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黄对《游牧东京》的笔记(1)

明亮的黄
明亮的黄 (表达是抑郁的对立面。)

读过 游牧东京

游牧东京
  • 书名: 游牧东京
  • 作者: [日] 米田智彦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年: 2015-12
  • 《游牧东京》全书

    1、

    道路不是只有一条,倘若中途遇到问题,只要改正便好。重要的是决不能停止探索前方不同道路的脚步。

    大多数“人生设计师”们的共通性在于拥有“多条补给线”。为了面对出乎意料的人生,“自我”“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能仅仅预备一个方案。

    2、

    “游牧性的工作方式”的意义在于,“即便被公司辞退,找不到工作,在没有初始资金的情况下,也能从微小的事业开始,以不拘泥于工作场所或任何组织的方式生存。”

    3、

    因为免费借对方的电源和网络感觉总是单方面受到照顾,作为回报,我都会将对方公司的业务在自己的博客上介绍,或是把对公司经营者的采访进行网络直播。总之,我会尽量注意以互通有无、等价交换的心态与人交往。

    4、

    能从与过去工作毫无关系的人那里得到工作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我也再一次真实体会到了通过社交媒体孕育而生的各种连接的意义。

    5、

    宛如旅行般的日常生活,旅行又如日常生活般稀松平常。

    6、

    无论如何,我们都会被这世间的常识、教育和媒体所洗脑。同时也常常被家长、学校、周围人的期待、虚荣心、胜者、败者等标签所搅扰。

    然而,那个只要将自己的人生交托给国家或社会,便能过上富裕生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大家也应该认识到了这一点。认识他们之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每个人都足以开拓自己的人生。

    我认识的这群人绝不是些特殊的人,也不是所谓的富豪或者名人。他们是群有那么点勇气和行动力,积极乐观地看待未知未来的人;也是群怀有好奇心,享受出人意料的偶然事件,主动“选择”自己人生的人。

    但是,他们也绝不是所谓的“社会边缘人”。他们会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认真了解并熟练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与社会紧密接触的同时非常擅长商业运营。

    在我看来,他们可以说是“路上的智者”,也可以被称为“街头冒险家”。这个词有“能在街头顽强生存下来的人”的意思。但我更想说的是,他们并不在工作与个人生活,金钱与时间之间进行“二选一”的选择,而是知道生活的秘诀是一切都要有所平衡。他们在固执顽强地接受时代的变迁的同时,拥有着柔软坚强的内心。

    7、

    不将自己的潜能限制于某一行业或是某一家公司,而是建立起平行事业线并同时进行,不仅是对将来的风险控制,也是对全新未来的一种投资。

    8、

    重要的是能拥有更多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世界,并随时准备开拓更多的可能性。

    9、

    “自我设计”在这里并不是要将个体的个性最大化,而是要实现个体的多层面最大化。

    10、

    “与不同的人接触,会有怎样的自己出现呢?”我愉快地期待着自己的变化。 11、

    拥有另一副面孔意味着要与所参加的圈子里的人建立关系,而在不知不觉中圈子内的人际关系也成为了促成自我变化的重要手段。

    人际关系的改变,也许可以说能自然而然地造就内心层面的改变。在A组织的性格与在B组织的性格是不一样的。这样的差异是值得肯定的。自我身份不一定只有一个。

    12、

    问题不在于最终是否能从事相关工作,而是让多个自我同时并行。其成果将会生出各样新的邂逅及人际关系,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未来。 13、

    在咬牙坚持现状的同时,也可以试着抓住其他各种机会;不将自己的潜能封闭于某一个行业,在其他行业上试着培养另一个自我。

    14、

    我们应该放弃原有的“人各有所专”的思维的局限,试着在复数的工作,复数的项目之间游走。这样也可以达到风险控制的效果。比起在一个工作上走不通,从事复数的工作才能避开风险。

    15、

    在琐碎的工作不断积累增多的过程中,收入也随之成倍增加。一个工作快要完成的时候,很快进入下一个工作的准备。这可以算作熟练掌握“复业”之工作方法的窍门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司职员”的状态则好像“只有一个客户而已”吧。

