,都与之有重要关系。总之,是中国人的文化在起着最终的作用。
    引自 一 温暖亲切的木结构和中国建筑的形体与内部空间
    中国建筑受到木结构梁柱结构的很大限制,外部形体不够多样,内部空间也不够发达,总体风格倾向于温润柔美;西方建筑以砖石结构为本位,挣脱了梁柱体系,发展了拱券穹窿结构,大大拓展了形体和空间的创造可能性,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展现出绰约多姿的风貌,总体风格则倾向于刚健雄强。
    引自 三 院落组合形成的中国建筑丰富的外部空间
    由于中国人特别强势的群体观念,很早以来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这就产生了外部空间的课题,即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以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 可以说,"群”是中国建筑的灵魂,甚至为了“群”的统一,不惜部分地牺牲了单体的多样。
    引自 三 院落组合形成的中国建筑丰富的外部空间
    中国园林最初从汉代起即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大潮流。魏晋社会动乱,人生多忧,促使文人士大夫更多借托隐逸,转向自然,寄情林泉,对自然的体察当比帝王富民更多一层意趣,更加精微。《世说新语》记刘伶放达,裸形坐屋中,客有问之者,答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禈中?”这个回答,似觉诡辩无礼,但“以天地为栋宇”一语却正道出了中国人自然观的重要一面,即将自然拉近人心,自然与人相得,更少障碍。文人对自然的热爱,转化到文艺中,就是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出现,当然也对园林产生了影响,私家园林的性质已向士人园转化,其设计思想的主要成就即在于写意概念的建立。“有若”已不再着意于形似,而更侧重于神似,即重在对自然体察基础上的提炼、概括和典型化。 隋唐园林仍以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为主。前者规模较大,建筑富贵华丽,显示皇家的气派;后者依园主地位或园林所在地点(城市或郊野)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更富高雅的诗意。唐代是私家园林大发展的时代,以艺术水平而论,私家园林尤其是文人雅士之园在某些方面似乎已凌驾于皇家园林之上了。 宋代私园的性质可注意者三,一曰士人,二曰诗意,三曰写意。 所谓士人园,是指明造园的目的在于满足文人的精神要求。中国文人不像权贵,耽沉于奢华,也不似市民,满足于耳目之娱,其心态实在是复杂矛盾得多,贯穿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和“穷则独善其身”两个方面。仕途得意,前者便成为主导;前程叵测,后者就成为寄托。更多则是二者兼具。其实比起魏晋时代,宋代文人的地位已有了很大提高,廓清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也并无动辄杀身之祸。然而文人们通过文人文化表现出的空漠孤寂仍然是那样深沉,反映了一种对整个人生的深刻厌倦和伤感,是文人心态更为本质的体现。所以士人园自然就被要求按士人的审美标准来实现,疏淡风雅,自然和畅,清高脱俗。 所谓诗意园,是指园林通过一种诗意化的方法来体现文人意趣。比如,唐代私园多以地名名园,宋园题署则大都是借景物而自抒胸臆,如归去来园、独乐园等。园中景点也多以松菊、舒啸、寄傲、倦飞、探春、赏幽、风月、秀野、洁华、啸风之类为名。沈括在梦溪园中,心目之所寓者,惟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之类,谓之“九客”,显然是失意文人的生活情调。由此可以一瞥园主对于理想和诗意生活的追求。 中国传统自来讲究诗画一体,故分析诗意园,不可不谈到画意。五代北宋时,山水画已蔚为大观。以荆浩、李成、关仝、范宽、董源等为代表的山水画家,重在全景式大尺度地把握对象,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北宋末徽宗画院以诗题命画,要求画中体现出某种主观诗情。至南宋马远、夏圭,创作倾向由全景式的大构图转向“剩水残山”,诗情的表现更为突出。 具体到造园手法,则可以“写意”二字表之。 园中通常都有水面,环水疏布景点。“智者乐水”,宁静的水面,渺弥的气韵,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能引起文人们“处江湖之远”的玄想。 宋园土山形势逶迤厚重,重在整体意境,而不像明清多用怪石叠山,偏重本身的形式。
    引自 五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
