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黄对《夏摩山谷》的笔记(1)

明亮的黄
明亮的黄 (表达是抑郁的对立面。)

读过 夏摩山谷

夏摩山谷
  • 书名: 夏摩山谷
  • 作者: 庆山
  • 页数: 400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 2019-1
  • 捆绑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捆绑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业力是在背后推动我们的动力。
    引自 如真
    她后来知道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恐惧。在恨之中有可能包括着爱。但在恐惧之中,没有任何的爱。这是她失败的初恋,她爱上的这个男人,心中没有一点点怜悯,只有恐惧和极力自保的自私。他害怕她伤害到他的身份,毁灭他的生活,撕下他的面具。
    引自 如真
    先把心清空,清除,成为有纯度的容器,否则无法去接应真理。 容器只有清空,才可能试图承载无限。
    引自 如真
    文字的力量很大,好的书,文字能量像水,清澈、流动、清凉、甘醇,有淡淡药苦香。
    引自 净湖
    蜜蜂天性喜爱芳香浓烈的花心,花每年都开,蜜蜂一直再来。这股能量的源头是活的,不是容易死去的关系。
    引自 净湖
    人性具备一种边建造边推翻的陋习。
    引自 净湖
    想象、理想,究其本质几乎全都是人的妄想。对关系的前途来说,不是相爱就可以结婚,也不是结婚了就会相爱,更不是相爱了就会永久。也不是不爱了就可以离婚。它们之间没有条件关系。爱与婚姻,是两套迥然不同的系统和体制。
    引自 净湖
    如果解决不了,只能放下这所有问题,直到它变成没有问题。
    引自 净湖
    觉得伤感的是,他们之间的所有只是互相赠予,不曾互相属于和一起创造。
    引自 净湖
    真实有时并非生活的常态,也不归属秩序或道德的行列。甚至不是一种合理化的可以让人接受的存在。但这是真实。
    引自 净湖

    所以真实的形状是大自在。

    她说,我现在不能接受宗教哲学的任何观点。我只想在现实中以生活去解决问题。 那是因为你年轻。你以后会发现,现实与生活本身无法解决我们在心灵上的任何问题。它们只是一种检验工具,不具备突破的力量。更不是目标。
    引自 净湖
    我需要……也需要……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彼此依赖和捆绑。我想我们更应该依傍自己。没有人可以为他人而活着。 我们相爱,这已足够。 我想自由自在、单纯而安静地生活。我想只为自己的独立而活着。 我在意你的本性,在意我的本性。我们两个,能够用各自的本性相爱。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也和未来或者迷恋没有关系。……但在我们彼此心中,一切没有变化。不管处境与身份如何,我们仍是孟买旅馆中的一对爱人。我为你阅读《薄伽梵歌》,而你用全部的生命与热情拥抱着我。 即便你认为这些不过是我的借口也没有关系。这些的确是我的真实想法。我觉得爱和自私、占有欲、虚伪的忠诚、限制、道德感没有关系。爱与我们的本性密切相关。它是善的,美的,真实的。只是我们活在人的世界之中。我们面对人世所创造的道德与禁忌。 ……我们有限期。
    引自 净湖

    一切都有限期。

    没有永远。

    ……要害怕的是你们这些伪装正直、善良、有责任、有爱的人。我帮助你看清你自己,但你会承认你的失败吗。真正需要害怕的,是你们这一类以为自己永远不可能去地狱的人。
    引自 仁美
    更大的妄念还有,她试图得到爱的证明,证明对方爱自己,自己值得被爱。如果没有得到,觉得自己失败,不如死去。她最终还是死去一次,不是死于无爱,而是死于这些巨大妄念的破碎与熄灭。 人世是无可依靠的地方,没有永恒,没有圆满。
    引自 慈诚
    她在黑暗之中泪流满面,这种悲伤从身体深处低沉地升起,带着压抑而累积的痛楚往外释放。哭泣带来的洗礼,像擦拭,像治愈。
    引自 慈诚
    清洗自己,训练自己,持之以恒。直到露出内在清净本性。
    引自 慈诚
    一切所见都是我们内心的反映。
    引自 慈诚
    要全然享受每一刻的发生……开放而无惧地面对人生。
    引自 慈诚
    真正深处的奥妙只会以它的方式开展。真相不会以我们的偏见所定义的方式来呈现。
    引自 慈诚
    有限的爱最后只会成为牢笼。
    引自 慈诚

    但活在世俗里的人,哪一个的爱不是有限的?

