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ze对《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的笔记(1)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
  • 书名: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
  • 作者: Lens 編著
  • 副标题: Lens转型之作,附赠别册《世界花园地图》
  • 页数: 192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年: 2015-4
  • 全書
    即使是一道最微弱的光,我們也要將它撒向需要溫暖的生活 如果一個人專心致志地瞧一朵花、一塊石頭、一棵樹、草地、白雪、一片浮雲,這時啟迪性的事物便會發生 她穿過花園綠地打開木屋的門,長裙上的紅色碎花圖案,在陽光下,有著一種樸素的美。那是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安妮.拉巴斯蒂把這種融入稱為“世世代代、生存不息的滿足感”。安妮深受梭羅影響,所以,她在美國東部山脈的黑熊湖畔建了一座木屋,在那裡隱居,並寫了“林中女居民”的系列叢書。
    引自 全書
    我嚼著葉子和花…希望自己像花和葉一樣通曉生命之道。 自己大聲獨語而不和植物對話,對我是一件丟臉的事。 我的臉上若有從童年帶來的紅色,它的來源是那座花園。 寧靜也具有無形的價值。
    引自 全書
    在孤獨生活的歲月裡,花兒隨著時令開放、枯萎,既扮演了最無情的時間判官,也啟示著她在自然的流轉中獲得的平靜與安慰。 印尼巴厘島…很少人工雕琢的痕跡,綠草叢生的小路,偶爾點綴些野花,花香也是隱隱約約 詩人于堅曾經寫自己在一個美麗無比、安靜、涼爽的春夜裡,忍受著煩躁、悶悶不樂,像一頭找不到活兒干的狼。當他聽見一朵馬櫻花“叭”的一聲開放,忽然明白:「我的煩惱的根源是,我不想當人,我想當花,我要開放。我渴望作為花朵之一,與這春天的故鄉,吻合。」 自然給她的天性舒展|很多年之後,我依然清晰記得坐在井邊的一個角落,與家人一起吃黑莓果的情景。天空被雲層遮蔽,但是天氣很暖和,我們躺在野地上,甜美的花香氣味、鄉村一日的透徹喜悅是如此令人陶醉。|到田野裡去散步,「幽美的風景和鉛沉的天空,能夠撫慰我的心靈。」 中國很早就有插花簪花的習俗,且參與者不分男女老少,後來還形成了不同年齡、不同身份,各有自己的一套簪花語言。唐宋時期,還很流行男人簪花。|蘇軾37歲時寫:“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鉤。”|隨著元朝時漢族文人地位的下降,男人簪花的正面意義漸退。 大海和花園,一個擴張,一個內收,一個流動,一個安穩,很多人苦苦思索的,不過是這兩者的平衡。就像女畫家摩里索給莫奈的一封信中曾說的:“我有一扇朝海的窗,還有開滿花的花園。你一定能從這扇窗和花園裡創造出奇跡。”她了解這種場景的誘惑力。
    引自 全書
    「如果你滿心歡喜地去迎接每一個清晨和夜晚,如果生命像鮮花和清馨的芳草一樣散發著芬芳,從而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星光璀璨,更為神聖不朽——那便是你的成功。」梭羅說。 在自然界永恆的寧靜中,人又發現了自我 地球屬於每個人 克萊爾.巴斯勒的畫室,也是她的家,它是從巴黎…的一所校舍改裝而成。克萊爾在這裡種花插花,然後把它們畫到作品中。…她摒棄了當時的流行風格,沉浸在盧浮宮裡長期觀察那些靜物畫名作,尤其鐘情於18世紀作品里輕柔的色彩與光線,並把它們帶到了自己與花草相伴的生活裡。一日復一日,她閱讀著這些花草的堅韌與脆弱,在畫中留下它們的靈動與精美。
    引自 全書
    039英國科茨沃爾德…與意大利的托斯卡納、法國的普羅旺斯一起,被並稱為歐洲最美的3個地區
    引自 全書
    蔣勛|“要講美,我所有的語言加起來其實也比不上一朵花。” 作家阿來…數年前他去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一下車就聞到滿城的果酒發酵的那種味道。後來發現,是好多街道旁栽著的蘋果樹。…為什麼沒有人摘這些蘋果,結果得到一句反問:那小鳥吃什麼? 博物更像是一種境界 無用而美好 大自然用沉默作為一種表達方式|地球之所以沉默,是因為我們不再覺得它神聖。大部分人都對這樣的損失不以為然 約翰.繆爾
    引自 全書
    “走向外界,我發現,實際上是走向內心。”
    引自 全書
    我總是害怕丟失好奇心、接近他人的能力,以及信仰
    引自 全書