    16、

    现今社会,在各领域,“只有专业出身的才能干”的固定观念已渐渐倒塌,“因为是外行才能做起来”的想法会逐渐兴盛。 17、

    网络媒体并不是单方面地传递信息,同时也对阅读其信息的人们产生影响。这些类似感想和意见的东西,能帮助人们寻找全新的未来,提高士气,以及进行方向性的微调整。这其中也充分地蕴藏着人与人相遇的可能性,还有那偶然发生的幸运机会。

    18、

    与其对外开放自己的家,不如对外开放自己。如果要做出这样的改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我内容化”。其实也没有什么会失去的,只要完全开放自己,便会有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提供有用的经验,也能够很轻易地结识不同领域的人。

    19、

    工作的价值对于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人生设计并不意味着恨不得舍去最基本的生活,硬着头皮去做出某种改变和尝试。比起这些更重要的是,在营造自身感到幸福的生活环境的前提下,思考如何工作。

    “与其批判现在的社会,向他人展示自己正在改变的状态会更有意义。”我想,他们做出的改变能给对已有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提出疑问的人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启发和刺激。

    20、

    越是优秀的人,越会最大程度上适应现有环境中最富有且最优秀的组织,也会尽快自我定性。

    21、

    进化论的本意,并不是在弱肉强食当中只有强大的生物体才能存活下来的意思,而是描述了海洋中较为弱小的物种到达没有敌方的浅滩,从那里继续向敌方较少的大陆前进,最终进化出肺呼吸功能并演变成人类的故事。弱肉强食的理论并不等同于适应最大化。

    22、

    我真实地体会到了因扩大交际圈而得到的巨大收获。同时也发现了未知的自我和潜能。由于与不同的人沟通的关系,人会不停地发生越来越多的变化。

    23、

    要想改变现有的行为方式,要先从“去过去从未去过的地方”“认识新的朋友”开始。

    24、

    工作上的灵感和素材并不来源于办公室或是书桌,而是隐藏于真实的社会、街道,以及在那里相遇的人们当中。 25、

    从工作设计的角度,思考能够建立新的连接的工作方式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工作设计的核心就是如何选择“能产生连接的地点”。

    26、

    创业或是项目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某种“偶然”的机会吧。

    人生中偶然的邂逅,都能成为有所收获的连接。而这样的连接,只有抱着开放的心态和好奇心与人接触才会产生。

    27、

    活动是最直接最简单上手的“合作项目”:活动的开始日期和截止日期早早便定好,只要活动结束便可以轻松地解散了。人与人之间倘若不共同做点什么还是很难更为融洽地交谈,作为社会人,往往再次见面也总需要点理由。

    除了共同举办活动之外,我有时还会对对方进行采访。通过采访能了解对方的内心,比起单纯地在一起喝酒,亲密度会提高很多。与此同时对方也不得不认真起来。以这样的方式,也许还能从有缘分的人中带来更大的人际交往圈。

    28、

    为了能与合作伙伴们加深交流,他们日夜兼程地进行着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一旦脑中有了好的想法便希望能将其成形,不是采用迅速约见的方法,便是通过Skype或google hangouts进行网络会议。

    29、

    在寻找商业机会和“连接”方面,如今没有比社交媒体更有效率的工具了。

    30、

    共享工作间或是共同工作间的重要因素,不仅是位置方面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有什么样的人在那里”这样以人为中心的资源因素。

    31、

    在地点的设计和构思方面,也不需要强求展现出某种“成熟的世界观”。关键在于如何能让聚集在圈子内的人们自己改变圈子的氛围,丰富圈子的多样性和留白。

    32、

    “我们真的希望能建立起一个能对社会产生变革影响的圈子。现在‘co-ba’的利用者主要以IT业的创业者、网页设计师、编程工程师为主,将来随着来自建筑、设计、出版等不同行业的创意工作者的增多,我们也希望能不单为创意制作者们提供合作的温床,也在他们的工作设计、工作构建方面有所帮助。”

