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élès对《无国之谍》的笔记(1)

无国之谍
  • 书名: 无国之谍
  • 作者: [以]马蒂·弗里德曼
  • 副标题: 以色列建国之际的秘密特工
  • 页数: 268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 2023-2-15
  • Spies of no country : secret lives at the birth of Israel

    关于间谍生活的种种描绘——欺骗、背叛、伪装、地下工作、秘密知识、虚张声势、两头欺骗、不可察觉、迷惑难解、变换身份——不过是对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描绘。——威廉·博伊德(William Boyd)

    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他们构成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后来发展成世界上最强的情报机构之一。用历史学家本尼·莫里斯(Benny Morris)和伊恩·布莱克(Ian Black)的话来说,他们是“悠久而成果丰硕之传统的平淡开端”,是“一条纽带,将最初犹太复国主义者开展的业余的、小规模的情报工作和1948年后更大更专业的情报工作联系起来”。
    引自 前言

    海法不像一个整体,更像是一个个居民点的集合。 在海法不仅能听到希伯来语、英语和各种阿拉伯语方言,还能听到希腊语、土耳其语、意第绪语和俄语。
    引自 1.侦察员

    犹太复国主义者能以其特有的方式将屈辱化为理想:犹太人贫穷?——贫穷是尊贵的。犹太人在他国被驱逐?——没事,以色列故土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反正他们正要回到那里。犹太人是难民?——不,他们是先锋。这种绝妙的叙事拥有神奇的力量,在那个可怕的世纪当中,它使得犹太人摆脱受害者的困境,扭转了他们的命运。
    引自 6.以撒

    正如查尔斯·狄更斯所说,名字具有强大力量:“家是一个名字,一个非常强大的字眼,远胜于任何巫师的咒语、神灵的回应。”新的名字会彻底改变你,为你创造一个家。
    引自 6.以撒

    阿拉伯分部的生活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这些人拒绝自称为特工或间谍,尽管我在这本书中一直这样称呼他们。这些词在他们看来并不光彩,故而,他们选择了一个特殊的词来替代。这个词仅存在于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而英语中没有。用希伯来语说是“米斯塔阿尔维姆”(mista' arvim),用阿拉伯语说是“穆斯塔阿里宾”(musta' aribin),翻译过来就是“变得像阿拉伯人的人”。
    引自 6.以撒

    几年后,以色列建国了,情报机构也成立了,这些东西都被编成课程,由专业人士讲授。但在当时,萨姆安只能一边授课一边创设课程。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一套崭新而独特的知识体系,用希伯来语说就是“torat ha-hista'arvut”,翻译过来就是“伪装阿拉伯人的教条”,或者“‘变成像阿拉伯人的人’的《妥拉》”。
    引自 6.以撒

    它位于在黎巴嫩山脉与地中海的交汇处,环境之迷人,不可思议;它那随心所欲的个性、无所顾忌的欢娱、胡乱应付的搪塞,不可思议。许多严肃的理论家抨击它的制度完全行不通,但它径自繁荣地发展着,亦是不可思议。贝鲁特就像大黄蜂一样:从空气动力学来看,大黄蜂根本就无法飞行;从所有的规则和先例来看,贝鲁特根本就不该存在。 但它就矗立在那里,一甩卷发、一扬裙摆,在众多城市当中,就像美丽倔强的卡门…… 在这儿,你能看见政治流亡者谈论无休无止的阴谋诡计;能看见穿着华丽、长着鹰钩鼻的酋长们捻着念珠,坐拥金光闪闪的阿拉伯家什,沉醉在珠光宝气当中。这里有穿着丝绸的叙利亚淑女,身形苗条、眼神柔美;也有海边的妓女,头发卷曲、饱含情欲,阿拉伯风情中带点巴洛克味道。 ——简·莫里斯《世界》
    引自 12.以色列的沦陷

    人们心目中的“典范”,结尾应该是这样的:一场爆炸照亮了港口,船只灰飞烟灭,纳粹被炸飞,纷纷落海,破坏者们则在附近的窗边安静地碰杯庆祝。人们也都希望一场海战的战局在最后时刻成功逆转。但实际上,在这次行动中,他们基于模糊且可能有误的情报,出于表面看不出的动机,克服各种技术故障,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勇气,只为争取一个事前无法预测、事后也难以衡量的结果。对于真正的间谍故事来说,这才堪称典范。
    引自 16.破坏者

