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eyちた가지对《被颠覆的文明》的笔记(48)

被颠覆的文明
  • 书名: 被颠覆的文明
  • 作者: 边芹
  • 副标题: 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
  • 页数: 273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 2013-12-1
  • “挨打”是错在流氓还是错在书生
    我年轻时,一直被灌输这样的思想:近两百年的中西对立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自己的错,从清末到毛泽东时代,是我们锁国、对抗,与人为敌,以致贫穷落后。这种逻辑好像一个流氓看中书生的家产,找茬儿一拳把他打翻在地,打家劫舍后还丢下话:谁叫你不爱搭理我。于是我们就接过流氓打人的理由开始逆向推理:书生被打翻在地怨不得流氓,人家流氓练得一手好拳有什么错,错在书生关门在家又不会打架;那么书生为什么不如流氓会打架?劣根性就出自他的文化,是他的文化不如流氓的文化;那为什么文化不如人家?因为产生文化的文明(黄色文明)远不如流氓的文明(蓝色文明),黄色文明就会在家种地(封闭落后),蓝色文明专事航海发现(只是忘了提醒中国人这源自海盗传统)。我被灌输时还年少,也不谙世事,现在回头想,帮打手兜售这种逆向逻辑的中国人简直是千古罪人。
    引自 一、“挨打”是错在流氓还是错在书生/044
    这种观念深深嵌入中国人的头脑,以致三十年来,世上没有一个国度的人比中国人心胸更开阔,我们完全是带着无敌、无界的心态在所谓改革开放以后看世界并走向世界的。之所以无敌无界甚至连起码的警觉都没有,是因为我们内心实际上已经承认中西对立主动的错该我们承担大半,尽管嘴上还没有承认。既然我们是错之始作俑者,我们这头改错,世界就一马平川了。这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普遍心态。心态这东西看似只占心灵一角,实则很可怕,它排斥大脑,用心态主导行为,头脑的作用就被降低。我写过《看世界少用“心态”多用“头脑”》一文专述此事。这种后来几乎一统天下的对历史的注解,有多少是挣扎了一个多世纪的精神失败者为自己找的下台阶的理由?有多少是“导演世界的手”悄悄策划的?需真能看清世事的近现代史专家细心探究,这是个很难胜任的活,现成的历史版本都有意回避了“导演世界的手”,为了掩藏这只手,处在明面的西方历史简直就像人为编撰的剧本。
    引自 一、“挨打”是错在流氓还是错在书生/044
    2022-02-25 21:05:51 回应
  • “挨打”真的是因为“落后”吗
    事实上主动权哪怕是错的主动权也不在我们手里。从十九世纪到今天,不是我们而是西方(准确地说,应为几个世纪来统治世界的集团)锁定了打击、摧毁真正对手这一始终没有更移的大目标,因为中国在十九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一直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一个不以宗教而以文化统治的文明古国,是最后一个不在基督教手里的大陆性帝国,是一个至今未被收服为打手的君子之国,是不打掉就没法让他们独霸世界的障碍,是一个太能干的竞争种族。我就是从这最后一点发现整个想也想不到的现实的。
    引自 二、“挨打”真的是因为“落后”吗/046
    发现我们挨打挨整的真实理由并非一直被灌输的“穷困落后”而是“能和善”,是我看世界的转折点。我们把自己在近代的命运与非洲、美洲这些大陆等同,是接受了西方对世界的解释权之直接后果,是犯了一个绝对的、却丝毫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虽然受害者的命运是相同的,但施害者的动机是不可等同的。而我们并未细察结果和动机,并未看到征服非洲、美洲、南亚与征服中国的动机是戴然不同的,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如今想来如此明显的事实?究其根源,就是我们虽然不愿接受西方强加给我们的命运并为之抗争,但却糊里糊涂地接受了西方对世界的解释。这是一件难以想象的荒谬之事,这等于是说,近两百年来我们浴血奋斗反对的东西,其实在源头就接受了,从一开始我们就承认了征服者对世界的解释权。
    引自 二、“挨打”真的是因为“落后”吗/046