    米沃什的《禮物》:“如此幸福的一天。/霧早就散了,我在花園裡勞作。/歌唱著的鳥兒正落在忍冬花上。/在這世界上我不想佔有任何東西。/我知道沒有一個人值得我嫉妒。” 作家三毛也愛花…“對於離開泥土的鮮花,總覺得對它們產生一種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還是要買的。這種對花的抱歉和喜悅,總也不能過分去分析它。” 老舍筆下那些5月的姑娘們,“總先走一步,迎上前去,跟花們競爭一下,女性的偉大幾乎不是頹廢詩人所能明白的”。/是啊,她們就是花兒,還把花兒穿在身上,所到之處,都是一座座移動的花園。
    引自 全書
    歐洲花園的原型是伊甸園。希臘人⋯把花園獻給神靈。而在羅馬,大片的土地被用來種植花朵,尤其是玫瑰。|自然學傳統身後的英國⋯最尊重植物的生命,體貼它們的需要,苦心孤詣,極力要讓它們活得自然,活得快樂。|”英國人大概是認為,植物如果不快樂,人也就不可能快樂”。/的確,18世紀時,受浪漫主義影響,以及英國人正為他們的鄉村生活方式而自豪,模仿自然的英式花園流行一時,直到這種充滿了崇高、秀美和冥想的田園牧歌的想象被工業革命擊潰。
    引自 全書
    「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麼有時我會不由自主地想道:『要活下去!』」川端康成在《花未眠》裡寫道 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唐朝的佛堂供花,|茶人千利休…晚年極力追求“本來無一物”的境界,堅持不用人工培育的花…用花的數量要少,花形要小,以示謙美。
    引自 全書
    印象派的繪畫作品色彩明亮、讓人愉悅
    引自 全書
    1872年,畢沙羅和家人一起搬去了蓬圖瓦茲,並在那裡度過了10年,他熱衷於畫一些質樸的鄉村景色,…1872到1873年間,畢沙羅創作了很多靜物和花卉作品
    引自 全書
    薩賀芬出身卑微,容貌醜陋,日復一日做著給人清洗、打掃的工作。作為清潔女傭,她根本負擔不起顏料的費用。每天工作完之後,她就會跑去小溪中挖泥漿,採集各種野草和苔蘚,有時還會偷偷從僱主家溜走跑到教堂裡收集蠟燭。她會在屠夫那裡找一些動物的血,再花上幾十分法郎買點兒油漆。到了晚上,她就把這些奇特的東西混在一起做成顏料,唱著聖歌作畫。薩賀芬是個性格怪僻的女人,她終身未嫁,喜愛獨處,比起和鎮子上的人打交道,她更願意在樹下閉上眼睛,感受風的吹拂,或是花數個小時在田野上散步,在溪流中裸泳。她經常對著花和樹說話,還會把花粉從花蕊中取出來灑在蝴蝶的翅膀上。她會靜靜地觀察植物的種籽發芽,沈酔於山雞翅膀上濃烈的色彩,她對自然界充滿著感情。對於這個女人而言,只有大自然對她毫不設防,完全、徹底地接納她。“如果我感到傷心,我會去野外看看樹。和花鳥說話,心情就會變好。”…“除了畫畫之外,我什麼都不在乎,我也不在乎戰爭,只有畫畫是我的全部激情所在。我的感情都在畫布上面,那些美麗的花朵像是毛毛蟲一樣在爬行蠕動,並且閃耀著水果的光芒。”|有著神聖的激情和中世紀的狂熱”|她的花葉像藤蔓一樣瘋狂生長在畫布上,那是一種被傷害後的不可阻擋的生命力,如同她沉默和被忽視的一生。|患上了慢性精神病,後來孤獨地逝去。
    引自 全書
    除了向日葵以外,梵高還畫過玫瑰、杏花、桃花和鳶尾花。梵高對花的熱愛不僅僅來自對自然的好奇和傾慕,他更著迷於花朵繽紛的色彩。“我幾乎什麼都不畫,只畫花,它們能讓我習慣除了灰色以外的色彩——那些粉色、清淡或明亮的綠色、淡藍色、紫羅蘭色、黃色和明亮的紅色。”…梵高給提奧的信中寫道:“我總是不停地散步,我熱愛自然……這是了解藝術的真正方式。”…離開巴黎之後,梵高搬去了法國東南部的阿爾勒,他被那裡的色彩所震撼。“地中海的顏色就像鯖魚一樣變幻莫測,你不知道它是綠色還是紫色,你也不確定是不是藍色……而現在這裡被黃銅般的金色所籠罩,色彩無比和諧,就像德拉克洛瓦畫布上的顏料。”/地中海無與倫比的色調讓梵高激動不已,他要求房東把房子刷成了新鮮黃油的顏色,而這棟著名的“黃房子”成為他最負盛名的作品《向日葵》系列的靈感居所。…“我打算用一組畫來裝飾工作室,以誠摯地期待高更與我同住與此。沒有什麼比大朵大朵的向日葵更為合適的了。按計劃我會完成12幅作品。它們將共奏一曲藍黃交融的樂章。而向日葵花期短暫,我需要天一亮就開始工作,才能保證一氣呵成。”1888年8月20日,梵高開始依靠咖啡和酒精的支撐,在6天的時間內創作了4幅向日葵,他把其中兩幅掛在了高更的臥室。/在梵高看來,“簡單的事物中包含著某種像海一樣的崇高偉大”。他讓這些日常之物充滿了原始的生命張力,“當我畫太陽時,我希望人們感覺到它是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旋轉著,正在發出威力巨大的光和熱浪;當我花一塊麥田,我希望人們能看到麥粒內部的原子正朝著他們最後的成熟和綻放而努力;當我畫一株蘋果樹時,我希望人們能體嘗到蘋果裡面的果汁正把果皮撐開,果核裡的種籽正在為結出果實而膨脹”。|奧地利作家…對梵高的畫有這樣的理解:“在所有這一切中, 我感受到了一顆心,創造這些的那個人的靈魂,他以這樣的夢想回答了他自己最可怕的懷疑產生的癲狂。我能感受,能知道,能了然,能喜悅他情感的高潮與低谷,不管是外在的還是內心的。”
