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R对《开卷书坊二辑·笔记》的笔记(9)

RMR
RMR (人生没有圆满,但希望永远存在)

读过 开卷书坊二辑·笔记

开卷书坊二辑·笔记
  • 书名: 开卷书坊二辑·笔记
  • 作者: 沈胜衣
  • 副标题: 开卷书坊二辑
  • 页数: 166
  •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3-6
  • 第28页
    像某位现尚在世的文史名人、书话大家的著作,谷林老人曾经极为欣赏,藏有他几乎所有的精致旧版本,按旧书界圈子炒作的行情,也极珍贵;老人见我扫了一眼却没有取下,笑着说:先前止庵已经来挑了一堆书,也没有要这几种。我说:正是您在信中表示反感此君对待周作人落难的态度,影响了我啊。后来我向止庵兄谈起,他说他也是因不值其人其文而不肯携归。
    引自第28页

    沈胜衣此文作于09年4月。所以,这个当时尚在世的书话大家。。。黄裳?

    2014-05-11 19:55:53 2回应
  • 第47页
    更惊心动魄的是黄永厚画的李逵饮毒酒图。梁山辉煌灰飞烟灭,英雄好汉零落阴阳,义气深长的黑汉饮下宋江的毒酒,横眉怒目依然气吞万里,却掩不住悲怆不平。画家题句曰:“世上几多开山戏,每到收场总伤怀。”十四字多少人生悲凉。陈维崧词曰:“说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温瑞安写道:“天下英雄,大都少怀壮志,老负初衷。”千古之下,同声一哭。
    引自第47页
    北京翰海06春拍,实际成交价:¥17600.00
    2014-05-11 20:44:13 回应
  • 第59页
    电脑巨子盖茨把人生比作火灾,说:“一个人所能做、也必须去做的就是竭力从这场火灾中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
    引自第59页
    2014-05-11 20:55:05 回应
  • 第65页
    当年杨度挽梁启超联语云:“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念之常有不忍。
    引自第65页

    完整版挽联: 事业本寻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2014-05-11 21:10:03 1人推荐 回应
  • 第89页
    就在完成《达洛卫夫人》的次年,吴尔芙写过一篇《电影》,认为文学作品搬上银幕“对于双方都是灾难”。
    引自第89页
    2014-05-12 20:48:39 回应
  • 第101页
    董桥还介绍,黄仁宇是在去看一部据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时晕倒在戏院、不治身亡的,其弟弟说:“他去看这影片,不是纯粹为了娱乐,而是要把文艺著作和电影两种媒体相互比较,有研究的性质。”
    引自第101页

    黄仁宇去看的电影是Snow Falling on Cedars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6576/ 原作小说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21912/根据这个讨论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21912/discussion/24738964/似乎大陆的版本从10年就开始翻译了,现在4年过去了,至少本人是不知道这书出版了没有。。。而台湾在1998年就出过中译本了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884980/ 【黄竞存】我的哥哥黄仁宇http://guohua8317.blog.163.com/blog/static/452211201102495640925/ 二○○○年一月八号,新世纪刚度过一星期,那天加州气温平和,我们还在计画周末活动,突然间仁宇兄的儿子培乐(Jefferson Huang)来电话,那时是加州时间上午十一点半左右,培乐的语音很平稳,可是消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象到的:他说父亲在三小时前,在去附近一间电影院时,突然因心脏病(Caediac Arrest)不治弃世,就在这个简短的电话中,我和仁宇兄作不辞的永别了。 过了一两天,我才知道仁宇那天是由他夫人格尔驾车到离New Paltz二十多英哩的一家电影院去看一部文艺影片,片名叫《雪降洋杉》(Snow Falling On Cedars),他们刚到达电影院,仁宇兄说身体不适,在进门厅室,一坐下来就晕倒,当时由救护车送到附近医院急诊,医生已束手无策了。 当时我除了伤感之外,还有一点诧异:平常仁宇兄作事认真,不爱浮华,为甚么要在周末白天去电影院呢?为了了解真情,我就在网络中寻找这部《雪降洋杉》影片的背景,才知道这影片是根据一九九四年间一部最畅销的小说编摄的,小说已经译成中文出版,书名叫《爱在冰雪纷飞时》,故事发生在西雅图城海湾中一个小岛。在大雪飘零之际,一个当地新闻记者查访法庭审问一件命案。其中包括不同种族男女间的爱情,小岛上住民的心理,私人间的嫉忌和偏见,都反映在记者的心目中,照我的猜测,仁宇兄对写小说有兴趣,他去看这影片,不是纯粹为了娱乐,而是要把文艺著作和电影两种媒体相互比较,有研究的性质。 当天他们夫妇离家去电影院时,仁宇含笑对格尔说:「老年人身上有这么多的病痛,最好是拋弃躯壳,离开尘世。」随后格尔开车沿赫逊河岸转折,仁宇继续将身后事作为话题,和格尔检讨。这场经历在格尔嫂的心目中,留了不可毁灭的印象。