    以色列人逐渐发现,在这片地方以犹太身份生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个国家有一半的人早已经这样度过了许多世纪,其中也许蕴含着一些有用的智慧。这不是风格上的小小变化,而是要换一种方式去理解整个国家,从宗教、政治到流行音乐。
    引自 18.犹太国家

    20世纪40年代,迦玛列离开了大马士革,在成为间谍之前,他在基布兹找到了自我。他抱怨说,没人听那些和他一样年轻的杰出的阿拉伯歌手,比如埃及女歌手乌姆·库勒苏姆(Oum Kalthoum)的歌。那里放的都是欧洲的唱片。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一些音乐被谨慎地归类为民俗乐,阿拉伯分部营火晚会唱过的歌也许还能有一两声朦胧的回响,除此之外,中东音乐经常被以色列文化的保存者所轻视,扔到特拉维夫汽车站卖旧磁带的破旧商店里。唱片店里有“以色列音乐”专柜,但主要是指德系犹太人艺术家的作品;还有单独的“米兹拉希”或“地中海”音乐专柜,虽然也是希伯来语作品,并且是在以色列制作的,但很明显,它们不属于“以色列”。 然而东方的声音从未消逝。乌得琴手和卡农琴手仍然在小俱乐部和会客厅中拨弦弹奏,等待时机,重拾影响力。直到几年前,希腊布祖基琴、俄罗斯民谣、弗拉门戈音乐、摇滚音乐才悄然进入,并占领主流音乐榜。
    引自 18.犹太国家

    埃及、伊拉克和摩洛哥的犹太人去了哪里?他们又为什么去那里?有人意识到,如果以色列国对于阿拉伯世界是一个问题,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问题是阿拉伯世界自己造成的,因为他们迫害并驱逐了伊斯兰世界的犹太人。于阿拉伯人而言,最好的做法就是把以色列人称为“殖民主义者”,将他们描绘成金发碧眼的欧洲人,抓住欧洲人的罪过大做文章,从而抹掉自己的罪过。事实上,讲述以色列故事的犹太人大多也喜欢把自己想成金发碧眼的样子,因为他们在欧洲的几个世纪当中一直被丑化成“黝黑”的“东方面孔”。因此,在这种奇怪的利益融合当中,每个人都乐意忽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种描述与你在大街上看到的真实国家全然不同。
    引自 18.犹太国家

    事实上,比起国家荣誉和打仗,黎巴嫩人更感兴趣的是做做生意,享受地中海的阳光。他们的反间谍行动如此糟糕,原因恐怕就在于此——搞警察国家不是他们的风格。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我要向他们致敬。
    引自 19.情人乔吉特

    顶着假身份的时间一长,真正的生活就会开始褪色,而以撒甚至还没有过真正的生活。他没有父母在童年住过的家里等他,也没有妻子,甚至没有熟悉的邻居。他失去了旧的国家,却还没能看到新的国家。那一年他24岁。那是充满死亡和隔绝的一年。而乔吉特是他可以触碰的柔软。她与战争无关,她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引自 19.情人乔吉特

    女人对他说,这座小屋里是一班人马,只有个隐晦的名称:reshut,也就是“部门”。后来这个名称被一个同样隐晦的词语取代了:“机构”,也就是摩萨德。
    引自 21.归家

    那个奇怪的单词“米斯塔阿尔维姆”——“变得像阿拉伯人的人”——在希伯来语中仍旧存在,但含义略有不同。现在它指的是假扮阿拉伯人去短暂开展行动的士兵或警察,他们通常会冲进巴勒斯坦城市,逮捕或杀死嫌犯。他们并没有活得像阿拉伯人,或者说他们也做不到。而在过去,“成为一个像阿拉伯人一样的人,”萨姆安写道,“还意味着在每个方面都要表现得像个阿拉伯人:你的外表、言谈举止、你住的地方、你娱乐的地方,还要有合适的伪装身份、各种证件、人生故事和背景信息等。”如今,以色列几乎没有人再能做到这样。
    引自 21.归家