    一对一关系的游戏规则首先就是莫大的有限,它本身就强制要求形成一个闭合系统——

    关键点在于须是两个同等开放的人相遇才有可能前所未有地和谐地共行一程,但也仅限于此,无法规定或担保其长久性;同时,两个开放心态的人更可能因双方均追求自体生命的自由而将感情投向第二人或更频繁地转至更多其他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好人,只有被约束的文明者”。重要的是尽可能地保持清醒并甘于自己的选择,否则把原本可以做更多事情、完成更丰富梦想的生命耗费在感情上,一生真的更显其短,个体亦无法自适其适:这才是最大、最亏的不自由。

    活在这世上,你我时间无多。

    我跟你在一起,没有变化。(仁美对如真语)
    引自 慈诚

    如何能保证“没有变化”呢?

    唯一路径即信仰和使命之下的坚实与笃行。

    而且每个人都只能要求自己。

    这当然是克制、严格,持久的,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向心的战斗力。

    (在修行者的眼中……)一切幻化都是自性的清净显示。(仁美对如真语)
    引自 慈诚

    所谓因果法则也是一种纯主观的逻辑判定、自圆其说。

    有可能我们存在于无尽的幻梦之中,如何醒来,醒来去哪里,如何存在,这是比辨别真实与幻梦更困难的事情。我们很难最终离弃虚幻的自我。人习惯以虚幻为食。
    引自 雀缇

    幻觉支撑人活下去。

    如同希望是一种必要选择。

    对我说说你的故事。
    引自 雀缇

    就小说而言,重复如一使用这种也可以说偷懒的过渡方法引出一个新人物的前情与经历种种,当真是作者的用心所为和对读者的基本尊重吗?

    怕是与小说这一文体的内外在规定性都相去甚远吧。一如惯见的诟病:小说作者当编剧的最大弊端就是完全不懂戏——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其规律性,而每一种艺术形式之所以成立也是得从业者先老老实实学会并做到它,再忘掉它,而后才能行至创造、发挥之境,“得法而忘法”,是需要切实实践这一过程的,否则以所见所用去承托所思所感,不过是狭隘的自我游戏罢了。

    时时觉知念头,才能置身事外头脑清醒。
    引自 雀缇

    所以保持清醒的基本前提是要有意识且思维里必得有余裕,持续功课是把这种意识尽最大可能地贯彻下去——

    时日无多,确实人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什么是两个人在一起。 身体和心都需要对方。
    引自 雀缇

    好烦呐~

    我们的眼泪不能仅仅只是为自己的悲伤而流。真正珍贵的眼泪应是为众生。
    引自 雀缇

    无疑也是一种(教人)自圆其说、自我催眠(的思维方法)。

    (母亲的这副度母唐卡,女性面容并不以美貌去描绘。有)一种深沉的慈悲和洞见。
    引自 雀缇

    想到已至《春宴》出版前后安妮的照片,她自在向这一种追求发展去:这是她的信力所为。祝她一路得偿所愿,自适其适。

    心里没有一丝疑虑。(雀缇给弥光信)
    引自 雀缇

    无趣或安宁,中间隔着一场漫漫修行。

    男人仿佛是被复制出来的充满野心和匮乏感的战士,在虚幻的游戏里过关斩将。女人变成贪婪的低能的动物,需索散发出香气和金光的物体,幻想自己青春永驻,并且企图占有伴侣不可能达到的忠诚和依靠。人们把大多数的时间消耗在无意识琐碎的事情上,成为自动化的机器,过着没有觉知的生活。 ……事实上,所有世俗活动的本性都是痛苦的,有如蚕从唾液吐出的线一般。从自身吐出,然后又把自己卷捆起来。
    引自 雀缇

    不然呢?