    2014-05-12 21:25:50 2人喜欢 回应
  • 第124页
    施康强早在十多年前就写过一篇《人生模仿艺术》,介绍小说文本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引自第124页

    原载《读书》1995年第7期 人生模仿艺术http://iamboker.bokee.com/3548331.html 施康强 沦陷时期的上海,四位太太大白天开着强光灯打麻将,洗牌时一只只钻戒光芒四射。女主人易太太的丈夫是汪伪情报机关首脑;三个女客中,有两个的丈夫也在汪伪政府任职。最年轻的“麦太”,闺名王佳芝,名义上是易太太的干女儿,惟独她没戴钻戒,但是她涂得亮汪汪的薄嘴唇娇红欲滴,一张秀丽的六角脸经得起无情的当头照射,酷烈的光与影更托出她的“胸前丘壑”。她跟易太太是两年前在香港认识的,香港陷落后,麦先生的生意停了,王佳芝来上海跑单帮,被易太太留住在她家。 身材矮小,有点“鼠相”的易先生站在他太太背后看牌,觑一个空子向佳芝发出一个暗号。佳芝即推说有事,告辞。她乘易家的汽车出去,吩咐司机开到一家咖啡馆,打发司机回去。然后她进咖啡馆打个电话,出来,雇三轮车到凯司令咖啡馆停下,进去等人。 她等的是易先生。原来她本是岭南大学的学生。广州沦陷前,岭大搬到香港。汪精卫一行人抵达香港后,她和几个男女同学怀着流亡学生的心情,有志报国,遂自发组织起来做业余特工,定下一条美人计:由一个女生去接近易太太,然后诱惑汪精卫身边的红人易先生——此公好色——设法把他引出来、除掉他。充当香饵的,自然非学校剧团的当家花旦王佳芝莫属。可惜鱼儿没有吞钩,计划没有成功。 珍珠港事变后,海路复通,这群学生转学到上海,与一个国民党地下工作者搭上了线。那位特工极力鼓励他们继续进行,于是王佳芝与老易又结上关系。今天正是设好了圈套,要在约定地点刺杀易先生。佳芝等了半天,才见一辆木炭汽车开来。一望而知是他的车。她出去,上车。易先生要司机开到福开森路去幽会,佳芝说附近有爿店,她想趁便去修一个耳环。易先生自然不能不奉陪。车于是折回,从义利饼干行过街到平安戏院。对面就是那家凯司令咖啡馆。 走进珠宝店,讲定修配耳环一事之后,易先生主动提出要履行诺言,给佳芝买个钻戒做纪念。印度老板在店堂后身,两层楼之间的一个阁楼上接待他们,挑出一个六克拉的粉红钻戒让佳芝试戴。“光头极足,亮闪闪的,异星一样,红得有种神秘感”。佳芝知道,刺客已埋伏好了。在“紧张得拉长到永恒的这一刹那间”,她自问是不是有点爱上老易了。看到他脸上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她突然想:“这个人真是爱我的。”然而太晚了。她低声说:“快走”。他立刻明白,跳下楼梯,夺门而出。汽车吱的一声尖叫。砰!车门声还是枪声?车开走了。 易先生回来了,即命令封锁,把抓到的人,包括王佳芝,统统枪毙。他又站在他太太背后看牌,心里想着王佳芝。“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情感都不相干了,只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以上是《色·戒》,张爱玲一个短篇小说的梗概。这篇小说在张氏的创作中或许不是最出色的,却惹出一场笔墨官司,一九七八年十月一日台北《中国时报》的副刊《人间》上,有位署名域外人的撰文批评这篇小说的诸多缺点,诸如作者对王佳芝的爱国动机全无一字交代,“罗织她的弱点”,乃至“歌颂汉奸的文学——即使是非常暖昧的歌颂”。