    引自 全書
    吉維尼的莫奈花園前面是一片略有傾斜的開闊地,一直延伸到塞納河邊。1883年春天,畫家莫奈43歲時開始定居在此,度過他人生後一半的43年,並最終以86的高齡長眠於小鎮的公墓。|畫家在這裡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莫奈非常著迷於植物|莫奈對色彩有著極強的感知力和分辨力,也許正是為了體會各種顏色微妙的個性與混合在一起的效果,他才花費如此巨大的心血佈置著自己的花園。…依著花木原來的生長形態來設計,並不刻意修剪,而是任其爭奇鬥艷、自由發展。…黃色的金盞花和藍色的鳶尾,是莫奈最喜歡的搭配;在他畫中常看到這種黃與藍,…他的畫以柔軟色調為前景,深色為背景;他在樹下種藍色的花,以抵消樹下的陰影;花園西邊,種紅黃色調的花,讓夕陽的光輝更明亮。…在中央大道,莫奈做了6個拱形花架,夏天爬滿10種不同的攀緣薔薇,是色彩有了立體感,投下斑駁的光影。 常玉筆下的花,大多純淨唯美,有時也忽然淒厲,完全是他人生境遇的寫照。/民國時的留法畫家,會過的都當了校長或成了大師…留在巴黎的,一類是擅“經營”的儒家畫家…常玉和唐海文算是我行我素的另類,更像超然物外的“道家”。唐海文一生居無定所,亦無財產,興起以潑墨揮灑,興盡即浪跡天涯;常玉家道中落,卻還是“浪蕩子”做派。…常玉骨子裡是中國古典式的,如莊生曉夢迷蝴蝶的癡,或是賈寶玉的琉璃世界。熊秉明曾以《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中“盆、魂、痕、昏”4個作詩的韻腳來形容常玉的盆花作品。他作品中的花純淨如“水做的骨肉”,淺淺粉紅的女體顏色是他最愛;而枝幹頓挫如生鐵鑄造,剛直倔強氣息迫人。嬌柔時,如隔輕紗薄霧;濃烈時,花葉從黑色中陡然綻放。一幅菊花,X光附片一樣的藍黑木刻,如同被看穿了的花的魂魄。/長於說;“我不欺騙,故此,我不被歸納為這些為人接受的畫家之一。”生前也美歐參與過藝術組織與運動,也沒有做過畫畫以外的大事,甚至不與畫廊合作。他死後,作品被成捆出賣。其中一卷作品背後有畫家以小楷所書:“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而近年來,他的作品開始在拍賣會屢創天價。常玉死時是清掃墓園的零工。巴黎的墓園都是按照花園來設計的,但願常玉在最後時日中,也可時時感到花的美。
    引自 全書
    “我總是能注意到花。”安迪.沃霍爾這樣說。在他的這張照片中,那條內褲也像是一朵破爛的花。|波普藝術
    引自 全書
    170法國女作家柯萊特對於發芽和開花的一切有著天生的興趣,…對植物不厭其煩的描述——野薔薇的落蕊、早開的山梅樹、黃色墜子的金盞花、林間小徑邊的野莓、葡萄捲鬚……連腋芽裡的蚜蟲和花瓣中的蜜蜂也一一盡述。|對於自然的愛好來自她的母親。母親經常呼喚孩子“看啊”,“去看”。…母親在晚年曾婉拒了他們的邀請——因為她那株粉紅色的仙人掌要開花了,她要留在家裡陪著花兒,在等待著熱帶花朵開放時需要暫停一切。|在普羅旺斯,柯萊特遇見她最後一任先生。…“多麼美,我再也不想去別處了。” 171等到結束每日漫長的閱讀,普魯斯特就睡出門去大自然中漫步,進入那個枝葉繁茂、潮濕又閃閃發亮的世界。對於他而言,自然界中的花草是理解美與真實世界的一條小徑,是一種難以抑制的原始慾望。他獨自一人浸淫在鳶尾花的香氣中,感受它帶來的柔軟的愉悅感。這些明朗又充滿生機的花草撩撥著普魯斯特敏感的內心世界,也激發出了一絲敬畏之心。他渴望找到適合的詞彙去讚美那些自然造物,來準確表達他的感受。/《追憶似水年華》 173印象派退潮之後,世界迎來了戰爭和工業革命,整個歐洲被籠罩在迷惘、恐懼和孤獨中。|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
    引自 全書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一生癡迷于園圃。
    引自 全書
    175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我和花草有約》
    引自 全書
    我們站在園子里,不說話,就十分美麗
    引自 全書
    2019-03-14 12:13:45 1人喜欢 回应