    2023-03-09 03:45:09 2人喜欢 回应

Célès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246条 )

古代晚期的世界
1
涅高兹谈艺录
2
俄罗斯当代著名钢琴家特写
2
童子与魔法
5
生活在音乐中
2
The Notebooks of Alexander Skryabin
5
女钢琴师的心灵之旅
1
霍洛维茨之夜
5
阿劳谈艺录
1
无乐之词
1
写一百年再停笔
1
艺术品如何定价
1
成为雅诗兰黛
1
艺术里的金钱游戏
1
祈祷之海
1
手风琴罪案
1
千面女神
1
太空旅行者的回忆录
1
不可重复的瞬间
1
生而为女
1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
1
抓落叶
1
世界
1
鸟鸣时节
1
鸟有什么好看的
1
未来记忆
1
第四条边
1
指引生命的神话
1
交错的世界
1
科幻如何改变商业
1
奥古斯都
1
醉汉的脚步
1
阿勒颇养蜂人
1
殡葬人的秘密
1
好好告别
1
好好告别
1
人类情感史
1
死亡、战争与献祭
1
最好的告别
1
斑马流浪者
1
黑信封
1
生命3.0
2
货币未来:从金本位到区块链
1
风险投资史
1
金斯伯格访谈录
1
天生有罪
1
制造音乐(全新升级版)
1
蒸汽朋克典藏全书
1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1
众神的样子
1
海鸟的哭泣
1
斯克里亚宾:思想者音乐家
1
指尖下的音乐
1
硝烟之子
1
巴尔米拉
1
“魔笛”:我的足球人生
1
第九交响曲
1
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
5
马丁·马吉拉
1
亚历山大·麦昆:野性之美
1
演奏之外
1
追逐那声音
1
来世之旅
1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
1
黑石的起点,我的顶点
1
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险
1
里卡尔多·雷耶斯离世那年
1
最初的光明,最后的黑暗
2
我从战场归来
1
审查官手记
1
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
1
门口的野蛮人2
1
黑洞旅行指南
1
股票作手回忆录
1
穿过针眼
1
地域的音乐建构
4
挽救计划
14
圣山来客
5
生者与余众
1
浴紫而生
3
战争中没有女性
2
慕尼黑的清真寺
1
星体艺术史:隐形的Z轴
1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7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1
海的那一边
1
Musics Lost and Found
6
Music and Youth Culture in Latin America
4
Syria Speaks: Art and Culture from the Frontline
1
非洲人莱昂的旅程
1
人工呼吸
1
说吧,叙利亚
1
鹿川有许多粪
1
外星人
1
流俗地
1
The Daughters of Kobani
11
飓风掠过蔗田
1
No Turning Back
7
Brothers of the Gun
19
In Extremis
1
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
1
父亲的失乐园
8
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
4
南瓜花
5
游荡的影子
1
罗盘
1
盲视
1
宇宙侦探事务所
2
AI 3.0
2
太空居民
8
迷失的人
7
The President and the Frog
1
Cantoras
3
On All Fronts
2
乐之本事
1
音乐逸事
20
见证
1
余下只有噪音
1
罗曼·罗兰音乐笔记
1
萨蒂音乐涂鸦
1
白鸟之歌
6
走出中东
5
文化失忆
1
变化的位面
1
星之继承者
1
资本回报
4
消解性别
2
性別打結
8
岸萤
2
游艺黑白
4
性别麻烦
1
伊斯坦布尔三城记
1
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
8
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1
厌女
2
The Gods of Tango
8
雪崩
1
倒悬的天空
1
怪诞故事集
1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
1
遗忘通论
1
Peter and Alice
1
酒鬼与圣徒
1
名誉
1
星辰时刻
1
一个知识女性的思考系列
1
世界杂货店
1
钢琴的重量
1
紫与黑
1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
1
亲密关系
1
转化的象征
1
火的记忆3
1
骰子人生
1
烛烬
1
爱的四十条法则
1
规训与惩罚
1
十二个圣诞故事
1
无止境的逃离
1
看不见的山
1
项塔兰2
1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
1
伊斯坦布尔孤儿
1
My Education