张爱玲很快作文辩白,一个多月后在同一家报纸副刊上发表《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在文章开头,她说:“这故事的来历说来话长,有些材料不在手边,以后再谈。”这篇文章后来收入《续集》(台北皇冠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初版),该书《自序》里也有一段话提到《色·戒》: 《羊毛出在羊身上》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被逼写出来的。不少读者硬是分不清作者和他作品中人物的关系,往往混为一谈。曹雪芹的《红楼梦》如果不是自传,就是他传,或是合作,偏偏没有人拿它当小说读。最近又有人说,《色·戒》的女主角确有其人,证明我必有所据,而他说的这篇报导是近年才以回忆录形式出现的。当年敌伪特务斗争的内幕哪里轮得到我们这种平常百姓知道底细?记得王尔德说过,“艺术并不模仿人生,只有人生模仿艺术。”我很高兴我在一九五三年开始构思的短篇小说终于在人生上有了着落。 这篇“以回忆录形式出现的”报道,我们无缘见到。另一方面,也始终未见张爱玲提供当年写作《色·戒》依据的材料。 然而,这个故事确实并非完全杜撰,男女主角皆有所本。易先生的原型是丁默邨,王佳芝身上有郑苹如的影子。郑是国民党中统特工人员,图谋刺杀丁默邨未遂,被丁处死。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开始审讯汉奸。郑苹如之母郑华君为丁默邨杀害郑苹如致函首都高等法院(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为凭藉敌势残害忠良、诉请严予处刑以彰国法事。窃氏先夫郑钺,清末留学东瀛,加入同盟,追随国父及于右任院长,奔走革命有年。辛亥、癸丑两役,先夫皆躬与其事。民国二十四年授命上海高二法院首席检察官,“七·七事变”猝发,先夫悲愤万状,沪淞沦陷即杜门谢客,而敌伪深知其人望,欲藉以为号召,对之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先夫大义凛然,矢志靡心,亟以雪耻救国谆谆教导子女。子曰海澄,投笔从戎,效力空军,与敌周旋之后竟尔成仁,完成其报国素志,女曰苹如,由上海法政学院毕业,爱国之志胜于须眉,二十六年承嵇希宗介绍,加入中央调查统计局工作,以获取敌伪情报及破坏工作为天职。丁逆默邨、李逆士群均在沪西极司非而路七十六号组织伪特工总部,丁逆担任主任伪职,专以捕戮我方爱国同志、献媚日敌为事。熊剑东曾为丁逆逮捕,熊妻与苹如共同设法营救。苹如前肄业民光中学,时丁逆适长是校,苹如藉此关系,故得对丁逆虚与委蛇,冀从中获取便利。由是探悉前高法院郁华庭长、前一特地院钱鸿业庭长之被暗杀,皆由丁逆为厉之阶,盖欲破坏我方在沪整个法院也。该逆向苹如曰:汝父任高二分院首席检察官,亟宜参加和运,若不识时务,勿谓七十六号无人,行将夺取汝父生命云云。苹如闻之愤不可遏,当诉由先夫以情密陈司法院在案。苹如于二十八年奉中统局密令,饬将丁逆置诸重典,遂与嵇希宗及郑杉等暗中会商,决议由苹如以购办皮大衣为由,诱令丁逆同往静安寺路戈登路口西比利亚皮货店,并于附近伏戎以待。苹如于十二月二十一日午后五时许将丁逆诱到该处,某同志即开枪向之射击,惜乎手术欠精,未能命中,当被遁逸。丁逆由是痛恨苹如,欲得而甘心焉。卒于是月二十六日将苹如捕去,更有丁逆之妻及其他某某两巨奸之妻亦参预逆谋,极力主张应制苹如死命,苹如遂及于难。