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黄对《日本人的画像》的笔记(1)

明亮的黄
明亮的黄 (表达是抑郁的对立面。)

读过 日本人的画像

日本人的画像
  • 书名: 日本人的画像
  • 作者: 李长声
  • 页数: 400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 2019-8
  • 日本人的画像
    日本有评论家认为,诺奖不奖励村上,是因为他写的小说是通俗的色情小说。他的色情有特色,那就是作品里净是美人,或者净是适合主人公口味的女人,立马就上床。女人完全彻底为男人进行性服务,而男主人公们从来不考虑女方拒绝上床的可能性。
    引自 日本人的画像
    法律之下人人平等,看色情并不是一种特权。除了法律,还有道德约束。能够把一个在日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AV女优苍井空捧为苍老师的中国人远远比日本人色得多,色得没有底线。一些人偷看的AV网站,可能是日本人办的,但不是在日本办的,而是在北美。AV女优纷纷来中国发展,堂而皇之地登台,可以说中国早已超过日本,“脱亚入欧”了。……中国人看得津津有味,却感叹日本人色情,或许是羡慕吧。好像戴季陶的说法不过时,日本的社会风纪,比之现在的中国,也只有良好。
    引自 日本人的画像
    小说也好,漫画也好,日本人的绝活就是色情加人情。
    引自 日本人的画像
    与农村的妖怪相比,城市妖怪更带有科幻性,可能相信UFO,不信狐狸精。文明与科学消灭不了妖怪,它们仍活在城市传说与虚构作品中,供人娱乐想象力。城市妖怪现象似乎较少民俗性,更多是心理的。城市也自有暗处,譬如学校体育馆、地下停车场、医院停尸房。光天化日之下的妖怪,那就是变形金刚吧。安全但不安心,心里就会有莫名的恐惧,东京女知事仿佛用这种心理把搬迁水产市场妖怪化。荫翳虽然有幽玄之美,却也带了鬼气,令人忐忑,恰如能剧的假面。
    引自 可爱的妖怪们
    ……和的思想即来自厉鬼信仰。战争是你死我活的,非分出个胜败不可,败者抱怨而衔恨,就变成厉鬼。为了压根儿不产生厉鬼,日本重视和。
    引自 厉鬼推日
    对于日本人来说,神无所谓善恶,而是有超人的强力,置之不理就为害,用酒食祭祀,使之转化为正能量。这就是神道。呜呼尚飨的厉鬼不仅有政治人物,还有文学、文化方面的大家……都死于非命……他们往往鄙视权力,不肯被御用,成为政治牺牲品,冤魂化为厉鬼,使当权者恐惧,被祭奉为神,或成为某行当的始祖神。京都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冤魂厉鬼也就多,乌泱乌泱的,为抚慰并镇服它们,京都举行各种壮观的祭祀活动,形成了京都文化,也成为日本文化的特色。
    引自 厉鬼推日
    用井泽元彦的话来说,“让厉鬼心情舒畅,这就是使日本文化发达的动力”。 …… 井泽元彦说:“《源氏物语》是厉鬼信仰的产物,换言之,正因为有厉鬼信仰,处于世界文明周边地域的日本才产生了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在井泽看来,近乎纪实的《平家物语》也是极尽荣华而忽喇喇没落的平家一族的安魂曲。
    引自 厉鬼推日
    日本的文学,和歌也好,物语也好,都关乎为厉鬼安魂。古老的神乐本来是安魂的艺能,市阿弥创造的能乐也继承了神乐的这个传统。
    引自 厉鬼推日
    忠是顺从的代名词。不同于君臣,主从关系更具有私人性,虽然对主子的奉公也会转化为对权力或体制的忠诚。这种私人性的主从关系迄今在日本也随处可见,如传统艺能、手工艺以及黑社会。……正因为现实中净是些装作献身的利己行为,无私之类的描写才产生文学效果,打动人心。实际上,人们对于武士之忠的认识基本上得自历史小说、武士小说以及影视剧,大半是想象的幻影。不仅日本人自己大加美化,我们的影视也帮着美化。
    引自 武士的忠诚
    正史未必彻头彻尾是史实,《史记》的文学性即表明这一点。演义自古与正史并行,它更多地表达民间乃至民众对历史的见解和情感。演义与正史的区别无非在所含史实的多寡。历史如故,“演义”方式则多变,随时代的演进而演变。
    引自 游戏三国志
    不能指望游戏去挖掘史实,那不是它的天赋与使命,它只是把历史变得有趣,壮大着历史爱好者的队伍。即使引用古诗词和戏词,也只是增加知识含量,并非更走近正史……游戏应该寓教,但没有替代课堂的义务……
    引自 游戏三国志
    实际上,日本摆弄茶的人,通常称之为“茶汤”,或者就一个“茶”字,不大叫它茶道。反倒是我们中国人,用中国的意识,太在意那个道字,很有点神秘感,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 …… 日本最有名的词典《广辞苑》这样解释——茶汤:招待客人,点抹茶,并且设筵开席,也叫作茶会。茶道:用茶汤修养精神,钻研交际礼法。可见,这两个词在日本有不同的用法。