    有限与牢笼,世俗与卷捆——人如何追求,又如何得自在?

    我不需要留下任何东西,我为自己的任务而来。当我实现目标就可以离开。 但你照顾很多人,帮助很多人。 这是顺便的。在我们自利的同时一定也会利他。某个时刻,利他会自动发生。
    引自 雀缇
    过去是因,现在是花,未来是果。
    引自 雀缇
    最终人应该以真理为依靠,以自性为灯。
    引自 雀缇

    没有哪里是归宿地。自己是自己的一切容器与精神故乡。

    所谓男女相爱,竭尽所能地霸占着对方的身心,害怕别人分走所谓的忠诚。这样琐碎而努力地去生活,需要很大的无明来支持。世俗男女之情,则需要很深的情欲和贪婪来支持。
    引自 雀缇
    什么是心心相印。 合为一体,恪守彼此永恒而无尽的诺言。 这些信念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 但母亲她做到了。她应该对此有坚定的信念。我想她经历过极为珍贵的情感。在漫长的告别之中,不知道她如何面对和转化欲望、悲伤、思念与孤独。她看起来已接纳和消化一切,并通过修行克服了自己。
    引自 雀缇
    生命有一次又一次试图提升自己的任务,这是活在此刻的原因。(无量给雀缇信)
    引自 无量
    最重要的问题应是我如何处置自己的生命。就像耶稣说的,如果生长出你里面本有的,生长出来的会拯救你。但如果不能生出你里面的,那不能生出来的将毁灭你。我需要解决自己的困境。
    引自 无量