    一切的误解和看不透就是从对近代史的解释开始的,由于我们把自己的不幸命运与非洲、美洲、南亚等同,我们在二十世纪加入“东方阵营”,在“东方阵营”垮台后,以为满嘴“民主”、“人权”、“人道救援”的西方已改邪归正,是我们自己故步自封、错怪好人。我们以为人家拥抱亚马孙河原始部落的印第安头领、抬出甘地、爆捧曼德拉、救济海地,十九世纪的游戏规则就结束了,既然我们也是亚、非、拉一员,人家那么待见印第安原始部落、非洲饥民,凭什么专与中国过不去?这是中国人的逻辑,中国人会小谎小骗,却不会演戏。由于自己不会演戏,也就看不出这是一出导演好的戏,而且是六十年代以后发觉用武力强行征服已力不从心才设计的新剧情。
    引自 二、“挨打”真的是因为“落后”吗/046
    2022-02-25 21:10:16 回应
  • 西方文明看世界的真实眼光
    我发现这一点是从直接翻阅法国十九世纪的报纸开始的,由于是第一手资料,就绕开了近代以来他们特意向我们推荐的读物以及中国转介者的无知误导。绕开了预设答案的围墙,我发觉西方统治集团一百多年来针对中国的基本思路自始至终就没变,具体到某国某届政府会有一些外交层面的变化,但掌控西方的这个统治集团的大目标并未挪移,随着时代变迁,变化的只是浮在基本思路表面的名词和概念。比如十九世纪是基督教与异教、上等人与劣种人的对立,今天换掉了上面的名词改叫:民主与专制、自由与不自由。我们看到,名词渐趋温和,照顾到被攻击者的自尊,名词本身也变得更加概念模糊和便于诠释。所有这些名词和为之设计的概念都是为了掩盖基本思路,由于挑选名词和设计概念的水平越来越高(拜赐于心理学与传播学的研究),被征服者从一开始看得见基本思路而拒绝名词和概念,到后来看不见基本思路接手名词和概念自戕,时间跨度逾百年,其间充满血腥。
    引自 三、西方文明看世界的真实眼光/048
    推演到这一层,才看清我们究竟落到了哪一步,被打是悲剧,但更大的悲剧是连被打的解释权也被劫走。无敌无界、精神上已被彻底缴械的中国人哪里能想到自己就像棋盘上的棋子,走到哪儿、怎么走的解释权已经在别人手里,这是下一步走到哪儿、怎么走的权力也落于人手的前奏。振兴中华,富强只是躯壳,真正站立起来要靠找回对历史的解释权。
    引自 三、西方文明看世界的真实眼光/048
    2022-02-25 21:16:43 回应
  • “集体优越感”从何而来
    关于中国人的“素质”,可以从很多角度去思考,文明本身和人种角度是个绕不出来的圈子,既然绕不出来,还是别进去。此处“素质”打引号,是因为这是个一撸到底很贬损的词,实际是接受自己为劣种,只不过换了一个概括事实的名词,就把自己骗过去了,但每天被这个词覆盖的人群却潜移默化接受了这个词的实际含义。这种事情怨不得老百姓,是“精英”不够聪明,被一个词绑架操纵,任由一个模糊、贬抑的概念贴附在一国之民的身上,任其渗透到民间潜意识,而丝毫没有意识到一个词有时能做的事十万分可怕。一个词的潜入对人心的操纵,比一只挥戈跃马的军队血腥的扫荡要残酷得多!
    引自 一、“集体优越感”从何而来/050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兴师动众,使用这样一个含糊而大的词,用“少礼缺规”要恰当而具体得多。礼仪与规矩的缺失,有传统文明的丢失、有工业化程度、有社会匮乏感的强弱等各种原因,从农业社会走进工业化社会的人群需要重新驯化,单单道德感召是没有用的。中国人在这艰难的旅程中尤其行囊空空,因为在大规模工业化之前,已有的文明就被洗劫一空了。城市文明首先要学会收掩本能,这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匮乏感的降低,另一方面取决于集体优越感的驯化。社会匮乏感的降低与工业化的程度、财富的积累和完善的管理直接挂钩,在此不加赘述。我们要谈的是集体优越感的驯化。
    引自 一、“集体优越感”从何而来/050
    内心无羁无界的民族很难自生集体优越感,那是一种无道德底质的心理状态。如果说虚荣心出自本能,优越感则必经人工培育。构筑“集体优越感学堂”是不为世人熟知的巨大工程。
    引自 一、“集体优越感”从何而来/050
    2022-02-25 21:18:59 回应
  • 一场庞大的心理战
    我以为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心理策划,它不但深入骨髓地渗透于西方人所有行为规范中,而且颠覆了其他文明存在的道德和审美理由。翻倒这两个理由,才真正扳动了文明消失的发令枪。在这场庞大的心理战之前,各文明盘踞于各自的水土,不管发达还是落后,相对于他世界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来自于社会阶层的对等,不会发生西方社会的小瘪三也能坐上他国王公贵胄的筵席这类事。对等是因为有自己的文明价值体系,这个体系不是其他,就是对世界的解释权。一个文明是围绕着这一解释权同生共命的,它也是一个社会的中上层生存的精神理由,所以除非天灾人祸,中上层社会不会像下层社会为一口饭离土弃国,谁会为一把银子丢弃祖先留下的疆土?