    中村先生说,加上cooperation, communication,作为第三个“co”的“co-presence”,换句话说,我们希望能有意识地增添同处一室便能互相有所启发的特点。

    “简单地说,就是在我们这里,即便坐在旁边的人与自己做着完全不同的工作,互相之间也能轻松地发起‘那是什么,看上去很有意思呢,能教教我吗?’这样的对话。这是在一般的咖啡馆很难做到的。”

    33、

    共享工作间也许能从单纯的以租赁收入为目的的房地产业务,慢慢变为创意产业和传播改变人们意识的文化的聚集地。……人是场所里最大的内容,更进一步讲,如果场所本身不能产生高附加值的东西,极具魅力的人们也不会聚集于此吧。

    34、

    作为企业员工培训课程的“跨行业培训”等“公司内部社会型学习课程”……主要的培训内容是锻炼未来的商业从业者所需的“合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35、

    最重要的是在经历了社会型学习之后,企业内部能有更多的人感受到自身的潜能。因此,企业内部社会型学习的氛围塑造变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能改变日本国内八成的公司职员的心态,是无法改变日本人的工作方式的。”

    36、

    共享工作间并不单纯是共享工作场所,人们于此也能在知识、经验、能力及兴趣方面共同提高。

    “社会型学习”的意义并不仅在于以互联网为中心的远程学习方法,它还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学习形式:真实的自己可以在互联网中,与他人持续地传授经验、互助学习,这是一个人不可能做到的。

    37、

    共享工作间的经营目标不仅是供人们共享电源、网线、家具或电子产品,更大的目标是获得因思想的碰撞和人与人的连接而产生出的新的价值。 38、

    在自由职业者与企业家们之间的“横向连接”搭建之后,我觉得再下一步应该是企业与自由团体间的“纵向关系的建设”了。

    39、

    共享工作间将来会更多地着眼于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尤其会积极地在举办各种活动、共同开发服务及人才交流方面有所举措吧。企业方面也开始考虑通过增添外部血液和刺激,对企业产生新的变革和活化组织结构。

    40、

    为了能开发新的商品和服务,企业希望有效地启用外部人才,所以会通过长期积累下来的流通网络和顾客名单将公司内部很难产生的创意向社会公布。与此同时,自由职业的创意工作者及商业工作者也在与优秀企业合作项目的过程中,加深了与社会的连接。 41、

    共享工作间与合租屋相同,不同的入住成员,会改变那个场所的氛围。

    现在各式各样的共享工作间都在打出自己的特色,寻找自己的目标客户:“Lightning Spot”(涉谷)主要面向自由商业工作者,“Samurai Startup Island”(天王洲)主要面向准备进军海外市场的创业者,“NOMAD NEW'S BASE”(西麻布)目标是将创业者与投资者相互匹配。

    42、

    现在,劳动者的意识,逐渐从自我满足向自我实现的目标改变,为了更好地使用金钱、时间以及自身能力而奔走着。同时,这个时代也从以组织为中心的时代向以“个体”为中心的时代逐渐转移……更进一步说,因为越来越多的互相连接的个体们会聚在一起,将来的社会会向以共同的事情为中心的“项目”的时代演变。

    43、

    共同工作这样崭新的协同工作方式也许能成为产生变革或是创业者的一个不小的突破口。

    44、

    “我的想法是与其赚更多的钱过上退休后的美好人生,不如现在便马上展开那美好的人生。我希望将六十岁之前的四十年投入工作,退休后剩下的二十年投入兴趣爱好的纵向型人生计划横向进行。我具体计划是,一周当中的三天半工作,三天半休息,这是我人生横向计划的实践性的开始。如此一来,可以自由地享受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自由地开始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试着不考虑所谓的人生顺序。”

    45、

    “时间和金钱是为了活在当下准备的。想做的事情和职业生活可以同时进行。”