    还是耶稣大智。

    这部小说也许可看作安妮修行路上的一份笔记,她解释所思悟的,并以之引导、试图“发展”更多信者。

    他有光明的特质,干燥而洁净,仿佛无色无味。习惯今日事今日毕,保持自然状态地活着。不自找烦恼,更不找别人的麻烦。也许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归于中心。这是一种五行平衡的个性,土的稳重,风的开放,火的热诚,水的温柔,空的安宁,自然而合理地存在。
    引自 无量
    不管有任何人死去,这个世界继续存在、继续推进。世界是大地,而人的生命是无数的落叶腐烂其中消失不见。我们以幻化轮转的生命喂养这片大地。
    引自 无量
    对我而言,已发生过的最快乐的事情是,我爱过一个人也被深深地爱过。(无量与度雅)
    引自 无量
    人占有很少的移动的生活是很好的,像古代行脚僧那样的生活,不囤积、不建设,克制欲望。同时,不思恋不依赖任何人是好的。但要互相善待。
    引自 无量
    我在重新生长,而这种生长必须通过不同阶段的检查与考验。先是对男女情爱、吃喝玩乐、物质享乐等所有具备漏洞的欲望失去向往。再后来,逐渐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没有骄傲自大,也没有自卑自怜。没有悲伤,也没有狂喜。让心清醒,而不是逃避与麻醉于情绪与妄念。不沉迷于物质、欲望、感官刺激、享乐、情感、出行、饮食、流浪。不贪恋也不憎恶这个世界。我体会到什么是自由,清净的法喜升起。
    引自 无量
    只有亲自出发,翻山越岭,以身心试炼,抵达高山顶上,才能趋近目标。光靠听闻、理解、背诵与教导没有用处。 行动起来。在行动的时候人没有恐惧,这是离证悟最近的一步。 ……所有的实现都需要被累积,这是一步一步的台阶。
    引自 无量
    这世间大部分人所遭遇、感受过的感情,都不是圆满的爱。也无法遇见真正相爱的伴侣,不知道是没有资格还是没有机会。 ……以前母亲对我说,如果要迎接一位尊贵的国王来家里做客,事先要清扫整理,准备好各种珍贵的物品和丰盛的食物,才能配得上这位贵客。人需他人的关注、尊重、宠爱、照顾,要求别人让自己满意,习惯苛责他人推卸责任,这是难以圆满的原因。很多人的心不过是一间没有打扫干净而且贫穷的房间。贵人不会抵达更不会停留。
    引自 春泽
    在极度孤独的状态中,她(远音)感受到情欲在身体中的熄灭。先是对爱恋的幻想消失,然后是渴望与人合二为一的欲望消失。捆绑在身上的欲望和情爱的绳索,一一被剪开断裂。她在被释放。 等到内心真正平息下来,她决定出去走走。
    引自 春泽
    我问他为何深爱兰花,他说,世上很难用言语表达的事,是梦中的流浪,相爱的因缘,禅定的寂静,兰花的香气。很多时候,人只需要静静去听,去看,去闻,去感受,而不是试图去考、去分别、去判断、去演说。更多的时候,要把听、看、闻、感受也关闭,寂静之中,万物的深意与奥妙自动浮现。他说,我虽爱兰花,但不痴也不贪。有缘时精心照管它们,无缘也不牵挂。
    引自 春泽
    你是说禅宗不适合大众吗。 它也许是一种极致的哲学艺术。如我这般根基粗陋的众生,应该从低处做起。 怎么做。 洗菜,做饭,打扫,劳作。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练习保持禅定。如果我能在琐碎尘劳和普通无奇中感受到法意,了悟到事物存在的本质,那么在固定的禅修时间里,更有可能通过打坐来巩固和加强这种觉受,而不是试图通过不明法理的长时间打坐去渴望达到证悟。我要安顿好这具肉身,身心平衡,和谐地存在。不高估也不低估自己,断惑证真。我喜欢中间道路。 他说,甚好。
    引自 春泽
    我(远音)从自认为特殊的、与众不同的、隔绝的人,成为一个质朴而接纳一切的普通人。无需再强烈地渴望自己能够改变一些什么,或成为什么。不管天翻地覆,只要还活着,就以接近实相的方式生活。
    引自 春泽
    有人说,我们感受到的每一缕阳光的温暖,每一丝凉风的慰藉,都是有因果的,而不是无缘无故发生。这个世界上的因果肉眼不可见但比微尘更细。我们此刻坐在这里的缘分,也许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之前。所有的因缘条件具足才能得到这一刻的相会。
    引自 春泽
    真正的爱,是带给对方自由和解脱。俗世情爱如同堕入泥沼,不如把它转换成清凉而深情的慈悲。不应该退回到原点而没有进步。不应退转。
    引自 春泽
    找到命中的爱人是必要的,爱之路是净化。
    引自 春泽
    爱是一个信仰……真正的灵魂伴侣是至高无上的奖赏。
    引自 春泽
    人只能尝试做一个全心全意的人。有一天,我(远音)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是全心全意。如果我爱一个人,我会以爱其他人的方式去爱。以爱这个人的方式去爱其他人,并没有所谓的特别的唯一的爱。所有人都是一样。以彼此的痛苦为痛苦,以彼此的快乐为快乐。爱一个人与爱很多人没有区别。爱并不在遥远的地方。但是我们为学习去爱,付出太多代价。最后才发现,爱在众生之中。
    引自 春泽
    一得即永得。 某些体验或真谛,得到过一次,便得到了永久。
    引自 春泽

    2022-09-01 22:39:51 回应

明亮的黄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620条 )