luze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410条 )

肆意生长
1
雨季不再来
1
倾城之恋
1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
俗世奇人
1
儒林外史
1
乡村生活图景
1
思光華梵講詞
2
红书
1
古寺巡礼
2
从文自传
1
游隼
1
美学散步(彩图本)
1
心安即是家
1
巨匠与杰作
1
子恺书话
1
王赓武回忆录
1
德米安
1
鳄鱼街
1
约会
1
和风之心
2
云雀叫了一整天
1
不羁的风:张国荣亲笔图文随笔集
1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
1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1
走到人生边上
1
空空如也
1
舒国治精选集
1
苏州古典园林
2
寻豆师:非洲咖啡指南
3
致D
1
寻豆师
1
啤酒的科学
1
顾城哲思录
2
走进生命的学问
2
音调未定的传统
1
朝圣者的碗钵
1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诗选2
1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1
加缪手记
1
宁波老建筑
1
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
1
擁抱之書
1
说扬州
1
茶与茶器
1
咖啡之道
1
西西诗集
1
村庄传
1
琉璃厂杂记
1
缓慢的归乡
1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
客乡
1
仙骨佛心
1
哲学·科学·常识
1
卡夫卡全集(全10卷)
1
文学回忆录
3
麦秋
1
私语书
1
威士忌品鉴大全
1
酒吧里的威士忌课
1
品鉴威士忌
1
威士忌赏味指南
1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1
威士忌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1
忧郁的热带
1
常识与通识
1
孤独是迷人的
1
中国情怀
1
死屋手记
1
苏轼集
1
大叔
1
谈艺录
1
天真的人类学家
1
吴哥之美
2
枕草子
1
写在人生边上 人生边上的边上 石语
1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1
昆虫记
2
浮城述梦人
1
中国石窟寺研究
1
苏菲的世界
1
呐喊·彷徨
1
轴心时代
1
风流不见使人愁
1
另一种乡愁(增订版)
1
繁花
1
沙耆的乡愁
1
世界咖啡地图
2
雅债
1
中国古代建筑史
1
新食货志
1
茶之路
1
白先勇说昆曲
1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1
建筑的意境
1
盖房记
1
给所有昨日的诗
1
万物静默如谜
1
说徐志摩
1
积存时间的生活
1
无知的游历
1
听闻
1
东钱湖古刹与名士
1
小窗幽记
1
顾随诗词讲记
1
skmt:坂本龙一是谁
1
流水似的走马
2
日本的佛教与神祇信仰
1
伍尔夫读书随笔
1
木心遗稿
1
季风吹拂的土地
2
目送
1
额尔古纳河右岸
1
四明谈助(上下)
1
茶叶帝国
1
素履之往
1
故乡的野菜
1
宁波老俗
1
甬城街巷
5
天童道上
1
围城
1
我与这个世界的距离
1
宁波文化丛书 第二辑 四明首镇:鄞江历史文化溯源
1
诺阿诺阿——高更塔希提岛手记
1
美学散步
1
人性中的善与恶
1
宁波钩沉
1
寻豆师
1
鼓楼钟声-宁波城的生命印记
1
宁波文化丛书第二辑 钱湖烟雨:山水城市的栖居理想
1
北宋宁波文化史
1
宁波通史(共5册)
1
中国戏剧史
1
宁波文化丛书第二辑 千年郡庙:宁波城隍庙的前世今生
1
天赐慈城
1
印度记
2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1
住宅读本
1
花与童
2
宁波老墙门
1
东南园墅
1
书香月湖:江南士人的精神构建与历史流变
3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2
追忆似水年华
3
蜀道难
1
顾城哲思录
2
一人食
2
重走
4
把自己作为方法
1
清贫思想
1
小王子
3
书头篇尾
2
屋檐听雨
1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1
每天都是小春日和
1
永远的小春日和之人生无悔
1
刺猬的优雅
2
走进建筑师的家
2