    46、

    “我认为的‘游牧生活’并不单纯指那些居无定所的旅人,而是指能将人生的时间轴横向安排,在人生的地图中,可以马上出发开始一段旅程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爱好也会有所改变,想做的事情也会变得更多吧。想做的事情仿佛没有尽头。所以为了能完成所有心愿,还是要趁早开始。”

    47、

    应该先打好无论在何处都能稳定地工作的心理基础。成为自由职业者后,即便是得到了稳定的案子,如果不能尽快熟悉工作,再加上边旅行边工作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也许会导致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 48、

    尽量在当地也创造能工作的环境。这样一来,旅行途中工作不仅不会停下来,收入也不会断掉。

    49、

    即便是住在不同的地方,也要与平时一样,能“工作”,能“练瑜伽”。

    无论在何处都不能打乱日常生活的节奏。

    50、

    在独立之初,尽量减少成本,即便项目规模不大,也要一点点积累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如此一来,只要有机会和工作需求,便可以自由地去往各地。

    如果已有了固定的客户,如果能向大石先生那样自己建立起个人化的经济生态圈,居住地点真的可以选择在世界各地。

    51、

    在人生设计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不在意过去的固定观念,而是冲着自己前进的方向,反复试错。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拘泥于一个选择,提前选好备选方案,同时想办法平行其他工作或项目也很重要。但是,倘若不面对挑战,终将一无所获。

    52、

    比起为了追赶市场信息而经常成为他人的追随者,不如去寻找能令自己变得疯狂的、从心底感到兴奋的东西。我想这些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商品和内容吧。

    53、

    “能喜欢上过去与自己无缘的土地,体会到其中的丰富性,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大的发现。”

    54、

    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生活,总会卷入到一种“不能落后于大家”的焦虑情绪中。

    “但是,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年之后,竟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因为知道不去那些活动也没有给别人带来不便,也不会因此没了朋友。在班级里,如果与女同学没有相同的话题也许会被疏远,我却脱离了这样的感觉。因为在乡下育儿,也不会因为去不了聚会而感到寂寞。如果因此被大伙儿被排斥,我倒有‘正好求之不得’的感觉。”

    55、

    佛教上所说的放弃思考等于“止观”,也指的是不能每天都与时间和信息赛跑。

    56、

    “我们试着抓住机遇,在机会中挑战自我。在这之后,项目便自然成形,也慢慢成为了我们的独创作品。但这个过程必定是充满不安和挑战的。因为没有任何先例可言。”

    人生设计也与之相似,要经常与不安作斗争。如果要消除不安,便会倾向在世间寻找先例,将人生与“已有的东西”“耳熟能详的东西”靠拢。但最后还是走到了被人铺好的轨道上。

    当然,要是对这样的人生给予肯定,也没有关系。

    但是,在这之后的人生中,这个轨道很有可能会中途停止。此时为了能不再踌躇不前,还是需要打磨自己的感受力,亲手设计自己的人生。

    57、

    在这个无法预测未来的时代中航行,也许更合理的方式是想象着前方的目的地,以有可能被恶劣天气袭击为前提前进吧。

    58、

    计划最终不过是画中的大饼,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行动中解决问题前行的过程。 59、

    以从解决问题出发的设计型思考方法:

    1)推迟进行判断或批判

    2)欢迎突发奇想

    3)借用他人的好想法

    4)精神只集中在现在讨论的问题

    5)一次只有一人发言

    6)将问题视觉化

    7)比起质量更追求数量

    这种思考方法与逻辑思考法相对,被称为“水平思考”法。这种思考方法并不满足于逻辑式思考的螺旋上升的目标,而是希望利用大胆的联想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拓宽思考的广度。

    换做在人生设计上思考的话,不要用“多少岁要拿出怎样的成绩之后就必须换工作”的逻辑式螺旋上升的思考方法,而是试着拿出多个选项,即便是看上去毫无意义,没有任何生产力的选项,也试着优先排序那些让自己感到兴奋的选项,“在自己内心做个头脑风暴”。