一个人不要怕
1
特别可爱 特别痛快
1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4
当你自律自控,才能又飒又爽(每一个又美又飒的女人都在看,梁爽全新作品!)
1
文学课(浓缩沈从文60余年文学经验的阅读写作课)
1
姆咪爸爸回忆录
1
总结
1
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1
托尔斯泰思想小品
1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1
纳瓦尔宝典
1
时间的果
2
通透
1
爱是啮齿动物
1
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
1
星辰时刻
1
写作与生活
2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1
往里走,安顿自己
1
日本人的画像
1
一个人的好天气
1
寻羊冒险记
1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1
1973年的弹子球
4
弃猫
1
长皱了的小孩
2
昨天堂
1
人生学校:微小的幸福
2
性的尊重
1
我的精神家园
1
电影的口音
1
顿悟与启迪
1
反与正 婚礼集 夏天集
1
慢慢走啊,去过美的人生
1
一切境
6
我决定独自生活
4
品牌洗脑(珍藏版)
1
基层女性
4
故事识别
3
斯坦福大学写作课
2
戏剧艺术十五讲
3
作家的信念:生活、技巧、艺术
2
散文课
6
夜的女采摘员
1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
1
我执
2
成为厉害的普通人:松浦弥太郎的思考术
1
超越期待
1
自控力
1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
10
找钥匙
3
单身女性的时代
1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2
妈阁是座城
5
候场
2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1
关于写作
1
秦汉魏晋史探微
3
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
1
剑桥中国秦汉史
10
春秋史
3
左传开讲
1
眼前
5
谁说了算?
2
自我的本质
4
马克·吐温自传
5
文学履途
3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1
正直
1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
1
36岁,人生半熟
1
第二性
1
碎片
6
凡人之心
1
寻路中国
1
贾想II
1
贾想 I
1
汪曾祺全集(全12卷)
1
毛姆写作笔记
1
生活,是第一位的
4
我的世界是安静的
2
山中的糖果
1
顿悟的时刻
2
让画眉自由地唱它自己的歌
1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
16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
10
汪曾祺书信集
1
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
2
土星照命
2
陈忠实文学回忆录
2
平凡的世界
3
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
5
小津安二郎剧本集
1
使节
5
不合理的行为
8
过河入林
1
铜锣烧也有春天
3
草疯长
8
豆腐匠的哲学
5
遍地风流
1
棋王·树王·孩子王
2
小说中的心事
1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2
两只空气同时落球
5
人生
3
假如真有时光机
1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4
早晨从中午开始
8
保护才能
3
穿睡衣的作家
7
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
1
天龙八部(新修版)(全五册)
3
在别人的句子里
1
忧伤动物
2
危险的夏天
4
死在午后
6
写作这门手艺
2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3
给青年作家的信
5
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卷中)
5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9
我们能做什么
9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8
尘世的梦浮桥(精装典藏版)
3
京都古书店风景
1
统治与教育
2
常识
14
第一个人
1
山月不知心底事
1
匆匆那年
2
原来你还在这里·插图纪念版
3
昼行灯闲话
2
闪闪发光的人生
1
山茶文具店
4
时间望着我
1
路人甲或小说家
1
零年:1945
1
创造日本
1
我想为你连根拔除寂寞(精)/世界大师散文坊
1
猫之墓
2
我的不完美
2
下楼谈恋爱
1
彼岸花
1
诗艺
1
王小波全集(第二卷 杂文)
1
保龄球的意识流
1
她在红尘外
1
西藏佛教
1
爱吃沙拉的狮子
1
无比芜杂的心绪
1
私房书
1
下午茶
1
创新者
1
独居日记
1
海边小屋
1
让“死”活下去
1
花非花
4
给青年诗人的信
5
北野武的小酒馆
1
谷物大脑
1
野心博物馆
1
交换梦想
1
朝话
1
救猫咪3:反击战
1
游牧东京
1
权力
2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
1
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
1
白说
1
奇特的一生
1
愿你的道路漫长
1
一个人的朝圣2
1
一个人的朝圣
4
出梁庄记
11
中国在梁庄
11
成年孤儿
10
白狗的华尔兹
12
私语书
3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6
1
我们相爱一生, 一生还是太短
1
身体知道答案
4
从晚清到民国
4
自由在高处
2
困兽手记
17
乡土中国
10
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
8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1
乡土中国
3
努力,是为了不辜负自己
1
不合理的行为
2
李劼思想文化文集(全5卷)
12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4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12
剑桥中国文学史(上卷)
4
二手时间
1
证解《红楼梦》谜团
18
孤独小说家
1
一生里的某一刻
6
神拳考
5
向隅编
3
出书记
21
九三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