    引自 二、一场庞大的心理战/052
    2022-02-25 21:25:04 回应
  • 从“人动物园”到“世博会”的深层动机
    此时的“土人”已沦落为“异域风土”,与从远邦运回的长颈鹿、大象同命,被收进动物马戏团,在西洋以及后来的东洋巡回演出,从中国两米多高的怪人到暹罗的连体兄弟,从非洲患白癜风的花斑人到加那利群岛的毛人,观赏异域风情的戏台渐渐变成以他人的不正常凸显自己的正常、以刻意塑造的对立面培养自身优越感的舞台。从这一细节,颇能看透中国人与西方人精神世界多么南辕北辙,中国人向外看是去寻找他文明中最美的东西,而西方人专门搜集别人最丑的东西(当然最好的东西是由精英偷偷劫取,偷窃的过程和结果都不让外人和自己的百姓知道),这个癖好至今未变,只不过手法隐晦而精妙,有传媒、电影、现代艺术、非政府组织之类的高尚舞台,和各地头脑异类(有别于当年的肢体异类)同台汇演。
    引自 三、从“人动物园”到“世博会”的深层动机/053
    中国人是在鸦片战争后走进土人展品队列的,他们排列在各色土人中,被制成石膏头像作为劣等人种的头骨展示着,动物马戏团里也有了他们的身影。正是十九世纪欧洲人将马戏、杂技与劣等文明及人种的特意勾连,让脱亚入欧的日本人心领神会也远离这门技艺。如今中国杂技艺人每每在欧洲捧奖并以此为荣,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日本人和西方人不与他们拼杂技奖(除了魔术)究竟出于什么“风度”,这“风度”是人家心里早划好的一条界:“高贵”人种展示头脑,“劣等”人种才玩肢体的花样;也不清楚为什么在倒掉的东方阵营杂技被提升为艺术并被广泛推广,那并不仅仅是破格提升平民艺术,而是为了与列强争夺话语权。
    引自 三、从“人动物园”到“世博会”的深层动机/053
    十九世纪,当中国人还站在棋盘一角看世界的时候,西方人已自认棋盘主人俯视全球,“导演世界”由此而发。透析西方人没有比“导演世界”四字更好的视角了,如果说“征服世界”是外在的西方,是人人看得见的部分,那“导演世界”就是内在的西方,是秘而不宣的内核。这是一架庞大推土机的两只轮子,缺一而不可站立,缺一而不可前行。而内在的西方,是我们一百多年向西看而从未越过的槛,越不过这个槛,自然也就看不透我们的目光早就落入“导演”的指挥范畴。征服世界必须让征服者接受使命,让被征服者接受命运,此乃导演世界的目的。要让打人的人觉得打得值,让被打的人觉得该打,需要高超的导演技巧以及旷日持久的情节,这台戏一搭就是上百年。征服者是恒定的,首尾不管绕多大的圈都衔接得起来;上蹿下跳的是被征服者,首尾终将身首异处,再也衔接不起来。
    引自 三、从“人动物园”到“世博会”的深层动机/053
    2022-02-25 21:29:14 回应
  • 中华文明真比西方文明劣等吗
    读我文章的时候,总有人分不清作为“世界统治集团”的西方和作为个体的西方人是两个不可混淆的概念,一如有人总是把介绍老虎是肉食动物的科普常识,诠释为仇视老虎的宣言。我其实只有一个思路,就是告诉国人什么才是西方的真传,学人之长要学真传,而非花招,尤其是人家特意推荐的迷惑对手的花招。
    引自 一、中华文明真比西方文明劣等吗/057
    普通人这么浑搅着看问题,是因为即使是留洋“精英”也从来没有将概念分开来,而且从台湾文人开始到大陆后续者接力,写中西比对,绕来绕去多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社会行为(主要是公共场合待人接物)的直接比较,既看不到由于社会匮乏水平悬殊,直接比较是极不公平的,也看不到社会行为差异的根源。撇开历史阶段、社会现状和文明差异这些深层因素,单拎出一些公共行为直接比较,结果是不难设想的,就是得出极其肤浅的判断,动则中华文明不如西方文明,甚至更绝——人种不在一个档次。一个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就这么拜倒在一个两百年打劫成功的暴发户脚下。
    引自 一、中华文明真比西方文明劣等吗/057
    我们看到,越是肤浅的判断,越是将击打物锁定在深层目标上,如中华文明、华夏民族,以提高其判断的价值;越是目光短浅的人,越是下结论快而直接。我理解每个人都有权就自己观察到的下结论,但世上没有一个种族的所谓“精英”会像中国人这样把自己拔离地面看问题,好像在评判一个对立物,上百年不知彼亦不知己,却敢下这么大而绝的结论。什么东西一旦形成潮流,总能给模仿者带来愉悦,哪怕是自戕的潮流。