    ……重要的是能在一片空白的素描本上自由自在地描绘自己的想法。

    与过去的计划书风格不同,一边将问题视觉化一边思考,有时甚至到达疯狂地集中精神的状态,通过项目数量的实质性增多,孕育出新的发现。

    总之,新的想法是不能仅凭借逻辑思考法孕育而出的,人生计划也不可能根据逻辑式的螺旋上升式方法而只得出秩序井然又可预见的东西。况且,本身就不可能有可预见的未来。

    人生仿佛出海航行,最初描绘的地图并没有任何意义。波浪会随时变化,目标的岛屿也会随时消失。与其执着于曾经画好的地图,不如手持圆规经常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未来。

    60、

    当人们试着停下来的时候,反而能觉察到一些其他东西。

    不是“找到了一直在寻觅的东西”,而是“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61、

    如果没有行动是不会有任何偶然事件发生的,我们怎样看待意外事件,如何对其做出反应,都会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

    为了能改变看待未来的视角,首先要做的不是追求计划的完美性,而是以过程中会发生偶然事件为前提展开行动。

    (斯坦福大学约翰·D·克朗伯兹教授的“plant performance theory”理论,也被称为“计划中的偶然性”理论)

    62、

    具有以下行为特征的人更容易引发“计划性的偶然”事件。

    1)好奇心(摸索能带来新成长的机会)

    2)持续性(不甘于失败不断尝试)

    3)柔软性(经常改变自身姿势和状态)

    4)乐观性(认为机会必定到来,也必定成为囊中之物)

    5)冒险精神(即使结果不得而知也开始行动)

    克朗伯兹教授的想法可以总结为“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具备随时随地都能做出改变的开放性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他的想法是,与其被自身的问题和情绪所困扰,不如关注如何“行动”;比起花时间模拟真实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不如“用行动打破现状”。

    63、

    如果她在动身之前,做出各种精密计划,也许会永远跨不出这一步吧。

    然而,毅然决然的行动带给了她意外的灵感,也让她得到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视角”。

    64、

    在创业中不应该只提出“你做的是什么?”这样短视的目标,而是“你做的是什么,能为社会有何贡献?”这样有视野的本质问题。

    创业上“真正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技术的缺陷,而是因为生产了人们毫无期待的,对社会没有意义的,毫无视野可言的东西。

    65、

    如果一味地思考“自己到底能做什么”的问题,便会不自觉地认为“只有会了XX之后才能开始做XX”,结果只会变得无法行动。 但是如果引入“Lean Startup”的思考方法,首先要试着开始行动,在确认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客观评价自己的同时,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经验快速活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

    在人生设计方面的三要素——“自我”“工作”“生活”方面,一开始都大可不必追求完美,从不完美的雏形状态开始行动,便能在过程中熟练地处理各种变化。

    我所认识的人生设计师们在一开始也都一定会被周遭的人投来异样的眼光,“这么做真的没问题吗?”但他们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从未对开始行动产生过疑问,都首先尝试去做,然后在信心的积累过程中,慢慢学习做得更好。

    在人生设计方面,改变过去看问题的角度,重点在于具备这样的“雏形式思考”方式——先去尝试,然后再试着在改善中前进。

    66、

    津田小姐因为与意料之外却需要自己的人相遇,把终身的事业和日常工作相互融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她才是一位真正的没有进行任何倒推计划的人生设计师。

    成功与失败的差距在于,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有基于过去的经验尽早尝试别的方法的能力。成功的道路并不是笔直前进,而是需要经历各种曲折的小路,不断改变视角的过程。

    即使在旅行途中意识到了计划的缺陷却仍然执行,最后就经常会陷入“这次的失败都是由于为了完成一开始定好的计划”的自怜的死胡同中。如果被必须坚持到最后不能放弃的美德所牵绊,尽管在途中已经感觉到计划“不能顺利完成”,也只能一意孤行地继续下去。

    在人生的前进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与最初的想法相距甚远的情况,这样也没关系。人生也是一个巨大的项目。即便过程中充满了曲折的道路,管理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能够在验证与修正中前进,是否能保持变化的状态。