…… 小说家因其虚构,因其对原始材料进行改造和艺术加工,才成为小说家。纪实不是文学、所谓“纪实文学”其实是个自相矛盾的概念。一部作品中纪实的成分越多,文学的因素就越少。考证小说情节的依据、来源、“本事”,是考据家的本事。批评家的路数相反,他着眼于虚构。如果他也作考证,他更看重作品与原始材料的差异,试图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 王佳芝的故事与郑苹如的事迹有很大差异。 郑苹如毕业于上海法政学院,没有在香港上过学。不过,如果王佳芝没有在香港当准流亡学生的经历,张爱玲就不能引入她熟悉、喜爱的香港生活场景:“游车河”、到通宵营业的小馆子去吃及第粥等。相应地,易先生与丁默邨的行踪亦不能完全一致:丁默邨投奔伪政权是一九三九年汪精卫由河内到上海以后的事;他去过香港,但并非在香港就追随汪精卫,如小说中的易先生。最大的虚构在于一,王佳芝是自告奋勇的业余特工;二,她在关键时刻对要她刺杀的敌人生了爱怜之心。郑苹如这样的职业特工可以以色相为诱饵,但以常理揆之,大概不至于假戏真做,尤其对手不是白马王子,而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必须先有第一项虚构,第二项才能成立。为了增强情节的可信性,张爱玲甚至假定易先生虽有“鼠相”(丁默邨个子矮小,人称“丁小鬼”),面貌仪表还不错,还有点绅士派头。 古今中外的美人计用得太多,文学作品中的美人计也写得太滥,很难引起读者的震动、感动了。美人临阵倒戈,情救奸雄,这才有几分新鲜;心狠手辣的奸雄恩将仇报,处死美人,这才“令人毛骨悚然”,产生作家追求的效果。 易先生和王佳芝互为猎人和猎物。一般地说,形而上地说,这一组关系可以表述为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关系。而根据某种理论,受虐者是可以在暗中依恋施虐者的,如在性虐待行为中。受虐者甚至会“为虎作伥”,如在有些政治迫害中见到的,特殊地说,张爱玲之所以让王佳芝在一刹那间爱上易先生,恐怕有她自己和胡兰成那段恋情做铺垫。男女之爱既可以是非政治的(apolitical),如张之于胡,也可以是超政治的(《第四十一个》中的红军女战士爱上归她看守的白军军官)。情与理往往不合。“合情合理”其实是个很难满足的双重标准。 胡对于张有两个优势。他出身寒微,学历也不高,不择手段向上爬,阅历颇丰,当过报馆主笔,写过政治论文和文学评论,做过伪中宣部常务次长。对于没落贵族世家的大小姐,他代表一种崛起的平民力量。胡张初次相遇是在胡兰成家中。胡自述“意是要和爱玲斗,向她批评今时流行作品,又说她的文章好在那里,还讲我在南京的事情”。第二次见面,是在张爱玲寓所。“我在她房里亦一坐坐得很久,只管讲理论,一时又讲我的生平,而爱玲亦只管会听。”一来二去,胡才子遂以其经历和“理论”优势(胡自称“就是受过思想训练的人,对凡百东西皆要在理论上通过了,才能承认)轻取绝代才女张爱玲,以致后者不仅赠照,而且在照片背后题字:“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胡兰成:《今生今世·民国女子》)返观王佳芝以业余特工的水平遇上老谋深算的敌方情报机关首脑,如不入段的棋手与九段大师对局,很难不感到某种眩惑。 现在我们回到《续集·序》里那段话,我们虽不知回忆录的作者是否确指王佳芝的原型为郑苹如,但是根据张爱玲寥寥数语的转述,可以断定这位作者披露了“当年敌伪特务斗争的内幕”。张爱玲作为一介平民,想来无从接触大量的诉讼文件。