    引自 一、中华文明真比西方文明劣等吗/057
    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大文人在比较中西时,落脚点也就是排队是否有耐心、超市买菜是否挑肥拣瘦或政治角斗场握手言和之类,以公共场合的待人接物总结两种文明,甚至判断优劣,那就不仅仅是教育百姓有礼有规,而是误导受众。如果这样下结论,别人一句话也能将此结论推翻:驾车都能让行人的西方人,为什么数百年来打遍全世界恃强凌弱?如此平和的政坛为什么有这么多政治暗杀?同时下此结论的文人是不是潜意识里也有点倚贵欺贱?
    引自 一、中华文明真比西方文明劣等吗/057
    看西方如果不把这两个概念分开,就像看一个人总是从他出门的穿戴判断他的品格。我承认出门穿戴讲究很重要,是个优点,家里一肚坏水出门体面周全总比里外不讲理合算百倍,美俗绝对比美德事半功倍,但因一个人出门穿戴不羁,就得出结论他人品不如那穿戴讲究的人,是看人的人之浅薄和势利。要想不得出浅薄结论,就得弄明白出门穿戴讲究从何而来?因为即便要学,也得弄清它的成因,才能真学到手,而不是好的没学到,先把自己的自信给卖了。
    引自 一、中华文明真比西方文明劣等吗/057
    2022-02-26 08:30:55 回应
  • 文明行为与匮乏记忆
    我们就从肤浅的结论经常引述的公共行为开始。比如超市买菜,中国人喜欢挑挑拣拣,西方人一般拿了就走。当然此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但作为笼统观察不为过。一般喜欢举这类例子的人并非例子在前、结论在后,而是事先已经有结论了,就是中国人自私、没有公德、素质差。就现象本身比较,的确有口难辩。大量中西方比较的文章或著作从台湾文人及大陆后续者的笔下流出,都是以此为起点和终点的。
    引自 二、文明行为与匮乏记忆/059
    这其实是一种当事者并不觉察的思维模仿,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思想局限于思维模仿。但思维模仿是当事者意识不到的,他绝不承认自己在潜意识层面被绑架。表面看他也的确是目之所见,大作家觉得自己明察秋毫,一眼就看出两个种族的优劣。平民百姓可以这么下结论,大作家思维却不该这么简单。有没有想过这两人可能差异极大的生存背景?有没有问过自己,礼貌周全的白人为什么在过往的世纪里一直是后者的屠夫?所以看一个人的思想是否属于思维模仿,观其对事物的判断是否浅薄,不失为灵验的测试方法。
    引自 二、文明行为与匮乏记忆/059
    排队公德最好的是四十岁以下的年龄层,各种行为规矩远不如老辈的青少年排起队来优游自在,你若有急事跟前面人商量,在各个年龄段里,唯一能让的是他们。换到老人,哪怕他们的电影一小时以后开演,而你的电影在两分钟以后,也绝无“让”字可以商量,弄不好还给你几句,同样情况下中国老人要善解人意得多。四十岁以下的人,虽然受的礼仪规范教育不如上几代严格,但他们出生于这个社会走出匮乏的年代,因而在排队这类最能测试本能的事情上胜过前辈。匮乏感是一种在潜意识层面左右人的本能的心理状态,会像记忆一样储存下来,其后的物质丰富很难将之抹去。贵族需三代富裕才调教得出来,即这个道理。所以匮乏感不同的人群,不宜直接拿来比对,比出来的也是片面之词。
    引自 二、文明行为与匮乏记忆/059
    2022-02-26 08:47:32 回应
  • 公德是“美德”还是“规矩”
    在西方住久了,就发现有一个词“solidarité”在其社会生活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英文也有与法文相同的、只一个字母之差的对应词“solidarity”,这个词一般译成“团结”,但这么译只表达了其中一层意思,很容易误导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概念上的“团结”往往与友爱连在一起,丝毫不带抱团串通的意思,属于道德教化而不是利益攸关,因而“团结” 在中国时常流于口号,不到民族危亡的时刻不会被当回事;在西方,“solidarité”却是社会行为的基本模式,渗透文明基因,小至公共场合的待人接物,大至政治体制、外交政策,以及西方集团与剩下的世界之关系,皆以此为基本行为模式。所以,“solidarité”更准确的理解应为“利害一致、相互关联、连带责任”。