    67、

    在逐渐改变自我的同时,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吸引到自己身旁。

    在这个过程中,每次都需要“回到初学者”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很多人已经觉得“我才不要再回到初学者的状态”。但是只有不把它当做是辛苦,从零开始的做的事情才能变为未知且兴奋的体验吧。

    保持随时都可以开始新事物的“心态”,才能给自己带来过去从未想到的意外发现、邂逅以及喜悦。

    68、

    尽量尽早开始行动,积累小小的失败。在反复改进的过程中,吸纳“可变性”及“偶然性”。在设计自己独有的人生方面,行动越晚越会陷入到不利的状况中。

    69、

    因为要勉强自己“决定的事情要坚持到最后”,结果快坚持不住的时候依旧犹豫不决,最后直到金钱和体力全部耗尽的时候才放弃。这其实才是最差的决断力。

    即使是很小的差距,在修正轨道上不断积累,最终也会导致巨大的差异。尽管注意到了问题,却仍对应修正的负面部分置之不理的话,问题只会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为了不陷入这样的局面,我们需要面对现实,积极反省,并做好迎接下次机会的准备。在反复几次之后,自己工作生活的状态也会变得更好,也能逐渐感到自己比原来成长了许多。

    70、

    不管是工作还是人生设计,大多数都不可能按照计划进行。所以,我们最好能在自己完成的里程碑上有所记录,在确认自我进步和不断改变的过程中,采用将计划与现实结合的思考方法。

    特别要留心的是,不要将世间认为的正确的事物顺理成章地接受。我们需要面对现实进行思考,客观地看待周遭发生的事情。只有这样,当发生意外事件的时候,才能迅速做出轨道修正的小距离的旋转,自己的脑中才能出现敏捷的意识。

    71、

    人生设计的最终目标,可以说是拥有能感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的生活方式。为了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不被单一价值观所束缚,在计划与偶然“之间”来回摆动,保持可变性。

    我们朝着某个目标全身心地不顾后果地前进的时候,也会因为进展不顺而改变工作方法,偶尔也会放弃不做。所以如果觉得不是自己能胜任的舞台,也没有必要勉强上台。

    我一点也没有要所有人都从公司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自由中间人,或是流浪者、啃老族的意思,而且这在这个社会也不可能发生。80%的日本人是公司职员的现状还是会持续下去吧。我想说的是,最好还是诚实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自己所奋斗的地方。

    72、

    他们在并行现在生活的同时,总在探索开展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构建新的生活。人生设计师们就是这样一群过着多样性生活的人。

    过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为自我寻找逃避的道路,而是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看待事物,能够自我控制“视点的解像度”。

    以伊姆斯椅子而出名的设计师查尔斯&蕾·伊姆斯夫妇曾制作了一部名为《十的次方》(Powers of Ten)的影片。在影片开始的时候,摄像头从躺在芝加哥某公园内的年轻男女慢慢升到空中,逐渐冲向宇宙,然后以十的次方的速度急速向外扩展。这之后又迅速回到地球,返回到公园里的男子身体里,一直进入到他的细胞中。这个仅有九分半中的影片描述了“视点的解像度”之旅。

    我所认识的人生设计师们也具备这样的宏观和微观的视点。时而从远处观察自己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时而面对眼前的课题,勇往直前地向前进。

    73、

    我常常感到另一个自己在关注着自己,他的视角还会不断向上空飞去。即使在东京生活,但只要在市内拥有几个据点,视野便会变得非常广阔;如果能在都市和乡村往返生活,还能拥有更多双“眼睛”。

    生活实验项目开始之初,我就已经开始了“移动生活”。因此我能很自然地在多据点的移动生活与固定住所“之间”,客观地鸟瞰自己所处的位置。

    从微观的主观角度来看的话,每天为了处理眼前的现实事物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是从宏观的视角来看,我们都不过是这个大城市中一个个蠢蠢欲动的小生命而已。