其实,丁默邨本人即在一九四七年二月七日的补充答辩书以此说为自己辩护: 关于郑苹如女士被害一节,以被告所知乃敌寇所为。缘郑母系日人,郑在日生长,日语极佳,日友极多,日籍密友亦不少。郑于民国二十四、五年即为敌寇作情报工作,常奔走于上海虹口日人区域,敌方亦视郑女士为半个日本人。二十八年冬,其日友有数人以共产党嫌疑被敌寇逮捕,涉及郑女士,旋又发觉郑女士有暗通中央之嫌。敌寇以郑女士为日方情报员,竟与我中央及共产党同时有关,痛恨异常,故压迫郑母将郑女交出,架往虹口禁闭。郑之密友,日人花水等均被敌方拘押严办。以上情形,被告于事后由敌寇方面陆续闻知,且当时敌寇气焰高张,郑母既为日人,郑本人又与敌方关系深切,被告有何力量敢捋虎须?倘系被告所害,郑母当时必对敌寇控诉,安能迟至今日?况被告当时方被李士群劫持,何能加害他人?故郑女士之被害显系敌寇下其毒身,被告绝对无关。…… 不过丁默邨不能否认他和郑苹如的特殊关系。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的审判笔录中,有一段涉及郑苹如被害事。审判长朗读李士群妻叶吉卿与吴四宝妻余爱珍(此人后来在日本嫁给胡兰成)的口供(两人都说未参预处死郑苹如),然后问丁默邨:“你有何话说?” 丁答:“吴余爱珍及李士群老婆都说没有,而且郑苹如为人道德很坏,被告不愿说。” 问:“女孩子为国家做特工当然是要牺牲自己贞操的,你陪她买大衣是实吧!” 答:“我没有陪她。……” 法官的冷峻,丁默邨的倒打一耙,都是上好的小说材料。 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最高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判处丁默邨死刑。判决书中详列丁之罪状,包括“主使戕害军统局地下工作人员及前江苏高二法院庭长郁华、与参加中统局工作之郑苹如”。 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郑苹如是否对丁默邨演了一出《华容道》。只有郑的家属和当年与郑合谋刺丁的中统局同事,才有资格就此一隐事,此一微妙的感情问题作证。死者已矣,死者的家属当不至于“厚诬先烈”。那么是同事。然而,事隔多年,此种证词的可信性大可怀疑。所以,对于此类问题,大可不必深究。阅读文学作品,应该把属于恺撒的还给恺撒,属于文学的还给文学。作为读者,我对《色·戒》中一些细节颇感兴味,借以窥见沦陷时期上海某一阶层的生活氛围。易公馆用整疋呢料做落地窗帘,上面印着特大的砖红凤尾草图案,一根根横斜着也有一人高。咖啡馆里点着一对对杏子红百摺绸罩壁灯,小圆桌,暗花细白麻布桌布。橱窗里的木美人展示皮大衣与蝙蝠袖烂银裙(蝙蝠袖到八十年代末又卷土重来了)。如果说这些细节是社会生活史资料,并非文学正宗,正宗文学,那么请看作者写平安电影院“灰红暗黄二色砖砌的门面,有一种针织粗呢的温暖感”。这是张爱玲才能想到的比喻。又如,王佳芝久等易先生不来,为消磨时间,“她打开手提袋,取出一小瓶香水,玻璃瓶塞连着一根小玻璃棍子,蘸了香水在耳垂背后一抹。微凉有棱,一片空茫中只有这点接触。再抹那边耳朵底下,半晌才闻见短短一缕栀子花香。”“微凉有棱”,这是何等细腻的女性感觉!在这四个字中我们遇到永恒的文学,永恒的张爱玲。 (《审讯汪伪汉奸笔录》,南京市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七月版,全两册,27元。编者称:“本书的档案史料,除少数人的起诉书、审判书已在当时的报纸披露外,其余均为首次公布。”)