    引自 茶道与日本美意识
    茶道给我们的印象是素雅,可能这也是整个日本文化给我们的印象。不过,素也好,雅也好,我们都是用我们中国的审美来感受的。日本常用雅来表示平安时代的美(七九四年桓武天皇把都城从奈良迁到京都,叫平安京,至一一九二年源赖朝受封为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开立幕府),体现这个雅的文化几乎都是从中国拿来的。室町时代(一三九二年南北朝合一,至一五七三年第十五代将军被织田信长逐出京都,这中间一四六七年发生应仁之乱,此后的一段历史也称作战国时代)日本逐渐确立了素的审美。虽然也出自中国文化,特别是宋代文化,但日本把它做到了极致,定型为自己的文化。茶道强调素的一面,但我们看茶道表演可能感觉的是雅。
    引自 茶道与日本美意识
    胡适说过:“铃木大拙一流人,总说禅是不可思议法,只可直接顿悟,而不可用理智言语来说明。此种说法,等于用X来讲X,全是自欺欺人。”胡适的这个说法对于我们领教日本人讲中国文化以及日本文化是一个提醒。 陈寅恪早年负笈东瀛,据杨联升听隋唐史的笔记,他在课堂上说:“日本旧谓其本国史为‘国史’,‘东洋史’以中国为中心。日本人常有小贡献,但不免累赘。东京帝大一派,西学略佳,中文太差;西京一派,看中国史料能力较佳。”当今对日本人研究中国是一派恭维之声,例如他们编写了一套中国通史,本来是写给一般对中国历史没有多少知识的日本人看的,充其量是史话,但翻译过来,我们的史学家捧之惟恐不高。 鲁迅说过:“还有一样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经摘取者一吹嘘或附会,说是怎样超然物外,与尘浊无干,读者没有见过全体,便也被他弄得迷离惝恍。”我常觉得日本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摘句”,尤其是茶道。
    引自 茶道与日本美意识
    京都还有一个银阁寺,好像中国游客不大去,其实日本人也不大去。日本文化的另一面以银阁寺为代表,也就是他们大加张扬的日本美。银阁并没有贴银,而是涂了黑漆,泛起银光。年久失修而剥落如疤,可能我们中国人便看见衰败,人去楼空,国家兴亡,日本人却看出美,名之为“寂”“侘”。寺庙坚决不把银阁寺的外壁重新涂漆,大概修缮一新,也就不“寂”不“侘”了。“侘”是不求装饰,结构简素,色彩枯淡。典型是只使用砂子和石头布置的枯山水庭园,像留有大片余白的水墨画。 金阁寺重建之前金箔剥落,也是一副简素的模样,现在游客亲眼看见的正是它最初的景象。有点像鲁迅说的,他认识一个土财主,买了一个鼎,土花斑驳,叫铜匠把它擦得一干二净,摆在客厅里闪闪发铜光。此事让鲁迅得了一种启示:“例如希腊雕刻罢,我总以为它现在之见得‘只剩一味醇朴’者,原因之一,是在曾埋土中,或久经风雨,失去了锋棱和光泽的缘故,雕造的当时,一定是崭新,雪白,而且发闪的,所以我们现在所见的希腊之美,其实并不准是当时希腊人之所谓美,我们应该悬想它是一件新东西。”
    引自 茶道与日本美意识
    茶道,又叫茶会,不只是喝喝茶。里千家传承十六代,上一代千玄室(健在)著述颇丰,在《伏见酒》中写道:冬天的话,茶室里添炭加热釜中的水,到温度适宜之前,吃一汁三菜的怀石,也喝酒。首先喝点汁,吃点饭,垫垫肚子,这时主人出来侑一盃酒。煮的菜上来,再喝一盃。最后端上来山珍海味,主人和客人举盃共饮。不能喝的人不勉强,能喝的人要适量。三盃的酒量大约有一两合(一升等于一点八公升,一升的十分之一为一合)。正规用漆盃,喝到半酣也有主人会拿出珍藏的各式各样的盃子,大概是推盃换盏的意思。看千先生这么写,按饭局、酒局的中式说法,吃吃喝喝的茶道应该叫茶局才是。
    引自 茶道与日本美意识
    中文是中文本身暧昧,而日本是说话方式暧昧,所以从国民性来说,中国人不像日本人那么暧昧,而是自以为是,动辄下结论。
    引自 后记:答腾讯•大家问
    被说成“知日(作家)”当然有压力,这表明我写的东西有人信,更得“下笔如有神”,有神在看着,知之为知之,不能装,不能信口开河。 应该以平常心看日本,才能看见一个正常的日本。
    引自 后记:答腾讯•大家问
    讲不讲由他,听不听由你。写不写由他,读不读由你。至于信不信,要经过你的脑袋,那就是你脑袋好不好使的问题了。
    引自 后记:答腾讯•大家问
    有一个说法:崖山之后无中国。那么,日本则可以说应仁乱后有日本。应仁是年号,动乱发生在一四六七至一四七七,长达十一年,整个京都几乎都变成废墟。丰臣秀吉掌权后重建,但不是恢复原状,而是大加改造,譬如街市的格局不再搞中国式对称。明治维新对传统又进行了一次大破坏,特别是废佛毁寺。日本的很多所谓传统,建筑乃至习俗,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搞旅游而复原、重建乃至伪造的,后世日本人尚且不明底细,更何况我们外国游客。
    引自 后记:答腾讯•大家问
    2023-01-25 18:09:05 回应