    通过提高自己的“视点的解像度”,不仅能客观地鸟瞰自己所处的位置,而且不会使自己陷入细节,把自己埋没于日常的琐碎、一成不变的生活中。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变得像一个地球村的同时,我们的生活却依旧局限于眼前的工作。有一种视野反而在缩小的错觉。问题考虑得过多,反而失去了对身体的感觉,渐渐变得不能凭借自己的思考开展行动。

    我们时常能在眼前的工作上施展各种本领,却在人生设计上,忘记还有很多选择。

    但是,为了这唯有一次的人生,应该再次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视角展开,思考一切可能性。

    74、

    比起在做计划、预测未来、计算、倒推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金钱,不如先专注于应该集中的事情上并做出行动。

    75、

    正像克朗伯兹教授所言,个人职业发展的八成都会被偶然事件所左右,扩大自己的立脚点及与这个世界接触的面积,也能够成为对应突发事件的策略之一。因此,我们应该不局限自己的世界,保持在各种“之间”往返的灵活性。

    不要将自我的可能性限定唯一,也不要在二选一中抛弃其他可能性,而是在保存更多的可能性的同时,积极地选择在两者“之间”往返的人生。不要将自我的可能性限定唯一,也不要在二选一中抛弃其他可能性,而是在保存更多的可能性的同时,积极地选择在两者“之间”往返的人生。

    76、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伊甸园之东》等作品而出名的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的天才就是追着蝴蝶,不知不觉中爬上山顶的少年。”

    斯坦贝克在这里所描述的“少年”,并不是在有目的性地努力爬山,而是单纯被眼前的蝴蝶“迷住”了。他不是在憧憬那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投入在自己的梦想中”。

    这样的精神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流状态”。努力所面对的现实有时很残酷,会遇到被人背叛等情况,而处在“入迷”的状态却绝不会被背叛。

    处于心流状态,拥有盲目自信才是最大的武器。与其恐惧害怕未来,不如现在便进入“入迷的状态”。 77、

    凭借毫无根据的自信与克朗伯兹教授所说的“好奇心”“持续性”“柔软性”“乐观性”以及“冒险精神”,勇往直前地前进的同时,慢慢地将自己的可能性与现实靠拢。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设计。

    78、

    与其对这个世界吹毛求疵,不如尝试去行动,去做点什么。这才是人生设计的本质。

    79、

    正是在这不确定的时代,新颖的流动性的生活方式,才能在世界各地同时悄然展开。自己的人生要靠自己去开拓。没有人会突然从哪里冒出来拯救自己。越认清现实越会感到失望,但这就是人生。

    然而,如果迈出了自我决定这一步,不光有困难还有喜悦。因为是自己主动掌握的工作和生活,既不能向任何人做出辩解,也不能轻易妥协,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无法替代的充实感。

    80、

    人生当中失败和挫折是无法回避的,即便不是从零开始,我们也能通过“自我选择”重新站起来。

    81、

    “自己的人生不要托付给任何人,也不要转让给任何人。自己要主动去设计!要有自我选择的意志和主动性。收集好信息后也不要过于胆怯或在做计划上花费太多时间,首先要放开手脚,开始行动。尝试失败、思考。不用非要跟谁一样,这些都是回首自己经历时的痕迹。”

    82、

    “光芒总是从边缘射入。想象力常在处于边缘的人们那里产生。要固执地相信那些没有来由的自信。”

    2018-11-27 16:29:40 1人喜欢 1回应

明亮的黄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620条 )