    2014-05-12 21:46:18 回应
  • 第221页
    明人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引起我兴趣,是因为当年周作人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钱锺书认为他遗漏了这颗“小星”,专门提出来“标榜一下”。虽然后来周作人明确表示他不喜欢张大复,批评此书有“山人气味”
    引自第221页

    钱锺书《中国新文学的源流》(1932年11月《新月月刊》4卷4期): 周先生提出了许多文学上的流星,但有一座小星似乎没有能‘swim into his ken’;这个人便是张大复。……他的《梅花草堂集》(我所见者为文明书局《笔记小说大观》本)我认为可与张宗子的《梦忆》平分‘集公安、竟陵二派大成’之荣誉,虽然他们的风味是完全不同的。此人外间称道的很少,所以胆敢为他标榜一下。 周作人《梅花草堂笔谈等》(作于1936年4月11日,载《益世报·读书周刊》第46期,后收入《风雨谈》): 我赞成《笔谈》的翻印,但是这与公安竟陵的不同,只因为是难得罢了,他的文学思想还是李北地一派,其小品之漂亮者亦是山人气味耳。明末清初的文人有好些都是我所不喜欢的,如王稚登、吴从先、张心来、王丹麓辈,盖因其为山人之流也,李笠翁亦是山人而有他的见地,文亦有特色,故我尚喜欢,与傅青主金圣叹等视。若张大复殆只可奉屈坐于王稚登之次,我在数年前偶谈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有批评家赐教谓应列入张君,不佞亦前见《笔谈》残本,凭二十年前的记忆不敢以为是,今复阅全书亦仍如此想。世间读者不甚知此种区别,出板者又或夸多争胜,不加别择,势必将《檀几丛书》之类亦重复抄印而后止,出现一新鸳鸯蝴蝶派的局面,此固无关于世道人心,总之也是很无聊的事吧。如张心来的《幽梦影》,本亦无妨一读,但总不可以当饭吃,大抵只是瓜子耳,今乃欲以瓜子为饭,而且许多又不知是何瓜之子,其吃坏肚皮宜矣。 http://waybne.blog.sohu.com/166434279.html