    园林在元代的相对沉寂以后,到明清进入总结阶段。从明中叶到清康乾时期,是中国园林的第三次发展高潮。 明清园林现存实例主要为清代园林,皇家园林在北京及其附近;私家园林多集中在江南,成就也最高。二者既体现了皇家和文人审美趣味的不同,也反映了地方风格的不同。 江南私家园林先以漕运据点扬州为中心,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称。道光以后因盐业衰落,织造和商业中心苏州后来居上,乃独擅“园林城市”之名。清晚期又出现“岭南园林”,有某些地方风格,但水平远在江南园林之下。 北方皇家园林在“康乾盛世”得到了大发展,在北京西北郊大建皇园,承德则有避暑山庄,是明至清第三次建筑高潮最后一批重要作品。这些园林除了体现皇园特有的宏大富贵以外,又大量吸收了江南高度发达的私家园林造园手法。
    引自 五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仍沿续士人园的路子,并受到同时代文人画的影响,造园家以计成与张南垣最为知名。前者的《园治》是中国最重要的园林艺术专著,其精髓可归结为两句话: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和“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前句道出了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美的基本特性。书中所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意在以自然真山真水的构成法则来经营人工山水,使之具有真山真水的动人意趣。假并非虚假,系指人工所为,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一个艺术再现的过程。后一句强调造园的具体构成方法,“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即园中的处理要以所在地形地貌之高下正欹为根据;“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说明这一处理还要考虑它周围远近的环境。 江南私家园林有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较小,曲折有致,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造成一种以乎深邃不尽的景境。2.构成方法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3.园主多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能诗会画,善于品评,自有一套士大夫的价值观和品鉴标准,追求清高风雅,淡素脱俗。 苏州网师园始建于乾隆,属中型园,但布局精妙,是苏州中小型园林之最佳胜者。园东邻园主住宅,二者之间有数处门道可通。 自园东南角小门入园,经短廊西接一轩,南、西两面都是小院,幽曲深闭;轩北以黄石叠成假山挡住北向视线;只有从轩西折廊迤北,通至轻灵小巧的濯缨水阁,才湖光潋滟,顿觉开朗。这也是欲扬先抑。 水池居中,面积甚小,但岸石低临,进退迂回,复于石下仿波浪冲蚀的意象向内缩进。临水建筑也尽量低近水面,在池的东南、西北二角伸出溪湾。这些处理,都开扩了景境。傍西墙北行,有廊渐高,登至“月到风来”亭,皓魄当空,清风徐来,弄皱一池春水,正是此亭的意境。亭北跨水湾,过折桥,体量较大的看松读画轩和轩东的集虚斋都北离水岸,隐在松柏之后,是为避免对水面造成压抑。斋南竹外一枝轩以廊向水,空巧通透。轩东端过附墙半亭“射鸭水阁”,与“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品字相望,组成沿池三角形观景点,互相得景成景。从园西部东望,射鸭水阁的歇山面和阁后住宅硬山山墙的关系处理极好:阁不能再向南移,以免两个屋顶山尖上下正对;也不能再向北去,使得两座建筑的屋顶北坡线相混;现在的位置恰到好处,只从山墙中线略略偏北,并不过分。水阁冲破了庞大山墙的板滞,阁南堆起一丛山石,石旁种植小树疏竹,山墙上开了两方假漏窗,漏窗上横列一条披檐,平衡了以山墙为背景的画面构图,进一步破除了整个宅院西墙的呆笨感。园西北有小门通西院,有书房。 此外,苏州的拙政园、沧浪亭、环秀山庄和留园,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个园、寄啸山庄和公共园林瘦西湖,都是江南名园。
    引自 五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唐宋时已传入朝鲜和日本,产生了直接影响。禅宗思想传入日本后,又促成了极富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和“茶庭”的产生。“枯山水”园林可以说就是一种大型的盆景,写意性极强,建造者多是禅僧,以较晚出的京都龙安寺石庭水平最高,相传建于1450年。石庭地面铺着白砂,表面耙成水纹形状,象征浩瀚的大海;在白砂中布置有精选的石头,象征大海中的五座孤岛;在石组周围的白砂都耙成环形,仿佛是水石相击成的浪圈。