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卷
10
遵生八笺
2
徒然草·方丈记
3
一片叶子下生活
2
建水记
1
英国病人
4
秋野拾零
1
风雅南塘
16
造房子
1
鄞州人文读本
6
乡间四季厨房
1
即兴判断
1
爱默生家的恶客
1
巴珑
1
温莎墓园日记
1
哥伦比亚的倒影
2
哥伦比亚的倒影
1
古罗马的荣光(地中海沿岸地区)/寻找生活环球风格阅览
1
恩主
1
民国北京城
1
谈美 文艺心理学
1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2
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冷
1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1
梵高手稿
1
草原狼导师
1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1
塔莎的世界
2
塔莎的花园
1
虚土
1
赤木家的食器柜
1
献给生活中的每一场小聚会
1
塔莎奶奶的四季食谱
1
巴黎咖啡馆史话
1
穷中谈吃
1
卡夫卡全集
1
世界咖啡学
1
这些人,那些事
1
流浪集
2
理想的下午
1
朱生豪情书全集
1
远方的邀请:泰戈尔游记选
1
河上一周
1
山中最后一季
1
神性的温柔
1
纪德游记
1
爱与黑暗的故事
1
咖啡赏味志
1
听杨绛谈往事
1
美国印象派作品/美国艺术书系
1
印象派绘画史(全二册)
1
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2
走进大师:从达・芬奇到杜尚
4
欧洲绘画史
1
西方绘画这棵树
1
西方100名画之旅
1
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
1
诺阿·诺阿
1
许鞍华说许鞍华
1
老师的提包
1
宁波旧影
1
悲剧心理学(中英文)
1
忍不住开了间家庭旅馆
1
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2
1
家庭日记
1
马克·吕布 东方印象
1
布瓜的世界
1
情人
1
上学记
1
在新疆
1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1
妈妈的柴火灶
1
去趟民国
1
半间灶披间
1
台湾味道
1
旧时光的味道
1
托斯卡纳乡村生活
1
小津
1
隔壁女子
1
老味道
1
孤岛集
1
清俗纪闻
1
老人情
1
京都一年(修订版)
1
人与土地(增补本)
1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1
忘言书
1
红楼梦
1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
1
周作人散文
1
远行
1
荒原狼
1
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2
对中国的乡愁
1
石川啄木诗歌集
1
爱的流放地
1
京都思路
1
Lonely Planet:泰国(2013年全新版)
1
用自己的節奏過生活
8
沈从文家书
1
生命之书
1
雨林精灵
1
失败之书
1
草言草语
6
最好的时光
4
月亮和六便士
2
雪洞
1
山中最后一季
1
红书
1
佐贺的超级阿嬷
1
解放孩子的潜能
1
一个人的村庄
1
出發點
1
瓦尔登湖
1
世间的盐
1
原来你非不快乐
1
纳兰词
1
蒙马特遗书
1
城门开
1
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
1
忧郁的热带
1
遇见一些人,流泪
1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1
守望灯塔
1
琼美卡随想录
1
十一种孤独
1
祖与占
1
培根随笔
1
历史的细节
1
1Q84 BOOK 1
1
暴风雨使我安睡
1
顾城文选·卷一:别有天地
1
不去吃会死
1
老麦咖啡馆
1
毛姆读书随笔
1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1
时间的针脚
1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1
徒然草
2
我们仨
1
蜗牛食堂
1
寻路中国
1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5
半生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