    2014-05-13 20:06:50 回应
  • 第312页
    书页和树叶在拉丁语中是同一个字
    引自第312页

    folium?

    2014-05-13 23:29:02 4回应

RMR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553条 )

神秘组织
5
浪客日月抄之四 凶刃
1
谷林锺叔河通信
26
敲响密室之门2
5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第二卷)
1
浪客日月抄
4
双脑人
1
杀意集结之夜
1
书问京都
9
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
4
读古指南
1
蠹鱼篇
3
墓后回忆录(全三册)
1
《经济学》小品和案例
1
棋局
3
疯狂的足球
1
梅西会射向哪一边?
1
憎恶的化石
1
棋与人生
1
看图识字
14
棋坛怪杰60局
6
辛弃疾词
1
世界推理小说大观
3
吃鱼歌
10
书海夜航. 二集
1
黑暗精灵
1
第三时效
3
太阳舞
1
饮膳札记
1
外星族
1
暗夜女子
1
藏书不乐
5
唐代传奇小说论
1
世界名著鉴赏大辞典·小说卷
1
问道录/蠹鱼文丛
1
棒球运动从入门到精通 全彩图解版
1
体育馆之谜
1
行走大唐
3
敲响密室之门
3
今日店休
3
书书书
1
别想摆脱书
1
格林童话(上下)
1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
2
马拉多纳自传:我的世界杯
6
密室收藏家
1
京华忆往
1
四时读书乐
4
那些书和那些人
7
欧阳修全集(全6册)
1
一朵桔梗花
1
书海扬舲录
6
威尼斯日记(精装)
1
威尼斯日记
4
黑色大丽花
1
BLEACH 境·界20
1
阿加莎的毒药
1
近代欧洲文学史
2
超能力侦探事务所
7
西游记(全三册)
4
施蛰存日记:闲寂日记.昭苏日记
1
宋词纵谈
5
点球成金
3
穆赫兰高地
2
好书之徒
1
文学漂鸟
9
科雷马故事
2
梦幻书店
5
暗算
9
不锈钢老鼠的宇宙冒险:不锈钢老鼠复仇记、不锈钢老鼠拯救世界
2
星空的旋律
2
中国游记
2
解体诸因
4
外交豁免权
3
动机
1
狼与香辛料 02
2
魔法的禁书目录 05
2
为什么?(中文修订版)
4
旧时书坊
16
莎士比亚与书
2
男人的菜市场
1
代号D机关Ⅲ
14
逆天而行
6
联合舰队
2
孙犁书札
1
唐诗百话
4
我们的1970年代
1
狗与剪刀的正确用法 01
25
越缦堂书目笺证
6
海盗法庭
3
新启蒙年代
4
爆漫王。 01
3
谭纳的非洲大冒险
2
我的英雄谭纳
2
近代经学与政治
1
八百万零一种死法
1
书店风景
10
买书记历
46
聚书的乐趣
1
黑猫侦探 1:阴影之间
1
伤物语
1
白骨之城
7
纵心所欲
15
回声公园
15
诺贝尔文学奖史话
1
镇魂歌
2
昆恩的静默世界
1
书剑恩仇录
1
有翼之暗
17
器用杂物
1
好兆头
4
书鱼知小
6
如何煮狼
11
书与你
1
写不出的上海话
1
别想摆脱书
28
老虎!老虎!
7
凯尔特的薄暮
10
古书堂事件手帖 01
12
刀剑神域 04
1
刀剑神域 03
1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
19
狐狸庵食道乐
2
夜晚的书斋
1
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
23
首开纪录
4
妖银杏
8
白蝶怪
11
妖狐传
5
幽灵棚子
5
雷兽与蛇
7
退士闲篇
2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
25
鹰的去向
8
蝴蝶合战
9
夜叉神堂
8
幻影城主
33
不夜城
14
刀锋之先
14
刀锋之先
20
英国特工
3
猎书的踪迹
18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 01
1
听水读抄
1
温酒话东邻
22
走向世界丛书(全十册)
1
简明古籍辞典
2
酸甜苦辣咸
1
易碎品
16
风港
1
出卖月亮的人
12
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
6
彩图科幻百科
3
流沙河诗话
14
楼下村
16
逝去的风韵
5
烟与镜
1
古今谭概
50
神仙世界
1
太平广记
1
民间纪事
5
编辑这种病
25
棔柿楼杂稿
18
东西两场访书记
13
二战德国战利品
4
一滴烈酒
1
书房花木
8
拿破仑狂
1
狗与剪刀的正确用法Dog Ears 01
6
耕堂读书记(全2册)
15
疯雅书中事
30
深夜食堂 03
1
TIGER×DRAGON6!
2
TIGER×DRAGON5!
2
故纸寒香
10
猫城记
18
博尔赫斯