明亮的黄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620条 )

一个人不要怕
1
特别可爱 特别痛快
1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4
当你自律自控,才能又飒又爽(每一个又美又飒的女人都在看,梁爽全新作品!)
1
文学课(浓缩沈从文60余年文学经验的阅读写作课)
1
姆咪爸爸回忆录
1
总结
1
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1
托尔斯泰思想小品
1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1
纳瓦尔宝典
1
时间的果
2
通透
1
爱是啮齿动物
1
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
1
星辰时刻
1
写作与生活
2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1
往里走,安顿自己
1
一个人的好天气
1
寻羊冒险记
1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1
1973年的弹子球
4
弃猫
1
长皱了的小孩
2
昨天堂
1
人生学校:微小的幸福
2
性的尊重
1
我的精神家园
1
电影的口音
1
顿悟与启迪
1
反与正 婚礼集 夏天集
1
慢慢走啊,去过美的人生
1
夏摩山谷
1
一切境
6
我决定独自生活
4
品牌洗脑(珍藏版)
1
基层女性
4
故事识别
3
斯坦福大学写作课
2
戏剧艺术十五讲
3
作家的信念:生活、技巧、艺术
2
散文课
6
夜的女采摘员
1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
1
我执
2
成为厉害的普通人:松浦弥太郎的思考术
1
超越期待
1
自控力
1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
10
找钥匙
3
单身女性的时代
1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2
妈阁是座城
5
候场
2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1
关于写作
1
秦汉魏晋史探微
3
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
1
剑桥中国秦汉史
10
春秋史
3
左传开讲
1
眼前
5
谁说了算?
2
自我的本质
4
马克·吐温自传
5
文学履途
3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1
正直
1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
1
36岁,人生半熟
1
第二性
1
碎片
6
凡人之心
1
寻路中国
1
贾想II
1
贾想 I
1
汪曾祺全集(全12卷)
1
毛姆写作笔记
1
生活,是第一位的
4
我的世界是安静的
2
山中的糖果
1
顿悟的时刻
2
让画眉自由地唱它自己的歌
1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
16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
10
汪曾祺书信集
1
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
2
土星照命
2
陈忠实文学回忆录
2
平凡的世界
3
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
5
小津安二郎剧本集
1
使节
5
不合理的行为
8
过河入林
1
铜锣烧也有春天
3
草疯长
8
豆腐匠的哲学
5
遍地风流
1
棋王·树王·孩子王
2
小说中的心事
1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2
两只空气同时落球
5
人生
3
假如真有时光机
1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4
早晨从中午开始
8
保护才能
3
穿睡衣的作家
7
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
1
天龙八部(新修版)(全五册)
3
在别人的句子里
1
忧伤动物
2
危险的夏天
4
死在午后
6
写作这门手艺
2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3
给青年作家的信
5
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卷中)
5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9
我们能做什么
9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8
尘世的梦浮桥(精装典藏版)
3
京都古书店风景
1
统治与教育
2
常识
14
第一个人
1
山月不知心底事
1
匆匆那年
2
原来你还在这里·插图纪念版
3
昼行灯闲话
2
闪闪发光的人生
1
山茶文具店
4
时间望着我
1
路人甲或小说家
1
零年:1945
1
创造日本
1
我想为你连根拔除寂寞(精)/世界大师散文坊
1
猫之墓
2
我的不完美
2
下楼谈恋爱
1
彼岸花
1
诗艺
1
王小波全集(第二卷 杂文)
1
保龄球的意识流
1
她在红尘外
1
西藏佛教
1
爱吃沙拉的狮子
1
无比芜杂的心绪
1
私房书
1
下午茶
1
创新者
1
独居日记
1
海边小屋
1
让“死”活下去
1
花非花
4
给青年诗人的信
5
北野武的小酒馆
1
谷物大脑
1
野心博物馆
1
交换梦想
1
朝话
1
救猫咪3:反击战
1
游牧东京
1
权力
2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
1
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
1
白说
1
奇特的一生
1
愿你的道路漫长
1
一个人的朝圣2
1
一个人的朝圣
4
出梁庄记
11
中国在梁庄
11
成年孤儿
10
白狗的华尔兹
12
私语书
3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6
1
我们相爱一生, 一生还是太短
1
身体知道答案
4
从晚清到民国
4
自由在高处
2
困兽手记
17
乡土中国
10
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
8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1
乡土中国
3
努力,是为了不辜负自己
1
不合理的行为
2
李劼思想文化文集(全5卷)
12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4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12
剑桥中国文学史(上卷)
4
二手时间
1
证解《红楼梦》谜团
18
孤独小说家
1
一生里的某一刻
6
神拳考
5
向隅编
3
出书记
21
九三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