    引自 五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
    2022-04-23 12:15:41 回应

luze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410条 )

肆意生长
1
雨季不再来
1
倾城之恋
1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
俗世奇人
1
儒林外史
1
乡村生活图景
1
思光華梵講詞
2
红书
1
古寺巡礼
2
从文自传
1
游隼
1
美学散步(彩图本)
1
心安即是家
1
巨匠与杰作
1
子恺书话
1
王赓武回忆录
1
德米安
1
鳄鱼街
1
约会
1
和风之心
2
云雀叫了一整天
1
不羁的风:张国荣亲笔图文随笔集
1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
1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1
走到人生边上
1
空空如也
1
舒国治精选集
1
苏州古典园林
2
寻豆师:非洲咖啡指南
3
致D
1
寻豆师
1
啤酒的科学
1
顾城哲思录
2
走进生命的学问
2
音调未定的传统
1
朝圣者的碗钵
1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诗选2
1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1
加缪手记
1
宁波老建筑
1
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
1
擁抱之書
1
说扬州
1
茶与茶器
1
咖啡之道
1
西西诗集
1
村庄传
1
琉璃厂杂记
1
缓慢的归乡
1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
客乡
1
仙骨佛心
1
哲学·科学·常识
1
卡夫卡全集(全10卷)
1
文学回忆录
3
麦秋
1
私语书
1
威士忌品鉴大全
1
酒吧里的威士忌课
1
品鉴威士忌
1
威士忌赏味指南
1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1
威士忌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1
忧郁的热带
1
常识与通识
1
孤独是迷人的
1
中国情怀
1
死屋手记
1
苏轼集
1
大叔
1
谈艺录
1
天真的人类学家
1
吴哥之美
2
枕草子
1
写在人生边上 人生边上的边上 石语
1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1
昆虫记
2
浮城述梦人
1
中国石窟寺研究
1
苏菲的世界
1
呐喊·彷徨
1
轴心时代
1
风流不见使人愁
1
另一种乡愁(增订版)
1
繁花
1
沙耆的乡愁
1
世界咖啡地图
2
雅债
1
中国古代建筑史
1
新食货志
1
茶之路
1
白先勇说昆曲
1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1
盖房记
1
给所有昨日的诗
1
万物静默如谜
1
说徐志摩
1
积存时间的生活
1
无知的游历
1
听闻
1
东钱湖古刹与名士
1
小窗幽记
1
顾随诗词讲记
1
skmt:坂本龙一是谁
1
流水似的走马
2
日本的佛教与神祇信仰
1
伍尔夫读书随笔
1
木心遗稿
1
季风吹拂的土地
2
目送
1
额尔古纳河右岸
1
四明谈助(上下)
1
茶叶帝国
1
素履之往
1
故乡的野菜
1
宁波老俗
1
甬城街巷
5
天童道上
1
围城
1
我与这个世界的距离
1
宁波文化丛书 第二辑 四明首镇:鄞江历史文化溯源
1
诺阿诺阿——高更塔希提岛手记
1
美学散步
1
人性中的善与恶
1
宁波钩沉
1
寻豆师
1
鼓楼钟声-宁波城的生命印记
1
宁波文化丛书第二辑 钱湖烟雨:山水城市的栖居理想
1
北宋宁波文化史
1
宁波通史(共5册)
1
中国戏剧史
1
宁波文化丛书第二辑 千年郡庙:宁波城隍庙的前世今生
1
天赐慈城
1
印度记
2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1
住宅读本
1
花与童
2
宁波老墙门
1
东南园墅
1
书香月湖:江南士人的精神构建与历史流变
3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2
追忆似水年华
3
蜀道难
1
顾城哲思录
2
一人食
2
重走
4
把自己作为方法
1
清贫思想
1
小王子
3
书头篇尾
2
屋檐听雨