    引自 三、公德是“美德”还是“规矩”/061
    “solidarité文化”的源头是“排他”,而非我们想当然以为的“容他”。它是在普遍而深厚的“界之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换句话说这个文化是有两面性的,它产生于对外的排他,落实于对内的抱团。是对外的恶,滋生了一种“属性意识”,再由之生出“自我意识”,是这种“自我意识”,让每个人意识到与群体内的人的连带关系,规矩便是在此共识基础上做出来,并被普遍遵守。所以“solidarité文化”生出了一个双头怪物,对外它奉行双重标准的打手联盟,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简化为“恶恶相连”的“流氓帮会”,你只需对我看不顺眼的也踢上两脚,就进“团伙”了。我们知道善盟难结、恶盟易建,由于骨子里不容异己,拉帮结伙常常只会玩恶的游戏。由此看,人性难有奇迹,不攘外就会欺内。
    引自 三、公德是“美德”还是“规矩”/061
    由“界之意识”滋生“属性意识”,再由之生出“自我意识”,其实就是每个人对自己和群体内他人同时负有责任,利则皆利,害则皆害,只图自己占便宜的人实则是害群之马,群之不存,匹马焉在?因此你不作害群之马,并非为他人着想,实际得利的是自己。驯化人划算的自利,要比教育他们一点别自私有效得多,所谓“公德”与“品德”无关,不是无私而是学会划算的自利。
    引自 三、公德是“美德”还是“规矩”/061
    2022-02-26 08:51:02 回应
  • “磨合文化”与“纽带文化”
    中国人的面子类似于西方人的风度,不同的是面子只在熟人中生效,所以中国人在熟人中必须克己;西方人的风度却不分生熟只分界内界外,他在熟人中不必像中国人那么在意,但脸面要一直延伸到自己不认识的人眼前。
    引自 四、“磨合文化”与“纽带文化”/063
    文化中“界之意识”薄弱的民族,很难自生“solidarité文化”(勉强可译为“纽带文化”),而往往任由个体以可自定义的“良心”决定自己在群体内的表现,因而大恶甚少但小弊不断,形成一种“磨合文化”,是这份社会行为上的“自由主义”导致公共场合待人接物少礼缺规,而百多年来被打家劫舍至礼崩规溃,更强化了乱世本能,让本能占了理智的上风。“磨合文化”与西式“纽带文化”虽不能说是对称的两极,但若只作表面的比对,不探究事物的两面,有时确实有美丑之分,很多文人蜻蜓点水似的哀怨俱来源于此。
    引自 四、“磨合文化”与“纽带文化”/063
    摸到“公德”的源头,方可更理性地看别人、对自己,抛弃空谈和自卑,摸索出解决的办法。多少年来引发中国“精英”呻吟流涕、自怨自艾的那档子事,根本不该乱扯到“素质”上,把自己一抹到底;以“自私”一言以蔽之也流于简单;概括为“公德”,若分不清与“德”八竿子扯不上而只是“公生活”的一个契约,也是舍本求末。怨天尤人是因为“心态”主导了“头脑”,失去了分析事物的能力。头被拧掉的人,剩下的事就是骂自己的身体,很难再有别的作为。
    引自 四、“磨合文化”与“纽带文化”/063
    2022-02-26 08:55:24 回应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Coneyちた가지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3761条 )

Beyond Happiness
45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4
剑气书香
24
爱与寂寞
24
情人箭(上下)
53
金叶 : 来自金枝的故事
92
孤星传
60
野火春风斗古城
26
湘妃剑
44
奇想博物志
23
浣花洗剑录(上下)
60
白蛇全传
66
大旗英雄传(上下)
61
春天与阿修罗
76
失魂引
20
来自情天 去由情地
21
剑客行
62
Mistress of All Evil
39
剑毒梅香
62
飘香剑雨
133
变形记
103
月异星邪
17
列那狐的故事
28
苍穹神剑
12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28
游侠录
8
护花铃
22
小王子三部曲
11
彩环曲
12
六朝文学史
33
大地飞鹰
46
醒世姻缘传
104
英雄无泪
19
极乐鸟与蜗牛
28
血鹦鹉