7
饔飧集
7
日本谣曲狂言选
7
一战秘史
37
代号D机关Ⅱ
12
不可能犯罪诊断书Ⅳ
17
拿破仑书信文件集
39
不可能犯罪诊断书Ⅵ
29
不可能犯罪诊断书Ⅴ
21
不可能犯罪诊断书Ⅰ
23
比竹小品
3
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
12
杀人石猜想
7
推理者的游戏
9
耶稣之子
5
艰难一日
13
思辨随笔
8
书林物语
4
谭纳的两只老虎
9
伺机下手的贼
11
八百万种死法
24
谋杀与创造之时
13
不可能犯罪诊断书Ⅱ
16
代号D机关Ⅰ
11
诗人顾城之死
39
走出中世纪
32
世间的盐
2
我的努力与反省
13
鲤·与书私奔
1
捕鼠器
7
当阅读是一种痴情
3
一滴烈酒
18
古书之美
23
远野物语·日本昔话
5
维特根斯坦
11
古拉格:一部历史
1
贪食纪
16
图书馆里的贼
27
麦田贼手
28
1944:松山战役笔记
34
川菜杂谈
22
真相
1
菊花与锚
11
榆树村杂记
13
水浒人物之最
11
侦探研究
29
歌唱的白骨
3
流浪地球
1
黄河十四走
2
詹宏志私房谋杀
23
书趣
12
爱情和其他魔鬼
1
儿童读物插图艺术
1
冥海花
6
我想有人赶不上校车了
1
日本海上自卫队全舰艇史
4
妙贼尼克Ⅰ
5
诗经里的那些动物
1
唐史十二讲
2
致命魔术
5
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
21
黑孩儿
4
伊岚翠
2
伙伴们!欢迎来到营地
1
小伙子,我可是超级球星
3
大逃港
5
相约在书店
2
亚洲古兵器图说
2
北山集古录
1
记得青山那一边
1
交易泰德·威廉姆斯的贼
4
自以为是鲍嘉的贼
1
谐铎
2
东方快车
1
说部卮言
5
量子江湖·燕子坞(下)
2
量子江湖·燕子坞(上)
1
世说新语笺疏
1
绝望恸哭的信徒
1
祸枣集
23
航空母舰·1946-2006
3
3001太空漫游
4
2010太空漫游
1
厌魅·附体之物
2
幽巷谋杀案
4
百科全书之恋
2
东写西读
6
经典的真身
11
简氏枪械识别指南
1
航空母舰
1
天上大风
52
失踪者
3
流枫川志
1
说魂儿
6
父亲的战场
3
挂起来的人
7
上海老味道
6
异乡说书
19
模拟刺客
1
听橹小集
2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
6
太平轮一九四九
1
影像中的正义
37
竹久梦二:画与诗
2
脂麻通鉴
23
中国奇幻十人选——捕梦天王·骑桶人
1
三日而亡
1
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
11
二战数据2-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2
书与回忆
26
谭纳的十二体操金钗
2
中国旅行计划
2
不可能犯罪诊断书Ⅲ
21
幸运生涯
5
国家记忆
14
民国时期的土匪
1
托尔金的袍子
7
梅酒香螺嘬嘬菜
3
杜甫的五城
3
希特勒万岁,猪死了!
2
哈!小不列颠
3
福尔摩斯探案手记
10
新编古春风楼琐记 (第贰集)
1
书人行脚
27
1957年的夏季
2
寻常的精致
1
一章木椅
1
二战数据
11
作废的捷克人
3
睡不着的密探
2
大盗贼(卷二)
2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近代早期
1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古代时期
1
去吧,摩西
1
解码西方名画
4
美国诗选
12
温柔的幻影
1
莫迪洛漫画
3
诺贝尔奖的幽灵
3
伪伦敦
1
闲话闲说
22
后厨机密
9
棺材舞者
1
是,首相
2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9
看书琐记
1
孔雀羽谋杀案
2
初夜权
5
旧书与珍本
9
拿破仑
22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2
像蒙德里安一样作画的贼
1
古今典籍聚散考
2
威尼斯日记
1
岁朝清供
2
玛法达
2
神秘河
3
巨流河
11
东写西读
1
外国连环幽默画
2
佛本生故事选
1
泥土脚印(续编)
1
蒋经国自述
4
不锈钢老鼠的诞生、不锈钢老鼠参军记
2
用洗脸盆吃羊肉饭
3
告白
1
图文世界大战史I、II
7
梦苕庵诗话
7
青灯集
1
终朝采绿
4
阿文的魂魄
6
伸脚录
25
认得几个字
4
日知录集释(外七种)
1
文字的故事
1
王先生和小陈
1
坟场之书
1
哈扎尔辞典(阳本)
17
研究斯宾诺莎的贼
2
足球往事
14
时代漫画(上下)
1
书前书后
1
1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