一个人不要怕
1
特别可爱 特别痛快
1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4
当你自律自控,才能又飒又爽(每一个又美又飒的女人都在看,梁爽全新作品!)
1
文学课(浓缩沈从文60余年文学经验的阅读写作课)
1
姆咪爸爸回忆录
1
总结
1
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1
托尔斯泰思想小品
1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1
纳瓦尔宝典
1
时间的果
2
通透
1
爱是啮齿动物
1
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
1
星辰时刻
1
写作与生活
2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1
往里走,安顿自己
1
日本人的画像
1
一个人的好天气
1
寻羊冒险记
1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1
1973年的弹子球
4
弃猫
1
长皱了的小孩
2
昨天堂
1
人生学校:微小的幸福
2
性的尊重
1
我的精神家园
1
电影的口音
1
顿悟与启迪
1
反与正 婚礼集 夏天集
1
慢慢走啊,去过美的人生
1
夏摩山谷
1
一切境
6
我决定独自生活
4
品牌洗脑(珍藏版)
1
基层女性
4
故事识别
3
斯坦福大学写作课
2
戏剧艺术十五讲
3
作家的信念:生活、技巧、艺术
2
散文课
6
夜的女采摘员
1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
1
我执
2
成为厉害的普通人:松浦弥太郎的思考术
1
超越期待
1
自控力
1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
10
找钥匙
3
单身女性的时代
1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2
妈阁是座城
5
候场
2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1
关于写作
1
秦汉魏晋史探微
3
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
1
剑桥中国秦汉史
10
春秋史
3
左传开讲
1
眼前
5
谁说了算?
2
自我的本质
4
马克·吐温自传
5
文学履途
3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1
正直
1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
1
36岁,人生半熟
1
第二性
1
碎片
6
凡人之心
1
寻路中国
1
贾想II
1
贾想 I
1
汪曾祺全集(全12卷)
1
毛姆写作笔记
1
生活,是第一位的
4
我的世界是安静的
2
山中的糖果
1
顿悟的时刻
2
让画眉自由地唱它自己的歌
1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
16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
10
汪曾祺书信集
1
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
2
土星照命
2
陈忠实文学回忆录
2
平凡的世界
3
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
5
小津安二郎剧本集
1
使节
5
不合理的行为
8
过河入林
1
铜锣烧也有春天
3
草疯长
8
豆腐匠的哲学
5
遍地风流
1
棋王·树王·孩子王
2
小说中的心事
1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2
两只空气同时落球
5
人生
3
假如真有时光机
1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4
早晨从中午开始
8
保护才能
3
穿睡衣的作家
7
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
1
天龙八部(新修版)(全五册)
3
在别人的句子里
1
忧伤动物
2
危险的夏天
4
死在午后
6
写作这门手艺
2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3
给青年作家的信
5
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卷中)
5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9
我们能做什么
9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8
尘世的梦浮桥(精装典藏版)
3
京都古书店风景
1
统治与教育
2
常识
14
第一个人
1
山月不知心底事
1
匆匆那年
2
原来你还在这里·插图纪念版
3
昼行灯闲话
2
闪闪发光的人生
1
山茶文具店
4
时间望着我
1
路人甲或小说家
1
零年:1945
1
创造日本
1
我想为你连根拔除寂寞(精)/世界大师散文坊
1
猫之墓
2
我的不完美
2
下楼谈恋爱
1
彼岸花
1
诗艺
1
王小波全集(第二卷 杂文)
1
保龄球的意识流
1
她在红尘外
1
西藏佛教
1
爱吃沙拉的狮子
1
无比芜杂的心绪
1
私房书
1
下午茶
1
创新者
1
独居日记
1
海边小屋
1
让“死”活下去
1
花非花
4
给青年诗人的信
5
北野武的小酒馆
1
谷物大脑
1
野心博物馆
1
交换梦想
1
朝话
1
救猫咪3:反击战
1
权力
2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
1
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
1
白说
1
奇特的一生
1
愿你的道路漫长
1
一个人的朝圣2
1
一个人的朝圣
4
出梁庄记
11
中国在梁庄
11
成年孤儿
10
白狗的华尔兹
12
私语书
3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6
1
我们相爱一生, 一生还是太短
1
身体知道答案
4
从晚清到民国
4
自由在高处
2
困兽手记
17
乡土中国
10
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
8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1
乡土中国
3
努力,是为了不辜负自己
1
不合理的行为
2
李劼思想文化文集(全5卷)
12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4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12
剑桥中国文学史(上卷)
4
二手时间
1
证解《红楼梦》谜团
18
孤独小说家
1
一生里的某一刻
6
神拳考
5
向隅编
3
出书记
21
九三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