30
巴比伦空中花园
42
猎鹰·赌局
14
Wonder
127
绝不低头
14
李商隐诗歌
38
碧血洗银枪
40
橄榄成渣
53
七星龙王
25
山月记
12
名剑风流
40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
5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19
风铃中的刀声
31
无所事事的艺术
13
白玉老虎
74
语言的30个小秘密
32
三少爷的剑
46
新凤霞回忆录
53
大人物
32
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
17
欢乐英雄(上下)
47
东坡志林
29
圆月弯刀
32
Being Zen
22
流星·蝴蝶·剑
31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非洲(全两册)
42
绝代双骄
66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法国(全两册)
32
武林外史(上中下)
37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印第安
21
火并萧十一郎
33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
20
萧十一郎
25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挪威(全两册)
38
七种武器 4:愤怒的小马·七杀手
28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
3
七种武器3:离别钩·霸王枪
23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
20
七种武器 2:碧玉刀·多情环
16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北欧(全两册)
32
七种武器 1:长生剑·孔雀翎
13
詹姆斯与大仙桃
17
陆小凤传奇7:剑神一笑
15
小乔治的神奇魔药
8
陆小凤传奇6:凤舞九天
21
世界冠军丹尼
18
陆小凤传奇5:幽灵山庄
18
魔法手指
1
陆小凤传奇4:银钩赌坊
11
玛蒂尔达
7
陆小凤传奇3:决战前后
12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2
陆小凤传奇2:绣花大盗
6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
3
陆小凤传奇1:金鹏王朝
9
好心眼儿巨人
7
楚留香新传4:新月传奇·午夜兰花
21
好小子-童年故事
8
楚留香新传3:桃花传奇
12
独闯天下
6
楚留香新传2:蝙蝠传奇
15
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
2
楚留香新传1:借尸还魂
3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1
楚留香传奇系列
22
五日谈(全5册)
11
法语单词“源”来如此
24
小李飞刀4:天涯·明月·刀 飞刀又见飞刀(上下)
18
王尔德奇异故事集
6
小李飞刀3:九月鹰飞(上下)
19
谁在导演世界
5
小李飞刀2:边城浪子(上下)
24
万万没想到
46
一只想当猫的狗
4
真假舒克
7
会说话的门
3
克里希那穆提传
21
小李飞刀1:多情剑客无情剑(上中下)
48
The Remains of the Day
1
窗边的小豆豆
32
为孩子解读《西游记》
25
号令群神
11
欧丽娟品读古诗词
61
人造美人
27
日本的童话
5
Number the Stars
20
道林·格雷的画像
21
女巫
1
红楼梦里的情商课
20
爱的艺术
9
喀耳刻
29
东京奇谭集
6
水是故乡甜
3
时空之外
25
狐媚记
1
子不语
3
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
6
西方语言学流派
14
红楼梦忆
3
周迅·自在人间
2
唐诗可以这样读
6
你一年的8760小时(升级版)
9
司棋
12
生命的不可思议
20
青春的场所
27