1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1
每天都是小春日和
1
永远的小春日和之人生无悔
1
刺猬的优雅
2
走进建筑师的家
2
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卷
10
遵生八笺
2
徒然草·方丈记
3
一片叶子下生活
2
建水记
1
英国病人
4
秋野拾零
1
风雅南塘
16
造房子
1
鄞州人文读本
6
乡间四季厨房
1
即兴判断
1
爱默生家的恶客
1
巴珑
1
温莎墓园日记
1
哥伦比亚的倒影
2
哥伦比亚的倒影
1
古罗马的荣光(地中海沿岸地区)/寻找生活环球风格阅览
1
恩主
1
民国北京城
1
谈美 文艺心理学
1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2
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冷
1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1
梵高手稿
1
草原狼导师
1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1
塔莎的世界
2
塔莎的花园
1
虚土
1
赤木家的食器柜
1
献给生活中的每一场小聚会
1
塔莎奶奶的四季食谱
1
巴黎咖啡馆史话
1
穷中谈吃
1
卡夫卡全集
1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
1
世界咖啡学
1
这些人,那些事
1
流浪集
2
理想的下午
1
朱生豪情书全集
1
远方的邀请:泰戈尔游记选
1
河上一周
1
山中最后一季
1
神性的温柔
1
纪德游记
1
爱与黑暗的故事
1
咖啡赏味志
1
听杨绛谈往事
1
美国印象派作品/美国艺术书系
1
印象派绘画史(全二册)
1
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2
走进大师:从达・芬奇到杜尚
4
欧洲绘画史
1
西方绘画这棵树
1
西方100名画之旅
1
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
1
诺阿·诺阿
1
许鞍华说许鞍华
1
老师的提包
1
宁波旧影
1
悲剧心理学(中英文)
1
忍不住开了间家庭旅馆
1
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2
1
家庭日记
1
马克·吕布 东方印象
1
布瓜的世界
1
情人
1
上学记
1
在新疆
1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1
妈妈的柴火灶
1
去趟民国
1
半间灶披间
1
台湾味道
1
旧时光的味道
1
托斯卡纳乡村生活
1
小津
1
隔壁女子
1
老味道
1
孤岛集
1
清俗纪闻
1
老人情
1
京都一年(修订版)
1
人与土地(增补本)
1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1
忘言书
1
红楼梦
1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
1
周作人散文
1
远行
1
荒原狼
1
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2
对中国的乡愁
1
石川啄木诗歌集
1
爱的流放地
1
京都思路
1
Lonely Planet:泰国(2013年全新版)
1
用自己的節奏過生活
8
沈从文家书
1
生命之书
1
雨林精灵
1
失败之书
1
草言草语
6
最好的时光
4
月亮和六便士
2
雪洞
1
山中最后一季
1
红书
1
佐贺的超级阿嬷
1
解放孩子的潜能
1
一个人的村庄
1
出發點
1
瓦尔登湖
1
世间的盐
1
原来你非不快乐
1
纳兰词
1
蒙马特遗书
1
城门开
1
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
1
忧郁的热带
1
遇见一些人,流泪
1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1
守望灯塔
1
琼美卡随想录
1
十一种孤独
1
祖与占
1
培根随笔
1
历史的细节
1
1Q84 BOOK 1
1
暴风雨使我安睡
1
顾城文选·卷一:别有天地
1
不去吃会死
1
老麦咖啡馆
1
毛姆读书随笔
1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1
时间的针脚
1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1
徒然草
2
我们仨
1
蜗牛食堂
1
寻路中国
1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5
半生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