2
南方女王
1
幽灵
5
Look Homeward, Angel
1
阿尔及利亚柏柏尔主义研究
1
马格里布的柏柏尔人与他者
4
阿尔罕伯拉
1
密谋
1
时间之口
1
诗与歌
1
未竟的往昔
4
鲜花的废墟
1
思虑20世纪
10
小毛驴与我
1
奥克诺斯
1
加缪手记
1
加缪手记
1
加缪手记
1
Sexing the Cherry
1
Written on the Body
1
Gut Symmetries
1
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
1
The Daylight Gate
1
时间之间
1
艺术的共谋
1
解体概要
1
致命的策略
1
人类简史
1
路易十五的情人:德•蓬帕杜夫人
1
The Sociologist and the Historian
8
纳尔逊传
10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6
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
5
世界海军史
5
拥抱之书
5
美国的弑母文化
6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22
加缪传
36
战后欧洲史
40
孤独与团结:阿尔贝·加缪影像集
12
梦中的塞巴斯蒂安
1
济慈诗选
3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Oscar Wilde
2
The Passion
8
Cloud Atlas
10
拉丁美洲革命现场
1
古巴模式的更新与拉美左派的崛起
4
人与传媒/国民艺术素养读本丛书
2
一个诱惑者的日记
2
英文玩家
2
倾我至诚 为你钟情
3
巴西:未来之国
1
为何爱会伤人
1
记忆小屋
12
反语
1
女人明白要趁早之三观易碎
1
沉疴遍地
1
重估价值
5
介入的旁观者
10
存在之难
6
六千万法国人不可能错
6
雷蒙·阿隆回忆录
2
美国
10
冷记忆5
1
冷记忆4
3
断片集
4
冷记忆2
6
冷记忆1
42
论诱惑
8
看世纪末向你走来
2
南方纪事
1
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
1
世界观2009
4
不服从的江湖
11
媒体潜规则
9
阿特拉斯耸耸肩(上下)
25
阿桑奇自传
3
自私的德性
2
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
2
责任的重负
14
身边的江湖
2
刀与星辰
3
蛾摩拉
12
奥尼尔剧作选
2
揭开真相
3
跨国灰姑娘
1
从摇篮到摇篮
1
岛屿书
3
设计信仰
2
金球
1
在音乐与社会中探寻
6
你永远不会独行
1
社会主义:经济计算与企业家才能
2
爱情刽子手
2
朱生豪情书全集
2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2
阿勒泰的角落
1
拜伦 雪莱 济慈 抒情诗精选集
4
灵之舞
11
冬吴相对论
6
拒斥死亡
1
此时此地
1
这么远那么近
5
旧制度与大革命
7
人生不相见
2
论美国的民主
18
守望灯塔
6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5
浮生取义
4
现代化的陷阱
1
地下
3
斜目而视
8
疯狂的眼球
2
开放中的变迁
4
伟大的电影
1
文化批评往何处去
14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2
火 一弹解千愁
2
学会提问
1
哲学的慰藉
1
自私的皮球
10
荒原
1
知我者謂我心憂
7
逆天
1
人对抗自己
12
我的反间谍生涯
6
看见
5
论中国
4
苦炼
1
利维坦的道德困境
6
有生之年遇见你
3
卧底中情局
4
如果爱情可以转弯
1
时间的灰
7
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
19
末世之家
2
金山
2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4
怀疑
1
盖特露德
3
德米安
3
加缪,一个浪漫传奇
14
我们的幸福时光
6
印度走着瞧
10
顾城哲思录
12
我的阿勒泰
3
圆舞
1
无梦楼随笔
2
流金岁月
1
项塔兰
4
七个心理寓言
2
罗曼·罗兰文钞
1
七十年代
2
北岛作品精选
2
朝圣者之歌
10
系统效应
8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8
景观社会
4
美好生活
1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12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
5
精神领袖
5
多元文化公民权
4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5
文化与抵抗
4
想象的共同体
1
苇间风
1
针尖上的天使
2
源泉
8
自由
3
当尼采哭泣
4
诗人
2
飞女郎与哲学家
1
巨塔杀机
2
直捣蜂窝的女孩
4
从蒙田到加缪
6
盲刺客
5
钟形罩
1
法兰西组曲
2
野蛮夜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